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12-18 09:54:44
导语: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白和对话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也是理论教育和意识形态灌输的两种基本方式。当前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就面临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互动缺失、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独白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有着密切联系。为此,应当推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理念从独白向对话转向,以更好地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
一、独白与对话: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思维范式
思维范式是人们在思维活动、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等活动中常用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人际交往等。库恩认为,思维范式是人们在某些问题上所公认的假说、模型、观点等,也是人们对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观的共同认知,思维范式的改变往往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独白和对话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思维范式,这两种思维范式深刻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发展,影响着教学改革进程。1.独白。从字面意思上讲,独白就是自言自语、独自表白、独自言说等。独白的本质特征就是不与他人进行沟通,将他人视为无言的“他者”和被动接受思想的“容器”。独白是与封闭社会、集权政治、思想闭塞、信息匮乏、文化专制等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具有手段强制、思想控制、价值一元、结论确定、刚性管理等特征。在独白式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改造的对象,只能默默地听从老师的教导,被动地接受所谓的知识和真理。同时,在独白式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真理的化身和社会的权威,他们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导”学生,并以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驯化,学生在被改造中走向“失语”,变成了温顺的“绵羊”,失去了创造的热情、探索的欲望。2.对话。对话是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产生的哲学范畴,也是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常用的概念范畴。从字面意义看,对话是指言者和听者之间进行思想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互动等,也是双方形成共识的过程。巴赫金认为,对话不只是一种话语表达方式,还是人类建构共识、相互协作的过程,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重要前提。主体间性理论认为,主体性思维让人类社会陷入了相互冲突的困境,只有以对话的方式增进共识,在“言语沟通”中形成共识,才能更好地消除误会和冲突。显然,对话是与独白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它顺应了信息爆炸、思想开放、文化多元、政治民主的社会发展趋势。
二、以独白为中心: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困境
在独白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单向度和线性化的教育方式、抽象化和复杂化的理论内容开展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导致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美术专业理论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从而使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些直接影响了高师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1.单向度的师生关系。在应试教育思维和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美术教师常常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师生关系,将学生看成被管理的、需要接受指导的对象,将理论灌输、反复说教、重复练习等作为基本教育方式。在这种单向度、无反馈的教学模式中,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课堂独白”,学生变成了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机器”,这些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美术专业理论课丧失兴趣。此外,在单向度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并没有课堂参与的机会,也很难真正有效参与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从而带来了学生的话语权缺失和主体性丧失,最终将本应和谐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冷冰冰的主客体关系。同时,在这种“自我-他者”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难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观念互动和思想交流,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等。在独白式的教学模式和单向度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很难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无法改变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的认识。2.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在独白式的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的思想认识、价值需要、兴趣爱好等,这些导致教师不能从学生实际开展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活动,也导致美术专业理论课堂的教学气氛死气沉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必然会带来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失语困境。比如许多学生对透视原理、人体结构、色彩原理等基本理论都不甚了解,对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艺术分析等几乎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从学生的零基础出发开展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将抽象的美术理论转化为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但是在独白式教学思维影响下,许多教师多以抽象的美术理论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3.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独白式美术理论课程教学是一种简单粗放的教学模式,它只是片面重视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以及学生的美术理论课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在独白式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多将“灌输-接受”作为基本教学模式,采用自上而下、从外到内的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比如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审美性、艺术性等比较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艺术创作规律、艺术的内在本质等,还要求学生领悟美术的审美精神、内在精神等,这些都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是许多教师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开展美术理论教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如,高师美术专业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也必然要符合这一教学目标,但是许多教师忽视了美术专业理论课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只是为理论教学而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培养高师美术专业学生的中小学教学能力。
三、由独白转向对话: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思维转向
思维范式变革是理论创新、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以有竞争力的思维范式代替“不可通约”的落后思维范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发展。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独白思维已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并成为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桎梏。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当建构以对话思维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师生对话、内容创新、模式转变等消解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超越单向度师生关系、抽象化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模式等所带来的课程教学困境,推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思维转向。1.对话式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关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重新审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观点和见解。比如应当加强美术专业理论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通过课堂提问、问题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加学习交流机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美术理论方面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促进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程的参与度。再如还应当拓展师生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美术理论课的师生互动,通过微信、博客、QQ等自媒体平台开展教学反馈,听取学生对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观点和建议,为学生在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问题上提供更多的言说机会。此外,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对话需要”,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需要的有效衔接。比如可以以中小学美术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中小学教师的心态学习美术理论。2.具体化的教学内容。从对话式教学思维看,中外美术史、美术教育学、艺术概论等美术理论并不是脱离经验世界的“抽象理念”,而是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审美规律的提炼和总结,只有将这些抽象的美术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经验知识,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建构对话协作、交流互动的美术理论课学习共同体。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应当树立对话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等,将枯燥乏味、艰深难懂的美术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可以对话”的生活语言和经验知识。同时,应当将是否利于教学互动和对话交流作为评价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标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等方面呈现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整合美术理论课教学资源,增进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美术知识、美术理论、美术流派、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等,将枯燥难懂的美术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动漫等,提高学生对美术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美术理论课教学的有效参与。3.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开放化、多元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适应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并成为影响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当以对话式的教学思维开展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建构多元化、互动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可以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建立实践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比如,可以将学生变成美术理论课的教学主体,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教学资料,制作美术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并让学生组织开展美术理论课教学活动。其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美术理论课教学。比如在学习艺术欣赏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学习艺术鉴赏,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理论教学的目的。再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艺术馆、访问民间艺人及艺术家工作室、考察美术文化遗址等,并在参观和考察中因地制宜地开展美术理论教育,这样能够收到良好的美术理论教学效果。
在以人格依附、思想封闭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社会中,独白是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很好地传播各种思想观念、价值信仰等。但在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知识和信息的数量急剧膨胀,社会成员的注意力被纷繁缭乱的社会信息、思想文化等所吸引,同时社会成员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等也越来越强,并且对独白式的知识传播及教育方式产生了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独白式的教育方式渐渐不适应学校教育需要,并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桎梏。所以在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应当从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等出发,推动教学思维由独白向对话转向,以更好地提高高师美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春,扈中平.从“独白”到“对话”—论教育交往中的对话.教育研究,2002.2
2.王明磊.高师美术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优化刍议.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2
3.汪保群.新课改背景下对几所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艺术探索,2011.2
4.赵民,商志哲.加强高师美术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合格美术师资.美术教育研究,2011.4
5.于露.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讲授缺失问题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7.13
作者:刘珂 单位:新乡学院
- 上一篇:美术高考生专业水平策略分析
- 下一篇:高职美术教育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