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05 03:57:39
导语:乡土资源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方美术课程的资源包括一定地域内的自然景物、民族特色、民俗风情、名胜古迹、民间艺术、民间绝技、历史变迁、地名演变、各种方言、名人轶事、民间传说以及社会发展等各种资源。福建省武平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可谓历史悠久,也造就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当地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美术资源。笔者就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创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
一、利用当地民间技艺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民间技艺是指在民间形成并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技巧和艺术。武平县有名的民间技艺有菩萨雕刻和装裱船灯,菩萨雕刻技艺是从清朝末期的祖辈们那里传下来的,主要做法是先选好樟树木头,再用斧头、刀、凿子、刨子、钻头、锯等工具根据菩萨像高低所需尺寸裁成木筒,劈皮去粗,精细雕刻后刷上油漆。这些工艺传承人在学校附近就有,我们可组织学生实地观看、感受民间的雕刻技艺。随后,将萝卜、地瓜、土豆等作为材料再进行模拟雕刻,雕刻出人物、动物、植物、卡通形象等各种造型,把民间技艺发扬光大。装裱船灯主要材料是红、黑、蓝蜡光纸,工具只包括剪刀、小刀。艺人按照船灯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将各种蜡光纸剪成不同的人物图案装饰在船灯上,如在船头剪上渔家乐和状元、榜眼、探花三个泥塑人物,侧面剪上龙凤呈祥、五谷丰登、金鸡报晓等图案。装裱船灯融合了剪纸和装裱技术,可组织同学们以《家乡的船灯》为题,通过手工、绘画等形式创作作品,让同学们学习剪纸和装裱技术及相关的绘画技能。课前带领学生们在学校旁边观看船灯的制作过程,亲身感受民间艺人高超的剪纸和编制技艺,孩子们全都赞叹不已,为顺利学习剪纸做好了准备。课后可将学生的剪纸和自行简易装裱的画展示在校园过道上供其他同学欣赏,让孩子们在其他同学的赞叹声中感到自豪,并再次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利用当地名人轶事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好老师。大家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讲讲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也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武平县有个清乾隆时期的著名画家李灿,当地流传着其许多有趣的作画故事。我们可以将李灿的故事引入课堂激趣环节或编入校本课程供学生阅读。如李灿趣作《双蟹图》:据说在清乾隆年间,武平地区有一个社会名流请李灿为其画一幅画。李灿同意后,这个名流在李灿作画前盛情款待他,李灿喝得大醉。当大家担心他当天不会画画时,他又画兴大发,叫人磨墨。别人磨了一缸的墨,李灿都还未动笔进行作画,这位名流以及其家人都以为被骗了。这时,却见李灿抱起一个光屁股小孩,将他的屁股浸在浓墨中,然后将其屁股放在宣纸中印上两颗“大印”,李灿又拿起毛笔在“大印”上添添画画,不一会儿,两只栩栩如生的螃蟹就跃然纸上了。又如李灿用蔗渣为新任县令作了一幅《鸣蝉图》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的讲述使学生上课时有兴趣听课,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也能从中学习领悟前辈大师的作画风格、技法。在县文博园中也存有一幅李灿的《高士观瀑图》。适时带领学生到文博园参观并讲解李灿的画,回校后开设一堂《与李灿大师对话》的美术课,孩子们以画为媒介与家乡的这位美术大师交流,感受李灿大师的画风、心得,这堂课既传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利用当地特有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传统节日,它既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是重要的美术资源。武平族氏既有来自中原各个地域的,又有当地的土著民族,除重大节日与邻省大致相同外,还有许多属于氏族内的特有节日,如专祀定光古佛的斋醮节、六月初六的“尝新禾”、七月初七的“乞巧节”,等等。这些节日活动本身及活动中的道具均构成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利用当地特有的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首先要带领学生了解节日,参与节日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过程,亲眼目睹传统节日的盛况,感受节日的氛围。还要让学生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及其相关的知识,挖掘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并对民俗文化进行审美体验,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传统节日的主题、场景进行绘画创作。利用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既能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情感,增强传承家乡文化的自觉性。
四、利用当地习俗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武平县地处三省交界,又是客家县,具有崇尚礼仪、热情好客、尊崇祖先、多神信仰、兼收并蓄的民风。工农商贸、生产与消费、民间礼仪等各种习俗众多,可谓多姿多彩,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乡土美术文化资源,极富研究价值和教学价值。如村民为求得田里庄稼收成好,在田边地头选个好位置,选择一棵树,在树下用石块堆砌起具有一定形状的石堆,并整理出一块干净的小坪,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在这棵树下摆上各种供品祭祀,谓之“祭拜土地伯公”。又如,“上新丁”习俗,谁家新生了孩子,就在春季祭祖时,在宗族祠堂里挂上彩灯,并将新生孩姓名、出生年月等登记在《新丁簿》上,同时还要与本族其他有新生孩的人家统一筹办酒席,宴请本族各家代表到宗祠喝喜酒,代代相传。在“上新丁”时,精美鲜艳的彩灯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那富有寓意的图案、纹样,奇特的造型在课堂上是孩子们掠取的重点,酒席的热闹气氛、人们高兴的表情是孩子们想要表现的内容。这些民风民俗还有很多,如永平乡中湍村的“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象洞乡沾洋村的“双龙抢珠”龙灯等,均能为学生们提供各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关键在于教师和孩子们共同去挖掘。
五、利用当地特色建筑进行美术教学
武平县当地的特色建筑很多,如武平县东留有历史悠久的“大阳桥”,中山有“老城街”及相公塔,湘店有“水乡式民居”,岩前有“土围楼”,等等。这些特色建筑既是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学生创作的素材。但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走入社会的机会较少,这些建筑有的为同学们所熟知,有的近在咫尺却从未见识。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走出家庭,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同时在平常也要多收集当地有特色建筑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们欣赏,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熟悉的家乡,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体会生活中的快乐,并通过自己的画笔去描绘身边美好的生活。如东留“大阳桥”既是人们通行之路,也是古时候的货物交易的场所,还是客家山区特有的桥上墟市之所在,古色古香的一排排桥屋现在依然“停留”在这座古桥上。我在上《大阳桥》一课前,先播放一些大阳桥及人们赶墟的图片,并给予讲解,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产生了创作的兴趣。有的用稚拙线条及火红色彩表现了大阳桥的热闹,有的用黑白线条表现了大阳桥的宁静,有的甚至把支撑桥面的枕木、桥面上木构梁架起的廊屋的样子均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利用当地动植物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造物主是公平的,他没能为农村孩子提供高科技产品,却为他们提供了千姿百态的原生态动植物资源,如树叶、石头、泥土、松果、稻草杆、豆类、动物毛发,等等。这些身边熟悉、唾手可得的自然动植物资源就是农村孩子开展美术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的宝藏。在实际教学中配合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学校身处农村的特点,把能用到美术创作中的动植物材料带到课堂上来,把能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现场教学的课搬出教室,实施以自然资源为材料,以自然环境为场所,鼓励同学们就地取材,让家乡动植物走进美术课堂,让学生从熟知的动植物材料中感受家乡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锻炼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并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如,可组织上一节《松果变变变》的美术综合探索课,带领孩子们来到公园,捡拾松果,然后拼摆成各种造型。孩子们凭着想像力,摆出了可爱的“猫头鹰”、栩栩如生的“鱼”、神秘的“城堡”等作品,并纷纷要求老师为他们拍照留念。新《课标》把课程资源和教师的教学与各地的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了,使课程资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概念。如果我们教师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一定会使我们的美术教学呈现出强烈的中国特色与地方色彩。课程改革也一定会使许多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过程中,受到锻炼,成为一批美术课程开发的骨干力量。
作者:林金鸾 单位:福建省武平县平川中心学校
- 上一篇:公司内部风险投资的创新机理与过程
-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与风险投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