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体系中的弊病及改进方法
时间:2022-06-25 10:09:02
导语:素描教学体系中的弊病及改进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前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从西方和苏联引进的,它建立在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写实绘画的造型理念上,追求理性与实证,以再现客观物象为主要造型手段,运用明暗、体块来塑造形体和空间感。绘画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学习素描时不涉及国画容易造成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国画基础应该在素描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单一的西式素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显然不够,因为它与国画从精神、理念到造型方法都差异显著,因此必须调整素描教学体系的内容和形式。
(一)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重视中国画。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形成苏联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大一统的局面。这一理论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强调科学论证的态度,强调观察、理解和表现的系统过程,重在客观实证。它相对科学,但不应该是素描的全部内容。其不足是重客观轻主观,重再现轻情感,重科学性轻艺术感,作品虽然严谨、技术性强,但是机械、缺乏艺术内涵。例如,初学者在画素描时多追求面面俱到,忽略对物象本质结构的提炼。而国画注重以线造型,强调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对象的精神实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对客观物象作较大的加工处理。因此在素描教学体系中加入国画的造型理念可以弥补西画的不足。其次,在素描教学体系中要增加适于国画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了解除了西方的具象素描外,还有国画独具特色的意象素描造型方法。具体说应该增加结构素描、速写、白描、默写、创作和书法等内容。现在的素描基础以全因素素描为主,学生长期训练后形成思维定式,在学习国画时还要经历一个“去素描化”的艰难过程。其他形式如体面式素描、结构素描、线性素描和速写等分量过小,缺乏系统规范,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白描、默写、创作和书法则是缺失的。白描和书法为国画所独有,可以训练用线能力,对物象作最精练的概括,这一过程需要极高的主观创造力,是传统素描不具备的。如果用写实主义的标准,默画、创作通常被当作学习的较高阶段,要达到写实标准确实比较难。但是教学不应该只用单一标准,如果以画面效果与作者的创意为标准,这一高度就会降低。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一直沿用的单一教学内容和模式,制定出兼顾国画特点的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素描基础教学体系。从教学实践看,加入白描、速写等国画基础内容,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增加内容无疑会加大教学、考试和评价的难度,但从国画的发展考虑是很有必要的。要使增加的内容规范化需要制订标准化的素描教学新大纲,改变教师凭个人经验随性教学的状况。素描教学体系是庞大的工程,有了系统化的大纲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运用和不断探索、反复试验。
(二)与中国画相联系
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有广泛的内涵与外延,教师给初学者讲授时应该兼顾并重视国画的艺术特点。素描教学体系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在西方,它作为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西方艺术的基础是与西方文化相适应的,但在西方从来没有涉及国画的相关问题。其强势迫使教师在教授时很少介绍国画知识,学生学习多年只知素描不知国画。例如,老师在讲“线”时,往往侧重讲线的本质是面与面的交界或转折,现实中不存在绝对的线,而忽略讲线是重要的造型因素,只用线条也可以造型。学生往往孤立片面地理解造型方法,急于加上似是而非的光影调子,忽略了物象的结构特征与整体效果。其实西方有许多善于用线造型的大师,例如荷尔拜因、丢勒、费欣等,他们的人物肖像作品具有侧重以线造型、弱化光影的特点,适于国画造型基础的训练。当然,用线或明暗造型只是手段,重要的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国画融诗、书、印于一炉,作者需要画外之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丰富社会阅历。与国画相联系还要熟悉工具材料,任何绘画形式都与工具材料有密切关系,需要长期训练,因此素描基础中应该有用毛笔、墨、宣纸等材料的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没有时间和数量的保证,一切都是空谈。
结语
素描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基础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这期间它对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百年中,中国美术的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天的素描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画教学的需要,存在的弊病逐渐显现,它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东西方文化的界限已经打破,交流借鉴是必然的,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如果不借鉴素描等西方绘画显然是不行的,国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回到过去。关键是如何学习,学习素描不能生搬硬套、一成不变,作为国画基础的素描更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能带来新的启示。同时国画要发展必须保持自己的传统,潘天寿先生认为东西方绘画应该拉开距离。不加选择地随便吸收、借鉴,不但不能增加两峰的高度,反而可能减去各自的高度与阔度,有选择地借鉴、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正确之路。对当前的素描教学体系进行思考、改进,加入国画基础内容并使其系统化,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让教育更加完善,这是继承发展中国画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永强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 上一篇:素描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在设计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