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研讨式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1-12 11:17:21
导语:“新媒体概论”研讨式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媒体概论”是新闻传播相关专业为适应当前传媒业态开设的一门课程。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未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在近两学期选择1—2个章节尝试展开了研讨式教学,学生反响较好。在此基础上,计划在新学期全面展开研讨式教学实践,为适应研讨式教学实践的展开,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新媒体概论;教学设计
研讨式教学法是将研究、讨论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问题解决办法等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互动性①。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研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主动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有创新意识的主体。因此,在研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新媒体概论”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教学目标的重置与具体化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学活动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展开,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新媒体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理解各类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往,“新媒体概论”只设置了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每章节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只对每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了要求。改革后,具体到每一章节,教学目标更细化、明确,具体地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以“社交网站”一章为例,原先的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目标,修订后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社交媒体是当前最重要的新媒体形态之一,是用户获取信息与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社交媒体的概念、特点,掌握影响;(二)能力目标:社交媒体在带给用户便捷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交媒体带来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结合社会现象来分析社交媒体的带来的影响;(三)情感目标:建立健康的交友心理,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修订后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并设置了“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课堂讨论话题,展开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优化
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匡文波的《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于2017年在教材基础上编制。在确定开展研讨式教学实践与改革之后,根据研讨式教学的要求,在不改变教学大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发展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梳理,增加了部分内容,并设置了相关的讨论话题,使研讨式内容在整个课程内容中占一定比例。改革后,在不改变教学大纲主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新媒体发展实际,增加了教材没有的内容。首先是增加了“媒介融合”“新技术与新媒体”两个章节,部分章节也添加了相应内容。如“电子商务网站”一章增加了社交电商等内容,“视频网站”一章增加了自制内容、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直播带货等内容。增加的内容一般是当前新媒体领域内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像直播带货,这是疫情期间的热点话题,是网红经济的表现,同时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平时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加的内容非常适合展开研讨式教学,需要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讨论话题展开自主学习。如“媒介融合”一章设置了“媒介融合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改变”的讨论话题,“新技术与新媒体”一章设置了“算法推荐信息的利弊”的讨论话题,“电子商务”一章设置了“谈谈对电商购物节的认识与评价”的讨论话题,“视频网站”一章设置了“移动短视频兴起的原因与带来的影响”的讨论话题……根据研讨式教学的需要,每个章节都会设置1—2个讨论话题,话题与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同时,课程内容讲求思想性,要贯穿“课程思政”的理念。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话题讨论,均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文明上网,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改革前,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手段以课堂多媒体演示为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学生兴趣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改革后,研讨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研讨式内容与课时都要达到一定的比例,通过课前调查与资料搜集,课堂讨论与分享、辩论,课后作业升华巩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传媒业的变革与发展动向,关注媒介热点现象。通过有趣味性和争议性的话题等,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与分享中,使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娱乐媒介的使用者、沉湎者,而是媒介现象的观察员、反思者。同时还应优化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同时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另外,教学手段要打破单一的课堂多媒体演示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目前,该课程的超星线上课程初步建成,并已经对本校学生开放运行。在线课程提供了相关影视资源、案例供学生在线学习,部分资源与案例紧密贴合新媒体实际,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也能引发学生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实现课前学生线上自学、学生之间讨论;课中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依据学生线上自学的个性化数据以及课堂小组问答等环节,开展精准化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线下课堂以理论阐释、答疑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同时,课后可以充分利用QQ群组等工具展开交流。
四、教学实施过程的改进
根据教学改革计划,该课程将有部分内容采用研讨式教学,同时会尝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因此,根据实际需求,教学实施过程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总体来说,教学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要求学生进入在线课程平台,完成相关章节任务点的学习,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将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提出;课中,老师讲授相关内容并解答学生疑问;课后,学生完成相关作业与任务。与以往相比,学生的课前学习得到了重视,同时课堂教学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研讨式内容,课堂教学环节将以学生为主,采用分组研讨的方式开展研讨式教学。(一)分组:根据班级学生总数进行分组,一般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二)小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展开线上学习,根据学习情况展开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在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可以上报给任课教师。(三)查阅资料与组内讨论:学习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展开小组讨论,讨论过程可以邀请任课教师到场,教师可以进行点评。任课教师可以从各小组提出的问题中选取有讨论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升为班级讨论话题;同时,小组需完成教师的课堂讨论话题的资料收集任务。(四)课堂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讨论话题展开课堂观点展示,各组之间可以根据观点提问和质疑,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五)教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兼顾所有学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研讨式教学中,教师没有固守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而是集多种身份于一身,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②。教师不仅仅提供集中指导、进行答疑,而且起着导师和讨论组织者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灵活化
改革前,该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改革后,将根据学校对成绩占比的相关规定进行改革,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增加课堂表现成绩的比重。课堂表现成绩将主要根据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自学、提问、发言、线上学习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预计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作业成绩占10%,课堂表现成绩占40%。线上学习将根据在线课程任务点完成情况计分;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将依据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次数、质量、小组学习报告等进行评分。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研讨式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查找学习资料、检索文献,形成观点并做好自学总结。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把握程度与提出观点的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成绩评定。同时,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也应得到重视。
六、结语
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教学内容突出关键点、形成重点问题、激发扩散思维等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要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要实现这一转变,须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研讨、课后学习、科学研究,由此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注释:
①李年终.论研讨式教学的评价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2):68-71.
②陈利君,唐明皓.从传统教育走向创新教育———评郭汉民教授研讨式教学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03):95-97.
作者:徐佾夫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 上一篇:会计教育面临问题与改革路径
- 下一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