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2-07-13 02:48:41
导语:低段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营造安全情境,消除互动中的“顾虑”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学生的参与。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呢?特级教师孙剑锋说:“口语交际教学,意味着在特定的时空内,教师就预设或者创设话题,引领学生心灵对话。人格平等,对话畅通;人格不等,对话阻塞。心灵对话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教学场里。”因此,口语交际课堂要营造安全的情境,在师生、生生配合中,让学生感到安全愉悦,从而敢于参加交际,敢于畅所欲言。首先,在课堂上,我们要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自由的和谐氛围,要鼓励学生战胜怯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口语交际的主题。其次,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从而创造一个轻松、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和帮助别人。这样和谐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也能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更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何捷在教“商量”一课时,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有些胆怯,不敢参与。当一位小调皮(扮演“小明”)在和教师扮演的同学(中午被小明打了的小易)进行“商量”时,面对“小易”的一再拒绝,小明竟然跪下抱住了小易的腿。在场的同学一片哗然,场面很乱。然而,何老师却笑着说:“抱大腿也没用,谁让你打了我。”小调皮起身,自然地离开了。随后,教师也没有给予这位学生任何评价,因为这样的事情,小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如果教师去强调行为的不当,进行课堂纪律的说教,就是用道德绑架了孩子天真的想法,也束缚了他们的交际兴趣。因此,教者要想孩子所想,说孩子的话,不仅能化解场上的混乱,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轻松气氛。这样便消除了参与者的“顾虑”,让他们参与到交际中来。
二、创设补白情境,拉近参与者的“距离”
补白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运用合理的补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并非所有的口语交际课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口语交际中,教师适当地创设补白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交际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丰富口语交际情境化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使学生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色彩明亮、赏心悦目的画面,再加上音乐的渲染,不仅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更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商量”为例,为了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商量,如何商量,商量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何老师没有直接出示课题,而是通过绘本故事《你别想让河马走开》,在幽默俏皮的背景音乐中,在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解中,揭示课题,通过学生扮演小老鼠,使其在具体的情境对话中去商量,体会商量的含义,从而总结出“商量”的秘诀——有话好好说。因此,在这样的补白情境中,教师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口语的内容、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白自己具体该怎么做。这便在无形中拉近了口语交际与参与者的距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一个可搭建的支架。
三、模拟生活情境,明确交际中的“身份”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相关能力。统编本对口语交际话题的选择,真正是以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为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提高了学生的语用能力。然而,为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说明。在“商量”中,何老师创设了“小明今天过生日,恰巧要晚值日”这一熟悉的情境。贴近生活的情境在一瞬间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在惯有思维的支配下,大部分的交际对话都是“XX,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早一点回家,今天你能帮我值日吗?”“好的”。于是,“商量”在短短几分钟内全部成功。虽然简短,但却不能说交际失败。因为在“身份”认同的前提下,孩子与孩子之间,熟悉的孩子之间,交际的语言可以不需要完整,甚至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交际。此外,为了交际的真实性,何老师让表演者模拟“扫地”“看球”“借书”这些动作,让交际者牢记自己的身份。这更有利于交际的完成。教师将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表演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也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表现是孩子本能的欲望”。在生活情境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训练,进行真实模拟,既可实现互动,提高学生交际的兴趣,又可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交际。这种角色扮演使学生有亲身体验和身临其境之感,情绪由此变得高涨起来,交际的主动性才会被激发出来。
四、巧设困难情境,编排活动中的“状况”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项双向或多项的信息传递活动,而不是单一的对话活动,其具有临场性、突发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充分地进行预设,编排出活动中的各种“状况”,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愿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巧设“困难”,让学生觉得课堂充满挑战性,积极思考,跃跃欲试,从而增强学生交际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交际内容的实效性、真实性、普遍性,更要关注交际者的身份,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脱离实际的交际是无意义的空谈。在“商量”中,何老师的交际步骤是由易到难,从自由选择交际的对象到设置特定的三个不同身份的对象。在大部分学生选择“班长”和“死党”来商量之后,何老师又创设了一个“困难”情境:如果只剩下仇敌“小易”,无人可选的情况下,怎么商量?何老师紧紧抓住“小易”这个角色的特点,进行多次商量。在表演的过程当中,随着“困难”的升级,我们发现,不同的“小明”,其交际的语言和想法都不尽相同,突发“状况”也是频频发生。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状况。状况一:小明:“小易,今天打你是我不对,你能原谅我吗?”小易:“没门儿,哼!”状况二:小明:“小易,对不起,你大人有大量就原谅我这一次吧”小易:“看在你苦苦哀求的份上,就原谅你了。”小明:“今天是我生日,小易你能帮我值日吗?”小易:“原来如此,不行。”状况三:小明:“小易,今天是我错了,你打我一顿吧,这样我们就扯平了。”小易:“别来这一套,说吧,什么事?”小明:“今天是我生日,我要早点回家,你能帮我值日吗?”小易:“行啊,蛋糕拿来我就帮你值日。”小明:“现在没有,明天保证带给你。”小易:“我现在就要,没有,免谈。”“仇敌”这一情境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何老师可将此作为一大难关,在不同的对话中,让学生体会“商量”也会随着对象、身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此环节的“商量”无一成功,从而得出“商量”的另一秘诀:商量不得,改变方向,再商量。面对“小易”的百般刁难,商量行不通,那么可以转变角度。第一,另选他人商量。第二,过生日这件事,可以商量。第三,过生日的时间可以商量。于是,我们便有了以下交际的延伸环节。第一种:小明找到了班主任,说明了情况,班主任立即解决了他的难处。第二种:小明提前做值日,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并向值日组长说明了情况,先走一步。第三种:小明和爸妈说明值日情况,且把过生日的时间向后延迟。借由“商量”,我们可以发现,何老师以虚拟的生活情境作为交际的背景,始终把学生的“身份”放在第一位,在编排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商量”的结果并非一定成功。因此,何老师巧设困难,在种种状况的演练中,让学生一步步获得交际的能力。
五、实践真实情境,放归生活中的“场景”
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1]教师不仅要在日常课堂中教学口语交际,更要把口语交际教学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学生生活于社会中,学习之后最终也要回归生活。因此,生活情境也就成为了口语交际教学最好的体裁。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生活对于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教师有责任从生活中挖掘题材,更有责任让它回到生活中去。[2]课本中的“商量”完成了,生活中的商量还会吗?因此,在“商量”教学结束后,我结合学校举办的“港小超市大采购”活动,将全班分成十个小组,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采购大比拼活动,谁能用最少的钱,购买价值最多的商品,哪个小组就能获胜。在购买过程当中,学生如何在组内及与售货员之间进行“商量”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活动期间,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使用“礼貌用语”,并用温和的语气、商量的态度进行协商。然而,有些小组为了能够获胜,想尽一切办法与售货员进行沟通。例如,有一个小组利用替售货员劳动来换取同等价值的商品,有的小组向班主任借钱……在没有前提条件的规定下,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商量。课堂不能戛然而止而应余音绕梁,要让学生有着很强的后续思考力,才能使其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深层消化,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皮亚杰曾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主动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课堂中的口语交际是在有限的虚拟情境中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然而,真实生活中的“实践”才是检验交际能力的真理,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3]
总之,低段的口语交际是基础。教师应在安全的课堂语境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其敢说、愿意说。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也要在生活的实践中让学生会说。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为此,教师要正确把握口语交际课程的“互动性”,并在“情境化”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琳.语文“情境教学”的现实和理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孙剑锋.心灵对话:口语交际教学的华彩乐章[J].人民教育,2008(2).
作者:黄卉 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
-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教学策略分析
- 下一篇: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三重困境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