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时间:2022-07-23 03:18:21

导语: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从引进到国际趋同不知不觉间已40年有余,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文章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实际上是准则编制的“原则导向”、会计目标更加倾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准则趋同的基本改变对会计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进而推动了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教育;国际化

经济发展推动会计改革,1978年我国施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财政部秉着“向国际惯例靠拢”的方针,自20世纪70年代末组织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40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渐实现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几十年,也是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几十年,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会计国际化以及会计教育国际化。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的基本变化

(一)“规则导向”变为“原则导向”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准则呈现的最大变化是准则编制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从之前的“规则导向”变成了“原则导向”。旧准则的制定更倾向“规则导向”,对具体业务明确规定该如何处理,并给出具体的会计分录示范,会计人员只需对号入座直接套用执行即可。但准则的规定永远落后于实务,对于特别例外业务和新出现的业务,准则规范不了。“规则导向”的疏漏给那些心存侥幸、违规操作的企业可乘之机,钻了政策的空子而国家却奈何不得,以至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那些年,国内外的财务丑闻频发,假账泛滥。对此,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开始改用以基本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我国制定2006企业会计准则时也开始响应“原则导向”。我国2006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是“原则导向”,而应用指南只是常见业务指南,并不能包罗万象,解释公告是准则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滞后解释及进一步的规定。所以“原则导向”下制定的会计准则在执行时,很大程度依赖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些职业素养。

(二)会计目标向“决策有用观”转化

“会计信息观”的概念框架下,会计目标主要有“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两个流派的观点。虽然两种观点可以相互融合,但从新老准则对会计目标的描述中,我们还是可以感觉到两个观点的此消彼长。“受托责任观”关注所有者委托,必须对所有者负责,更关心会计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在计量模式和计量属性的选择上更倚重历史成本计量。实际上这种计量模式在资本市场没有发展起来之前的经济平稳发展时期运转正常。传统会计目标是先强调“受托责任观”,而后才是“决策有用观”。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历史成本计量在有些情况下会使得账面历史信息虽然真实但是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无法帮助企业管理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判断,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人们意识到会计在保持忠诚的同时应该更为灵活有效,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明确决策,传统的历史成本为主体的会计计量模式遭质疑,会计目标的天平倾向了“决策有用观”。IFRS遵循“包含受托责任的决策有用观”,在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选择上主张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趋同后我国的新准则在基本准则部分明确提到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提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计量属性。2014年实施的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一步明晰了“公允价值”的具体计量问题,这些变化表明我国新准则向“决策有用观”的国际认同靠拢。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的执行,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等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推动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几十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深入的几十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区域经济同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一带一路”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下,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要求

会计教育国际化客观上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会计准则,通晓国际惯例的新型国际化会计人才。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倾向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职业道德、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等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国际会计教育准则(IES)是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设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发起制定并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陆续增补修订完成,经过若干年的完善已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旨在为多数国家制定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和教学大纲提供了一套国际标准,较为系统的罗列出职业能力领域及相应要求的学习成效。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对全球会计教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各国制定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和教学大纲的一套普遍适用的比较权威的国际参考标准。

(二)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政府、高校以及社会中介都做出贡献,会计教育国际化在我国正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1.政府主推和监管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9月1日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4年7月1日实施)颁布实施以来,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开始全面系统公布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信息,截至2021年3月8日公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多达36个国家过千所高校,表明我国教育的国际化视野愈发广阔。2010年9月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明确提到了我国会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要求:大力培养造就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大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注册会计师;大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国际化成为我国会计职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努力推进国外会计考试准入的国际化,要求准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具备基本经济知识等宏微观素养,对国际经济环境较为熟悉,同时还要求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跟上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步伐。2.高校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国家的政策指引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国内高校纷纷与美、英、澳、加等国外高校和国际会计师组织合作,引入国际合作办学的学历教育和国际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以及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已将会计教育国际化列为会计本科生培养的一项目标。很多“985”、“211”学校先后引入会计国际合作项目,比如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CG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等国际会计组织的教育合作和考试项目。众多国际会计机构纷纷进驻中国,着实推动了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其中ACCA项目在我国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做得较好,自1993年ACCA与国内高校首次合作在本科教育阶段专设国际会计专业方向,经过近30年努力,与国内高校合作培养了一批适应国际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实现ACCA证书与本科学历教育的融合。3.社会培训机构助力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教育培训行业是我国会计教育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会计教育培训机构分担了部分会计执业证书的考试培训和组织工作,会计国际化发展带动国际会计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中华会计网校、东奥会计是我国较早成立且社会知名度较高的会计培训机构,现在有高顿财经、财务第一教室、财金通教育、安越咨询、财智东方、宏景国际教育、东亚国际等培训机构在业界也有一定口碑。在会计教育国际化浪潮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这些会计培训机构纷纷推出了OTO(onlinetooffline)国际会计证书考试培训模式,如AIA、ACCA、CGA、CMA、USCPA、CFA、IFM、CIA等。相比国内高校的国际会计教育合作项目,社会会计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机制灵活,会计人才培养不唯文凭论,讲求会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其培训师资比高校师资更为专门化,且考试课程和考试内容等教学资源的获取更为及时、资讯更新快,能够迅速调整培训方式和教学内容,灵活应对各类证书考试的变化,有效完成国际会计证书考试培训,培训的针对性更强,培养输送了市场急需的中高端国际会计人才。诸多优势使得社会培训机构发展势头良好,甚至直接与高校洽谈合作项目,既迎合了高校会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又开发了生源市场,实现了合作互赢。

总结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下,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高校和社会力量的推动。其中高校是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中坚主力,任重而道远,只有顺应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大潮,认真思考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才能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会[2010]10号文)[J].会计研究,2010(10):89-90.

[2]2020年内地与香港企业会计准则保持持续趋同.2020-11-06.

作者:卢春霞 单位:广州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