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4 09:06:03
导语:会计学原理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会计学原理课程本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大多数会计学原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针对高校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对于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更是至关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偏重理论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等许多问题,学生难以理解并掌握和实际操作。由此可见,持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单是必要的而且教改任务艰巨。为使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该课程有必要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来实施改革。
1《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学原理》属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绝不能简单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属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是很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社会实践经验也少,同时也出于考证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够。偏重于理论教学,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主要讲授会计核算、会计分录的编制,内容枯燥,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因此学习兴趣不大。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学生一旦毕业,就有可能就会面临失业。现代企业招聘会计人才,都希望员工能有相关实践经验,从而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快速承担起义务,能够独当一面。然而,目前高校内会计学原理的实验课程多数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1.2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呆板。从教学方式来看,教师仍旧采用单方面讲解、写板书或者PPT演示的方式,学生仅仅靠听课、记笔记被动接受知识,较少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低,缺乏主动性,师生互动不足,学生慢慢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如果遇到难点,又没有听懂,就更不愿意继续学了。教师和学生都产生疲惫的感觉,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不重视专业技能的掌握与灵活应用,忽略对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综合应用的能力。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学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效果,应采用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充分快速地吸收和运用理论知识。1.3成绩考核方式单一。目前的会计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成绩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一般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80%,考试内容偏重理论和知识点的记忆,较少涉及实践性强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期末集中复习几天就能过关。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2《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开发一体化的教材。现有教材存在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这个普遍性问题,一般是先讲授几十学时的理论,然后再单独集中进行实践,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应编写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学、做、练一体化教材,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大量仿真的案例供学生学习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专业知识。学习理论的同时应进行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课,动手能力和专业判断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教材中对业务内容除了要有文字描述外,应增加相关的仿真的原始凭证和账簿等资料,让学生在刚刚接触企业各种业务的时候,就形成对凭证的条件反射,通过凭证就能快速地直接判断交易事项的内容并正确地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2.2完善教学方法。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应尽量以学生身边的或者经历的事情举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比如讲授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账户时,结合他们合伙投资办企业的案例,可以让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是实收资本,什么是资本公积,思考两者的区别,最后再进行归纳和总结,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比较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始终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来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根据课程的内容灵活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来进行会计教学,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会计方法。案例教学与讨论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深学习的印象和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开始不是从会计的情境开始,而是从基本理论开始。学生首先接触较为抽象的概念、核算方法、会计分录,然后学习如何将记账方法应用到企业的筹资业务、投资业务、生产及销售业务和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老师讲授理论的时候,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普遍觉得过于抽象,难以听懂。同时会计学原理教材及教学中对业务内容都是以文字方式来描述,很少用到真实的原始凭证,学生毕业后上岗时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是对企业真实的凭证不熟悉,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专业判断。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一开始就应该让学生首先接触到生产经营的过程,然后接触各过程的原始凭证。或者教师深入企业工作,再回到教学岗位时,把企业现在运行的环境移植到课程中。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真实的案例,比如在讲授销售业务的核算时,应从真实的销售发票、出库单等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应编制什么会计分录等等,这样学生对原始凭证形成非常直观的认识,毕业后便能很快能适应岗位要求,独当一面。2.3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强化过程化考核。课程成绩考核是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做到多方面、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仅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考核学生的管理、沟通和合作等能力。应避免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有必要建立一种注重平时上课过程表现的考核方式,而不是仅仅依靠试卷来评量。注意考核方式多样化,将平时的测试、实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加大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强化过程化考核,除了期末闭卷考试外,应该增加如案例讨论、岗位技能等多项考核,将课程考核延伸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比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在学习了会计账簿这部分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登记账簿,并及时给出成绩。再比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项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仿真实训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小组成员按照岗位进行分工,并撰写实验报告,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可以评价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书面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做一个综合评价。由于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更应设法改变教学呆板的现象,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比如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同时重视实践教学,分阶段地适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过程化考核的力度等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
[2]徐博韬.基于管理职能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6).
作者:徐元玲 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
- 上一篇:基于市场需求会计学专业教育研究
- 下一篇: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