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思考
时间:2022-01-14 10:58:23
导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全球经济增速疲软和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将是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伴随着企业减税等减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我国企业的生存力将逐步提升。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的财务人员,将会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新制定和新法规的适应和新准则的实行,将会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综合的能力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培养摇篮的高职院校,如何培养新环境下的优秀财务人员,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对会计信息化技能的培养,几乎要颠覆传统的会计技能培养模式。如何重新定位思考会计技能课程,是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准确的定位,可以更好的完善和实施会计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课程;人才培养;定位;思考
一、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职会计教育是高等职业会计学专业教育的简称。高职会计教育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多年对会计高职教育进行研究与分析,高职会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为目标,具有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会计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强,财经法规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会计高职教育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将逐渐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为“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这对我国高职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充分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会计教育目标,为实现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在高职会计教材、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多项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也可建立一个更合理的会计高职教学体系,为新环境下高职会计教育新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二、就业驱动致使会计信息化技能被重视
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视就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培养会计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和会计业务管理能力。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要,不受社会认可、就业率低下,从宏观方面来说,社会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不重视、供求存在矛盾是原因之一;从微观方面来说,校园环境中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和学校办学三大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缺乏竞争力,不符合社会用人单位需要。要提升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学生满意度,应该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导向,认真剖析会计高职教育过程中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按照高职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教学过程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努力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而会计实操技能是会计从业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信息化账务处理普及的当下,会计信息化技能将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就业驱动教学,使得会计信息化技能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被逐渐重视,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时必须掌握该项基本技能。
三、会计信息化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虽然会计信息化技能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被逐渐重视,且课程的重要性还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但是现阶段会计信息化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仍然充满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还停留在以往将其作为理论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传统课程意义上,没有考虑该技能对学生毕业工作后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仅停留在知晓和会操作层面,对于运用会计信息化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几乎没有要求。由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的实施教学,甚至还在使用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2.课程教学环节不完善。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不清晰,进而导致了整个教学环节的不完善。部分教师仅将基础操作的内容进行教学,而对于实用性更高的供应链模块,因为怕麻烦和缺少监管而选择性的进行放弃教学,造成了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不完备,学生的信息化操作技能不完整,真正实用性更高的技能模块没有掌握,造成学生在该技能上学习项目有缺失,进而导致不能完全掌握该技能,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不足。3.课程教学效果考核不理想。会计信息化技能的教学效果考核,一直是众多高职院校的短板。当下主流的考核方式是以试卷笔试为主,完全背离了技能课的考核特点,无法督促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专心学习。考核和教学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上课期间教学效果不理想,却无法从考核中进行反馈。即使部分学校采用考试平台进行技能操作的考核,仍然由于考核的题库更新不及时,设备硬件的维护不到位等诸多原因,致使会计信息化技能的上机考核形同虚设,根本无法达到技能课程应有的教学效果考核要求。
四、会计信息化技能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与思考
1.积极转变高职会计教学管理观念。基于地区及行业发展的需求,传统高职会计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无法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因此在理论层面上应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探索更为先进的教学观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进更为科学的教学思想、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指导。会计信息化课程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将因教学管理目标的改变而被重新定位。会计信息化技能课程必须按照实用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结合企业会计工作对专业教学加以调整的指导思想,促使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整个会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2.结合企业需求拓宽对会计信息化课程核算模块的教学。按照以需求促培养的原则,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将会是地区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的。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的业务核算操作技能,而不是简单的基础模块技能。特别是信息化技能中的供应链、应收管理、应付管理等模块,是会计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核算模块,应加大以上模块的课程教学,并且要做到使学生能够脱离教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技能的综合操作能力,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对学生来说,也大大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增添了就业信心。3.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会计信息化技能本质上是一门需要通过不断熟练来掌握的技能。那么他将无法回避技能课程的短板,那就是在时间的跨度上造成该技能的生疏。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间隔,部分学生甚至完全忘记该项基本技能的基础操作。为了解决技能课程时间跨度的短板,应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首先,从专业角度来看,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是密不可分的,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技能操作的方式进行体现。这就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可行性。其次,结合信息化技能课程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化软件的功能模块,在不同学期对不同课程进行实践学习。如基本的账务处理模块可以结合基础会计等课程,供应链模块可以结合成本计算等课程,UFO报表模块可以结合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由于不同课程开设在不同学期,在各期开设相关课程时,加入信息化技能实践操作项目,既可以做到课程间的融合,也解决了技能课程时间跨度上的短板,对整个会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创新。4.改革探索新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模式。没有考核评价就没有监督,也就没有改变。高职会计教育要提高整体水平,必须要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模式。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效果的传统评价模式,早已经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在重技能和高素质的教学背景下,应该对现有的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提出新的方式和目标。考核方式可以进行多渠道考核,比如可以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为考核方式,结合任课教师在信息化考核平台上的技能操作自评,参照省级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全省综合成绩排名,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任课教师实行教学效果考核进退机制,对学生实施教学效果监督改进机制。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到三位一体的客观评价,为改进该课程的教学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5.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在会计课程教学体系中的地。传统的会计学历教育,主要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理论基础课为教学重点,技能课程往往都不太被重视。这是由于传统的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流程所造成的,教学要适应新时代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必须提升会计信息化课程在会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置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在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课程在会计核心课程体系当中的地位后,都会更加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为真正落实学好会计信息化技能提供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文渊.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4.32.
[2]刘艳.论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桂良军.会计学本科专业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设置及其教学体会[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5(11).
[5]王玲.浅析高职会计教育与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J].经营者,2014.10.
[6]丁晶.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J].会计之友,2011(21).
[7]薛亦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海峡科学,2011(5).
[8]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06年06期.
[9]张兰卿.对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4).
作者:吴让军 简单 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研究
-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对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