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分析

时间:2022-09-05 09:57:55

导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强化将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来设计和推进。为了更深入贯彻《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教育部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文件中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是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如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举措。因此,深化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应突出实践性和职业性,但传统教学匮于资源的缺乏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在会计技能培养上往往效果不佳。推进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教育的限制,通过仿真企业岗位情景,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推进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课程评价的现代化,优化教与学的信息化环境,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会计专业教学的重难点做出突破性的解决,使其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二、信息技术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差别较大。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能力是前提条件。但是目前我国不同院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不一,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会计相关实训室的建设投入较大,会计信息化水平较高,但是还存在很多院校由于经费的短缺,未能及时更新实训室,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另外,虽然很多院校都在致力于建设全覆盖的无线网校园网络环境,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网络不稳定或速度缓慢导致利用率低,未能为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缺乏优质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课程、慕课和微课等。各高职院校纷纷展开了网络课程和在线课程等数字资源建设。但是与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课程的数量并不太多。另外,会计类网络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课程只是课堂教学的复制,没有体现网络课程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学生在线学习的人数少,时间短。同时,由于会计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操作往往依赖于会计软件来实现,而学生在手机端和宿舍的电脑端无法操作会计软件,因此在建设会计专业网络课程时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三)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自2010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都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职业院校纷纷参赛,近几年分设了财经大类组,一大批会计类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课堂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信息技术在会计专业教学研究中起到了示范实践作用。但是,大部分院校在组织比赛时,教师的参与度并不高,往往局限于对参赛的个别教师提供培训,并没有将信息化的教学理念进行全部推广,在平时的教学考核中,仍然沿用以前的评判标准,并没有将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另外,很多课程的信息化大赛成果没有进行积极地转化,使比赛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预期效果。

三、深化信息技术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在数字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教室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持。随着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各类大赛的展开,各职业院校都认识到了会计仿真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建设了和会计岗位相关的实训室,体现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融合。随着会计软件在企业运用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快实训室的建设步伐,不断更新软件,使实践教学能做到与企业工作无缝对接。另外,随着手机APP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高职院校应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二)多方共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利用率。建设优质的会计专业课程数字教育资源,要积极探索与行业和企业共同建设。如从行业和企业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来弥补教材的不足,使学生也能了解会计领域最新的知识。让行业和企业的专家以微课的形式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的难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对于会计的一些实践环节如填制会计凭证和登账,教师对操作环节可以采取录屏的方式来进行演示,使学生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也能观看完整的操作流程,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努力建设数字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利用情况。一方面,电子资源应该便于学生获取,比如学生可以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获得资源,随时随地都能阅读。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来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向学生推送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深化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互联网+”。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展开了研究,探讨如何不断创新会计教学模式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如会计演示教学、会计交互研究研讨教学、会计虚拟现实教学、会计远程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突出了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为了更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应针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提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工学交替类似的课程。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多,在开展这类实践课程时,往往由于企业所需的会计岗位人数有限,没有办法安排学生真正走进企业接触到企业的真实经济业务,而使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很多学生都是在校内实训室利用仿真实训软件完成工学交替,和平时开设的实训课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联系,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如记账公司对会计类的学生需求数量较大,可吸引会计服务公司在职业院校建立“校中厂”,企业的名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担任工学交替的指导老师,使学生能真正接触到企业的真实会计资料,能熟悉企业的报账流程,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随着“互联网+”在经济领域的不断渗透,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多经济业务的发生往往不再是以前的纸质凭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凭证,这为会计服务公司把企业的会计资料“搬进”职业院校的课堂提供了有力条件。(四)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对于近几年信息化教学大赛中会计相关课程所取得的成绩应集中学习,对比赛成果不断进行推广,加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使教师切实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不能紧紧局限于会计软件的应用,应该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利用各种新媒体丰富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切实做到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使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利用信息化做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展开高质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高效的评价和考核,使学生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激发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掌握会计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同时,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也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四、结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应以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教学的融合为契机,不断创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使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1]赵明凤.“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教学体系融合的智慧会计教学模式探究[J].齐齐哈尔示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

[2]范丽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02)

作者:唐凯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