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唱练耳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23 11:28:29
导语:高校视唱练耳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增强课程的综合性,不仅能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坚定文化自信。在高校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拓宽视唱练耳教学思路、进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以及对我国汉族、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世界民族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学习,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综合能力
视唱练耳是一门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的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视唱练耳不仅仅是视谱即唱与听写听记这种单纯的技术训练,更重要的是发展和提高音乐听觉与记忆能力,丰富音乐语言与表现力,使学生能够感知、分析与理解音乐内涵。通过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教学以及对我国汉族、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世界民族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学习,能够推进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
一、学科间的渗透教学
在视唱练耳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从而推动专业学习。(一)音乐专业课:声乐、器乐、合唱与指挥通过实践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听唱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感觉上的认知建立正确、良好的声音概念,可以借助声乐中的发声要点对学生所唱曲目在声音上进行调整。歌唱原本就是通过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抒发感情的。因此,对声音的质量要有所追求,声音应纯净悦耳,音色富有感染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凭借自己擅长的乐器(小提琴)演奏出器乐视唱曲目,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与一定的视唱启示,比如乐句的划分、连唱或断唱的运用以及音乐表情、力度变化的处理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合唱与指挥课程的知识要点发现并解决视唱中的问题,如将合唱中的协调、均衡、谐和等概念启发性地渗透到视唱过程中。视唱多声部作品时,学生通过声音音响来再现音乐内容、传达思想感情,在整个视唱音响中,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任务与要求,不仅要随时监听邻近声部的声音,还要顾全大局监听整个视唱的音响效果,只有在音量、音色和音准上相匹配,此时音响才是协调的。音量、音色构成的均衡以及声部间音高音准构成的谐和并加入对音倾向性(扩展或缩减)的认知与训练,都相应地与准确表达作品内涵息息相关。视唱多声部作品应注意的起声、换气以及呼吸可以通过演唱与学习经典合唱作品来加深印象,以此丰富学习经验。(二)音乐技术理论课:键盘和声、即兴伴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融入键盘和声的内容,加强对和声功能、和弦色彩的分辨及整体音响效果的感受,渗透在听写调内和弦连接时,有助于掌握和弦本身的主、下属、属功能属性以及和声连接时的走向,敏锐捕捉和弦并运用内心听觉加强多声部听写与视唱能力。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音乐听觉就是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有组织地发展起来的音乐听觉是一种统一而复杂的能力。”[1]和声听觉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充分体验音响立体感和层次感,加强听辨与分析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即兴伴奏的编配要点,可以激发学生的视唱热情,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视唱曲目风格以及丰富对作品的理解。(三)音乐理论课:乐器法、教学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选择乐器法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鼓励与推进。在课堂中,我们通常以钢琴音色为模板,依托钢琴进行音组、音程、和弦、节奏与旋律的各种听辨组合与变体练习,虽然在听辨题型训练上可以拓宽变换方式,但在音色方面过于单一。器乐学生可以利用课堂给大家演奏自己的乐器,展示自己专长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面并增强了学习自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管弦乐作品的音乐主题片段,让同学们说出哪种乐器在演奏主旋律并写出乐谱。在移调乐器读谱中,涉及到次中音、次高音以及女高音谱号隐形替换以及如何正确视唱是有价值的拓展训练,对阅读乐队总谱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学法中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选取不同的音乐素材音响作为伴奏,调动学生听觉系统,用身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练习过程要求大脑高度集中,可以从二拍拍感、四拍拍感再到三拍拍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练习。练习方法多样,例如,口唱上声部节奏、脚走下声部节奏、双手打单位拍的前半拍或后半拍、待曲目熟练后还可以对伴奏声部进行节奏的创编,以此训练音乐节奏感非常有效。其次,通过律动能够充分体验到音乐所塑造的各种风格,同时身体协调性得到训练,为更好地理解音乐、发展音乐感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如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活动,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的活动,通过拍手、捻指、拍腿、跺脚的方式进行不同的节奏组合,分声部进行练习节奏律动,动感很强。学生亦可即兴发挥,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唤醒音乐的天性和本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使节拍不再僵硬而富有弹性。感受音乐、体会节奏变换与协调身体律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培养音乐表现力。
二、汉族、少数民族音乐元素
作为视唱练耳教师,应重视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博览众长,将其音乐文化特质纳入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讨论汲取养分,不仅激发学习兴趣点、丰富自身认知,还能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文件中指出:“在所有国家的正规音乐课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本土的各种音乐、西方艺术音乐和外国音乐成为课程内容。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本国各民族和各社会群体的音乐。”[2]本课程肩负着传承文化的社会使命。(一)汉族民间音乐。从地域上分为东北《小白菜》、西北《赶牲灵》、江淮《凤阳花鼓》、江浙《紫竹调》、闽台《采茶扑蝶》、粤《落水天》、江汉《黄四姐》、湘《上四川》、赣《送郎当红军》、西南《小河淌水》、客家《枫叶竹吹》等,这些短小精悍的民间歌曲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节奏与旋律两大要素在课堂中进行对比,尤其注意旋律音高的走向、调式骨干音以及调式功能倾向,在此基础上能够辨别出曲调风格特征及归属地,对拓宽旋律及地域认知非常有利。也可以融入院校当地的传统音乐、剧种与曲艺,如天水地区的秦安小曲、甘谷道情、武山秧歌,张家川“花儿”、天水皮影戏等音调。(二)少数民族音乐。其特定的音乐特性,如旋律进行、音阶调式、节奏节拍等要素构成的民族风格,听得多了,就容易辨认与理解。如蒙古族音乐旋律起伏明显,以五声音阶体系中的徵调式、羽调式常见。在同向连续级进中转而下行跳进,其中纯四度跳进、纯八度跳进很常见,也有小十度复音程的跳进而使旋律线条形似抛物线。蒙古长调,旋律悠扬宽广、节奏自由悠长、富有张力,多采用复合式节拍。维吾尔族音乐节奏极富特点,由于维语中词汇的重音都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因此会出现旋律重音向后移动的各种切分节奏,动感很强。由于历史原因维族音乐含有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三个音乐体系的因素。维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如《青春舞曲》,也发展有和声小调作品,如《送我一枝玫瑰花》。维族十二木卡姆节奏丰富,节拍多为5/8、7/8、9/8混合拍子(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然,作为视唱练耳教师,应将其精华融入到课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不同音乐文化特质从而丰富音乐感觉、活跃音乐思维。苗族音乐不同地域飞歌运用四声音阶宫调式或羽调式,旋律进行多以纯四度、纯五度大跳音型贯穿全曲。如《苗岭的早晨》节奏明快奔放、声调高亢嘹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侗族大歌具有独特完整的支声复调音乐体系,属于民间合唱音乐,用于多声部听辨与视唱是很好的教学材料。由于生源大多来自西北地区,无疑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把握是模糊的,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前搜集到的民间音乐活动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视听学习,理解一种音乐文化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实践它。这个过程鼓励学生发声、律动,以便更好地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感情并增加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亦有助于准确辨识音乐风格。
三、世界民族音乐元素
视唱练耳课程有广泛接触音乐作品且学习便利的特点,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理论引导:学习世界各国音乐文化,听辨、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强调视野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帮助学生积累音乐审美经验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在世界民族音乐中,印度音乐旋律发展空间很大,如怨如诉、婉转曲折,螺旋式地进行且延绵不断。西班牙弗拉门戈音乐增二度音程较多,节奏包含自由的散板与规则的循环拍,融舞蹈、歌唱、器乐于一体,忧郁与热烈完美结合。阿根廷探戈音乐中顿挫有力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以及节奏中的重音运用独具特色。古巴的哈巴涅拉音乐节拍2/4,弱起拍与切分音、附点音符使用频繁,给人摇摆的感觉。俄罗斯民间的无伴奏混声合唱最具特色,由一人先领唱,声音高亢嘹亮,而后男女声以合唱应和。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素材,在视听过程中增加音乐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每个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都与其文化息息相关。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敢于表达自己看、听、唱后的思想观点,展开对比不同民族音乐特征来加强对我国民族音乐与世界民族音乐的理解。“通过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听力基础、发展多重乐感的才能,而且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开放,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从而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在共享世界音乐的同时,共建人类的‘地球村’。”[3]世界音乐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持续性地学习与研究,从而推进文化传递。
四、结语
拓宽视唱练耳教学思路,进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不仅开阔音乐文化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还能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坚定文化自信。踏实前进,展望未来。作为教师需不断学习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奥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C].孙静云,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2]刘沛译.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7,(3).
[3]樊祖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及其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音乐,2004,(4).
作者:张晓燕 单位:天水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
- 上一篇:中职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分析
- 下一篇: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