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方式探索

时间:2022-07-23 09:34:24

导语: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方式探索

1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现状

信息化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景学习模式,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探索各种信息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学”。以通过情景设计、问题探究、协商学习等信息手段,由传统的讲解说明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职业院校加大投入了财力、物力与人力,但是做为教育者在教学方面的采纳应用,显得重视不足,有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嫌疑,出现口号和招牌的成份较多,无异于被束之高阁。截至目前,教育者借助信息化技术媒介来展示教学课件的现象比较常见,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幻灯片式切换放映,可谓穿新鞋没有迈好步,信息化建设有违初衷目地。

2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体现

2.1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针对职业教育院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的状况,在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中,课堂上教与学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学”的主体与教师的“教”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对课堂教学实施效果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度反思。基于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情景分析,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素主要四个因素,分别是教师、学生、专业及环境等四大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任务、活动特征之间的过程主要是认识与情感教育的结果。首先应对传统教学进行评估,形成应用比较,对有必要、没必要和必须要、一定需要界定清楚;其次是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其功能应做为一种工具、媒体和教学方法深度融入到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2.2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特点。1)引导为主的自主学习信息化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促使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互换,在现阶段的信息时代,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媒介比较多,网络信息便捷,在教师的带动和引导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以媒介为手段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学习,以便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2)理论联系实际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引领作用,启动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引领行动和百区千校万课示范行动。在跟进时代步伐的基础上,把社会中的先进因素充分融入到信息化课堂中来进行教学,日常教学中案例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的陈旧文案,教师可以将相关专业职业岗位中发生的真实案例直接应用于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起到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3)教学模式的转变根据《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全面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基于国家在信息化教学的推广,教师无需在书本教材的参考资料下进行教学,也不再是单一且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师生互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效果。4)根据课程特点,融合信息化技术一是课程不同,其结构特点不同,不能仅仅要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技巧化,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开发适合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以便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二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资源本身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在课堂中实现基本互动功能,适应启发式教学的需要。给学生设计问题、思考题、讨论题,满足拓展知识学习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应具备充分的感性资料进行形象直观教学,如图片、视频、案例、动画及音响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在身临其境中掌握知识点。2.3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学生如何有效地用好信息化资源,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教师基于专业、课程的相关要求,应首先深刻认识相应专业的难点和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把解惑难点的义务分解到信息化手段中,尝试于优选的信息化资源唱主角,老师退位唱配角,把握好角色主体的转移也是信息化下的为师之道,总之能合理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做好教学内容和信息化资源的深度融合。1)把握课程体系,做好教学设计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因此,要满足教学需求,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任务重点、难点,达成最终教学目标。正确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方向,做好教学设计,真正发挥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要求,必须把握好课程体系,不同课程门类施教进度在信息化模式下的相互配合,才具很好的现实意义。2)要准确有效的把握信息化资源功能和教学目标信息化资源功能定位,按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分为:助教型、助学型、辅教辅学型;按教学内容可以分为:突破重难点型、案例式启发引导型、贯穿全课程型;按教学中的目的可以分为:测验型、教学型、模拟型及开放型;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份、不同的专业课程选择合适的类型。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生运用网络的便利,学生查阅信息化资源并不难,但是职业院校学生结构的特殊性,其自控能力和基础较差,目前实际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准确把握信息化资源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设计,牛顿在果园发现了地球引力,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引到“果园”,抓住学生网络操控能力强的特点,利用网络和信息化的相同之处,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信息化下的学习中来,使学生有目标性的查阅相关信息,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3)把握时机,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表明了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的全程指导意义。信息教育技术具备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育理念,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来说,需要去适应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适时实现师生角色互动。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仅仅是实现了从单纯的翻书变成投影,其他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日常教学中体现不多,有广度没有深度。只有教师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才能有效性地提升教育教学。4)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更要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提升。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实施评价体系,评价要为达到教学目标提供参考,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服务。因此,对于采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不仅需要评价资源本身,还需要评价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最终达到以评促改,不断更新完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要力求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中不失水准。2.4小结与思考。基于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课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职业院校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及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急待提高,如何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是职业教学随着时代变化改革的研究问题。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要真正实现信息化改革,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信息化资源整合,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素质。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将同步于时代的发展,惠及职业院校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教师仍须努力,才能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王自强.从学生感知觉特点的角度探讨体育课堂教学环境设计[J].运动.2010(10):96-97.

[2]沈翔,刘建进.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2015(6):109-110.

[3]谭方勇,李金祥,张晶,胡壮壮.基于020高职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的课程评价模式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3):143-145.

[4]蔡振兴,潘红娜.影响高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因素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7):66.

[5]申晓改.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3-34.

[6]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7]梁云真,蒋玲,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4):107-109.

作者:王士军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