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生产技术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07 05:05:44
导语:涂料生产技术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当前高职教育的热点,分析了我校《涂料生产技术》教学现状,根据现状,探索了改革的具体措施,初步确立了本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设计。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学设计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1]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分支——高职教育,如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是新时期每个高职教师必须面对的新问题。信息化教学,就是用适应时展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适合学情的信息资源,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过程,促进整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信息化教学是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解构后重组新的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由于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更注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更需要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信息化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信息化教学的新认识
[3]教育的信息化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就是用适应本学科发展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工作,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适合学情的信息资源,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过程,促进整个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的组织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均做到信息化。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动画、仿真、音频、视频等媒体方式构建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教师一节课的完成通常是教师讲解、学生只管听。随着今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技术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预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展示实验过程、深奥理论的可视化,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各个神经系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对信息技术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做出更新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本校《涂料生产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4]2.1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率比较低。目前我校《涂料生产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还是依据理论知识体系为脉络,理论知识讲解虽然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但仅仅是以PPT形式将理论知识呈现,在授课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只有为数不多的实训环节中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实训环节的完成也大多依靠教师的动手演示,学生模仿完成,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解构实训的原理及过程,学生缺乏直接的视觉感知,导致所学知识依然需要大脑对文字进行处理,即使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也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长此久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下降。2.2教师自身信息化素养不够高。教师的信息化是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用音频、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利用学生更高效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选择哪种方式,怎样呈现都和自身的信息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涂料生产技术》课程组的教师虽然PPT的制作、基本的办公软件都非常熟练,但网页如何制作,音频、视频如何编辑,以及图像怎样处理后能更直观有效等技能都不能灵活运用,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灵活地将信息化的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设计出课前学习的信息资源及用于课后复习的资源,这些都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只有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比较高,才能呈现一节又一节的高效率的课堂。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先进理念的学习,先进信息技术的学习,才能快速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
3《涂料生产技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5]3.1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选择。1)制作大量动画《涂料生产技术》这门课程中,涉及到成膜物质的合成原理、涂料复配过程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等大量难理解知识点的讲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只能是依靠教师的口头表达+部分实训的模拟来理解,对于合成原理、复配机理、复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检测原理、检测方法等知识,即使教师深入讲解,举一反三,学生对该部分知识还是不能充分理解、掌握,无法在今后工作中,直接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学生还必须进行二次学习,才能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利用现在的教学形式,将难理解知识点以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不仅能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学生在课前自主探究学习,课后依据相应岗位要求,自行学习相关岗位知识,增强其自身的岗位综合素质。2)制作大量微课“微课”是指按照课程大纲,对于重点知识点、难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录制小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这个小视频中可以运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图片、网页、动画等。微课它是有别于以往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方式。它是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优化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重新构建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并且,短小视频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利用QQ或微信进行传播及观看,能做到随时随地的学习。这一教学手段被现今的学生广泛接受。3)虚拟实训仿真虚拟实训仿真是依据理论知识原理,将难以用语言或图片、视频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通过计算机对复杂原理进行可视化操作,实现人机交互的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手段。这一手段在工科类的专业领域里得到了大力发展,在本门课程中开发虚拟实训仿真可以简单明了的解释清楚涂料的制作过程,这无论是在理论传授还是实践操作中都对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实训场所和学习场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模拟企业的生产现场,让学生对企业生产中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预演,这样既可以减少高职院校因实训设备不足而产生的影响因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一线生产企业的实践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3.2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便于学生在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鉴于目前我院信息化硬件环境的局限性,目前,《涂料生产技术》该门课程采取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教学设计见图1。从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13级学生的教学效果来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创新争优的观念。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通过平常的自我测试及阶段测试反映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明显优于未采取信息化教学的平行班级。且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课程平台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不再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固定的学制内,这一点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4结语
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对过去传统教学方式颠覆性的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均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三年来的不断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尤其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大幅度的提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承担学习任务,积极完成每项学习内容,在这过程中也深感信息化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对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能将这些都有机融合为一体,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翠香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玲.《仓储作业》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2015(11):157-159.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郭荣中,申海建.高职院校测量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9):338,340.
[4]贺冬秀,喻翠云,唐国涛,等.《药事管理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83-84.
[5]曹侃,许月明,程旺开.高职生物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2015,14(78):54-56.
- 上一篇: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下一篇: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