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重唱教学引入声乐课堂的研究
时间:2022-02-16 09:18:34
导语:将重唱教学引入声乐课堂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由于目前声乐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落后,导致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存在一些弊端。文章针对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将重唱教学引入高师声乐课堂的方法,从教学形式、具体效果与实际运用几方面论述这一声乐教学方法的优势,以期使这一教学模式得到指导。
【关键词】重唱教学;高师;声乐教学
一直以来,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声乐教育都沿用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较为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从招生到大学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都特别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教学技能的培养方面尤显单薄。事实上,这种授课方式并不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笔者认为,目前的高师声乐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师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初中和各种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作为一位长期工作在高师一线声乐教学的教师,笔者深知目前声乐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教学效果普遍较差。许多考入师范专业的学生,往往声乐底子比较薄弱,有的人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突击培训”考入大学;有的人甚至完全没有接触过声乐学习,以其他民族乐器或西洋乐器为主专业考入大学。根据各学校情况的不同,声乐课程在本科一、二年级往往采用一对二、甚至是一对多人的小组课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弥补高校扩招后师资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教学资源能够合理利用,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然而,小组声乐课程虽然从形式上看可以弥补诸多不足,却没有从本质上改善高校声乐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被动地学习知识,不会主动进行思考,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日积月累,就会对声乐课失去应有的兴趣。另外,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比较明确,认为选择师范院校教育专业的原因,就是为今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打好基础,因此对于声乐的专业要求并不高。相对而言,他们更加热衷于学校的各种社团、比赛、晚会编排等活动,并认为这样对于日后的教学质量、组织能力的提高会有所帮助。因此,学生花在声乐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然而,声乐是一门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微见成效的学科,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用各种方法调整学生的声音,但课后学生却不练习、不巩固,使得声乐专业水平难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打击。
二、将重唱教学引入高师声乐课堂
如何才能将高师声乐课程变成教师与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的课堂,如何提高声乐课程在高师教育中的实用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重唱,是声乐演唱的形式之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唱表演者,根据自己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浅层次和低难度的,可以是对唱、齐唱、轮唱,也可以是歌曲简单的和声组成;深层次和高难度的,在歌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等。几个不同的角色按照各自特定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同时歌唱,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如歌剧《弄臣》中知名的四重唱、《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六重唱等。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与研究,认为将重唱教学引入高师声乐课堂,可以弥补目前声乐课程的许多弊端。首先,从形式上看,将“重唱”运用于高师声乐课堂,可以打破声乐教学一直以来以独唱为主的演唱形式,多人参与、团队合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摆脱声乐在“发声方法论”上的束缚,从而协调各发声器官的配合,做到“以情带声”。教师在此基础上略加指点与提醒,可大大提高歌唱的效果。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发声时,应尽量避免把学生引入“发声方法”的禁锢中,应该使用“旁敲侧击”或是比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受正确的歌唱情绪。比如,在气息练习中,有的教师强调“气息下沉”,反复让学生关注气息的运用,反而会造成学生歌唱状态僵硬、不灵活,适得其反。其实,歌唱气息是歌者本身就有的基本发声状态,歌唱实际上需要找到一种适合的歌唱情绪,情绪有了,状态自然就会兴奋,气息运用就可达到要求。同时,学生一旦提高了兴趣,就会在课后勤加训练,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效。其次,从教学效果上看,要想在重唱中完美配合,每位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重唱”这一演唱形式对于学生的音准、节奏等音乐素质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每位学生要倾注所有的力量来配合其他学生,因为一点点音准、节奏的错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歌唱进行与声响效果。这在一定强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把控能力。另外,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看到教师给其他学生布置咏叹调等大作品,希望教师也为自己布置大歌。遇到此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明白声乐“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教导学生耐心打好基础,正确把握大作品,避免产生高音喊叫、喉位不稳定等发声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明确将重唱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可有效避免学生之间“攀比歌曲作品大小”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学习声乐,最终形成正确的歌唱评估体系。再次,从实际运用上看,重唱作品由易到难不等,可以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学生。最基础的作品包括《对花》《河边对口曲》等;稍有难度的作品包括《洪湖水浪打浪》《阿拉木汗》等。对于声乐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为其布置《举杯吧朋友》《猫之二重唱》等作品。将重唱教学引入声乐课堂,可以契合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分层次的需要,同时,每一首重唱作品经过训练,都可以直接搬上舞台。这不仅打破了“独唱”这一表演形式只能给少数学生提供登台表演机会的现状,而且可以避免学生的怯场心理,体现教育的公平,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将声乐教育用到实处,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声乐教学引入重唱形式应注意的问题
在声乐教学实际操作方面,如何将重唱引入高师声乐课堂是个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在授课模式方面进行调整。首先,要采取“一对一”的单独授课与“一对多”的集体授课穿插交替进行的上课形式。“一对一”的单独授课重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发声状况进行调整。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各具特色,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十分必要。但在授课中,教师应将个别授课融入到集体授课之中,以集体授课为主,个别授课为辅。“一对多”的集体授课,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二至多人不等的小组来进行授课。在上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共性的集体“开声”练习,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重唱作品的学习与演唱。而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歌唱情况对个别学生进行发声上的单独辅导,其他学生可以继续练习重唱作品,也可以听教师授课。这种做法类似于短时间的“教学观摩”,一方面,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针对发声问题,学习如何进行日后的教学,这充分体现出高师教育的“师范”特征。其次,将重唱教学引入声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音乐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喜欢与别人交流,教师容易掌握其发声感受,从而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比较内向,缺乏自信心,教师要更加细致与耐心,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引导他在声乐学习中敢于表达和表演。另外,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状况的同时,还必须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例如可在时间上进行调整,把几节课结合在一起,并让个别授课与集体授课交替进行,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保证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将重唱教学引入高师声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几年,已有不少高校教师开始尝试在声乐教学中采用“重唱”的形式,并且取得了相应成效。但无论是从教学大纲,还是从教材运用方面,这一教学模式还缺乏权威性的指导。笔者期望经过专家的认证和实践考察,可以让“重唱教学引入高师声乐教学课堂”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作者:蓝静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东出版社,2003.2.
[2]马腊费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朗毓秀,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唐琳.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程淑安.声乐与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徐颖.民族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重唱课的可行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6).
[6]区洁.新体系下高师音乐教育声乐重唱实验课程探索[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
[7]董雷.重唱教学在艺术院校中的“灵魂”地位[J].大众文艺,2015(8).
- 上一篇:合唱艺术教育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美育价值
- 下一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