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1-08 10:14:59
导语: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研究提升酒店培训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
(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含义
课堂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单一固定的质量标准,它是由多个综合因素组合在一起的一个质量体系。本文对课堂教学质量定义是指对酒店培训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和授课效果优劣的综合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内容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职业态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制度等相关影响因子。
(二)提升酒店培训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是引导酒店培训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学效果。酒店培训师以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手段为依托,注重语言表达与课堂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二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能力素质。通过提升酒店培训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上课时候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职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酒店培训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课人员教学经验不足
大部分酒店培训师授课的主线不清晰,重点不太突出,甚至讲故事,讲哪算哪。教学整体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偏理论。酒店培训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是PPT演示,讲授多,交流少,较少涉及案例,部分课程内容过于枯燥,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讲述内容过于理论化,剖析的不足,不彻底,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更进一步的讲述,没有留下很深印象。
(二)部分酒店培训师课堂掌控能力较差
首先,酒店培训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弱,授课方式也过于死板,缺乏激情,不善于鼓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部分酒店培训师时间掌控能力较差。一些酒店培训师在有效时间内未能抓住同学的注意力,时间把握能力较差。例如,对于休息时间安排有的酒店培训师并不合理,对时间分配不注意,下课完全看心情,未做到劳逸结合。同时学校对于授课时间的安排过于集中且时间较长,学生易疲劳;再次,部分酒店培训师的酒店从业资历不足,经验不丰富,很少结合自身经验给大家启发;最后,个别酒店培训师不注意自身的言语,为了与同学拉近关系,对于酒店内外部的负面消息,就毫无保留的脱口而出,缺少职业道德操守,个别消极方面的案例让学生无法接受。
(三)授课内容过于单一化,重复化
部分的酒店培训师对于课程内容选择及授课过程像是在完成任务,同时在上课之前酒店培训师之间也未有沟通。彼此的授课内容无太大不同,多有重复。例如:酒店文化、价值观、酒店的历史、集团的创建历程、愿景、组织运作的结构、客户体验评分系统等被多次重复提及。而且由于考核机制的问题,很少有学生记下授课人员所在酒店集团的宗旨、理念和价值观。在授课之前缺少对学生的需求调查,对于学生需求的内容,像酒店各部门的工作案例,怎样适应岗位等却很少讲。
三、酒店培训师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酒店培训师教学技术整体水平不高
在酒店人员授课过程中,虽然这部分人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高校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因此他们中一部分人不能正确把握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规律,难于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部分酒店培训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足
首先,部分酒店培训师缺乏责任心,授课完全出于酒店安排自己的工作任务,在承担教学任务时心理准备和教学准备不充分,不太了解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与需求,应付工作任务的心态和短期行为较明显;其次,缺乏教学技能,包括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比较差;最后,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比较多的酒店培训师只关心课程任务的完成,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做人做事,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比较忽视。
(三)合作高校对酒店提供的培训师缺乏规范性管理
面对酒店合作方所派来的酒店培训教师,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引导其稳定、合理地发展。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教育改革正在迅速发展,但迄今为止,大多数普通高校并未制定对于合作酒店所委派的培训教师专门的聘任、选拔标准和细则,没有形成对于酒店培训师的教学方法培训,授课业绩的考核、评估、监督等管理机制。因此,加强对酒店合作企业培训师的规范化管理已成为高校校企合作内容中的重要一环。
四、酒店师资教学质量提升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酒店培训师的科学化教学管理
1.严格把关培训师的甄选
培训师资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培训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学效果有着一定促进作用。高校要与酒店合作方对于酒店培训师的选拔要充分沟通,要设定选拔培训师的基本标准,例如,培训师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能够熟练掌握酒店的经营理念;还必须懂得领导群体,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要具备分析听众、对目标人群研究的能力,有的放矢按学习需求设计课程等基本条件。从而以“择优”的原则,甄选出酒店合作方中的优秀人才加盟到教学队伍中,为整个高校与酒店合作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强化酒店培训师的教学能力
由于大多数酒店培训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在讲授中只是感性经验的传授,并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授课过程中也缺乏规范性,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高校教育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供明确的授课方案,对酒店培训师在高校学生的教育培训方法、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进行培训。同时,合作的院校要不定期的举办不同层次的教学能力培训班,使酒店培训师接受特定能力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授课的整体教学质量水平。
3.建立专职教师和酒店培训师的互动平台
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互动平台,鼓励两者间的相互沟通与尊重,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合作,将学校的学术文化与酒店文化有机的结合,加强文化间的交融和碰撞,以此推动双方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筛选符合教育目的的课程内容
1.提高“默会知识”在课程中的比重
由于课程的时间有限,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也只能选择那些最有利于达到我们教育目的的内容。英国学者波兰尼提出了人类的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达的默会知识。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是职业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物化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中,根本无法在书本中找到,只能靠个体在实践中摸索、顿悟以及同行之间在工作过程中随机的交流和切磋来获得。同样酒店服务方式,由不同的人来操作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因为默会知识上的差异所致。
2.设置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
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就是以工作过程的岗位职责为依据制定课程的内容。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高校应该组织教师与酒店培训师一起根据酒店各岗位的工作任务需求确定授课内容,根据职业能力的发展顺序,将专业学习知识分解为若干学习单元,并进行排列组合。各学习单元应该层层递进,同时要注意课程系统的连贯性与重复性。各学习单元应以酒店主要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其教学与训练,并形成分阶段式的课程考核机制,从而建立符合“就业需要论”与“发展需要论”为主体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
3.选择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课程内容
面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自身有特定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例如,酒店的培训师应该更多的从酒店员工应具备的能力、对客服务、如何处理突发问题等方面与学生分享酒店工作,从而找到学生自己欠缺的地方。通过对职业发展的介绍,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在酒店工作中的发展有了大致的方向。通过他们对客服务的实际案例,可以真实的了解酒店,知道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和心态。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这种心理适应性,片面地去传授一些认为重要的东西,往往收不到期望的效果。防止出现“教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
(三)建设课堂新型的评价机制
新型的课堂评价应该坚持发展而评价的主导思想,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以评价其发展。
1.新型的酒店培训师教学评价
新型的酒店培训师教学评价是对酒店培训师整体的职业教学思想、教学资源使用、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道德水平以及他的现实教学效果和潜在的教学价值做出判断。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酒店培训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2.新型的受课学生教学评价
新型的受课学生评价是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的发展变化的评价,新的学生评价要对传统学生评价的缺陷进行改进,通过问卷调查、职业能力考核以及实习效果跟踪等方式进行展开。
作者:王明锐毛金凤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二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不足
尽管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实践教学。但由于受到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制约,当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思想认识不重视。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陈旧,将教学重点放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讲解。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未能结合具体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2.实践内容不完善。市场调查不足,未能全面掌握整个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难以实现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没有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和学生工作要求完善课程内容设置,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升。3.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教师年龄较大,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一些教师年纪较轻,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不足。忽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没有为任课老师参加酒店管理实训创造良好条件,对就业市场了解不全面。4.实践条件不足。例如,校内实训基地不足,课时安排较少,再加上教学管理松散,考核评价未能严格落实,影响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忽视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制约学生实践技能提高。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弥补课程教学的不足,根据整个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创新策略,推动实践教学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1.提高思想认识。高职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对酒店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和学时,为学生有效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教学监督,严格落实实践课程教学,让学生接受锻炼,有效融入实践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从而在就业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2.健全实践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开展认知性、教学性、综合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体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重点,进行顶岗实习和入职培训,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技能创造条件。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强的任课老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践教学有效开展提供充足的教师队伍。注重对任课老师的管理培训,不断提升课堂组织能力和实践技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任课老师利用周末或假期参与实践锻炼,对就业岗位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有效指导教学工作。4.利用校内实训资源。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校内应该建立客房、中西餐厅、前厅模拟实训室,为学生日常锻炼创造条件,对实践场景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合理利用学校的后勤资源,包括专家楼、招待所等,让学生开展实践锻炼,以节约成本,让学生感受酒店管理的真实氛围,增强实践才干。学校大型活动中可参与志愿者和礼仪服务,接受锻炼,掌握礼仪等方面的技能,为以后开展类似工作奠定基础。5.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设施,加强教学管理,让学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当中。增进与本地区实训基地的联系,利用节假日让学生接受锻炼,缓解酒店员工压力,让学生接受知识,增长技能。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增长学生的实践技能,让他们有效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当中。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增进与酒店的联系,深化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为酒店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结束语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增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让学生接受锻炼,增强对工作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合格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曾聪 王佳 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考核方式公式化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所有专业课程考核均采用形成性考核模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项目考核(占50%)+平时成绩(占20%)+期末综合测试成绩(占30%)。首先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期末考试,不准备复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60%的学生是不准备期末考试的,导致期末考试成绩总体不好,很多同学无法及格,但是学生并不在意,因为期末考核不及格不要紧只要总分能及格就可以。其次项目考核成绩占很大的分值,导致很多学生只做项目考核而忽略作业和课堂表现。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做了项目考核,就一定可以及格,从而忽略课堂表现和作业。甚至有些学生课堂上并不听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一门心思钻研项目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准确评价。
(二)课程考核主体单一
酒店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包括技能实训等实践课程都是由任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撰写的项目考核、平时表现和课堂测试。课程考核从考题的设计、考核的实施到考核结果的处理,都是由教师独自完成,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考核,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也使任课教师的任务繁重,一门课要教师多次处理成绩,而且也使学生最终的成绩带有很强的教师主观性。企业、学生自己、项目小组负责人、学生同伴很少参与考核过程。高职院校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能否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所以企业应该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同完成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保证毕业生符合企业要求,能够尽快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三)课程考核实施过程欠规范
首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项目考核没有固定的标准,考什么完全由授课教师来确定,甚至是同一门课由不同的老师来上,考核的内容可能完全不同。一个老师上几门专业课,一门课至少有三个项目考核,一个学期下来光批阅项目考核的任务就很重,还要进行课堂考核和期末测试。其次,项目考核的成绩判定仅凭授课教师的第一印象核定,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和依据。评分随意性较大,且缺少与考证、企业、比赛评分标准的对接,不利于高职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项目考核太多,每门课要做三个以上的项目考核,一个学期下来要做几十份项目考核,根本无法保证质量,很多同学纯粹是为了交差而应付一下。
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模式比较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以治学严谨而驰名世界。洛桑历届毕业生中65.5%的人在酒店行业、餐饮行业工作,而且不需要经过实习,直接是管理层或者助理,在酒店行业有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全球几乎所有国际酒店连锁品牌都有洛桑的校友,很多人担任高层职位。和酒店行业的长期合作,为洛桑实现教学实习、就业推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考核模式有如下特色:
(一)课程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和能力要求密切相关
洛桑课程多采用模块化考核,各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通过相应模块或单元的考核,学生即可以具备相应岗位或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能力。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每年约有50%的在校生在世界各地酒店实习,并且在实习期间接受严格的考核和评估。所以洛桑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上任酒店的管理层,因为他们在学校已经完全熟悉了酒店职业环境,有丰富的基层经验。
(二)课程考核人员大多来自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洛桑学院教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经营酒店的经历,每隔三、五年,学校要求他们回到酒店里去,以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的新态势和方法,这样就可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更新课程考核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周而复始,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学校始终保持处于酒店行业开发科研的最前沿。
(三)考核标准具有统一性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评价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考核标准统一,由学校组织专家统一制定,定时更新,执行严格。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洛桑的淘汰率很高,每年能正常毕业的只有入学的一半左右。
三、制约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的因素
结合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专业考核模式的比较,经过一年多的资料研究、深入走访和市场调查,本人认为制约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形成性考核模式的关键制约因素如下:
(一)教师因素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是他们普遍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加上教学任务繁重,参加系统培训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学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加上学院对酒店专业的投入有限,企业专家座谈指导的机会也不多,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进而影响考核方式的创新。
(二)学生因素
学生学习基础普遍不好,甚至有些是零基础,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这种形成性考核模式下学生成绩很容易及格,造成学习氛围不好,大家都主观上不努力不学习,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70%的学生认为班上学习风气不好。只有少数想评优拿奖学金的同学很努力,相应的他们也是班上的高分学生。再比如分小组做项目,一组总有那么几个同学不积极,基本不参加,项目全是其他人做的,而那些没有参与的同学也一样能混个及格分数。
(三)学校因素
学校考核监管不严,没有统一的项目考核标准,项目考核完全是任课教师一个人实施,从出题到实施再到最后的成绩评定完全是教师的个人工作任务,无法完全保证考核的公平性。重修补考制度不严格,导致学生主观上不努力,但毕业率很高,即使有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但经历几次重修补考后还是会让他毕业;对教师的培训支出不够,使得专业教师很被动。
(四)区域经济因素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酒店行业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和平均房价纷纷下降,湖南省内酒店普遍不景气,经营收入比往年下降,给酒店专业的在校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另外很多在校学生看到往届毕业生改行,酒店工作职业生涯短暂,酒店工作通常要从底层做起而且工资收入又不高,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担忧,进而不努力学习。最后,部分偏远地区的家长认为“酒店工作不体面”“是伺候人的”等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也使学生们无所适从,不想学习,进而不重视考试。
作者:尚晓丽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一、“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单位)与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及职业技能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用人单位根据培养对象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协议,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培养模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职教育能否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看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到“适销对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被社会、用人单位接受,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按需培养的定制化培养模式,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专一的教育内容、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主动适应市场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尤其是行业、企业的发展。
(二)酒店行业对“合适人才”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酒店行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定制化人才培养是按照企业意图,共同培养适合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的人才,理论学习和实习方式等都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协商,时间可长可短,使得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合适人才”的基地。
(三)解决学生就业难题的理性选择
定制化培养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职业素质和能力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已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定制化教育的实施打通了最快捷、最具集成效应的就业“新干线”,提升了就业的效率和质量:一是实现了学生的超前就业,学生一入学就成了定制化企业的准员工,不必为三年以后的就业而焦虑;二是实现了“打包”就业和群体就业;三是定制化教育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预订毕业生,企业必须根据定制化协议接纳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特别高。课题组所在单位的实践证明,定制化人才培养提高了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融入职场、服务企业的时代要求,有效避免了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为学生及早就业、及早选择职业、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创造条件。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困难
(一)传统办学理念阻碍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实施
由于多种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办学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较严重的“职教普教化”现象。一些学校仍实行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沿用、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实际是本科的“压缩饼干”。二是攀高升格现象。许多高职院校将学生专升本的比例作为评判办学成功的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大量人、财、物力放在补习应考上。
(二)体制机制改革的滞后是定制化人才培养的障碍
学校的管理理念、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与瞬息万变的市场差距较大,与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格格不入,导致定制化培养有时流于形式,停滞不前。高职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不能兼顾各方利益,不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不做好各项必要的保障工作,则改革将很难成功。
(三)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使得定制化培养难以全面实施
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情况虽有所改观,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情况仍很严重,专任教师中至少一半的教师没有真正出过校门。一些学校并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放在第一位,对教师走出去没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还有许多行政性、事务性要求,使得教师出门难、实践难、兼顾难。因此,即使学校实施定制化,也难以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
(四)适应当地经济与产业结构变化是一大难题
定制化培养推进中的教育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地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和走向,又决定了人才需求的结构和趋向,因而要求定制化培养更具操作性、连续性、针对性与前瞻性。各地不同的产业结构所要求的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与方式,又对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产生冲击。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发展对策
为克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定制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与误区,课题组所在单位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先后与洲际集团侨鸿皇冠假日酒店、城市名人酒店集团、仁恒辉盛阁国际公寓式酒店等签署了定制化培养高素质人才协议,并成功组建酒店管理专业定制班。
(一)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实践
1.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课题组所在单位所建立的订单班中,以与南京城市名人酒店的合作最为深入,自2011年开始,校企双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培养期间,企业与学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定课程设置,加入企业特色课程,共同授课,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第一学年在甲方集中进行理论课学习,第二学年在甲方和乙方进行工学交替教学,第三学年在乙方实行顶岗实习。
2.企业的培养力度大幅度提高
定制化人才培养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企业方加大了在课程内实践、工学交替实践、顶岗实习的参与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Part-timejob机会。酒店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到定制班的课堂教学中,带来了酒店实际工作中的表格、资料、操作程序和标准等,同时,学生有大量机会在酒店的真实环境中进行学习、操作,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企业每年为每位学生提供定额助学金,并根据学生每年在校的学习表现及在酒店工学交替和实习的表现拉开档次,发放相应奖学金。
3.专业就业对口率明显提升
由于学生在实习前,早已多次接触到企业的环境、经营理念、工作人员等,因此,到顶岗实习时,学生对对周边的工作环境、操作程序和标准也十分熟悉,很快就能够进入角色,从而缩短与企业的磨合期。同时,企业为学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其列入酒店集团的人才储备库,到毕业时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岗位目标都十分明确,酒店也在不断考查中确定了自己的培养对象,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归属感,提高了专业就业对口率。以2011级城市名人酒店班为例,学生毕业时有85%左右的学生都留在了订单酒店工作,就业学生中有18%的毕业生当年即升为领班。
4.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及家庭三方共赢
从实践的成效看,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酒店能够得到满足实际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及企业高速成长与发展所需要储备的部分中基层管理人才。对学校而言,定制化培养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通道及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发展舞台。对学生及家庭而言,能够把大学学习、实习与就业贯通起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有利于学生规划职业成长和发展。
(二)定制化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1.拓展定制化的“宽度”和“深度”
定制化的宽度是指定制化培养的学生所能适应的目标岗位数,它反映了学生毕业后横向就业面的大小。定制化的深度是指人才培养定制化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它反映了毕业后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纵向提升的空间大小。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也不可能一辈子就待在某个岗位上。“定制化”过窄,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小,职业风险就大,“定制化”过浅,学生毕业后提升的难度就大。扩展“定制化”的宽度就是要扩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岗位数。对相近的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进行整合,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扩展“定制化”的深度就是根据目标岗位上酒店员工的职业发展路线,提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知识、能力和素质准备。
2.变技能“定制化”为素质“定制化”
定制化人才培养以培养企业所必需的技能为主,企业用到什么技术就学什么技术。由于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动力、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不及普通高校毕业生。变技能“定制化”为素质“定制化”,就是要重视职业岗位对人才“软实力”的要求。要深入研究“定制化”的目标岗位群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唯职业技术倾向。
3.保持“定制化”的动态性
传统“定制化”协议一旦签订,具有更多的静态特征。定制化一旦实施,学校就会按照“定制化”培养学生,很少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结果还是可能造成企业和学校的脱节。保持“定制化”的动态性,需要“定制化”双方密切合作,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质量监控,学校则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人才需求变化进行监控,对不合理、不恰当之处通过协商实现动态调整。
作者:姜华 姜锐 单位: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
一、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为高技能人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强调:“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中,将“实践教学”作为五个主要评估指标之一,并将“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五个方面作为关键因素对实践教学进行重点考察。无论是国家为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所制定的各类相关文件及规定,还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出的实践教学发展趋势,以及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都为构建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依据。只有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加以系统化完善,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螺旋渐进“六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中,并根据每年的实践训练效果不断调整实验、实习、实训的课时量;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将一部分课程或一部分内容安排到实验室、实训基地或实践岗位中进行;根据课程模块的安排,设立若干配套的实验课、实训周。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数占到总学时的60.1%,已构建出与课程体系相呼应的螺旋渐进的“六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如下:(一)职业认识实习。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利用一周时间组织学生到分类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酒店进行参观学习,并邀请行业专家给学生开设《酒店行业现状和前景展望》、《酒店员工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等讲座,让学生对酒店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职业标准有一定的认知度,为激发学生今后的学习热情,指明学习的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课内基本技能训练。为体现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开始就十分强调操作技能课课时的比例,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以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为例,《前厅服务与管理》38学时理论课,30学时操作技能课,主要练习前厅客房预订、入住接待、离店结账、礼宾服务,以及商务中心、电话总机、大堂副理等岗位的服务技能;《客房服务与管理》42学时理论课,22学时操作技能课,主要练习中、西式铺床、客房服务、客房清扫、客房清洁保养工作、夜床服务等操作技能训练;《餐饮服务与管理》28学时理论课,36学时操作技能课,练习餐饮服务的基本技能,包括:托盘、斟酒、摆台、口布折花、上菜、分菜、结账收款、点菜服务等。(三)实训周综合技能强化。为培养学生从事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必备能力,从2007级学生开始,每学期均安排为期一周的集中实践时间,主要有《酒店认识实习》、《劳动与服务意识养成》、《前厅综合实训周》、《餐饮服务实训周》、《客房服务实训周》、《酒店综合实训周》,主要赴酒店或校内模拟教室进行认识实习,以及专综合技能的强化实训。(四)检验性工学结合实践。从第二学期学生接触到第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开始,酒店管理专业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手拉手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创建与运营》为平台,为学生创造到酒店进行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节假日、寒暑假时间到酒店做Part-timeJob,以体验、检查自己所学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巩固课程学习和适应日后的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五)巩固性顶岗实习。根据“2+1”教学模式的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最后一学年(7月份———次年5月)在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实习,前6个月为学校统一安排、管理的专业顶岗实习,旨在通过本阶段的实习,让学生全面认知酒店服务、经营、管理的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巩固前阶段的专业技能训练,为自己后面的职业岗位选择确定好方向。此阶段结束后,学生需上交实结、实习日志、实习作业、实习鉴定,由实习单位签署意见,实习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学生实习期间,由我系和实习单位共同管理,以实习单位管理为主,系里指派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点进行检查。(六)提升性毕业实习。经过为期6个月的巩固性顶岗实习后,接下来4个多月可由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单位的创新性综合实习,并直接与学生今后的就业挂钩。学生可以根据前5个阶段对酒店各岗位工作内容、标准、过程的认知,以及对相关酒店情况的了解,拟定毕业设计选题,完成毕业设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口就业岗位的选择,为自己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相应规划,提高就业的专业对口率,避免就业的盲目性,从而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六阶段”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本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人才规格紧密结合、企业生产与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岗位要求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原则,与企业紧密合作,在螺旋渐进“六阶段”实践教学体系中更多地融入企业元素。
(一)校企合作理念渗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标准与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合作,以专业培养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为依据,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特点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来准确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明确行动领域,系统设计学习领域,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内容。将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的实训课程标准,实现实训课程内容与企业标准、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为学生走上岗位立即上手工作打下基础,保证从“校园”到“岗位”的无缝对接。2.与酒店专家联合授课,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课程内实践中多次引入酒店一线主管人员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将核心技能操作部分交给酒店教师讲授,并由企业教师给学生进行现场操作展示、技能指导、考核评价等,从而给学生带来最新的服务理念和操作标准,保证实践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3.进行酒店现场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学生带至酒店现场参观、上课,用最真实的场景和环境弥补校内实训环境的不足,给学生们留下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以期在职场氛围的熏陶下提升学生对专业的热爱。4.校企共办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技能大赛的比赛要求与评分标准均由酒店专家和专业老师共同制定,大赛评委则由多家酒店的各部门领导与行家里手担任,确保评比的高标准严要求。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均能够得到多家酒店专家的一致认可,并可获得优先就业的机会。5.酒店提供实践机会,为学生工学结合提供平台与企业共建课程的过程中,酒店还时常为学生提供三大岗位的Part-timeJob,寒暑假工作等,为学生工学结合提供机会。6.将岗位实践工作经验与毕业实践报告相结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在毕业实践报告中充实顶岗实习中的实际工作案例,并要有分析、有解决思路,让他们对自己在技能操作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进一步提高技能服务水平。
(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再现,提升实践教学仿真度。1.真实岗位与虚拟职场对接融合课程实训中,老师会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内容写出情景模拟剧本,然后在专业仿真实训室内进行虚拟职场表演,并由校内外教师共同进行现场指导、点评,体现出实践性与职业性的高度统一。2.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室在专业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本专业邀请酒店专家参与调研、方案设计,并进行具体指导,企业还投入了相应的实训设备。目前,三门核心技能课程均配有高度仿真的专业实训室,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操作氛围,其中前厅课程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实训室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课程实践的教学效果。3.对接企业标准,引入企业实际表格实践课程中引入酒店操作标准,并用酒店实际工作表格作为教具,保证了教学内容与酒店实际操作的高度吻合性,增加了直观与标准化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从“校园”到“岗位”的无缝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共建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1.企业共建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制定实践操作标准,注重考核评价的过程化、全面性及能力性。重视对学生平时分项技能训练的考核,共同商讨、细化每个工作任务的考核评价标准,并注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在多项实践教学环节中实现校企联合考评、共同评价的考核模式。2.课、证、岗相结合,请行业与企业共同检验教学成果本专业的三门核心技能课程《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均与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相结合。通过前四个阶段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训练,学生在对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平均通过率高达99.5%,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3.校企共同指导大赛,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赛,以检验校企共同指导实践的效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几年来,企业均积极参与到对学生比赛指导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邀请专家点评,并提供比赛的用具、服装等,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中均获得过名次奖。
(四)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构建优质实践型教学团队。1.提高专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本专业专职教师中,有40%从企业引进而来,90%以上教师被评为双师素质教师,45%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所有专职教师每年均需前往合作酒店相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与企业教师进行专业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学习先进经验,保持与行业发展的一致性。2.构建专兼职结合的优质实践型教学团队除了要求专职教师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我们还全方位、多频次邀请酒店教师共同参与到课程)教学、实训周教学、工学交替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强化专业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从而打造出一支实践型的专兼职教学团队。酒店教研室还多次被评为校企合作先进单位一等奖,多人获得校企合作先进个人称号。3.多次为企业提供社会技术服务,提高自身培训水平技术服务包括服务礼仪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担任企业服务管理顾问、为其他院校进行技能考评等,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了行业、企业与兄弟院校的认可。
作者:姜华 姜锐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第六篇
一、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现状
1.专业就业前景乐观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专科类高职院校都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这为酒店业培养了大量的服务和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在各地的星级酒店、高级会所及旅游相关行业就业,主要从事的工作是餐饮服务、酒店接待、酒店安保、客房服务、会议接待、人力资源管理及营销策划等。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因此酒店业也为社会各界所看好,各类酒店的入住率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使得酒店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可谓十分乐观。
2.职业技能普遍不足
职业技能指的是学生从事工作的技术与能力,其又可以分为显性技能和隐性技能两类,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其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普遍不足,大多数学生都对现代酒店及酒店市场的运作不太熟悉,离现代酒店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只能够在酒店从事一些比较基础的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性工作,如当酒店服务员、保安、保洁、客服等等,而从事酒店的经营管理、市场调研、技术指导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的较少。
3.双语水平偏低
现如今,双语水平已经成为了当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的双语水平都偏低,这大大阻碍了其在酒店相关行业的就业,例如有些学生因为普通话不标准而被前台岗位所排斥,有些学生则因为英语不好而无法在高星级的酒店内工作,只能够在一些级别较低的酒店内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职业发展前途受到了极大限制。
4.跳槽率较高
据调查显示,酒店业的人才流失率位居我国榜首,即使是高星级酒店,其人才流失率也达到了30%以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毕业后只能够在酒店内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性工作,而这类工作普遍待遇较差、薪资较低、升值空间较小,从事这类工作的人也往往社会地位较低,经常遭到他人歧视,所以少有学生会长期从事这类工作,大部分都是干了一段时间后就跳槽离职,甚至有些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从事这类工作,宁肯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这对酒店业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二、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力提升的思路
1.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现代酒店业需要的是高综合素质水平的人才,所以高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之时也应当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学校应当要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意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使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学校应当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抓紧职业技能考试这一块,不断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以使其在就业竞争中更具资本。
2.加强对学生双语水平的培养
当今时代,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人才双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双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职业发展。尤其是对于酒店业的相关工作来说,其对双语水平的要求更高,无论是酒店的大堂接待、高级康乐、营销人员还是会议主持、外事接待等等,都必须要能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流利的英语,这是从事这些行业的基础。因此,当今高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之时,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双语水平的培养,令学生熟练掌握酒店专业英语的基本特征、规律及使用技巧,竭力打造双语型人才,以满足现代酒店业的需求,提升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的就业力。
3.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大部分都是这样训练学生的:教师在餐饮实训室指导学生怎样摆台、拼盘、倒酒、叠餐巾等,在前台客房实训室指导学生怎样接待客人、入住登记、整理床铺等,在茶艺实训室教给学生怎样烹茶、倒茶等。然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若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就必须要尽快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具体来说,高校应当要积极与酒店企业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训基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到酒店当中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与酒店之间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专科生的就业力仍有所不足,若想进一步提高其就业力,还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来改革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
作者:李姗姗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
第七篇
1选准渗透点——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而我院很多学生基本素质都比较低,学习底子薄弱,在来校前无心向学,之所以来上学很多都是为了能在以后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入手,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往往未毕业就被一些大酒店选中挑走,但就业稳定率不高,人员流动率太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酒店行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而我们的学生一方面不能吃苦不愿吃苦,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纪律意识差,做事作风涣散,主要表现在:迟到现象比较严重,还矢口强调自己只晚了几分钟,又没有耽误上班;早上起不来就打电话请假,不准假就顺势旷工;上班时间频繁上厕所,打手机,经常扎堆摆龙门阵,给人“磨洋工”的感觉等。
2把握渗透时机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们在进行渗透教育的时候,要把握渗透时机,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什么时候不适合进行渗透教育,我们要清楚,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笔者所讲授的《饭店管理概论》课程,每年都是在大一新生刚刚进校的第一学期开设,这正是进行渗透教育的好时机。因为这时学生从高中刚刚进入大学,正处在对一切充满好奇,对一切都想了解的时期。这时笔者可以结合《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适时地介绍专业领域的现状、发展动态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使他们了解、熟悉自己的专业,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或者可以列举往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和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激发他们热爱专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并使他们懂得只有学好各科知识技能,做到德才兼备,将来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所以说,选准渗透的时机对我们进行渗透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渗透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不分场合、时间,生搬硬套,生硬渗透。只有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艺术方式,才能将德育内容从入眼入耳到入心,才能从入心到入行。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育规律、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渗透,自然而贴切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自然结合,有机统一,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过重过轻都不恰当,千万不可生硬联系,随意发挥,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饭店管理概论》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案例教学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因为在《饭店管理概论》这门课中有大量的经典案例,其中不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例子。笔者在给学生举例时就有意识地选取这些案例,学生往往对经典案例都很感兴趣,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例如每年在讲授《饭店管理概论》这门课时,第一次课笔者都会讲“日本邮政大臣喝厕水”的例子。这是酒店行业的一个经典案例,讲的是原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她的工作经历是从负责清洁厕所开始的,而她事业的起点却是从喝厕水开始的。因为日本的饭店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到酒店的新员工,都必须从洗厕所开始干起。只有通过这一关的人,才能端正工作态度,实现角色的转换。通过这个例子,笔者想告诉学生,你所学的酒店专业以后要到饭店工作,作为饭店员工,无论是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服务员,所扮演的都是服务角色。只有丢掉面子、端正态度,不怕脏不怕累,真正进入酒店服务角色的正常状态,才可能担负起工作的重任。
总之,在思想政治方面给学生以影响不仅仅是思政教师的任务,这是全体教师的责任。教师不能仅把讲授专业当作自己的工作,而必须要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自己的事业。应该重视和主动发挥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在德、才两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这样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既教学生做学问,又教学生做人的良师,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尚的优秀人才。
作者:卞峤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
一、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必须同酒店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了解酒店行业岗位需求,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共同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星级酒店有着特殊的氛围和环境,学校很难在校园中进行百分百真实的模拟,而且有很多相应的设施设备也不可能完全达到高星级酒店的标准。因此,最好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将学生投入到酒店真实的环境中,以员工的身份从事相应的工作岗位,担任酒店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同时在酒店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从而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达到做学合一,这就是工学交替。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时可以考虑酒店行业季节性的特点,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灵活地实施教学管理,安排各学期的教学时间。如旅游淡季时可安排学生进行短期的酒店参观、技能实训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和体验酒店企业各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与职业素养;旅游旺季时安排顶岗实习,可长达6个月以上,通常可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五学期,使学生作为职业人完全投入到酒店的工作环境中,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专业技能。这样,使实践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融合,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相互衔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人才培养规格最大限度地符合酒店企业的岗位需求。2.构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应仅仅由专业教师进行,而应由专业教师和酒店企业的技术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组成专业课程开发设计小组,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酒店企业的职业标准,通过详细深入地研讨论证,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基础课及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主要有英语、商务办公技术、应用写作、形体训练、素质拓展训练等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电脑操作等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二是专业必修课程部分,主要有酒店管理概论、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服务礼仪、酒店服务心理学、经济法、酒店财务管理等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酒店营销能力和管理的实战能力。三是专业拓展课程部分,主要有食品营养与卫生、中外民俗、酒水与调酒、宴会设计与运作、酒店企业文化、茶艺等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专业建设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成为双师型的教师。但是,实际上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是走出大学校园后,直接登上高职院校的讲台,并没有从事过酒店的相关工作,不具备酒店管理专业必须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而且由于较重的教学任务、职称评审对科研课题的要求,以及学校对于双师型教师缺乏激励等原因,大多数教师对到酒店企业第一线进行锻炼和提高缺乏积极性。这就导致了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的现状。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1.要为专业教师多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高职院校要与酒店企业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多创造到酒店企业第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和专业培训的机会。同时,对双师型教师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工资、奖金、福利等分配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提高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引导教师自觉自愿地投入到酒店企业,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酒店的经营管理运作,获悉酒店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积累教学第一手资料,从而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专业教学水平。2.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聘请酒店专业技术能手与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既熟悉酒店情况和行业状况,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为了保证兼职教师的稳定性和实际教学效果,应该建立兼职教师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待遇。
三、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企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熟悉酒店行业环境,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酒店管理专业应建设校内拟景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校内拟景实训室。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分为单项技能实训(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实训、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形体训练、酒水服务实训和茶艺实训等)、综合技能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等类型。这几种实训类型必须环环相扣、互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校内有必要通过模拟现实情景组建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配套的实训室,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在建设实训室时,最好按照星级酒店标准配备,使实训室既能满足高职教学需要,又能为酒店员工提供培训和职业鉴定。2.校外实训基地。酒店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在酒店实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的经营理念,直观地了解酒店经营及管理活动,掌握服务和管理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选择一些知名的星级酒店进行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长期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之前与酒店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大纲、顶岗实习的内容和考核标准等;在实习过程中,由校外指导教师按照所制定的方案指导学生在相应的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和学习,并要求学生定期向学校反馈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由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专业教师评价实习效果。这样,确保学生的在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科学有序的进行。
四、结语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越来也大,在质量规格上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作者:付丽娅 单位: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活动探讨
-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