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及改革策略4篇

时间:2022-07-01 09:41:20

导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及改革策略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及改革策略4篇

第一篇: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摘要:高职学校作为中国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在最近一段时间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专业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愈发受到人们关注,是否能有序开展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一度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由此,本研究从高职会计专业出发,思考这一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面临问题以及路径,希望能对后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优化、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基于专业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愈发受到人们关注,是否能有序开展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从高职会计专业出发,阐述这一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价值、面临问题以及发展路径。

一、高职会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

(一)满足会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数次大规模的改革,社会经济、会计行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类型的会计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随着最近几年财务工作中“财务(会计)机器人”的出现,冲击了很多基层会计岗位。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会计岗位发展的现状就成为很多会计专业教师、学生担忧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高职会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也就凸显了出来,这不仅能为学生灌输最新的职业思想,也能启迪学生探索、创新专业的思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应对未来行业的变化,提高自身与行业发展间的匹配度。

(二)满足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中指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摇篮”,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紧跟社会对专业、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做出改变。

二、高职会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创新创业教育出现在人们面前以来,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虽然越来越多学生得益于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但其实际效果距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预期仍有较大的距离。

(一)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教师作为设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只有学校、教师意识到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确保这一教育能够被有效、全面的普及下去。但就目前部分高职学校开展这一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师对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都不够,甚至存在很多教师认为会计专业就应该墨守成规,这一错误的会计专业教育思想严重影响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的效果,也对后续高职教育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不够

很多学生在选择了高职会计专业时就已经认定自己只能“走”会计工作的道路,并在长时间高职学校、教师“墨守成规”会计执教思维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积极性都比较低,这一情况在源头上削弱了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不利于后续学生步入社会,更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感不够

时至今天,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们的职责,也需要社会机构、社会企业更多地参与进来,通过表述他们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为会计人才提供实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方向。但就其现状来看,绝大部分社会力量都没意识到自己在培育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方面的责任感,从而阻碍了当下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三、高职会计专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为了解决上述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时面临的问题,也为了进一步推动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的发展,本文建议在未来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时应从下述3方面切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群体对这一教育的重视度、参与度,从中收获更好的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一)教师角度优化专创融合的路径

对于高职学校和教师而言,他们作为推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只有他们意识到这一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源头上确保这一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所以,在未来优化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时,教师、学校就应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对专创融合的重视、关注度,以此确保后续会计专业教学中对专创融合的推行。首先,学校、教师应深化自己对这一教育的重视度,借此为后续课程开展、课程创新奠定基础。比如,在执教会计专业相关课程前,学校就应将会计专业从事这一内容教育的教师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有关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方法,借此提高教师们对这一教育内容的认可,保障后续这一教育内容能够被行之有效的落实到会计专业学生教育中去。同时,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们在平台上提出并解决自己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时面临的问题。其次,学校、教师应共同完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的方案,解决过去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边缘化的问题,进而确保课程教学的效果。在会计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双创教育,为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双创教育具有的创新性、体验性、互动性、趣味性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双创教育涵盖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学、营销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适当引导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培养方案中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懂得如何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同时,在培养学生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胜任能力等综合素质。最后,学校、教师应共同参与到构建具备更强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素材中来,弥补以往创新创业教材与学生专业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应用创新创业教育中传递的知识、技巧,确保专创融合课程教育开展的效果。比如,在后续高职会计专业开展这一教育时,教师们应结合未来社会发展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要求和创新创业精神为学生打造出具备高职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校本教材,以此提高这一专业教育的效果,实现会计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二)学生角度优化专创融合的路径

学生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受众,只有在确保学生能接受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下,这一课程教育才能获得预期的成效,由此,本文认为这就要求教师们应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打造符合高职会计学生性格、心理等特征的创新创业课程,才能获得预期的教育展开效果。首先,教师们可以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兴趣出发,拓宽高职会计专业这一教育的载体,巧用更多学生们喜欢的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凭借这些平台为学生呈现更丰富、有趣的创新创业信息、创新创业知识,突破传统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局限性,借此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这一知识的兴趣,收获更好的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其次,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环境入手,为学生营造更具创新创业意蕴的校园氛围,借此激发学生参与创业的热忱,提高学生对这一课程教育的接受程度。比如在未来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巧用当下高职校园中已有的广播、宣传栏等环境资源,通过在广播中播放创新创业人才事迹、在宣传栏中“连载”创新创业人才故事等多元、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会计专业践行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以此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们展开这一教育的目的,进而收获相应的教育成效。

(三)社会角度优化专创融合的路径

在学校、教师、学生角度优化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优化高职会计专业这一内容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只有让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高职学校会计教育中来,才能在源头上确保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未来社会相匹配,进而收获更好的教育指导效果。首先,这一环节高职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优势,科学地开展各类型校企联合活动,以此让学生、学校以及企业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化其三者间的关系,为后续高职学校开展基于会计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提供素材。比如,在实际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管理者参与进来,置身处地的为学生剖析未来社会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以此启迪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思路,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后续学习、发展指明方向。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实践自身专业知识的平台,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到自身专业上的不足,以此帮助学生们的专业进一步成长。其次,学校也应进一步深化与社会企业、机构之间的协同,发挥双方各自在行业中的优势,让更多高职会计专业教师、企业会计人才相互沟通和交融,继而推进现代高职教育发展中打造“双师型”教育团队的目标,同时也借此为后续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人力、物力资源,以收获更好的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会计而言,在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需求发生转变的今天,基于会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能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社会、行业竞争力的专创融合课程已经成为未来社会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本文围绕专创融合的价值、存在问题以及融合路径分别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未来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完善有所帮助。

作者:陈宣竹 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会计专业中高职核心课程衔接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会计专业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热门专业,通过有效的专业建设能够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在“3+3”会计专业建设中,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核心课程的衔接,及时发现并且弥补中高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实现真正意义上核心课程的衔接,把控好课程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3+3”会计专业;中职;核心课程衔接;教学实践

如今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行业企业争抢的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缺口较大,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就需抓好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不过中高职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笔者诸多思考。在“3+3”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抓住核心课程建设这一重点,探究有效策略,解决中高职核心课程衔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素质的提升。

一、“3+3”会计专业及课程衔接

“3+3”指的是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中职三年加上高职三年的专业教学。学生会在中职学校完成三年的专业学习任务,在转段考核完成后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三年。在达成学习目标与有关要求之后,经过考核合格就可以获得大专文凭。课程衔接是为了确定课程内容范围和顺序,将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以及学习经验进行有效连接,使其获取最大效益,顺利达成课程目标。也就是在相同体系当中对中职与高职课程进行统一划分,在相同的专业当中可以把中职和高职的课程内容分得细致准确,其中高职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中职课程内容,当然中职阶段的学生也可以清楚地获知高职阶段的课程内容。在设计课程衔接方案时,要注意思考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主要涉及的技术类知识,这类知识的变化性强,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因而需要把核心课程的衔接建设作为重点。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差异性

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期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效探究职业学校专业课内容和职业标准的衔接方法,从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也让毕业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在终身学习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想要持续提升知识技能,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就必须要构建完整全面、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与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中高职衔接无疑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在考虑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清中高职在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异性。在基础课程的安排上,中高职各有侧重,中职更加关注的是语、数、外、物等文化素质培养课程;高职更加关注的则是形势政策、思想道德、社会主义理论等涉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容。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中职与高职课程中有重复也有区别,拥有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条件。中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都开设有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课程,这些都属于会计专业的基础课,所以重复度也是很高的。另外还有部分技能项目训练的重合率也相对较高,比如会计基础实训。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科目数量要明显多于中职学校,哪怕是相同的课程,在课时数的安排上也要比中职多。

三、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衔接问题

我国特别重视职业教育,也把会计专业建设作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针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研究工作相对较晚,对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分析也晚于其他国家,但是在完成了起步阶段之后,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得到了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如今中高职衔接工作已经在改革推动之下步入了深化阶段。为了促进“3+3”模式下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首先应该分析当前课程衔接当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课程建设存在重复设置的问题。不少中高职学校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当中有重复问题,这些课程虽有不同名称,但是却有着大致相同的内容,很容易因为重复学习而增加学生的负担。二是教材内容的衔接存在不足。中职学校的教材往往把侧重点放在操作上,所以能够让学生轻松理解与接受,不过在步入高职阶段之后,由于高职教材理论性更强,会出现学生不适应和不理解的情况。三是课程难度跨度相对较大。比较来说,中职阶段的课程难度相对较小,难度跨越不大,容易理解,而高职阶段的课程难度增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因而出现了衔接困难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当前没有建立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统一性课程标准有关,由于没有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素质培养需要,做好课程安排,因而不能够在教学组织安排方面层层推进。所以未来的努力和改进方向就是要找准衔接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实施提升衔接质量和学生素质培养效果的策略

四、“3+3”会计专业中职核心课程衔接教学对策

(一)明确中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目标

在“3+3”中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衔接的研究和分析当中,必须要明确中职是高职的基础以及准备阶段,高职发展建设必须以中职为根基,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专业发展特征,从而确保衔接效果,当然在中职专业课程建设当中,也必须考虑中高职的衔接要求,确保会计专业的综合建设效果。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为确保中高职的顺利衔接,目标设定必须科学合理。中职学校在会计人才的培育目标确定上,应该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为主,注重的是讲诚信、会算账;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人才,注重的是会查账、会管账、会用账,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提供专业化服务。

(二)完善中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体系

“3+3”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必须高度关注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打造不同层次衔接顺畅的专业课程体系。要让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和系统,就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避免内容重复或者中断。专业教师应该对中高职课程安排了然于心,且应该有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到课程体系的制定当中,积极编写专业特色鲜明的校本教材,优化教案设计,确保中高职衔接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井然有序。中职阶段的课程要侧重基础知识传授,注重学生对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到了高职阶段,则要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素质以及实践素质的综合提高,要在课程的难度以及深度方面进行提升,在中职课程教学基础之上进行深化与拓展。

(三)规范中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衔接标准

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当中,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规范进行,不仅要对中职课程标准进行规范说明,还要明确指出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保证课程衔接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从而给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以及基础规范。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制定专门课程标准的目的是明确中职核心课程建设要达成的人才培育目标以及高职课程的起点,以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中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衔接标准的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的衔接。因此,在实施衔接策略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分别要习得的知识与技能,思考保证课程安排科学合理的方法。

(四)选用中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衔接教学方法

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确保授课模式的合理性是中职院校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解决好中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衔接问题的必要措施。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效引入适宜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衔接效果的关键。不同生源的学生在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高中毕业生往往具备较强的理论素质,欠缺实操能力,而中职毕业生则与之相反,在课程安排上也要避免一刀切。中职阶段的课程教学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使用,为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到了高职阶段,因为要给学生传授更高层次的理论以及实践知识,因而要重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衔接,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保证综合教学质量。

五、小结

课程衔接是当前中高职“3+3”会计专业衔接的重中之重,核心课程衔接又是根本落脚点。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搞好课程建设、把握好衔接内容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是有差别的,想要解决好二者衔接中的问题,就需要分析课程内容的不同点,并把“3+3”会计核心课程建设作为重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编优秀教案,规范教学内容,确保课程衔接建设的质量,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繁红.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探索——以3+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

[2]张旭军,张爱国,李丹.基于胜任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13).

[3]陈建波.会计人员职业能力需求调查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衔接分析[J].管理学家,2018(5).

[4]蒋春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国际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5).

[5]周恒男,于洪.会计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查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35).

作者:张卫卫

第三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其能够推动科技产业革命更好地进行,对于企业管理创新更好地进行意义重大。现在,对企业而言,大数据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大数据时展的需要创新课堂体系,只有这样才可能能够跟上社会时展的脚步。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推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更好地进行,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大数据背景下,各个行业对于高素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增加,高校会计专业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高职学校也需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视教育改革创新和课程体系优化,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确保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能够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实际需要。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比较陈旧

当前,很多高校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时候教学模式较为陈旧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1]。首先,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很多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过度重视理论而对实践不够重视,在教学的时候,将财务会计等一些专业理论课程看成教学的重点内容,这种情况本身便不符合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而和数据关系比较密切的实践课程,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数据库,并没有详细地讲解非结构化数据。高职学校课时安排的时候,纯理论课程也占据了绝大多数的课时,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动手能力都很难真正的提高。其次,在高职院校中,会计教学的时候,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往往是纸质教学手段以及初级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多教学资料都是在相关资源网站获得的,这也导致教学资料本身的时效性比较差,内容也不够合理和全面。在教学组织的时候,使用的教学手段是传统的硬性教学手段,没有能够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案例教学时,使用的案例也非常的陈旧,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导致了会计专业教学效率比较的低下。

(二)教师本身的数据素养比较低

以往进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时候,主要目的是培养出大量的能够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而大数据时代,信息增长速度非常快,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参与工作之后,碰到的问题比较多,甚至对工作无处下手,很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且高职学校中,很多会计教师本身的数据素养比较得差,很多会计教师自己接受的教育方式便是传统会计教育,这也导致了这些教师不够重视非结构化数据,对于新的事物也很难较为及时地掌握和应用,这种情况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实际需要[2]。

(三)高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高职会计本身便是一个文理兼招的专业,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学生招生时,不但包含文理科的学生,还有些学生是跨专业的,这些学生本身的数据分析能力比较弱,较为优秀的会计人才需要能够通过财务数据的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建议和意见的提出,在大数据时代,也切实提高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要求,这也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课程设置存在结构性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时候必修课和选修课比例存在问题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而言,课程设置对于人才培养非常重要,而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必修课能够帮助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通过选修课能够帮助学生优化其知识结构不断的拓展视野,给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奠定基础。但是就当前而言,高职会计教学中,必修课所占的比例过高,选修课所占比例非常低,这也直接说明了学生进行选修课选择的时候,基本没有自主选择权,这也会给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学生全面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且,高职院校进行选修课开设的时候,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方法还是教学管理监控和评价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对其也不够重视,备课的时候也不够充分,学生上课也比较敷衍,这也导致了选修课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2.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践本身不匹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逐步地认识到了实践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以往实践课程设置、办学经费使用和人事招聘制度等一系列的影响,很多教师素养都达不到实践课程设置的要求,这也导致在人才培养时,过度的重视理论不够重视实践,设置的实践课程也和理论课程不匹配。并且受到师资力量和实训等一系列条件的影响,即便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很难给学生提供其需要的和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训教学指导,这也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质量较低,给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实践能力提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3.课程设置和社会发展不相符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大数据时代,想要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财务人员必须进行数据思维的建立,较为熟练地掌握那些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方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当前会计课程设置的时候,过度地重视会计规则以及会计技术,对会计决策和会计职业判断不够重视[3]。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没有设置和数据分析挖掘、风险管理以及信息处理有关的课程,这也导致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水平和质量都很难满足当前大时代的实际需要。

(五)学生团队协调能力比较差

高职学生本身的团队协作意识欠缺,比较重视行为习惯及思维模式的个性化,很多学生都只愿意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团队中来,这种情况存在和高职会计教学过度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有着直接关系,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要求会计人员的合作精神比较好,要求其不但能够在财务部门内部更好地互补,还能够协同业务,切实他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高职院校的软硬件投入比较欠缺

互联网的发展和云计算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会计电子化,会计工作开展的时候,也逐步地从以往的纸质载体转变成为大数据和财务云等一系列的空间载体。但是就当前而言,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互联网教学手段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仅仅在教学的时候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教师培训、实习实训以及创新创业活动中的使用比较少[4]。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转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不但需要做好传统的核算,还需要做好风险防控、资源配置以及财务规划等一系列的工作。会计专业本身对实践的相关要求便比较高,若是领导的大数据思维欠缺,没有及时更新相关的软硬件,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重视培养目标的优化

首先,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的时候,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确保教学理念和当前时代的特点相符,希望能够帮助会计人员切实提高其专业素养,将目标和实际成效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会计人员数据处理方面能力的要求,在教学的时候,重视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特别是大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想要做到这点,教学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数据处理软件课程教学,根据学生实践的要求来进行实训演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其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毕业之后更加快速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5]。学校还可以积极地和企业合作,在教学的时候,将云平台合理地运用进去,给学生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其就业率。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功能也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若是教学的时候过度地重视传统财务基础,那么学生很容易无法跟上社会时代的发展,新时期会计人员需要经济业务能力比较出色,职能重心也可以从以往的传统财务会计转移到复合型和管理型的会计。

(二)进行职业教育云会计平台的建设

云计算本身便是一种和软件、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有关的技术,通过云计算技术,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处理大量的数据,做好海量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合、计算以及分析。但是就当前而言,进行云会计平台建设时,技术方面的难度比较大,需要非常长的研发周期,对成本的要求也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本身的资金比较紧张,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混合云方式运用进来,这也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6]。根据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制院校会计专业需要进行会计数据信息系统课程的增设,利用会计云平台把企业系统和会计系统更好地对接在一起,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出现信息外泄的情况,每个学生的登录账号密码都是独立的,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对学生登录权限进行设置,保证教学安全以及相关数据的安全。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共享的数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也能够帮助各个高职学校更好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将手机、平板以及电脑很好地运用进来,从而通过多种互联网终端来更好地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

(三)重视课程体系的优化大数据时代,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时候,信息数据非常的多,这便要求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时候,根据企业的需要将云会计平台合理地运用进来,进行会计课程体系的优化,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现在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建设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基础核算能力的提高,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数据处理的相关要求,很多学生能够学会报表的制作和会计分录的制作,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制作,只是按部就班地开展相关的工作。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企业要求会计人员本身的数据敏感度比较强,并且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较为出色。所以,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跟上社会时展,在做好常规会计基础教学的情况下,增加哪些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检索和数据处理软件等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实践课程,从而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高职院校还需要认识到会计专业学生跨学科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设置一些跨学科的课程,这样能够帮助会计专业学生从其他学科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能够给学生团队协作以及思维创新更好地奠定基础。此外,很多高职学生本身的理论基础比较差,动手的能力比较强,这种情况下,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时候,需要和真实的安利结合在一起,进行案例库的建设和更新,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安利,学生学习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动手和尝试,帮助学生提高其信息处理、数据计算、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学生毕业后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和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四)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优化课程体系后,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分类、收集以及整理,并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为数字教材,将相关的教材上传到云会计平台中去。这也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能够利用账号和密码来在线地学习各种会计知识,云平台的存在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挑战自己,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重视其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将趣味训练合理地运用进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查找、筛选、分析相关的数据。并且,利用云会计平台,学生也能够及时地将自己的情况和建议反馈给教师,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此外,教师教学的时候,还必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进来,帮助学生提高其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切实提高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五)重视考核方式的创新

首先,需要对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在考核学生核算能力的情况下,增加实践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时,重视案例的选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考习惯。其次,需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将无纸化考试方式运用进来,这样不但能够让考试更加的方便,还能够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使用的能力。最后,需要将在线考评系统运用进来,这样不但能够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学生情况,给教学调整更好地进行奠定基础。

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非常多,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主动积极地应对挑战,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不断的改革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于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陈蕾冲,李敏,张庆萍,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1):181–182.

[2]许立君.大数据时代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职业,2020(34):45–46.

[3]陈誉清.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教师,2020(23):121–122.

[4]史欢欢.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纳税,2020(06):141.

[5]王晶.基于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0):102–103+105.

[6]周东柠.大数据环境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优化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226–227.

作者:钟炎君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法律素养提升对策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群体由于受其生源质量的制约,法律素养相对薄弱。并且为各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具有普法性质的法制教育课程较少,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甚至限制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还有甚者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本文通过研究提升高职院校生的法律意识的意义,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及其原因,最终给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如何提升其法律素养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

素养,即能力;学生的法律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大学校园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程、专业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具备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相关涉及法律问题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具备一定法律的素养主要包括具有法律意识,知法、懂法,会使用基本的法律知识判断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哪些事情是违法的,并且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知道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法律素养的培育主要在于培养其法律意识,帮助其认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注重普法教育,而非专且深的专业法律教育,针对的是校内会计专业的所有学生,具有普适性。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剖析

(一)对于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够。法律知识,是形成法律意识的前提,是具备法律素养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问题就在于对于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入学前所接受的十二年基础教育中,对于法律方面的教育就是不足的。在小学会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初中和高中开设有思想政治课程,虽然这些课程里面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法律知识,但是应试教育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二是进入高职院校以后,更多的课程都是围绕着专业来开设的,更注重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能力。三是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本身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也是不足的,所以家庭内法制教育也是相对欠缺的。种种原因就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很欠缺,并且不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甚至是自己已经干了违法的事情,自己却不知道。比如,一些女生因为经济利益被诱骗去从事代孕、出售卵子这样的非法活动。就会计专业而言,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从事财务相关工作,和金钱打交道的业务很多,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对法律知识了解的不够,很有可能在工作以后误入歧途,触犯法律。(二)法制观念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法规、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的概括总结后所形成的法制意识。对于高职学校而言,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并不能做到知法懂法,因此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法制观念。法制观念意识不强会导致学生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不能够对法律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判定,从而在出现违法行为时而不自知另外,由于法制观念差,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不会及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处在18~22岁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身边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轻视法律,更有甚者,竟然有学生能说出只要给足够的钱,就敢干那些明明知道是违法的事情。并且,由于没有什么法制观念,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一些事务时,就缺乏依法办事的法律思维。(三)对于学习法律知识的意愿不强。由于对法律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偏重专业课,觉得能把专业课学好就满足了,至于学校开设的诸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并没有重视起来,认为将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与法律并没有直接关系,导致其学习意愿不强。殊不知,在毕业找工作和进入工作后,需要了解相关的劳动保护法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掌握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可以有利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展的法律相关累课程有《经济法基础》《税法》《财经职业道德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大部分内容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较为注重知识性的灌输,比如《税法》《经济法》这些内容主要是和财务工作相关的业务相关的法律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多数是疲于应付差事,因为在会计专业学生的“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要考到相应的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普法教育欠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在课程方面,仅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这门课程中,法律基础仅是其中的几个章节,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这门课程一般是由思想政治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非法律专业教师,由于专业不同,非法律专业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并不能向专业教师那样将枯燥繁杂的法律知识通过专业的教学方法案例生动地展示给学生,甚至有可能教师自己也不是太懂,这就形成了对于法律方面的内容,教师不敢讲,学生听不进这样的尴尬局面。并且由于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授课,所以在授课内容上更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从源头上导致了学生能够学习到的法律知识非常有限。并且由于这门课程是考查课,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在结课时仅交一个简单的结课作业草率了之。学生们仅为了达到不挂科的目的,因此这门课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普法教育作用。在笔者工作的高职院校,除了开设这门课以外,并没有开设其他的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法律思维,学习法律知识的课程,可以说是学校在开设课程方面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而轻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法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在高职院校中,法律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也是导致普法教育类课程开设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虽然会开设经济法、财经道德法律法规、税法等于专业相关的法律类课程,但是这类课程仍然是由会计专业教师承担教学,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难免会更侧重到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由于法学专业师资的缺乏,会计专业的教师在教授法律类课程时,因为对知识内容的不熟悉,只能根据已有的教材授课,所以在教学呈现的形式和手段方面就很生硬,这样就会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厌学情绪,从而并不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三)家庭法制教育不到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一个人的道德、性格、人品等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那么其法制意识的形成也不例外,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为孩子的法制观念的形成提供坚实的基础。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父母已经走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了,那么对孩子也会产生非常坏的影响,甚至让孩子对于法律没有任何敬畏之心,这对于他们法制素养的提高无异于唱反调。

三、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对策

(一)引进法学专业师资。法学专业师资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基础,虽然引进专业师资不一定可以立刻实现,但是现在基于各学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可以考虑去律师事务所、法院、公安局、检察院等部门聘请法学专业的兼职教师,同时具备法学专业背景和法学领域的从业经验,一定可以将法律知识融入到实际的工作案例中给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及时将知识吸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授会计相关法律类的课程,还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些普法类的讲座活动,进行法律方面相关的指导,而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比硬着头皮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效果应该更好。(二)改革法律课程教学方式。通常的法律课程很容易出现灌输式教学,学生并没有兴趣听课。而如果把法律课堂挪到教室以外,则能够更好吸引学生。可以带学生去观摩法庭的公开庭审现场,可以在校内开设模拟法庭,可以开展以法律知识为主题的辩论赛,可以给学生播放法制类的宣传节目等方式,这些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将相关的法律知识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法律知识及提供法律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提高从课堂学习延伸到在校园生活、工作、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训练,这样经过反复的强化,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法律意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帮助学生自觉建立起法律意识,比如学生平时自己可以看看电视中的一些法制类的普法节目,每个节目都是通过一个案例告诉观众,要遵纪守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三)优化校园法制环境,强化依法治校。学校是一个小型的微观社会,也是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所以校园里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基础。校园内各项规章制度的颁布实施,学生管理工作、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教师管理工作等都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学校、教师自己先做好,才有资格管理服务好学生。比如,特别是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律,才能让结果更有说服力,才能使学生信服。只有让学生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切身体会到依法治校,才能建立起学生对于法律的信仰,才能让学生在处理事务时能够依靠法律思维去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扣好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粒扣子。所以高职院校强化依法治校,建立健全校内相关规章制度,并且严格落实执行,特别是在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时做到阳光、公开、透明化,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变得越来越高,我们要想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将来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此刻做起,想方设法在学生在校内学习的两三年时间里,帮他们补足入学以前在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让他们能够在进入社会后,特别是从事财务相关的这类高风险职业时,能够知法、懂法,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培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儒.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法律素养的培植[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6:30~33

[2]张利华,袁建勤.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失缺问题探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8:582~84

[3]胡丹琪.浅谈新时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

[4]曹明.试论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以理工科学生为例[J].汉科教文汇,2019,3:67~68

[5]周建岭.高职院校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6]宋彬.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现状与优化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6

[7]刘婷.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8

[8]姜波,陈焘.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5,6

作者:彭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