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2 03:29:36
导语: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经济全球化及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现代商贸服务业对民办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基于这一需求,以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针对民办高职双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资源拓展、教学方法革新及质量与评价创新等方面探究完善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新举措,试为民办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民办高职;会计双语;困境;对策
一、民办高职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市场迫切需要既有丰富会计专业知识又有较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且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国际化俨然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则是民办高职进行人才培养转型的突破口,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则是创新点。在此背景下,各民办高职院校需要准确认识到新形势下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任务,既要补齐民办高职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短板,还要面向未来新的挑战,如全球化、技术变革和经济转型下的高技能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体系的重构与发展。如何发挥适应市场、灵活高效的机制优势,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教育教学理念,制定符合国际化战略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培养具备语言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全球经济金融态势、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特别是涉外类民办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开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作为推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加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与载体,既是涉外类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必然途径,又是其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和职责所在。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双语教学,《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英国朗曼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定义为:双语是指“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国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1]在我国普遍将双语教学定义为:将两种以上语言(一般指母语和一门非母语)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让学生在汉语语言外,能充分地运用所掌握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语言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当前绝大部分高校都使用的是英语。这必须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系统地有计划性地将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的语言与手段,使学生在基于两种语言知识和能力下建立不同渠道的知识体系,进而达到两者自然均衡的发展。(一)学生素质难以匹配。在双语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英语水平及英语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当前,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渠道多元化,普高生、职高生在大学前所接收的教学方式不同,造成了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的现状,普高生的英语水平略高于职高生,且各学生个体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绝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双语课程的理解程度较低。实际上在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入学分数低,英语基础薄弱,综合学习能力差,入学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也势必加重了一些学生的畏难情绪,对双语学习产生懈怠感。即便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意识到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他们也愿意去了解并进一步学习会计国际化的知识,但是他们更加顾虑的是对自我能力的不肯定及传统外语教育形式的认识偏差所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不仅要考虑对专业知识的输送,更要有意识地培养高职学生敢于运用、善于应用英语作为一种工作语言的能力。(二)双语师资力量略显薄弱。当前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或者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英语教师都比较奇缺的现象[2]。各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在教学条件、教师待遇等方面相对较差,易造成教师流动性普遍较大的现象,虽然近几年各民办高职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对优秀师资进行挽留,但民办高职教师学历普遍较之公办高职院校教师要低,即便一些新入职教师学历水平升高,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及运用能力,但这些年轻教师在跨文化背景意识、英语综合运用与表达方面、会计专业理论水平等方面达不到专业双语教学的要求,即便有一些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他们经过一定的跨文化课程的学习,且都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培训,难以把专业知识讲清讲透。而当前民办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师有大部分企业背景,拥有丰富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高,年龄普遍较大,学历普遍不高,难以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口语进行常规授课,反之,英语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在会计专业教学能力上却略显薄弱。(三)课程与教材遴选标准难以科学确定。会计双语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一次新尝试,合理选择开设的课程、遴选适合学情、师情的教材是保证这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选择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双语课,这样虽能确保在进行双语教学前学生已通过一年的英语基础课程学习提高了一定语言能力,但是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专业性名词难以理解及应用,且多数学校都是通过开设《会计专业英语》《国际会计》《西方会计》《国际财务管理》进行双语教学,除《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与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基础》内容相近,符合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其他课程则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与专业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专业学习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教学效果。教材也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多数民办高职会计专业双语课程教材普遍采用中译版的英文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但全英文原版教材难度大,对于民办高职学生来说,基础水平欠缺,难以顺利授课,而国内中文教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难以体现双语的教学本质。(四)教学方法稍显落后。教学方法对于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双语教学不仅要考虑各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与接受能力,以及教师的讲授技巧。当前双语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是任课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主实践的课时较少,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普遍不高,课程氛围死气沉沉,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即使有个别双语教师在授课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情境引导法,但授课却为了强行体现双语特色,大量运用英语口语,忽略了学生当前的英语理解水平,难以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学习、积累词汇量,无法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极易造成学生的畏难心理,即便有教师想通过引导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最终也是造成将专业双语课上成为了普通英语课的翻版的局面。(五)双语课程质量管理缺失,考核方式单一。双语课程质量管理是引导师生良性开展双语教学,实现双语课程目标,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外部保障。虽然高职院校都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巡课等多种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但是针对非主流性的双语课程却没有建立单独的质量管理制度,而是将双语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并入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范畴内,难以对双语课程的真实教学情况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易造成双语教学效果得不到精准评价。双语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多数会计专业双语课程考核仍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考前由教师划定考试范围,学生突击背、写,完成考试任务即可,这样既可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也能从考试成绩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但是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准确并即使了解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无法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管理,难以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三、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选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优化双语课程设置,确立遴选标准[3],科学遴选双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有着独特的办学特点及特定的学生学情,因而在双语教学课程选择时,需要更加严谨的思考,既要确保在双语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有英语基础课来提升语言能力,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考虑课程的国际通用性,且能兼顾国内国情。这对双语课程的选择提出了一定的难度,基于作者的教学经验,建议选择一些具有可比性强的课程,譬如《会计基础》《国际税收》《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作为会计双语课程的首选课程。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下会计处理方式的介绍,并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充分利用语言这一媒介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国内外会计制度的区别,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动态,进而弥补学科知识体系的不足,其次还要广泛邀请行业内外专家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对双语课程制定标准化的教学实践体系,以理实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多渠道培养双语师资队伍。师资是制约各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构建一个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双语教学团队是保障会计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4]。在双语师资建设方面,需要开展多途径、多渠道招聘、选拔、培训符合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师,对内积极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外部招聘则侧重于既熟悉会计国际惯例又有国内会计、审计与税务知识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努力打造一支成熟的优秀的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并给予适当的激励措施和经费支持,建立双语教学培训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与师资交流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语教学交流机制,开展中外教师交流学习的培训,还可以利用教育部国际交流基金会项目输送年轻有潜质的专业教师出国交流进行学术访问,鼓励有条件的民办高职院校开展教师短期出国进修项目。其次,学校需要调动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励专业教师自主学习,通过校企合作、专家讲座、学习观摩、校内培训、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提升双语教学质量、扩大双语师资队伍并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加强专业素质培养,让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较高的英语水平。(三)加强双语教材建设,拓宽双语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会计专业双语教材体系,注重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引线,侧重于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源,“以生为本”为核心,开发项目化双语教材。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师资与学生能力无法匹配,不能单一从出版社选择某一教材作为讲授资料,需要以学生学情与教师能力为前提,利用现有双语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各校师生实际,群策群力开发校本双语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尽量选择编写语言难度不大,易于学生接受的教材,以增强学生双语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还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开发利用诸如双语精品课程、外文研究期刊文献等辅助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外学习,丰富会计专业知识获取渠道,形成双语学校氛围,开展实质性的双语教学。(四)打破行政编班方式,推进双语教学方法改革。会计双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既了解国际会计文化,又通晓国内外会计文化的优势和缺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6]。这一目标就需要在综合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双语课程的基础上,但又要尽可能避免将专业双语课变成单一的英语翻译课或英语阅读课,尤其当前高职生生源多元化,专业与外语水平也不尽相同,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专业与外语水平选择恰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双语课程教学,可以打破原有行政班级编班的方式,将普高生与中职生重新归类编班,普高生英语基础较好,可以采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加强对专业内容的理解,逐渐提高学生利用英语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中职生专业基础较好,但英语基础薄弱,可以采用穿插式教学方法,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会计知识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英语进行知识补充,避免为了体现双语而忽略学生知识水平及接受程度。无论是普高生还是中职生,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也要考虑高职生偏好动手实践这一特点,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以师生互动式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小视频等多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互动中自然地融入双语环境,减少学生的畏难精神,降低对双语教学的抗拒。(五)建立双语教学质量管理,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成立双语教学管理指导小组,加强对双语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与管理。不定时组织双语教师集中备课、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在期中、期末定向发放双语课程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就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情况、教学方法等内容各抒己见,使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师获取双语教学效果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反思。在课程考核方式上,鼓励教师打破传统应试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影响,改变传统的评价手段、方法和内容,建立多元化、多渠道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的统一,考核中提高过程化考核比例,重点考核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课后表现等过程性评价方式,综合性考核则可以引入项目化评价机制,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参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个体对具体学习任务完成的综合表现。对于考核内容也可以进行大胆的改革,对于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以中英文混合开卷测试或以学生口语测试为主,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则以某一具体国际财务案例进行英文报告分析撰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
四、结束语
民办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港澳湾区战略下和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利用自身特色,尝试并完善双语教学也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大胆尝试。尽管现阶段,民办高职资金、师资等方面仍有不足,很多已开设双语教学的院校也碰到很多问题,面临很多的困难与挑战,但双语教学的实施与推进必定是民办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徐虹.浅谈国际化背景下的双语教学实践———以《国际财务管理》为例[J].学周刊,2017(18):21-24.
[2]沈建东,王焕科.基于跨文化意识探析民办高职商贸服务专业群双语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8):107-108.
[3]冉婷婷.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专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以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7(27):52-56.
[4]莫琳.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会计双语教学质量[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8-44.
[5]王欣彦,赵江涛.论旅游高职教育中的双语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0(5):7-8.
[6]朱建华.国际化视野下会计教育的双语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0(11):122-124.
作者:刘钦 林中彦 傅建华 单位: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微课教育分析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 下一篇:应用型人才培养会计教学改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