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能导向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分析
时间:2022-09-27 04:27:18
导语:应用技能导向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聚焦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三大科技正在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在经济发展领域中,会计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也不例外。《成本会计》是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践与应用性最强,更应该注重理教与实践的恰当结合,显然,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本文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在智能新时代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方式,以便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给社会。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成本会计;对策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定位
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冲击着财会行业,使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些基础性财务会计岗位消失,必将给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带来新的业务形态。《成本会计》是财会专业课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建立在经济学、财务会计、成本管理等理论的基础上,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其显著特征是实践性强,计算方法繁多,专业性较高。《成本会计》用于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活动,在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核算对象主要是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由于该类型企业工艺流程繁多,导致其成本核算过程也比较复杂,计算方法与分配方法很多,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牢记相关的计算公式,这样才能熟知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掌握如何编制成本报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成本会计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当今市场对新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目前成本会计课程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机械地“背”会一些概念及计算方法,对成本核算缺乏综合的感性认识,不能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对成本分析与管理更是茫然。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里涉及的计算较多,教师在讲解相关计算过程时,也是对比着教材里的表格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氛围不佳。(二)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很多高校都是先把理论知识讲完,在最后2-3周集中模拟实践,还有些高校把实践安排在下一学期,这样的安排不仅实践时间短,而且对所学知识学生很难吸收和消化,特别是实践能力很难提高,有些同学甚至还未搞懂具体该怎么操作,实训课已经结束了。还有些同学前期的理论知识掌握都不够扎实,对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都一知半解,在实践的时候就无法上手,没办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提高,没办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教材内容更新慢,考核方法不合理。与前期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程相比,《成本会计》教材明显更新缓慢。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虽然基本职能仍然是成本核算,但其内涵逐渐向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考核等多个方面扩展,并且越来越注重成本管理和控制。而相关教材并没有顺应新时代要求和成本会计职能的转变而进一步更新。此外,考核方法不够科学和完善,大部分高校在期末成绩评定时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没有充分考核实践与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应用技能、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不利。而且部分本科院校为了压缩课时,甚至只安排30课时,2个学分,由考试课变成考查课,学生不够重视该课程,老师往往只能匆匆完成教学任务。(四)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践基地缺乏。高校的核心生产力是培养人才,在推广研教协同时,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在硕士博士以及出国留学毕业后直接去高校任职,很少有人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尽管他们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专业实践的工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必然是偏向理论为主,实操教学比较少,这就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与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相比,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建设质量欠优,层次不够高,部分高校没有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验基地,相配套的校内实验室也少,课程排不开,有些实践课程必须安排在周末。
三、完善成本会计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丰富教学方法及手段。高校成本会计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微课教学、Moodle课堂、重视实践教学、设定VB⁃SE课程等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辅助高校公开课、慕课、在线课程、远程教学资源等,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增加知识的丰富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具备日后在工作岗位中的职业竞争优势,将来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选用代表性较强的成本会计案例进行扩展学习,采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课堂讲授并点评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以正向鼓励为主,结合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主题汇报等多种形式,在掌握成本会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以及职业分析思维。(二)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模式,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建议我校在讲授成本会计这门课程时,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操练习,借助于成本会计的实务软件,50%的课时在固定教室,50%的课时在机房中通过软件模拟企业活动。同学们在学完一节理论课之后,下一节直接在学校机房进行实践演练,这样能加深理论知识的记忆,明白实践操作的流程,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实际工作,包括产品成本的构成、成本核算的流程以及成本管理工作等,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接近应用型人才。(三)创新内容体系,优化考核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改革的着眼点是更新教材,跟上新时代变化及企业要求,编撰高质量的成本会计教材,才能创新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体系。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的同时,还要具备成本数据处理能力,分析报告的能力,以及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甚至成本管理的能力。除了通过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加强平时测试、实践演练、案例报告等方式,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创新考核方式,比如现场操作、演讲答辩、角色扮演等,多种模式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考核,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规避传统应试模式的逆反情绪。(四)加强师资建设,建立校企合作。通过聘任校外导师,在实践课堂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授课和指导。建设高素质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选派专业课优秀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鼓励所有老师在闲暇时去会计实务部门兼职,如会计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的财会部门等,以便在课堂讲解中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际。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与地方企业合作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找出自身的差距,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找到改进的方向。具体来说可以利用寒暑假、实习周、实践课程等,直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廉价的甚至免费的劳动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还为高校提供了改进并提高的可能,这是一种“三赢”的选择。
四、结语
作为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成本会计》在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当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树立应用型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实现理教与实践结合、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考核方法、建立校企合作等方面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刘思.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研究,2019(7).
[2]赵宁.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J].现代营销,2019(4).
[3]陈久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2018(10).
[4]梁燕瑜,郑春晓.新时代高校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探究[J].科技经济导报,2019(9).
[5]崔丹.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纳税,2018(30).
[6]刘玉芬.新时期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J].财经界,2019(2).
作者:张宁 单位: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 上一篇:化工机械维修保养技术研究
- 下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