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探讨
时间:2022-12-14 04:43:10
导语: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组织形态,带来了内部管理模式的改变,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本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互联网+”这一新时代背景为切入点,针对当前高职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继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管理会计教学
20世纪70年代,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而形成的管理会计出现。20世纪后期,随着企业利润增长放缓,人们将利润增长聚焦于抓管理促效益的方向上,管理会计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技术革命,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原来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资源配置转为多维网络化配置,资源之间原有的界限被打破,经济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发生了转变,企业原有的管理会计失去了应用基础,迫切要求管理会计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融合新的“互联网+”思维、运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及管理模式,创造出新的理论与管理体系,将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企业管理之中,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为外部利益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帮助管理者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经济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4个方面问题:
1.会计课程设置重核算、轻管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将财务会计作为核心课程,分配大量课时,将管理会计作为考查课或者选修课,甚至是未开设这门课程,导致学生对管理会计的了解仅限于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初级应用。另外,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和高等数学等学科内容,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管理会计之前,应掌握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开设这些前置课程,使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2.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目前高职院校选取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结构主要包括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长短期经营决策、预算控制、责任控制和责任会计等内容,这些内容只介绍了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互联网+时代下企业还需要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战略管理,实时监控价值链运营,准确的预测风险和实现科学的资金决策这些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没有涉及和体现,使学生无法将管理会计的知识从“理论型”向“思考型”发展,最终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互联网时代下,企业面对的是复杂的环境,而管理会计理论大多是稳定的企业外部环境假设下提出来的,这就与现实发生冲突。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与其他会计课程相比,实践教学是管理会计教学最难解决的问题。目前高职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走形式,以解题和案例分析为主,鲜有企业调研及企业管理分析总结。其次,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偏重于数量分析,将数量分析为主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在中小企业中很少,教师要寻找类似的案例用于实践教学很不现实。而要找一个大企业的实际案例,对任课教师或专业教研室都有难度,实践教学组织困难。最后,高职会计学生自信心及应对能力不足,企业不愿将管理信息公开以及缺少管理会计应用的辅助软件等原因,这些都导致高职管理会计的教学与实践无法有效链接。
4.管理会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单一。“互联网+”背景下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技能,除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工具、数据分析技巧等基础技能外,还包括一些诸如潜在风险的预见力、对战略选择的评估力、对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的精准把握等高级技能。此外,领导能力、沟通技巧等软技能,对管理会计也非常重要。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主要围绕财务会计开展教学,因此大多数管理会计教师缺少进修和实践的机会,缺乏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级技能类的管理会计方法运用较陌生。此外,在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的案例欠缺系统性,没有与实践紧密结合和及时更新。学生在课堂上仍以枯燥的理论学习为主,较少参与主动学习与讨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1.重视管理会计课程建设、合理设置课程体系。2014年,财政部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为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中,增加并合理分配授课时数。在学习会计知识初期,应增加企业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以保证学生后期学习管理会计时必需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管理会计教材,按照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够用即可的原则,编写两套教材:一套介绍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此部分除包括传统的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外,还应增加如战略管理、价值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新内容,注意避开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重复的内容。另一套以管理会计案例分析为主,从企业搜集素材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专供学生实训使用,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2.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模型,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践能力。
2.1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会计事务所的合作,增加学生校外实践的机会。由于财务信息的机密性,导致很多企业不愿将实习学生安排在财务的核心科室,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岗位仍然安排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实质性的锻炼。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同当地会计事务所的合作,事务所一般会为多家企业提供财务服务,接触的行业企业多,业务繁杂多样,便于为实习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账目,既能了解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训练了报表数据的分析能力,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
2.2高职院校在校内可利用ERP实盘和电子沙盘模型训练,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ERP沙盘活动的背景设定为同行业的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的竞争。学生在模拟中如置身于真实的经营情境中,仅需几天时间便可模拟企业6年的经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程管理和控制,了解ERP财务管理思想下的可视化企业经营过程。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了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营规则后,采用分组并由组内人员担任相应的职务,做出粗略的财务预算方案,让学生模拟岗位职能,将管理会计职能落实到预测销售、成本、利润和资金需要量、做出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编制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和考核评价的实践活动中,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管理会计实践能力。
3.加强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在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管理会计教师的素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管理会计教师中普及大数据思维(思想),定期进行信息化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网络技术培训,举办计算机软硬件学习活动,学习主流的管理会计软件操作系统,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及知识的及时更新;第二,引进管理会计专业方面的尖端人才,对在职的管理会计教师实行多种激励制度,激发其积极性;第三,高职学院可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学习平台,提高管理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第四,派遣管理会计老师去企业(公司)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第五,在互联网和企业多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开始仿效西方,组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设立有关管理会计师的资质性考试。高职会计老师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理想加入这样专业管理会计师组织,满足大大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需要。
4.改革管理会计教学方法。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侧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分析与解决能力、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管理会计侧重量化分析,采用问题引导法和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问题引导法往往从实际案例入手,以学生可能存疑处以及教学要求为线索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向职场氛围、职业事务以及思考问题的主线,推动学生讨论与思索。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和思维碰撞,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其次,管理会计课程理论多借助案例加以说明。案例教学最大优势在于利用案例展开讨论或互动。案例的来源可由教师寻找也可以让学生找寻,可以与企业调研以及校企合作结合。案例的选择以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典型案例为主,适当搭配大中企业的公开案例。以案例为材料的讨论,一般在课堂内进行,采用分组形式。留给学生足够的课余时间找资料、针对问题思考应对办法,逼迫学生自主学习。案例讨论也是一种合作学习法。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学生积极性发挥明显。讨论可使理解更加深入、呈现共生效应,有可能冒出创新观点,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等。最后,可以让学生观看科教片、纪录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果可能,也可以带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管理会计实施的流程、步骤关键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实现管理会计教学目标。
作者:邹敏 单位:湖南现代物流职院
参考文献:
[1]吕晓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1):266.
[2]杨晶尧.浅析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2015,(17):106-107.
[3]刘正阳,刘正航.浅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J].财务与会计,2014,(12):60.
- 上一篇:大学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对口单招成本会计教学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