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下会计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时间:2022-11-10 09:55:56

导语:教学做合一下会计教学实施策略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学做合一下会计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摘要:在分析“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基础上,认识当前中职会计实施“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意义。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教师、学生、学校三方提出具体实施策略。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课程创新及教法多样化,并加强自身理实能力;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校也要建立相应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教学做合一”实施策略体系。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实施策略;学生主体;教学实践

1中职会计“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

“教学做合一”思想,蕴涵着极丰富的教学论内涵!首先强调的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三者是通过‘做’而‘合一’的。”[1]中职会计“教学做合一”,即理实一体教学法,打破理实界限,融专业理论实践于一体。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具备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2中职会计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意义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教改的推动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坚持倡导和实施“教学做合一”,一来可以“做中教”,提高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做”的能力;二来可以“学中做”,锻炼学生实践能力。[2]在互教互学中,师生能力同步提升。此外,会计教学实施“教学做合一”模式,还可提供学生更多机会参与实训,获得实际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提髙适应能力,有利于在会计岗位发挥自身特点。

3中职会计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策略

众所周知,当前会计教学条件要实施“教学做合一”存在诸多不利因素。诸如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与现实需求脱节的教学内容,欠完善的实训场所,及灌输式教学法等都严重阻碍“教学做合一”实施。为此,笔者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从教师,学生及学校多方变革的一系列措施,具体如下:

3.1教师教学工作的转变

3.1.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传统观念中,教师是绝对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被抹杀。教学实践中,会计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传递一接受”的过程,较典型的“填鸭式”教学。这不利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为此,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平等观念,转变课堂角色,做学生的益友、倾听者、引路人。[3]

3.1.2提升能力,做复合教师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知识和广泛兴趣,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全方位提升教学能力。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技师+教师”的双师能力,既懂理论,又能实践,既能上讲台,也能下企业,具有实践教学能力。作为专业教师,要努力成为理实俱强的复合型教师。这样才能既传授知识,又增强学生技能。

3.1.3重建新型教学体系和方法

1)重构课程体系。中职课程设置要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的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为此,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实践操作和应用为第一要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案中明晰学习目标和任务,课时规划和进度,教学形式和内容,在专业-技能-拓展中巩固教学成果。[4]同时,在课程设置中汲取会计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2)加强校本教材建设。随着教改深入,开发适合“教学做合一”的配套教材。中职会计教学,理论上要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围绕岗位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重构。教学中,注重应用,不追求知识系统与完整;强调“知其然,用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5]3)精心策划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会计课程具有鲜明职业特色,本质上就要求较多的实践。因此,教法上,教师可分解知识体系成若干小项,采用项目教学法;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突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6]如理论知识用讲授法,而对于证、账、表等实践知识,则理实一体教学,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对凭证部分,举例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填制原理,待相关知识点讲完后,再综合实训;对账簿和报表部分,学生边观察边填制账簿,编制报表,这样的教学做合一,缩短理实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实践为导向,采取情景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更真实地体验学习过程。如课前,先组织学生企业参观,真实的生产过程对学生理解记账原理是如何应用到企业的资金筹集、产品生产、销售及财务核算的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再如原始凭证,课前学生自行搜集生活中的原始凭证(如车票、发票、充值票等),教师则准备其他典型原始凭证(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等),讲授结合实物展示,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最终落脚点在“做”上,即“做中学,做中教”。陶行知所说“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岸上读游泳书籍,做游泳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时,还是要沉下去。”[1]因此,教师要制定好精细的教学计划,分阶段带学生到企业实践。

3.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2.1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6,2]

教师在“教学做合一”的实施过程中要遵循“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引导”的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辩论、分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并在体验过程中,动手动脑。如在讲解成本核算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园网络等学习资源检索、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2.2提升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难度不高的知识点,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但是,对于会计前沿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能力强的,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推荐书籍;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更注重帮助他们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使之达到中等水平,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改进学习习惯[7]。

3.3学校条件的创建

3.3.1创建教学实践一体化环境

无论会计电算化模拟,还是仿真实训操练,都离不开专门的计算机操作。为方便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加强手工及电算化模拟等实训室的建设,丰富实训用操作软件,做到软硬件齐备,打造教学做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学实验室。同时,外扩校企联系,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创造充足优越的实习条件,解决企业接纳实习生问题。顶岗实习既有利于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又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工作素质。

3.3.2努力培养和优化教师队伍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最终实施,依靠理实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对于专业教师,学校应多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大力引进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参与兼职教学团队。多途径的“内培、外引”,“名师、双师”一起抓,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5]。

3.3.3建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

“教学做合一”也是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学质量应从两方面衡量:一是监控教师“教”的过程,二是考核学生“学”的效果。对于“教”,应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升的评价标准,重视教学行为的反思。对于“学”,应建立多元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素养。首先,围绕能力培养,重点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和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考核方式上,应笔试与操作相结合;课堂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此外,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校内教师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8],综合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

4教学实践

以“出纳”岗位为例,进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实践。带领学生到当地一家服装加工企业,见识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以及每天的收入与支出等。采用五步教学法实践教学,第一步,根据学习情况及个性特征作必要分组;第二步,给每组学生布置任务,告知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观察并记录当天账目,同时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单据(收据,借款单,报销单等)进行填制,让每个同学都能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具体的任务;第三步,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及企业会计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第四步,成果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将所完成的单据进行小组展示并互评;第五步,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初步评价,最后,针对部分小组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代表性错误再由教师集中讲解、协助更正并总结点评。更改无误后的单据材料最后交由企业会计人员保管。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始终以学生做为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感兴趣的实践操作,在做中学,老师紧密联系实际,在做中教,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等综合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快速有效地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目的。

作者:徐媛 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林益丰.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2014(6):51-52.

[3]陈希,田伏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对新时期教师工作的启迪[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7):50-53.

[4]杜鹃花.教学做合一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培训,2015(8):61.

[5]左芳芳.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6):71.

[6]江培新.对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3(158):23-24.

[7]何小华.《基础会计》“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7):165.

[8]肖颖.高职会计实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