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08 11:38:50
导语: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首先,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论持续创新,才能适应教育的客观发展。由于一些教师对中职院校专业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忽视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标准,就不能据此调整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被师生所淘汰,不能支持培养中职院校专业会计人才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改善师生的教学关系。如果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来改善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还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根源在于要激发师生教学合作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意识。这种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模式,必然造成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脱离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其次,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缺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比较偏重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一些教师缺乏足够的会计岗位工作经验,对企业案例分析不透彻,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累积实践经验,也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这样培养的学生就不能胜任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教学模式不能落后于教育教学环境的需要,在忽视了对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下,必然失去了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特色和就业竞争力。最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操作教学形式化。由于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的定位就是要培养具有实用型的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能突出办学特色。但是,一些教师对如何实施实践操作教学还不清楚,往往造成了会计专业实践操作教学的形式化。这样就影响了中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其具体表现包括:师生对会计实践认知比较弱,忽视了会计实践作用和意义;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面,缺乏会计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与系统性。一些办学条件的限制,使得会计专业缺乏模拟或仿真实验室。
2加强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
首先,完善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采取分阶段培养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让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就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实施相应的教学模式。第一个阶段就是要加强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辅以会计专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基础技能,鼓励学生进行会计初级岗位体验,开展实践活动和顶岗实习,如收银、出纳等。这样形成从会计知识理论教学到实践操作,再到会计理论学习的教学循环模式。第二阶段就是要加强会计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实践,掌握会计核算、编制报表、财务软件应用等操作技能。第三阶段就是会计专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与模拟实训、定岗实习形成有机整体,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能力。其次,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能够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训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技能与综合素质,对会计业务进行模拟,全程体验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处理。原材料和现金在工作中都可作为独立工作岗位。例如:领用或出售原材料的会计处理:领用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的: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生产车间领用用于生产车间的:借制造费用贷原材料;销售部门领用:借销售费用贷原材料。最后,要能够优化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实践环节。通过《基础会计》、《经济法基础》等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收银员等类似岗位的技能。同时,进行会计专业基础技能(会计账簿书写、点钞等)的学习和训练,按照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从事出纳和会计工作奠定基础。教师要对学生从理念上强化对实践的认知,重视会计实践的意义,真正落实好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进行有效互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会计案例的探讨,掌握和模拟会计实践操作。教师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创造会计实践的途径。
3结论
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强学生的会计实践经验的累积。中职院校要与企业开展广泛的教学合作,共同实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技能对接。会计专业教师要针对学生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的情况,要创设会计职场情境,积极开展会计综合实训教学和定岗实习,这样丰富了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职院校人才。
作者:邵林春单位:安徽省阜阳农业学校
- 上一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方案
- 下一篇: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