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本科教育问题思考
时间:2022-05-09 04:08:26
导语:高校会计本科教育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高等院校会计教育层次逐渐完备,会计专业教育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此外各高等院校还致力于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改进会计教学方法,会计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也得到了稳步改善。尽管如此高校会计本科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国会计教学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多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传授学习方法,师生间沟通较少,这样会影响教师施教与教学质量提高,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老师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有的学校尽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老师只是将原来的教案转换成了“电子版”,虽形式变化而本质没有改变。这就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不合理。(1)某些院校按学科大类招生,而从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知识明显太晚。有的高校实行大类招生,过分强调“通才”教育,前两年并不开设专业考查课以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的专业知识概况、案例等。这样的结果是:既不利于学生及时建立起专业信心,产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以后正确选择专业方向,难以衔接以后的专业课知识。(2)有的院校前两年基础课程过于轻松简单,而后两年的会计专业课程则安排过多。相比大一、大二的课程轻松简单,大四的会计课程则明显过多。而此阶段学生都忙于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等,根本无法兼顾到学校课程,这样就形成仅有几个人上课的尴尬局面;同时学生的专业知识增长也受到了严重的局限,最终必然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
3.教材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在教材选择上,虽然会计教材比比皆是,但一些学校和老师存在盲目选择教材的现象,致使许多院校的教材与学科的定位不适应。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有的高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不能紧密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授课时无法及时纳入最前沿会计领域的新发展和会计科研成果,所以学生掌握的知识难以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和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有的院校选择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这里的知识无疑是最新的,但用这种教材授课,书中例题逐年减少,因此教学双方均感吃力。可见教材的选择目前仍然是摆在高校会计教育中说来易、做来难的一个棘手问题。
4.会计本科教育与实践脱节。(1)实习机会少。许多高校普遍将实习安排在大四学生将要毕业的时候,而平常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不能同步进行,这显然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而大四期间有的学生索性利用实习期间复习考研、考托福雅思、考公务员等,实习过程有名无实。(2)社会给予会计实习教育的支持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想要在实习公司中参与具体的工作非常不易,这也是许多大学生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的主要原因。
5.缺乏论文的专业训练。目前大多数高校把会计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四学年,然而在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求职上,另外考研、留学准备等也极大地牵扯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再让学生静下心来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难免有些强人所难;这也客观上导致了高校本科学生论文抄袭的不良习气。
6.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仍未得到足够重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和会计执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关系,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比较“人性化”地迎合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多关注专业知识的教学以应付社会上的各种考试,而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教育仍然不够重视。教育的不重视使学生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不少学生从内心并不认为考试作弊行为有多么的可耻,而这种诚信的缺乏无疑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隐患。
7.会计教师的后续培训及实践经验缺乏。(1)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随着会计领域新学科、新知识和现代化会计办公手段的不断涌现和更新,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成为必然。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是最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群,由于目前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尤其是对于教师后续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经费分配得不合理,使得会计教师的后续培训无法正常进行。(2)会计教师的实践经验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会计师资队伍很少有先做会计工作再转行当老师进行教学的。高等教育需要重视并加强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而会计更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学科,如果会计教师本身就缺乏实务能力或者毫无实践经验,事实上就无法教会学生们去理论联系实际,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就业后与单位的磨合时间。
8.考试制度僵化。(1)高校目前仍实行应试教育,教学似乎仅围绕着考试展开。目前大多数高校评价学生的方法仍然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记忆,轻理解;重期末,轻平时,这样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也将无法真正衡量。同时这种评价方法也容易扭曲教育的目的,导致学生过度关注考试分数和名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提高。(2)考试效果不客观、不科学。绝大多数高校的考试几乎是谁教学,谁命题,谁评卷,而这种作法弊端甚多:考试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有时还会助长不正之风。另外,有的学校会给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提供若干次补考的机会,从而造成了一些同学从思想上不重视平常学习的惰性。多次补考都还不及格的现象,使得高低年级学生间上行下效———反正早晚也得过。
二、目前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思路和建议,以促进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发展。
1.改变会计教学方法。(1)改变教学方式。教师的工作应当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改变教学手段。如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提问、结合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完善课程设置。首先,对于采取大类招生制度的学校,最晚要在大二下学期就开始系统的专业课学习。这样有利于同学加强对会计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3.合理选择及修订教材。学校应该合理选择与课程内容相符合的教材,使学生们容易接受。
4.会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1)增加实习机会,将实践实习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大致同步进行。在学习专业课理论期间,应该根据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每个阶段的专业实习。这样不仅能及时巩固专业课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接触会计实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建立相对稳定的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高校教务部门、各院系等应加强与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依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在各行各业建立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另一方面也便于各单位及时发现合适的会计人才,同时也间接地有利于学生体会并发现适合的就业单位。
5.重视培养论文写作能力。高校会计教学应借鉴一些西方的教育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平时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做毕业设计(论文)时,学生就有能力和经验撰写有一定水平的论文,不至于抄袭成风。
6.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让他们懂得承担社会责任和具备风险意识。在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并真正领悟“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与会计工作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
7.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首先,各高校应创造条件为会计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增加教师的会计实务经验,并将这种实践制度化。其次,高校要重视教师的后续培训,加大经费投入,安排好教师培训期间的工作衔接,树立一种“高素质教师有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8.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考核制度。(1)改革传统考试评价制度。逐步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将应试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考试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2)优化补考制度。学校应当严格规定补考制度:每个科目只允许补考一次,若仍不及格,则需重修;若不及格科目累计达到一定数目,应当由学校出面予以劝退;到毕业前,仍有不及格的科目,则不能颁发学士学位证书,令行禁止。这样可以给学生们以警示作用,端正学风,提升学生素质和学校的形象。无疑,上述改进思路与建议的实行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如培训经费和合理分配及其工作衔接问题仍然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生重修是否收费仍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尽管如此,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出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适应性广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作者:刘泽荣赵洁工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管理创新与研究中心
- 上一篇:探索在初中化学的德育渗透
- 下一篇:职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