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俄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1-12 03:43:08
导语:工科院校俄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家在各领域的开放度越来越高,国与国的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外语作为最基础的交流工具,在实际应用中也越来越重要。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俄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侧重于相关专业对俄语语言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俄语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学俄语课程教学仍然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出现教与学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脱节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以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大学俄语课程教学为例,对其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选择、教师队伍构建等方面提出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思路,以及培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方法,以便使学生成为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学现状。随着我们国家在国际上地位的提高,特别是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为我国与国际社会在诸多领域提供了国家保障。在此制度保障下,需要一大批致力于各个领域应用型的人才。而现实却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奇缺,不能满足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需求。这种现状也表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是高校正面临的新挑战。以我校为例,有的学生是以个人兴趣为学习动机,其俄语学习目标不过止于入门知识和简单交流,有的学生是以适应工作需要为学习动机,这些学生并不渴望系统而全面地掌握俄语这门语言的知识与相关技能。这种传统的学习现状与大格局的国际型人才需求相悖。尽管大格局的国际社会对俄语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现实中各高校学习俄语的学生人数非常少。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每年大学俄语的学生也就是10人左右。并且这些学生集中在少数几个系、几个专业。上课时间常常安排在周三下午或周末,有时甚至还会安排在晚间。这种授课时间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因为学生在上俄语课的时候,其他同学在进行课后业余活动,学生就会出现情绪不稳,上课静不下来心的情况,甚至个别学生还需要请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这样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高中毕业的学生虽然都具有一定的俄语基础知识,但由于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学生的俄语基础参差不齐;而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与高中不同,学生在知识衔接上存在问题。我校大学俄语教学一直沿用2001年的全国统一大学俄语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规格与模式。虽然这种传统的大纲、目标与授课模式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我校大学俄语的教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不能突出我校是工科院校的特点。(二)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工科院校大学俄语教学现状的另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没有相应的工科俄语教材,凸显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并且大学俄语教材内容与高中没有很好的衔接。大学俄语课程比高中难度大,很多大学一年级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适应大学俄语的教学。多年来,大学俄语教材一直跟不上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没有全面系统适合新形势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阅读、听说等配套教材。而且我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使用同一种类教材也存在诸多问题。(1)忽视了实际技能的应用,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教材与我校工科院校的特点脱节,统一的大学俄语教材无法与不同的专业相匹配。(2)教材改版更新的速度较慢,不能与时俱进,缺少时效性。(3)注重理论,缺少实际应用的训练。(4)在听力训练方面,听力的训练课时分配较少,听力内容更是与所学专业脱节。(三)缺少复合型的俄语教师。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传统的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各高校俄语教学应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培养方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高质量、复合型语言人才,以此推动俄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为此要求我们俄语授课教师了解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目前工科院校的俄语教师大部分都是俄语专业毕业的,无论是俄语专业水平还是授课能力、科研能力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那种既有俄语专业知识,又了解一些相关工科专业的复合型俄语教师普遍不足。众所周知,工科院校大学俄语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把外语作为交流的工具,能够与国外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准确地看懂相关的俄文资料、说明书,参加各类学术会议等。而承担大学俄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工科专业的知识,再加上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脱节,势必会影响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质量。(四)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就业需求。我校大学俄语课程开设三个学期,课时量少,难以满足工科学生对大学俄语课程知识的需求。大学俄语课程的学生生源不同,学生俄语基础参差不齐,造成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直接学学俄语有时会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在短短三个学期内,大多数学生学好大学俄语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导致学生大学俄语的学习达不到与专业要求相匹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授课方式单一影响了学习效果。一直以来大学俄语课程的授课形式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这样的授课方式有其有利的方面,如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课,有利于学生掌握连贯而扎实的知识。弊端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虽然扎实,但活用能力欠缺,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衔接不上,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再加上有的学生对俄语课程的认识不足,俄语的学习效果欠佳。
二、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与时俱进转变师生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从传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转变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作为高校的教师就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在教学理念上,要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把单纯讲授知识放在次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俄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改变之前一直以来以授课教师为核心,授课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力图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授课内容上,教学应由句子为中心转变到语篇为中心;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语言精确又重视语言流利性,同时教师还要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转变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观念的转变。1.学生必须明确大学俄语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大学俄语课的学习和专业课学习是相辅相成、互相提高的,同样是为就业服务的。2.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由依赖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力。3.让学生意识到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性。如:利用图书馆,网络平台等。总之,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提升自己专业知识的高度。(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俄语能力的培养。2014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在浙江杭州成立。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这对大学俄语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听说语言实践能力,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大学俄语课程的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实践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使教学必须将知识、交际、创新和创业能力等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教师上课时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穿插带有专业性且十分重要的知识内容,如传真、进口设备的俄文使用说明书、俄文合同书、俄文邀请函、委托书等,以此来使学生自然融入大学俄语学习的语境;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把大学俄语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提高俄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三)注重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材的选择。目前在许多先进的国家重点本科院校都开设了俄语专业课程,俄语也是我国最早开设的外语专业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扩大与苏联的经济合作,培养俄语人才,使我国的俄语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很多高校开设了俄语课程。十年浩劫再加上后来的中苏关系恶化,俄语教育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各高校纷纷取缔了俄语课程,俄语教师也纷纷改行从事其它工作。造成的后果就是俄语教育停滞不前,俄语方面的人才不足,学生使用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俄关系发展迅猛,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中俄边贸活动的增加,推动了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学习俄语的人数急剧增加。这种俄语教育的需求与现实脱节的矛盾尤其显得突出。以我们学校为例,开设了大学俄语课程,也有选择大学俄语课的学生,但矛盾的突出点就在于教材的选择方面。我们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尽可能选择有针对性的、配合学生专业学习的、含有技术资料、设备操作规范及工厂的工作场景等内容的教材。(2)教材内容要与时俱进。在选择应用型教材时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时效性。一定要选择出版日期新、内容先进、正规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3)教师还可根据教学需要,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此外,为了能尽快让学生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大学俄语课程教师还应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走出去,请进来,以此来提高学生学学俄语的质量。(四)强化工科院校的特点,注重俄语教师能力的培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以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新工科”建设应运而生。这个理念的提出,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是一场时代变革。大学俄语教师应该不断地与时俱进,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养,强化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促进工科院校大学俄语课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才能使工科院校的大学俄语课程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这种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大学俄语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提升适应力和竞争力。
三、结束语
大学俄语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创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精华,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重视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断地去探索、去完善、去实践。
参考文献:
[1]大学俄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俄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
[2]谭顺志.谈谈大学俄语教材、教法及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48-50.
[3]张继红.大学公共俄语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8(19):170-172.
[4]李晓梅,邸彦彪,于洋.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考试方法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107-109.
[5]黄东晶.俄语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20(9):38-40.
作者:郭春香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上一篇:中医养生学课程教学导入研究
- 下一篇: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