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意学课程教学初探
时间:2022-03-28 04:27:37
导语:动画创意学课程教学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动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跨越美术、设计、文学、影视、表演、音乐、戏曲、舞蹈、建筑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文化形态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创意学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与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都是随时代需求的发展,制定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教学设计。创意本身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创意过程是实现学习创意的最好途径,因而创意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我们唯有不断探索其中的规律,积累经验,才能找出适应当下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主题情景体验;动画创意学课程;多元思维;体验式教学
一、国产原创动画发展现状与课程教学背景
中国动画产业正在迎来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中国国产动画在新一代动画人的努力下,原创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最近五年国内的动画电影作品反映上,我们看到了原创动画未来新的希望和契机,同时也给中国原创动画提供了新的机遇。当然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培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教学知识结构滞后、学生思维程式化、文化素养不够、能力经验不足、浮躁的价值趋向等问题,都造成了学生作品缺乏新意、主题表达趋同、表现形式程式化等现象。动画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跨越美术、设计、文学、影视、表演、音乐、戏曲、舞蹈、建筑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是文化形态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动画创意需要对生活的观察与认知,也需要深入理解动画本体。动画创意不但要求动画外在形式的创新,而且要求动画内在主题与内容能够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观,以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在趋同感,这样观众才能从动画作品中感受到情感与文化的共鸣。专业知识的交叉特点要求学生要具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贮备以及深厚的文化素养。而创意的基础在于创作者生活的阅历与人文素养的积累。从这个方面看,动画学科与创意本质要求是一致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创意的发挥与深度创作。动画创意是动画创作的灵魂,创意学课程在整个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显得尤为关键。而动画专业学生进行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动画专业教学一直关注对学生进行创意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动画主题内涵深层次的理解与表现。笔者在多年的动画创意学课程教学中发现,创意思维的培养不能单纯理解为对学生进行创意思维的训练,完成创意与创意思维之间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过程。而教学需要从文化多元化与动画产业的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获取创意的灵感,寻找“创意点”,作为主题选择,建立主题文化中的情景表达。通过多元思维启发学生建立主题文化架构,模拟动画主题情景表达故事情节,运用动画语言加工与提炼,最终完成创意。而启发学生互动体验的教学过程就是创意。
二、课程理念
创意不可模仿,但是可以培养。如赖声川先生表述的创意有两个层面:“构想”与“执行”[1]。这门课也围绕这两个层面展开,“构想”是聚集创意的来源,也是创作中的灵感;“执行”是指实现创意的方法。动画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世界之间的,动画创意主题一定是来源于生活,但又超越生活本身的。创意学课程是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作为动画专业的新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快,但是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待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对于动画表现执行力较弱。创意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寻找他们已有共识的文化社会热点以及兴趣范围,从中发现创意的主题,从主题中挖掘创意点,结合不同的创意点进行模拟情景的表达,完成与主题相应的价值观的架构。课程的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背景中发现创意主题,主题是开放自由的,但一定是学生熟知的,这样学生可以从情景的表达过程获得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才有创作的动力和欲望。
三、课程具体实施:每周4课时,实践环节共16课时
(一)主题的选择(2个课时)教学实施:教师设定课题主题,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中进行选择,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视角进行多个小论题的讨论,课堂上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主题的不同角度的探讨与分析。同学们通过主题讨论后,对主题有了一定的认知,每组进行记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讲述。教学体会:最初的设计构思是教师把握主题的理解,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运用多元思维对主题进行发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背景的学生对于主题的不同理解,鼓励深入思考。教师在这个阶段,一定把握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了解学生最初的状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入课题激发创意想法。案例分析:主题一般分为命题式和非命题式。例如11级的课程主题为“蜕变”。这个关键词是由“变”的主题延伸出来,目的是希望同学们从大学生的视角关注“变与成长”的问题。教师安排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并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进行不同事物的或者人的“变”进行主题发散,同学们通过事物、人生、世界不同层次的“蜕变”来表达主题,获得了更广更有趣的视点,扩宽了视野,避免动画表现内容的趋同性。又如14级的课程主题“结”。同学们通过主题发散,引发了他们对于主题抽象或具象的理解。例如同学表现生命的“完结”,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有同学联想到“团结”是一个“聚”的过程;还有同学进行抽象理解,联想到“心结”,寻找了一个交流与成长的创意点。同学们通过横向思维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挖掘背后有深意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创意小故事。(二)发现“创意点”(4个课时)教学实施:每个同学在小组主题讨论记录的基础上,对进行思维导图的主题发散与联想,发散过程中的关键词需要小组讨论和归纳,最终确定创意剧本。教学互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了一次独立动画的创意短片的观摩交流,采用教师与小组问题互答的形式,教师先分析短片主题与创意点之间的关系,再观摩典型案例,小组间进行深入讨论,通过互动的方式提升同学们如何表达对主题创意的认知,加强内涵提升,同时避免“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体会:创意点是动画创意中的核心部分。教师在注重互动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交流、多关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以及看待它们的方式,寻找更有趣、更有意义的视角去讲述这些人和故事——创意往往就在其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同学们如何深化故事内涵,如何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阐述世界观与价值观。案例分析:例如14级动画一班柳玉、韩肖潇同学的课题作品《用心交流,用爱沟通》,“低头族”缺乏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故事,运用辨证思维表达了信息时代下现代人生活状态的变化;通过两代人不同的视角,表现了时代在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不变的这一主题。选择的创意点富有生活气息,具有社会意义。(三)情景设置(4个课时)教学实施: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提前按照剧本故事的情景进行角色模拟与情景体验。情景的设计完全按照学生对于主题故事的理解,通过情景模拟演示情景与情节设计。教学体会:动画情景设置是创意升华的过程。这个环节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采用体验式教学,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的心理技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情景体验的方式受到“二次元”①文化的启发,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完全打破“三次元”,进入自己设定的“二次元”世界中的情景中,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创作与完善创意。通过课程的记录,容易发现主题、角色设定以及情节中遇到的问题便于下一步修改。案例分析:例如14级动画二班吕梦同学课题作品《踩雷》,课题来源于“变”的主题发散。故事介绍了战场上两个异国士兵通过“踩雷”,由对立到合作的转变的事件,引发了战争与人性的思考。这个课题是通过同学们对于战争特定情景下的事件引发的创意故事。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模拟情景,体验角色的不同情形的状态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分析情节设计。通过情景设定与角色模拟,情节更加合理,主题更加明确。(四)模仿与提炼(2个课时)教学实施:模仿需要同学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再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段适当地提炼故事情节与动作设计,把握故事的时空关系,提升表现形式的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创意表达的有效性。教学体会:教师需要让同学们理解动画表现与真人表现的创意上的不同。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同学们尝试不同的方式去体验差别,找到最直接的创意表达的方式。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年龄与文化背景的角度出发,充分理解同学们的创意想法,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辅导沟通创意的表现。(五)表演体验(3个课时)教学实施:学生根据小组前期的创意剧本,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表演,并全程进行摄像记录,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教学体会:这个展示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意体验的过程。强调学生不是作为一个专业演员,而是作为一个创作者,在过程中体验创作中创意如何诞生,同时体会团队创意的成就感与愉悦感,激发创意的激情和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不同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作为观众观看整个过程,可以通过这种交流,加强课程的专业融合与互动,听取不同学科的教学反馈,促进课程教学的提升。(六)反馈小结(1个课时)教学互动:观摩表演展示视频,组织创作同学与被邀请的“观众”进行交流,听取反馈与点评。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的再次设想,每组同学总结成功的经验与不足,并做好记录。教学体会:这个环节的创意是让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打破专业限制,从更多不同专业的视角来看待创意、分析作品。学生也从创作者的身份转换为“观众”,确实体会创意的表达,总结经验与不足。
四、课程总结
基于主题情景体验的创意学课程教学是一次实践教学的尝试,虽然短短的16个课时,师生共同收获了“不同寻常”的动画创意构思和创作感悟。笔者从教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点。(一)课堂情景的转变。创意是人人都具备的,而且都可以被人所认知理解。以“创意”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营造师生轻松的创作气氛。教师由“主导”转化为“引导”,让学生体会到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积极性的“舞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产生创意。(二)教学方法的灵活。随着翻转课堂的普及,课堂的功能也随之变化,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更加关注课堂的“解惑”。在创意学的课堂上,由传统的理论讲授逐渐转换到课堂实践的体验,教学方式也随之从固定的教学方法向多样化教学方法转变。从教学经验的积累中发现,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增强。如案例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的运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三)多元思维的综合运用。创意思维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运用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相结合的多元思维的综合方法。横向思维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同时运用发散思维、联想与想象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体现思维的宽度,如学生在确定动画主题与挖掘感兴趣的“创意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横向思维打开视角,获得更多的想法。纵向思维是由轴线贯穿的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纵向思维是传统的逻辑思考方式,即思考者是从信息的某个状况直接推演到另一个状况,具有思维的连续性,如学生在确定一个“创意点”或者“情节”之后,需要运用纵向思维表现情节的连续性,不断深入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四)文化素养的积累。文化素养的沉淀与积累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体会,创意来源于生活中的积累。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关注度较高,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很少。文化积累也是文化之间的重构与融合,因而在教学中,笔者一直鼓励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重构,探索其动画表现的方法,使动画创意内涵更宽,内容更加丰富。值得庆幸的是,师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创意的经验和方法,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过程。创意学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与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而是随之时代需求的发展,制定适应专业发展的课程教学设计。创意本身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创意过程是实现学习创意的最好途径,因而创意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的过程,我们唯有不断探索其中的规律,积累经验,才能找出适应当下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赖声川.赖声川创意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3.
作者:王箫音 单位: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上一篇: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探索
- 下一篇:手工制作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