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12-29 09:55:30
导语:社会心理学教学实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其次探讨了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最后总结了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反馈,以及实践反思。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社会心理学;实践研究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选择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1]。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2]。由此,全国高校掀起了探索和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热潮。社会心理学是针对川北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探讨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3]。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了解社会,并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解决在社工实践中遇到的社会心理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目标,学生缺少缺乏探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将所接收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时社会心理学的本土化建设也迫切地要求改革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将研究性教学应用到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
一、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在研究性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课程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通过亲身体验问题的提出、研究、解决这一过程,不但能够掌握现有知识,还能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结、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并逐步获得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主导者、传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指导者、帮助者、鼓励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应用性原则。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是社会心理学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生活、接触社会,关注现实的社会心理问题或社会心理现象,在对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探讨与解释中,帮助学生找到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感受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4]。(三)探索性原则。探索性原则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探索性,不局限于教材的框架,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富有探索性的研究情境,引导学生发掘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专题。探索性原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善于提出适合学生的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二、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前的准备。首先,做好教学规划。由于教学对象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一学生,均是首次接触心理学课程,缺乏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因此在课程初始阶段仍需要以讲授法为主,不宜实施研究性教学。故在规划课程时,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哪些章节、知识点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与理论学习如何搭配与衔接,需要提供哪些参考资料,有哪些可利用的网络教学资源等。同时,由于社会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应用性程度不同,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时目标和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因此,笔者将教材原有的18章内容合并为13章,重新组合知识点并减少讲授时间,为专题研讨等研究性教学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证,同时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初始阶段,引导学生开展练习性的思考和讨论,为后期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笔者在课前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安排及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根据学生意见,对个别教学安排进行了调整。这种课前沟通,既有利于学生了解教师和学生在研究性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又便于学生明晰学习目的、安排学习进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课堂专题研讨。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是相对封闭的,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而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是相对开放的,注重授人以“渔”而不仅是授人以“鱼”[5]。因此,“专题研讨”这种训练学生探索问题、提升专业素养的有力途径被引入了研究性教学的课堂中。课堂专题研讨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5~6人为一组,共6组,学生自由组合、组长确定分工。综合考虑课程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兴趣,共进行3次课堂专题研讨:主题分别为“减少认知失调的实际应用”“侵犯的原因分析”“助人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提前告知学生研讨主题,教师提供网络微课视频,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研读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课堂汇报。每次研讨课指定2个小组进行课堂汇报,每个小组的汇报时间为15~20分钟,其他的小组补充发言或提问、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是一位引路人、推进者,多鼓励、少评价,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帮助,并在研讨最后进行总结,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澄清。专题研讨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强化所学理论知识,又能训练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相较于讲授式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升。从教学评价反馈来看,专题研讨课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兼顾了实践性和理论性,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模式。(三)课外延伸。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跳出课堂限制,将课内外融为一体。课堂中给学生提供的研讨、交流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能将课堂内的研讨延伸到课外,将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每次专题研讨课之后,教师精心选择参考资料和网络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外研读,每组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程相关主题开展研究并形成论文。有学生选择研究“性别角色差异和媒体的关系”,有学生研究“大学生从众心理分析”,还有学生到社区和医院、福利院等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此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指导。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会更熟练地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会接触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也能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欲望[6]。(四)总结在最后一次课中,教师对研究性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正确观点予以表扬,对观点中的欠缺之处予以补充和修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对研究报告和论文进行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深入思考。
三、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反馈
课程结束后,学生填写研究性教学评价表,如表1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研究性教学认可度较高。有学生提到,“原来觉得理论知识很抽象、难理解,特别是认知失调理论,但为了专题研讨课的报告,我查了很多资料,同学也分享了很多实际运用的案例,再加上教师最后的总结,让我对这个理论有了透彻的理解,也知道如何运用这个理论去分析社会问题了。”还有学生反映,“第一次参加小组合作学习,觉得很有意思,我从小组成员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平时在私下交流中学不到的。”
四、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一)缺乏实验教学。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发展史中出现了众多颇具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实验,仅是教师讲授经典实验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实验教学作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缺失影响了研究性教学的效果。(二)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考核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专题研讨课汇报、专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或课题论文、课堂互动、出勤等均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范围内。但是期末成绩占据总评成绩的60%,期末笔试仍为主要的考核评价方式,因此仍然存在学生为考试而学、复习时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等现象,无法起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形成过程性评价,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为研究性教学创设有利条件。
五、结语
研究性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质疑精神、善于思考和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也有助于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研究性教学也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正如相关研究的科学家所说,“在大学里,教学不应该脱离科研,科研没有教学照样发光、燃烧,但教学没有科研,尽管他的外表多么诱人———仅仅闪烁而已”[7]。在此后的社会心理学教学中,笔者将继续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力求形成一套完善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2]张玲玲,曹辉.近十年我国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研究综述[J].武夷学院学报,2017,36(2):96-101.
[3]俞国良.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
[4]潘柳燕,王恩界.多元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以《社会心理学》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98-102.
[5]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69-75.
[6]赵维燕.研究性教学在《社会心理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6):918-920.
[7]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梁黛婧 单位:川北医学院
- 上一篇:信息化手段在基础会计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