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03-16 03:23:15
导语:高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加大对艺术理论课程作用的宣传
目前,艺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学术界与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各大高校也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和计划,重视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首先是部分学生的重视度不够。谈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就要涉及艺术类专业的高考招生模式。文化课考试加专业考试,多数入校的学生以专业优势为主,部分高校对文化课程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一些学生在入学之初形成了理论不重要的误解。入学后,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形形色色的上课模式和对各自专业的深入了解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与热衷程度。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专业技能是他们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些学生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加之艺术生的天性与长期养成的习惯,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往往低于对形象与影像的敏感程度。就观察所知,学生在艺术理论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能集中精力接收的时间平均为半小时,最长的约一节课时间。也有部分学生会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做专业课作业,顾此失彼。其次,一些学校对于艺术理论课程的重视与宣传不够。不能把理论纯粹当作艺术基础,理论是贯穿在整个专业实践中的。因此,学校对于艺术理论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势在必行,可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加大对艺术理论课程作用的宣传。
二、加强艺术理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审美体验与实践的引领者。因此,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成效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据调查,目前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艺术理论课程教研室。一些高校艺术理论课程的授课者为以艺术技巧见长的专业课教师。他们的兴趣点和理论的储备量与理论教学实践的需求不符,况且这种教学安排使授课教师不固定,往往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与教师的需要随时调整,变化讲授的科目,这导致教学的持续欠佳,备课与授课也难以处于稳固发展的模式。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缺少足够的专职教师,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艺术理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师资力量增强了,水平提高了,教学水平才能提升,效果才能突出。教师相互听课与互动有利于认清自身弊端,彼此促进与学习。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与规模开设理论课教研室,安排院系设置,定期开展座谈会、研讨会等;也可请校外专家开设讲座,指导年轻教师的授课思路与方法。师资的建设无疑是教学的基础和教学成功的保障。
三、打破艺术类学科间的壁垒
在部分高校,大到美术类专业,小到具体的产品设计、环境艺术等方向,艺术理论课程的安排与教学大多针对本专业,没有从更大的范围理解艺术之间的互通共融性。美术专业内的各分支可以相互融汇,音乐与美术之间也可以相互联系。佛家说要耳中见色、眼里闻声,这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声音中感受色彩,从色彩中看到声音,这正是音乐家和画家所要达到的境界,符合人们心理审美活动的基本规律。线条有节奏,图形有乐感。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倾倒了多少观众,那神秘的微笑中含有音律般摄魂制魄的力量;康定斯基曾经用大小不一的圆“翻译”乐谱;蒙德里安曾用色块和彩色线条表现百老汇的爵士乐。这些都表明了表明音乐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同时深入诠释了不同艺术学科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综合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尝试学科间艺术理论课程的集体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并可开拓新的教学与科研思路。
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避免“本本主义”的弊端
由板书、示范、手绘到课件,再到视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图、文、声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带给学生更直观、更强的艺术震撼。如,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述理论的前提下,播放考古的视频与纪录片,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更多的想象,并通过相互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各地的艺术展览,观看艺术演出、比赛等,通过这些多样的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领悟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生活、社会中获取相关的知识是更佳的选择。当然,这种方式要以理论讲授为前提。教师可适当增加学生做课外调查的时间,使其同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以启发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并在实践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实现“基础理论—实践—理论提升”的过程。另外,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版本。因此,高校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专业的侧重点订购需要的教材,也会每年更换教材版本。因此,教过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师手中大多有一门课程的几本不同教材。由于编著者的研究方向不同,教材之间在内容上会有偏差。建议教师在授课之前了解相关教材的现状,结合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势统一讲授,而非针对一本书的内容做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适应这种授课的方式。另外,由于理论课程具有抽象性,较为枯燥,学生对教学内容往往缺乏兴趣,建议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结合不同教学班级的专业特色及时修改课件,适当增添与教学相关的不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课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艺术理论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及时了解该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在课件中适时补充新材料、新观点,带领学生了解学科领域内的新成果、新动向,并加以总结、归纳,从新角度、用新方法更全面地传授知识。课外知识的补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想并培养他们对学科的兴趣,使学生在教材之外能够了解、关注更多的专业理论与动态,与外界接轨,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明确艺术实践活动的方向。
五、实现理论课程的非理论化教学
如何实现理论课程的非理论化教学,是相关教育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实现理论课程的非理论化教学并不难,难点在于实现的合理化、模式化。教师个体可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却不能完全改善教学现状。从学校的决策层面进行改革才是关键。以设计艺术系为例,产品设计专业与公司、工厂、市场的联合,环境艺术专业与家装公司、装潢公司的联合,动画专业与影视公司的联合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带出课堂,或者将企业领进课堂、实验室,将艺术理论与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一条理论直接应用于实践的道路。教师还可采用先进的技术,建立艺术理论教学网站,布置网络作业并检查等,这样可以实现师生信息共享,辅助学生的课后学习和深入研究,也是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公共艺术理论课程内容繁多,有不同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不同的风格、流派、设计方法等,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完全讲授,也难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如果建立教学网站,在网页上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各种资料等,学生就可以根据爱好选取相关资料下载观看,以喜欢的方式了解更多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互动,进行交流、讨论,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高校教育改革会带来直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各校的课程实践中,艺术理论课程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受关注程度较低。艺术理论课程既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又能对专业进行总结与提升,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课程。因此,艺术工作者、教育者有必要重视艺术理论课程并明确其价值与作用。希望艺术理论课程教学越来越完善,能真正达到引领艺术实践的目的,并在高校的艺术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英.问题与完善——高等院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大学教育,2014(9).
[2]杭迪.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戏剧之家,2016(22).
[3]陈静,李文正.论音乐与绘画之关系.艺术科技,2014(4).
[4]耿明松.关于增强艺术设计院校公共艺术理论课程吸引力的几点思考.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3).
作者:陈静 李文正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 上一篇:初中政治时事热点的渗透
- 下一篇:公选课课程开设实践与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