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08-30 03:04:51

导语: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优化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将这些方式合理地运用到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使公共管理课程得到真正的优化和改革。

关键词:公共管理课程;问题;对策

公共管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置的一门新专业,这门专业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由于公共管理专业是一门比较年轻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于该专业的认识还不够,因此,为了使公共管理教学有效的开展,我们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方法,对公共管理课程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下面针对于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从历史角度来看,公共管理课程最初是由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但随着公共管理的不断发展和调整,使其变成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不仅包含政治学还包括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学科。但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很多问题,各个学科之间都应该存在必要的联系。但是在教学中却忽略了其内在的联系,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协调性,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的范围过于广泛,这样会使很多教学内容过于重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课程的合理安排,同时也影响到对学生的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人才。通过以上对目标的描述,可以看出目标的不明确性,这个目标要求是不够清晰的,缺乏准确的定位,这样就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为了适应这样的目标,会导致在教学过程忽略了该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价值体现和长期发展十分不利[1]。

3.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大都是围绕着课本教材进行授课,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只能学习课本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为缺乏,在现代的教学形式中,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方式是利用板书教学,另一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板书教学中教师可以主要讲解理论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教师则没有充分地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使多媒体教学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影响,应该合理的分配教师结构,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授课[2]。

二、公共管理课程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完善课程体系,突出优势特点

完善课程体系,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要确保公共管理课程中包含的学科能够得到完美的结合,使各个学科互相渗透。首先,调整课程设置,用以充实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对一些有重复内容的学科进行资源整合,此外,在合理安排教学的同时,还要突出学科的优势和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学科。

2.明确教学目标,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的开端,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公共管理课程培养出适合国情发展的人才,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将课堂内容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教学内容,顺应社会时事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3]。

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整体教师素质

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公共管理课程中科学有效地学习专业知识,就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授课方式,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因此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中学习,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学生长远发展。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结构不合理,这对于学生长期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对于公共管理课程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阻碍。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师资队伍不均衡,相比于其他的课程,公共管理课程的发展较短,教师对于本课程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方法都十分有限,所以教师要针对性地强化专业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价值,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快速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水平,确保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性[4]。

三、结语

为了使公共管理课程教学更好地发展,就要完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公共管理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吴松华 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德运.公共管理专业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1):97-98.

[2]罗若愚,涂丁文.我国“公共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5):99-100+122.

[3]周伟.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海南大学为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30-135.

[4]李小军.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7):96-99.

第二篇:高校公共管理教学案例探索

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背景下所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凭借自身优势作用的发挥,对各专业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是高校公共管理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案例的质量和类型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公共管理教学中作用的有效发挥与否。因此,高校在开展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重视案例的选取,积极探索案例选取的科学方法,促进案例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研究高校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不仅能够提高案例教学效率,而且对高校公共管理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价值

公共管理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的各种活动,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通过履行公共职能,行使公共权力进行管理。并且,公共管理要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公共需求,积极优化公共环境。这就要求公共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公共管理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工作实践经验,以深入观察社会现象并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进而对公共事件开展有效的管理活动。而教学案例由于是对完整公共事件因果关系的反映,因此开展案例教学则能够在对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现实公共管理工作的了解、强化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此外,借助案例来开展情境教学也能够起到模拟真实公共管理事件,对学生的问题发现、处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工作实战经验。因此,案例教学对高校公共管理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以及综合性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二、高校公共管理案例的类型

(一)引导性案例。引导性案例主要在课堂讲解之前使用,主要引出课堂讲解的知识点或知识体系。并且,引导性案例要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将要讲解内容的学习兴趣。另外,引导性案例多为问题性案例,向学生提供问题情境,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案例的引导下进行问题思考。引导性案例对高校公共管理课程的开展方向、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等都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从目标、作用角度来看,引导性案例与课堂教学目标具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是对课堂教学目的的集中反映。(二)探索性案例。探索性案例主要在知识讲授之后或课题引出之前使用,以便让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索问题,并形成相应的答案。这种方式与教师的知识灌输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探索精神,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公共事件进行自主探究的热情。(三)解释性案例。解释性案例主要用于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解释性案例的功能主要包括深入浅出、理论验证、生动代替抽象。具体来说,解释性案例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在具体的案例之中,加深学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了解。并且,解释性案例能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强化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印象,了解公共管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另外,解释性案例能够用生动形象的例子代替抽象繁琐的理论知识,提高公共管理知识的吸引力。(四)体验性案例。体验性案例主要使用在教师讲授完某一个知识体系或知识点之后,体验性案例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和虚拟的公共管理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进行管理体验,加强学生的切身体验,进而深化学生的公共管理知识。另外,体验性案例也有助于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发现自身公共管理知识结构的欠缺所在,以找出薄弱的知识环节,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五)发展性案例。发展性案例主要用于知识系统讲授结束时使用,通过案例分析能够细化、深化学生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研究和探索,使教学与科研工作相衔接。发展性案例是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的桥梁,对案例教学质量的优化有着深刻意义。

三、高校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的选择

(一)新颖性与典型性。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过程当中,案例选取应遵循新颖性和典型性原则,紧跟时展的要求,获取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公众关注的最新动态问题。例如,在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治理工作所面临的信息化治理的挑战、政府官员腐败、医疗体制改革、房价调控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运用这些案例能够促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外,高校公共管理教学应注重案例的典型性,根据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符的,极具社会相似事件普遍特征的典型案例来对学生开展教学,舍弃一些关系不够紧密的案例,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二)内容丰富。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应选取内容丰富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情境教学、角色进入、实战训练等多重功能的实现,促使学生能够在对案例丰富内容的分析和探究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此,高校公共管理教师应保证案例内容包含情节、角色、问题、背景、限制性条件、问题解决方法与过程、备选方案、案例评估等内容。在公共管理案例事件的选择上,更是要做到多种多样,小到人民生活点滴,大到社会发展、规划等问题,都要有所涉及。并且,公共管理教师不能随意举例,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使教学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四、高校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师工作。一是教师应做好案例教学准备工作,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思路,明确案例的使用时机、引出方式、引出目的等,并设想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结果,积极扮演学生案例分析引导者的角色。并且,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用一个案例引出所讲内容,并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学习状态;二是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案例问题和案例分析进行评价,不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答案,鼓励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三是教师应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讨论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一是学生应加强对案例教学作用的认识,在正视案例教学促进自身学习效率提升作用认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案例教学法,全身心投入案例思考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具体来说,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案例、准备案例、分析案例等,能够自觉主动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加强锻炼自身逻辑思维创新能力;二是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案例背景、事件起因、关键问题、主导事件、人物关系等内容的思考,并将自己放在决策者的位置思考公共管理方法,倾听同学的案例分析结果,并做好关键问题记录,进而找出自己思维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弥补。(三)加强案例研究。高校公共管理教学应加强案例研究,将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相结合。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并不是为教学工作量身定做的,需要教学研究人员对案例进行加工制作,进而形成适合教学工作的案例。为此,高校应积极搜集公共管理相关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和加工,为公共管理课程的每个教学主题配备相应的案例,保证案例的质量和案例的适应性。

作者:邓蓉蓉 单位:南京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参考文献】

[1]卢智增.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路径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2]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刘迎良.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今传媒,2010,12

第三篇: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共性问题与改进

1公共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的特点

目前在管理学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学生特点、学校环境、学生管理等因素导致管理学原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能.

1.1管理知识的抽象性

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并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完成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管理实践工作,所以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综合性和抽象性.公共管理涉及的对象包括公共设施、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公共资源;事关公众利益的公共项目;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政设施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或管理,管理对象种类繁多、复杂多变.

1.2理论教学体现全面性

管理学原理是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它的内容要在公共管理交叉学科属性背景下展开,公共管理学科跨越了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门类,涉及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公共管理领域,该学科具有典型的复合型与交叉性特征,在如此复杂的知识体系背景下,管理学原理作为学生早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需要引导学生提纲挈领式的认识管理学的各项职能,架构起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相关细分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3学生能力培养需要加强实践教学

公共管理是经济管理的实践中产生的管理学分支,公共管理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来源于实践的要求,公共管理的实践问题涉及到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带来了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公共管理的手段和对象也在随时代变化,因此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也要紧跟公共管理的前沿,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2公共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公共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具有知识的抽象性、课程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复杂性等特点,目前在管理学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学生特点、学校环境、学生管理等因素导致管理学原理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管理学理论与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

2.1公共管理为对象的管理学教材较少

大部分《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体系都是沿用国外经典教材,其篇章结构大体上一致.国内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材仍旧使用周三多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罗宾斯的《管理学》等主流教材,这些教材的受众对象和相关内容均是以工商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展开的[],目前尚未优秀的以公共管理对象为内容和案例的管理学原理教材,缺乏专业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和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2.2实践案例缺乏教师容易照本宣科

由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建立较晚,大部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是以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专业转任而来,且与学生一样一直工作生活在没有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学校,导致管理学原理教学主要强调管理的理论性,考试内容也是以主要内容的记忆为主,学生学习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公共管理难题进行分析较少,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也是从文献到文字的过程,最终造成师生停留于课本知识的抽象理论,缺乏根据实践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凝练与总结.

2.3教学实践基地建立困难教学模式单一

管理类学科尤其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理论,有些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授经典理论和生活中的管理知识,而很少将公共管理的案例融入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缺乏针对深层次问题应有的互动与交流,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公共管理实践相联系,学生意识不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愈加困难,这显然不能满足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而在实践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进步也比较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立极为困难,由于政府部门尤其是省部级政府部门涉及到安全、信息保密等原因,有着严格的用人规范,学校即使与这些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个部门也只能提供几个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而且要签订保密协议、办理进出政府部门的手续等细节事项.因此,大范围的提供教学专业实践较为困难,严重地影响人才培养效果.

2.4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当今世界变化日新月异,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样,获取知识的成本日益降低.但是,学校的培养延续着多年来的惯性,就是理论与实践以及创造性应用之间相互脱节,教学方式只是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参与少量已设计好了标准答案的案例分析,学生在讨论案例分析时也是仅从理论和文字层面思考,不能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更不能联系实际深度剖析,没有培养出学生适应当代实际工作中要求的创新能力.

3公共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改进

公共管理理念在西方国家的政府、非政府组织中已渗透其中,而在我国由于政府主导的深度和广度较大,事业单位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迟缓,公共管理类专业发展缺乏与此对应的体制机制外部环境,但也可以看到我国正在对相关领域进行稳步的改革,专业发展、实践就业的外部空间正在逐步被打开,明确教育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以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培养优秀的人才.

3.1精讲理论举一反三

当前各版本的《管理学原理》教材主要是围绕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项管理职能组织编写的,其教学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一本经典主流教材内容为主线,讲授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技能.理论知识的讲授应该注重于引导学生理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产生与发展历程,认识到当前主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时代特征,在讲授管理学四大职能的过程中将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体现出来,既突出理论的演进又突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同时应该强化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主干学科所常用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知识点的讲授.

3.2加强教材与案例建设

管理学相关的案例形式多样、数量较多,但绝大部分的管理学案例是以企业为蓝本展开编写的,使学生在接触管理学的初始会感受到与专业相距甚远,进而对管理学这门课程产生排斥感,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选择案例至关重要[2],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与专业相符的高质量案例,能够使学生及时的了解专业特点、认识专业服务对象、学习解决现实问题,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这对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掌握公共管理环境下管理学专业知识的挖掘研究,又要加强对学生公共管理实践技能及经验的指导.

3.3注重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学原理与实践

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也必将影响教育方式与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信息化设备应用能力的提升,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便捷的媒介,将难以亲临现场观摩学习的公共部门管理实践运用多媒体、现代化软件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增强师生在网络平台上的互动[3],使学生在短期内学量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互联网渗透融合到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引导学生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将互联网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学具体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这些职能所需的新的方式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互联网提供了相对低成本的网络空间,师生可以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视频、案例、文字资料的静态阅读,同时开展师生之间的动态交互交流.

3.4多渠道开展实践教学

公共管理类学生的实践教学较为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进行适当的弥补:一是在精讲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平时多关注中央电视台、BBC等中外机构拍摄的纪录片、纪实片等加强学生对公共管理对象认识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对身边存在的公共管理问题有所感知和思考;二是扎实开展案例教学[4],公共管理类的管理案例很多,但是真正总结上升到理论深度的并不多,需要教师在关注日常新闻或事件时注意积累、分析、深化,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三是以突发的公共管理事件为基础,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指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的解决方案;四是通过情景模拟,公共管理机构的观摩、参与式实践较为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模拟虚拟的公共管理环境,使学生切身体会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陈海生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何得桂.谈公共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J].教育探索,2012(11):37-39.

〔2〕崔长勇.公共管理类专业《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122-124.

〔3〕王伟,陈泳.《管理学原理》教学法研究-以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能力为导向[J].绥化学院学报,2010(12):158-160.

〔4〕李利霞.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方法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3):89-91.

第四篇: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应用

一、何为“问题导向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积极解决教师所设计的现实问题。[1]问题导向教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萌芽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2]后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国、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学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也逐渐吸收了这种理论。

二、问题导向教学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

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是政府和其他各类公共组织工作人员。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的,所面对的问题和任务是极为复杂,其服务对象的需要又是多样的。作为公共组织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求其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等趋向于整齐划一,另一方面又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问题导向教学侧重于训练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能力,与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适合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用。

三、课程改革内容

笔者自2013年以来,为燕山大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讲授《组织行为学》课程。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逐步尝试引入问题导向教学。2016年在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引进问题导向教学理论,在师生角色与师生关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要求与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幅度改革,具体做法主要有:1.师生角色与师生关系创新。本课程改革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本课程设计了12个案例或现实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拓展阅读材料,自主分析原因或设计解决方案。该改革措施使学生从消极的听课者变为积极的学习者和研究者,积极参与教学各环节。而师生之间不单纯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经常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的关系。2.教学内容创新。针对以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基本局限于教材的状况,本课程将教材之外的若干典型案例纳入教学内容。这些案例的编写,有的是基于其他教材或书籍中的案例改写,有的是笔者根据教材基本知识点和个人知识与经验编写。3.教学方法创新。(1)适当增加研讨课时。针对以往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的方法,本改革将讨论课比例占到总学时的1/3。该措施比较有效地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2)问题与知识倒置。针对以往教学先讲解基本知识点再引导学生探索现实问题的思路,本课程改革将问题与知识倒置,即先让学生认识到现实问题的存在,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拓扑结构图,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点纳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以讲授第四章“态度与公共组织管理”[3]为例,先向学生展示本章的三个核心问题,再引导学生构建本章知识拓扑结构图(见图1),最后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4.考核要求创新。针对以往考试比较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内容记忆的情况,本课程改革适当淡化对基本知识点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和书面作业,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主题发言、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考核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学习和协作能力。5.考核方式创新。(1)总评成绩构成改革。针对以往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依托期末闭卷考试来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方式,本课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结课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在平时成绩中,课堂研讨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书面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2)考核主体和方式改革。本课程课堂研讨成绩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定,学生互评成绩和教师评定成绩各占50%。具体设想是:每次课堂研讨时,由一组同学进行主题发言,随机抽取另一组同学作为评委,以学生评委打分的平均分作为学生互评分数。但对于书面作业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仍由任课教师一人评定。

四、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估与未来改进设想

1.效果评估。综合各种途径的信息反馈,本轮课程改革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第一,比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在减少基础理论讲授的同时保障了教学效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基本弥补了理论教学课时压缩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课堂讨论、书面作业、结课考试试卷等情况来看,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前几轮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相当。第三,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沟通、表达、协调和团队合作等实践能力。2.未来改进。在现有课程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未来课程教学改革拟增加以下措施,以进一步扩大课程改革效果:第一,吸收更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吸收更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课程教学时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指导。第二,通过网站等形式完善教学方式。目前教学改革在教学理论方面有一定前瞻性,但具体教学方法基本没有突破传统板书、PPT汇报等方式。未来拟通过建立教学网站、课程微信群等方式,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以期取得更好效果。

作者:杨文彬 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第五篇:公共管理教学方法途径思考

1前言

对于公共管理教学来说,想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及时采取科学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启发好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完善自我的目标。

2公共管理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2.1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来说,是保证公共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学效率的评价与行政效率相类似,其中所关注的重点都是投入与产出上的比值。就目前来说,我国在开展公共管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学效率不高情况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地向学生讲述枯燥的公共管理知识,这样也就使得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公共管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教学的效果,重视好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发展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1]。

2.2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公共管理有着明显的实践导向性,所以所开展的教学过程也就要实现理论与实践上的结合。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没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的公共管理教学中,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对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等方面产生了限制,甚至一些学生对公共管理学科存在着迷茫的现象,这样也就难以实现公共管理教学的培养目标。所以在实际中就要对公共管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起有效的教学观念。不论是哪一堂课,都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且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成为了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因此,教师在开展公共管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这一发展规律,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明确学生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中的主体。想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力,就要充分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培养好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尤其是在这一阶段中所开展的公共管理教学就要坚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来培养好学生的自主与创新意识[2]。

2.3发展创新探究意识

教师在进行公共管理教学的流程中,必须关注对与实践和理论的融合,进而有效地结合实际公共管理问题和理论层面的知识,实现对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满足时展的要求。通过将公共管理实际工作与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联系在一起,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3]。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对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冲破传统的束缚,这样才能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特色。教师需要了解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并且切实健全和完善当前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改进当前公共管理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

3.1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创造出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刺激到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完善好自身的认知结构,满足发展的要求,而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影响下,还对教学模式以及内容、方法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因此,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等联系在一起,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确保教学手段的生动性,实现了公共管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公共管理教师来说,还要利用好学校中的教学环境,科学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公共管理的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3.2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公共管理教学来说,想要实现高效的教学,就要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不代表着盲目追求标新立异,而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好现阶段中的教学现状。所以对公共管理教学来说,就要运用好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采取互助式的教学方法。借助教师之间知识上的差异,可以通过相互切磋来实现互相弥补,从而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教学目的以及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共同设计来达成共识。互助式教学是保证教学成本的基础,通过思维上的不断交互,可以产生出全新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完善好原有的观念[5]。其次,可以采用专题讨论法。对于专题讨论法来说,就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巩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专题讨论教学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以启发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通过专题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印象,这样也就避免了知识的重复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3关注实践调研

在公共管理科学中存在着极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中就要保证与实际的结合,同时还要做好课外教学工作。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关键的途径就是可以开展实践调研。通过让学生深入到基层中去,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基层的情况,从而提高自身的基层工作经验。学生进入到工作现场中可以感受到工作的环境与情况,接触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学习好解决与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经验。所以,高校要建立出有效的实践基地,借助学校的力量来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6]。

3.4科学的评价和考核

在传统的公共管理教学中,一直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面对考核时也习惯性的采取了死记硬背的方法。想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还要将自主意识等作为教学中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评价与考核工作。其次,还要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创新。第一,可以对考试的方法进行改进,适当地采取开卷考试等方法,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与间接。第二,可以采取论文设计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来取代传统的考试,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可以启发好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深入的分析才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只有做好考试方法的改进工作,才能满足公共管理课程教学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当明确的是,在改建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基础,培养好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加强知识结构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上的联合,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系统知识技能,同时也可以发挥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在公共管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形式化严重

在开展公共管理教学中,适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可以活跃好课堂教学的氛围,调动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教学方法越多越频繁越好。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独立性不足的现象,今天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明天采用那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出现了不知所措与无所适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养成了固定的思维与学习方式,如果教师频繁地更换教学方法,不仅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也会使得学生思维出现混乱的现象。所以,教师在开展公共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结合好实际的教学方法,形成属于自身的教学风格,避免出现照搬照抄等现象[7]。

4.2过多的采用多媒体

对于公共管理来说,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时代感,在多媒体的影响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开展公共管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过多的采用了多媒体,不论教学是否需要,都将实物、图片以及视频等展示给学生,这样也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出现眼花缭乱与应接不暇等现象。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还造成了学生思维受到了限制,不仅耽误了教学的时间,同时也对教学效果等方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细,结合好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利用好多媒体,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3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

公共管理教学往往带给人们信手拈来的感受,但是对于实际教学来说,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出现了极强的随意性,这样不仅难以满足教学的规律,同时也对教学的效果等方面产生了影响。第一,存在着拔苗助长的现象。教师将不属于这一阶段的教学要求等也作为学生需要达成的目标,这样就造成了要求过度。第二,存在着随意掺和教学的现象。教师将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或是关系不大的教学内容也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这样也就造成了课堂教学内容过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等现象。此外,一些教师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心理,并没有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也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8]。

5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实践导向性,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要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培养好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路远方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