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15 09:38:25
导语: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的新型教育方针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规划了各个阶段的学校的发展方向,高职学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组织机构,能够为我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过去几年的高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脱离了高职学校的教学发展性目标,行动导向法教学方法为高职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本文根据实际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学生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更好地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
高职学校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了,只有转变教学方式才能使高职学校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这与高职学校的教学基本目标也是一致的,一般高职学校各专业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直接走向社会投入生产活动的技术人员,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优势,只有保持这个优势才能使高职毕业生获取更多竞争价值,本文对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中的行动导向法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索出一条教学的改革之路。
1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现状
将机电两个生产元素结合的技术是由美国的电气与电子的工程师协会首先提出的,经过一段时期的研究与发展,逐渐给出了关于这项复合型的技术的定义:将电子学相关的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机械工程三项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活动,随着这项复合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生产活动中,并且有效地改变了生产的速度与质量,学者与技术人员逐渐将这项技术扩展延伸成一门高职学习的专业课。这主要是因为当今世界对于计算机自动化操作的需求范围越来越大,同时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我国的机械产业发展也要依靠这项技术,因此我国的生产单位非常需要这类型的人才,同时也带给了这门专业课的各个课程以及教师很大的压力,导致课程出现了以下问题:因为生产的需要,因此我国机电一体化体系中的各项技术发展速度极快,因为高职学校与生产单位的割裂,导致高职技术教师的授课知识并没有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及时进行更新,课程不仅脱离的学科发展情况,还与实际情况相分离,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缓慢。
2课程改革的思路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学科发展,高职学校只有选择课程改革这条道路才能更好地对这一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确定为教学的根本性任务,将适应社会的生产单位的需要为基本目标,制定的教学方案要能确保提高这专业的学生能力与知识,使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既有知识基础,又有技术手段,将来投入到工作环境时也能做好学校与单位的衔接工作。行动导向法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能够满足高职学校的应用能力与技术能力的培养需求。
3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概况
在将行动导向法应用到机电一体化课程之前,我们要先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了解,这个教学方法是由英国的教学领域的专家首次提出的,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在职业教育的范围内,对于这个教学方法有新的定义,将培养对象投放到模拟生产与工作的环境之中,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遇到的一般问题,都需要运用自己的能力进行解决,在模拟工作结束后,学生要对实际操作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弱化了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将高职学校的学生看作实践的主体,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
4改革的具体教学措施
对于我国的高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的课程开展的现状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具体的对于教学课程的改革措施。
4.1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根据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对学习领域的定义,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领域由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基准学时)三部分构成。以构建理论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教育理论基础,以行动导向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教学实施原则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主要特征。学习领域是指向学习的职业行动领域,它包括实现职业培养目标的全部学习任务,并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培养来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强调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工作的目的。
4.2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方案。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课程开发具有以下特点: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具有职业“定向性”的特点。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以具体的、特定的、外显的可操作性的行为方式陈述。”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结构以建构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以设计导向论为依据。行动体系课程的目的在于获取自我建构的主观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中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被有机地统一到工作过程之中,课程内容是围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活动即行动这个核心形成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职业能力由不连续地分散在职业工作体系中,到连续地收敛在职业能力体系中,再系统地分散到课程体系的分项课程中,形成了职业能力的“分散———收敛———再分散”过程,实现职业能力序化。在进行机械的零部件加工的课程讲解时,可以与实际的零部件生产厂家联系,让高职学生前往厂家进行参观与学习,主要学习加工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盖类零件、箱体零件以及齿轮零件,学生在观看真实的加工过程后,能够收获比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图片进行讲解更好的教学效果。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学习与职业、岗位能力相适应,使高职机电教育致力于培养“立地”人才,即技能型或技术应用型人才。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具有的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对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5结论
现代社会既需要学术性的研究人员,也需要技术型的应用人员,我国的高校要对这两种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行动导向教学法为高职学校的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这个专业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人员。
作者:马 丽 赵孝民 单位:佳木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傅伟,柳青松,邓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专业建设内涵探析[J].职教论坛,2010(9).
[2]张友辉,肖凤翔.关于行为目标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想[J].教育与职业,2007(24).
[3]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
- 上一篇:地质勘探机电一体化技术探讨
-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智能制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