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6篇

时间:2022-08-01 08:56:49

导语:学生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生理学课程教学论文6篇

第一篇:研究型教学在植物生理学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阐述植物生理学研究型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了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如何在植物生理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型实验的锻炼,培养科研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研究型教学;实施策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得以实现教育的价值。本研究将研究型教学引入传统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谈谈研究型教学在植物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的体会。

1理论教学方法体现研究型理念

1.1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点以前,首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另外,在堂课讲授结束后,教师提出几个既能反映本章基础知识又能有所提升的问题,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文献资料,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逆境生理”一章后,可以提出干旱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什么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是什么?可通过哪些措施来增强植物的抗旱性?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积极思考,找出答案,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完成。教师应在向学生提问的同时,鼓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1.2“理论联系实践”

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为了使理论教学更生动具体,最直接的办法是多结合生活实例说明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植物生理学理论来解释。例如:苹果削皮后为什么会变成褐色?制红茶与制绿茶制作工艺为什么不同?秋天叶片为什么变黄或变红?为什么含羞草会“害羞”?舞草会跳舞?教师可在每一堂课课前提出一个生活现象问题,如在讲授“果实成熟时物质转变”一课前,教师可提出问题“果实成熟时色香味如何变化?为什么?”,学生在课堂知识讲授完成后回答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想生活中可以用同一理论知识来解释的现象。通过举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2实验教学体现研究型教学理念

植物生理学实验项目应该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3种类型。以往的实验教学项目单一,只有基础验证性实验,本次实验教学改革在传统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并且引入了研究性实验。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让学生不但熟练掌握单个生理指标的测定,而且学会独立设计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让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培养。

2.1基础验证性实验

基础验证性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中常用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在每一实验前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报告,教师在讲解实验原理与注意事项后,包括药品的配制、操作、实验数据的计算、结果分析等均有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此实验测定方法的优劣,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

2.2综合设计型实验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植物生理学实验中的综合设计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而设立的实验类型。要求学生在理解植物生理学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理论、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基础验证性实验是学习单个生理指标测定方法,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把各独立的生理指标联系起来放到一个实验设计中。选择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论题。选题可包括实验方法的改进,如《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比较》,或研究性设计实验,如《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干旱对植物光合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低温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大豆抗旱品种鉴定》等。学生选题可以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选择教师课题的一个子课题,也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主选题,学生在选好题目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审核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后再开始实验。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与分析部分要求将实验的结果用表和图表达出来。在学生实验报告完成后教师及时对实验结果与写作进行评价。

2.3研究型实验

科学研究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和总结新的知识,科学研究是“源”,教学则是“流”,科学研究总是走在教学的前头[1]。教师要努力提高科研能力,要及时把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以科研带教学[2]。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性实验的开设无疑是个很好的举措[3]。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采用了研究型实验设计教学法,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这里以“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研究”为题进行研究型实验设计。

3结论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本次实验教学设计有两个优点:(1)要求学生将能观察到的植物形态的改变与植物内部生理变化联系起来,避免了前人只单独对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4-5],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探索精神;(2)本实验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研究工作的实际,充分体现了研究型实验教学设计的特点。研究型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型实验的锻炼,培养科研能力,大大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其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从事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徐芬芬 赵静 单位:江西上饶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3.

[2]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194.

[3]叶尚红,林春.植物生理生化综合实验类型的设计与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04(4):36-37.

[4]张秀玲.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研究型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究[J].实验室科学,2009(4):88-89,93.

[5]陈洪国,谢代寒,范付华.研究型植物生理学综合实验设计—水分胁迫对植物水分、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2007,27(3):106-107.

第二篇:运动生理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结合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12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建设成果,在教学团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以及实验室管理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转化等方面进行探析,提出教学改革必须要顺应时展,抓住机遇,坚持以生为本、改革创新,持续更新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的传播途径,加强有效的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民共享,才能保持精品课程现有的建设成果并持续发展,创建一流的精品课程。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华南师范大学

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运动生理学》是为竞技运动训练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服务的基础学科,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适应时展和市场需求,以“五个一流”为建设目标,扩大该课程的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课程于2004年进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后,坚持“以生为本,服务第一”的理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大力发展教学资源网络,经过12年的持续建设与实践,课程在教学团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升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转化等多方面成果显著,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本研究结合该课程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建设成果的总结,对如何建设一流的精品课程进行探析。

1以“五个一流”为建设目标,全面进行《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

1.1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保证教学质量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2]。在多年的教学、科研、管理、教材建设和指导研究生的各项实践中,意识到教学团队应该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并且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专业优势,教学与科研互相转化。经过12年的建设,构建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且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教学团队共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课程主讲教师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员博士化,实验技术人员也已实现了以博士和高级实验师为主体,实验技术人员中博士1人,博士研究生2人;高级实验师3人。

1.2建设精品教材,构筑多层次的课程群,扩大辐射面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优质的教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元素。教材如能做到教师能教、学生能懂、读者能用,有理论、有实践、有突破,教材的质量就会大大提高一步[3]。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华南师范大学作为主编单位,连续主编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本科)[4]。其中“九五”《运动生理学》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十五”教材《运动生理学》被列入教育部高校百门精品教材A类,“十一五”教材《运动生理学》被评为教育部精品教材,在全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学术影响。教材和培养对象的“单一”难以发挥课程的示范与辐射作用。经过12年的课程建设,以《运动生理学》课程为基础,构筑了多层次的运动生理学课程群,包括全校的多门公选课课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营养与健康》《健康体力科学讲座》《体育锻炼与养生学讲座》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包括《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运动生理学导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中小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课程《体育与健康》。《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主要服务于体育专业本科教育,通过课程群建设,辐射面逐步扩大到非体育专业本科,向上拓展至研究生,向下延伸至中、小学以及高职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身体运动的生理学基础,提升体育专业本科生理论、素质和能力,同时促进增强各类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1.3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手段《运动生理学》属于实验学科,是应用性、适用性很强的实验课程。经过多年探索和尝试,本着“以生为本、服务第一”的实验教学理念,构建和完善了“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探索型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理论学习—实验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范式。目前,《运动生理学》课程开设了9个基础性实验,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3个创新探索性实验。在基础型实验环节,以教师为主体,基础实验项目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选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在综合设计型实验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部分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创新探索型实验环节,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题,并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撰写论文等全部过程,从启发式教学为主转向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主。通过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范式,加强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观能动性,启发了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必须发挥科技优势,以先进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5]。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引入先进、简便、快速、准确的测试方法到实验教学环节,加快实现实验教学设备现代化转型也是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不断更新实验方法,例如电子血压计代替了水银式血压计,肺功能仪代替了传统的肺活量计,血红蛋白仪代替了试管比色法,pH计代替了试纸法,体质健康测试分析系统代替了单个指标测定法等。与此同时,引入了血细胞计数仪、血气分析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使实验课内容和形式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形成了教学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创新教法[6],保证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与世界接轨,与时代接轨,与未来接轨,并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1.4创新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内容是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创一流教学内容的最基本环节。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改革“繁、难、偏、旧”部分内容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革必须紧密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建立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分别针对“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运动生理学》教材内容的重大变化,两次修订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运动训练3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大纲。根据3个本科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特殊需求,要求授课内容选择须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强调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社会体育专业强调体质健康的理论与实践,运动训练专业强调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的理论与实践。在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多年来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除了常规的、经典的实验项目以外,共进行了7项运动技术训练类、科学健身指导类、学生体质测试类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及10项创新探索型实验,涵盖了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应用《运动生理学》知识的体育社会服务项目,深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研究式学习方法,掌握全民健身、运动训练等领域的基本应用技能以及基本的创新科研技能。

1.5改善课程教学管理,建设科学的运行机制建设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平台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发挥教学平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7]。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适合本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健全课程建设规章制度,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评价反馈和绩效评价、构建开放式体系,加强与心理、教育、生物等优势学科的资源共享,发挥华南师范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2建立新型、合理、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实验室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建立起布局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共享、层次多样、功能完备、高效开放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科渗透和社会服务方面“四位一体”的创新、服务功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8]。华南师范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级)以及华南师范大学运动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是《运动生理学》依托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并以实验中心网站为平台,使学生实验和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网络化,包括所有实验室的工作信息,所有仪器设备的运行信息,实验中心的运作情况,实验预约系统,实验教学日历和课表,实验课教师的安排,学生选上实验课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物资管理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学生自主实验管理系统,学生网上预约实验系统等,课程网站上具有每个实验室详细情况介绍(主要功能、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每台重要实验仪器介绍(测试原理、操作步骤、应用范围等)、师生互动平台等辅助教学资源,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多年来,实验中心始终信守“以生为本,服务第一”的宗旨,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改革、完善和理顺实验室管理,逐步建立开放、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开放管理,为师生实验教学、科研实践、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提供最好的和最方便的实验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撑。

3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网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9]。因此,“优质+共享”是资源建设的灵魂,是提高资源可利用性的关键[10]。《运动生理学》课程于2014年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进行免费共享(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637.html),为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型学习提供支持,并支持教师研究型、开放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建设资源共享课程过程中,教学内容是资源共享的核心内容;只有丰富优质的资源才值得共享,这是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师生便捷的网络平台,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开放课堂这是实现共享的途径。根据“十一五”教材《运动生理学》全书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建立了共计101GB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基本教学资源与拓展教学资源,其中包含了73个教学视频、97个教学PPT课件、47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包括问题,问题生理学分析和解决方案)、32个实验技术视频、38台实验仪器设备介绍、28个专家讲座以及若干个常见问题分析。在实验教学资源方面,共拍摄制作了24个运动生理学实验全程的教学视频,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科研创新性实验。专门制作了运动生理学实验准备的视频,便于学生掌握各类实验的基本准备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经剪辑、编辑后,实验教学视频总时间长度约为8h6min。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应按教学单元进行有序组织和配置,并与知识点相对应,教学案例、重点难点、学习指导、习题作业等内容也应当契合教学要求。通过常见问题,比如“运动时能量代谢的过程是什么?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有哪些?”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堂内外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拓展资源除了能充分地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特点、课程建设优势以外,应具有较好的系统性与开放性,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的过程,改善教学效果。通过专家讲座、推荐国内外期刊网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资讯,扩大知识面。

4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转化,实现社会价值

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方式培养体育人才,促进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和实验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为学生打造最好的实践平台,并提供最完善的技术服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转化,实现社会价值。在《运动生理学》课程建设期间,在主讲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了多项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在课程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对广东省上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建立了广东省和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学生参与高水平运动队的科技攻关项目,为部分国家队和省田径队在广州亚运会和全运会上取得佳绩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科生通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免费给社会人士或非体育专业学生进行BMI身体指数、血压、肺活量以及握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测试,通过这些活动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推广,实现社会价值。

5《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经过12年的精品课程建设,虽然在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实践体系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但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如何持续高效地进行《运动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思考。1)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信守“以生为本”的宗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教”的对象、“学”的主体,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信守“以生为本”的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视基础,强化技能,突出实践,力求创新。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动物实验是运动生理学实验里的经典实验之一,通过动物捉持、破坏神经、手术操作、仪器使用等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以及严谨的科研精神。课后的实验报告要求运用运动生理学专业语言描述并且要求语言精确、简练、严谨,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的实验报告要求必须按参照期刊论文的格式撰写。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查阅生理学专业文献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了相应的提高。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团队新、老教师的无缝衔接。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的新老交替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如何进行团队新、老教师的无缝衔接,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励团队年轻教师参加各类型的学历及非学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年轻教师教学能力,拓阔他们视野。其次,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会议进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材建设以及实验设计等各方面的教学经验交流,以“传帮带”的方式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除了加强师资培养以外,鼓励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教学实践的形式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还可以作为师资队伍有效补充。精品课程建设为师资培养提供平台,而高素质的师资则为精品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保障,二者相辅相成。3)持续更新优质的教学资源,拓展传播途径。教学资源建设与更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经费不足、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不够等原因,有部分教学资源的更新比较慢,资源点击率不高。更新率低、更新慢,再好的优质资源也会逐渐变成老旧资源而变得不受欢迎。适时调整教学资源的内容,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除了经典教学内容以外,可以把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教师团队及其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课程资源库中。《运动生理学》理论性强、内容多而且抽象,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如能量代谢、血液循环、运动与内分泌、运动与免疫等生理知识难理解、不易记忆,引入更多、更先进的科技作为创新教学资源的手段,比如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可直观地表达抽象的生理学内容,学习起来轻松有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互通的智慧学习环境为教学提供了更便捷、更生动、更丰富的情境,进而能够支持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既有利于个体的自主学习,也便于协作学习的组织,既能实施讲授式教学,亦可组织讨论式学习[12]。“互联网+”背景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短而精的教学视频是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把微课与翻转课堂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弥补项目课程教学过程容易忽略的部分[13]。手机的迅速普及与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让资讯无处不在,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传播微课,实现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4)加强有效的评价及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师生除了在课堂与学习论坛进行问答交流以外,可定期发放具有不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有效收集学生和教师对课程资源质量、更新速度、教学平台交互性、网站学习的便利性、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答疑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及信息反馈。这不仅可以及时看到精品课程建设成功的一面,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多环节的、关系多方面的系统性教学改革工程。必须顺应时展,抓住机遇,坚持以生为本、改革创新,在保持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向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争取更大突破,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扩大精品课程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作者:陈小琼 郝选明 梁健 李焕春 曾芃潘 红英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第三篇:临床生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临床生理学课程可以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以及启发,同时也可以提升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在临床工作以及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成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工作,结合课程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要求,运用恰当的教育指导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临床生理学课程建设效果。

改革理论教学模式

临床生理学课程属于一门新兴学科,是在生理学基础之上衍生而来,和生理学教学不同的是除了对生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以外,还注重将临床疾病发生机制,和相关生理功能进行紧密结合,使得学生能够从临床实例当中获得启发,提高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可以说,临床生理学课程做到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整合,能够为医疗水平的提升、推动医学进步和生理学体系的完善提供巨大的动力。在临床生理学课程当中,理论课程仍然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大量的理论内容都是和临床医学紧密联系的,因此基础的理论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针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积极性不高,整体的理论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可以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师的理论教学可以突破课堂的时空局限,实施以实践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到实习医院和临床医师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将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进行整合,鼓励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来帮助临床医师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切入点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糖尿病时,可以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主治医师进行协调、沟通,获得临床的一些实例,并鼓励学生进行病例、病理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理论学习当中拥有清晰的思路,掌握相关的学习规律,为今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2]。

优化实验教学手段

临床生理学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思维和医学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并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整合,配合教师的耐心指导来全面提升临床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成效。因此,教师要注重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必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引导以及带领学生展开普通技能的实践;另一方面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中核心内容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行设计实验,并且能够自主地探究和解决与临床实际相关的现象和问题。这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着根本区别,不再单一地强调基本功和规范操作,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加强对器官功能的分析、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验当中掌握与临床相关的内容[3]。例如,在学习血液性缺氧对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影响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缺氧的相关病理,使得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实践当中恰当地处理真实性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进行相关病理机制的研究,加深对器官功能的了解。

创新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是临床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临床生理学学习成效,系统性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医学思维的培养情况。同时课程考核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同学存在的差距、自身有待改进的部分、可以进步的方面等,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对自身的客观评价,便于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努力吸取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课程考核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依据,也就是说教师能够从考核结果当中分析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方面,以便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还可以从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以便在今后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果单一运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的话,学生会有沉重的学习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机械性的学习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日常的课程教学,还会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巨大的阻碍。因此,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根本性的革新,有效结合临床案例来组织开卷考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论文写作。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临床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将考试形式确定为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在通过多方面渠道获得资料后,完成医学论文的写作。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以及榜样的树立是全面推进临床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而且随着临床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教师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只有结合临床实际来进行临床生理学的教学才能够真正发挥课程教育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讲授,不利于教师综合能力要提高,同时也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为了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教育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需要大胆地突破传统模式,用课程来带动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临床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加强与临床医师的交流、沟通,关注医学动态以及临床疾病治疗现状,以便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临床生理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有着超高实践技能的医学人才。除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整合,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要积极推进临床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改革理论教学模式,优化实验教学手段,创新课程考核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学思维,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景红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培根.转变习惯思维模式拓宽学科发展事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17):52-53.

[2]于萍萍.临床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16(74):104-105.

[3]张文龙.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7(15):410-412.

第四篇:图形思维在生理学教学的应用分析

1生理学与图形思维

基于生理学来说,其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门机能学,其探讨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生命“逻辑”,针对这一点来看,其对于逻辑和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进而也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引起该方面的高度重视。为了较好提升这种生理学的教学效果,重点加强对于图形思维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借助于图形思维确实能够有效提升生理学教学效果,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还能够有效促使其在后续的时间应用中表现出一定的积极作用价值。比如对于渗透方面的教学工作来看,就可以充分借助于相应的图形思维教学方法进行运用探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重点探究相应的基本概念内容,比如对于渗透压就需要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在渗透压的具体讲解后,还需要进行引申,进一步讲解血浆渗透压以及各个组织结构中渗透压的相应作用,并且结合其具体的表现以及异常问题进行讲解,在该方面的讲解过程中,如果单纯采用口述方式进行教学,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很难理解和记忆,而如果能够借助于图形的方式进行呈现,并且结合图形进行相应图形思维的阐述,必然也就能够较好提升生理学教学效果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图形思维的使用,如书本的图形,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问题,以文字知识为基础,不过多的在文字的加工和分析上下功夫,反而在书本图形的知识和内涵方面深入挖掘,对书本文字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加工,并用图形复习来代替传统的文字记忆更有意义。

2基于图形掌握知识,开展图形复习

忽略书本图形的重要性以及图形描述对于知识的概括,只注重文字部分的描述是学生在医学课程的学习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也就要求必须要加强对于图形复习的关注,提升图形复习效果。在图形复习过程中要分小组进行,由教师指定书本中如横桥周期、肺顺应性曲线等具有代表性的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图形学习,图形讲解和图形讨论,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复习内容,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复习任务,保障对于图形的掌握效果,确保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开展小组讨论,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要对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予以回答,把原有的文字知识进行深加工,格外重视把握细节。经过该方面的应用复习,发现学生的图形复习效果都能够得到较好强化,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尤其是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

3三层次思维导图的绘制

反复地重复、加工和深化对于掌握知识较为关键。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学生初学生理学课程,往往会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不清楚知识之间的关联、在临床的应用中对知识不清楚等问题。鉴于此,我们要求学生制作基本知识点思维导图、知识点关联思维导图、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其中:知识点思维导图是深化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基于难点和重点知识,对相关的知识思路进行梳理;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对相关的章节的整体知识整体框架进行构建,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章节知识时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知识点关联思维导图以“关联性”作为突出点,把相关联的知识点作为基础,理清思路,对知识的关联和应用作为重点,以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例,可以关联到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兴奋收缩偶联,横桥周期和肌丝滑行等相关知识点,在这一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对章节中关于肌肉收缩相关联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在思维导图的制作实施过程中,交错的方式也就是一个思维导图由2~3个同学同时制作,在小组内充分利用“制作———讲解———讨论———修改”的模式,之后通过在班级内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确定最优思维导图,作为班级今后使用的模板。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制作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和突破相关的难点,例如分析的兴奋性的问题,学生在从整体上对影响兴奋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高低血钾症对骨骼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影响更加熟悉的掌握;制作章节思维导图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便于系统的掌握知识;另外,通过制作知识点关联思维导图,对于学生从知识的关联和引申把握知识,例如从神经系统相关内容的教学展示,进而也就能够引申到对于相应运动的协调控制,尤其是在相应的肌肉运动协调以及兴奋传递过程中,其能够达到的引申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着眼于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关联思维教学,这一方面的应用能够较好提升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比如在渗透方面的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渗透压逐步产生关联教学,将所有和渗透相关联的一些知识点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和呈现,提升教学效果。当然,对于这种思维导图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来看,不仅仅局限于呈现教学中,还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描绘思维导图,进而同样也能够较好提升学生对于相应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保障其有效掌握各个教学内容,并且因为各个学生在相应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的偏差,进而也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相互阐述,借此来确保各个学生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思维借鉴交叉效果。

4结语

在生理学教学中充分的应用图形思维,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可以有效的进行弥补,同时,对于理清学生的知识思路,对逻辑进行充分的把握,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在生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大力提倡并努力完善,以期为生理学教学提供更好的辅助。

作者:房洁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瞿永华,黄万琪,杜丹丹,等.生理学教学中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2015(3):136-138.05

第五篇: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生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由于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简单讨论了关于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办法,通过简单的讨论,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借鉴,促进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下面就是从几个比较普遍的角度对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讨论。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生理学是医学类院校的重点课程,而实验教学更是实现生理学教学的主要方法。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务工作者,填补了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人才缺口。中职学校的生理学实验教学也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来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针对生理学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生理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验学习,制定出符合现代化教育的改革计划,深化中职学校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广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先进的开放的教学方法,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教学等方法,为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贡献力量。在教学中应该以现代科技促进改革发展、以教学方法推动改革前进、以整合实验达到改革完善。

1以现代科技促进改革发展

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需要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像微课程以及借助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和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微课程在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从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要点进行精准提炼以及对课程视频的制作等方面进行改革。一般说来,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每一个实验在试验时间上都是不同的,但是为了促进教学改革,在利用微课程的就应当尽量控制每一个微课程视频的长度一致,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制作实验教学视频的时候,应当让一个实验尽可能满足一个视频长度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实验进行要点精炼,让学生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内学习到最重要的生理学实验知识。另外,现代科技的进步能够允许学生方便地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移动终端设备,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对微课程的应用,也可以借助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的便捷进行对学生生理学实验的教学。为了保证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视频能够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中职生理学教师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学习视频制作技术,为学生的微课程视频制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方便学生对生理学实验有一个更简便的学习方式。为了促进改革,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生理学实验进行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实际上这个系统是借助于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在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的支持下组成的对生物信号的采集、放大、分析和处理综合性仪器设备。这个系统可以对生理学实验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代替了传统的记录仪和示波器以及放大器等多种实验设备。因此,在中职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对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为学生进行实验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促进学生更加快速地掌握实验方法,减少盲目的实验操作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能够促进我们改革的步伐。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关于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课件,可以将实验过程的每一个部分分解之后向学生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对实验的深入理解,既能够节省一部分实验材料,同时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些复杂的实验当中更能体现出优势,可以在实验之前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观察,当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进行实验,提升实验的成功率。

2以教学方法推动改革前进

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过程,除了要对现代科技的充分应用,还应当讲究正确的教学和改革方法。其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队伍的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开放式教学法,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专业年级的学生中分别选取数量相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比。一组作为实验组,采取开放式教学,另一组作为对比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实验组的学生的教学,应当在每次实验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意义和目的,然后让学生自由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在旁进行及时的指导。但是教师应当注意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操作。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才可以对学生的生理学实验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关于实验的选题和实验顺序的安排,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共同爱好和所具备的实验条件进行决定。当学生选定了自己的实验题目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参考资料,然后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去查询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拓宽他们的视野。最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在开放式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最后通过与对比组的学生进行对比,不断改善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开放式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师应当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此,作为教学团队,教师应当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意识,运用更加综合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教学,为学生解决更多的关于生理学实验的问题。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下自己的教师的架子,与学生融成一体,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了保证开放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根据实验教材的要求提前为学生制定好详细的实验操作顺序和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自身所储备的知识进行实验。教师要充分围绕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帮助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调试实验设备和仪器等。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学,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教学。

3以整合实验达到改革完善

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想更加彻底的进行,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改革方法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的完善。整合法所包含的内容有两部分,一是跨学科实验整合,另一个是生理学实验整合。这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对不同的实验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整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生理学知识有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首先是跨学科整合法,所谓跨学科也不过就是在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3个学科之间进行有机整合,借助各自的实验共同促进生理学实验的教学工作。这3个学科的实验教学都是借助相类似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三者知识的结合,模拟更加贴近现实的临床环境。例如,在学习生理学脊髓反射和对反射弧进行分析实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与药理学中麻醉药物的传导作用实验相互整合进行。简单的说就是要在蛙脊的一侧的后肢周围注射适量的普鲁卡因,然后对实验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这个实验过程实际上同时完成了两个实验,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有限的时间和实验仪器的条件下,学习到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两种知识,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提升。整合法还可以应用在多个生理学实验当中,通过对不同的生理学实验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通过新的实验方法融入不同的生理学实验。一个动物可以进行多个不同的生理实验,在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减少实验的消耗,同时对实验教学课时也达到了有效的精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样的实验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哺乳动物的动脉血压调节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就是要在兔颈两侧颈动脉窦区施加压力大约15s左右,然后观察所引起的颈动脉窦区牵张刺激。这是一个简单的对照试验,但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可以继续加入观察微循环的实验。这样陆续选择合适的机会整合相关实验在一个生理实验当中,能够对实验进行充分的利用。由此可见,整合实验的应用,不管是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实验还是相同学科不同内容的实验教学当中,都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收获。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发动我们的能动性,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深入的研究。需要对生理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促进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更好的发展。不论是微课程还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对实验方法的整合,都要保证学生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然后再通过恰当的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完成。

作者:杨维立 单位: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邝希.关于中职学校《生物化学基础》的实验课教学改革[J].科技经济导刊,2016(15):153,127.

[2]潘锋钢,易蓉,易群.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才智,2015(22):97.

[3]黄伟革,刘宝裕,陈莹桦,等.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146-147.

[4]许贵.浅谈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验教育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5(9):635-636.

第六篇: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探索

1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目前医学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生理学实验课的开展存在种种局限,表现为以下几点。

1.1学时有限,内容不够丰富

高专院校学制通常为三年制,除去实习时间学生在校期间仅有两年时间,再加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课程相对其他专业来讲要更多,因此,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大量压缩,尤其在实验学时上,通常生理实验课学时不会超过18个学时,只够开展六到七个简单的实验,不能突出生理学实验性的特点,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1.2学生较多,实验场地、设备有限,动手机会减少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专科院校,但是实验室场地与设备建设相对落后。以往实验4~5个学生一组,而现在7~8个学生为一组,加上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使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不利于实验技能的培养。

1.3实验成本高,耗材大

生理学实验普遍都为动物实验,所用动物价格较昂贵;所涉及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且实验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该实验的仪器,实验中就有可能因使用方法不当而进行误操作,造成实验中断、仪器损坏;尤其是辅助设备(如换能器、刺激器和屏蔽盒等)容易损坏,还有不规范使用手术器械,造成手术器械的损坏,因此,实验耗材也较大。

1.4实验复杂,难度大,成功率低

根据教学大纲所设的常规实验内容,有的实验所需物品比较复杂,缺少哪一种,都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部分实验操作复杂、精细,难度大,学生在短短的学时内难以熟练掌握,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往往造成实验不顺利甚至失败,或者由于极度依赖教师帮助,直到实验结束都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如“家兔动脉血压实验”,实验过程中涉及颈总动脉插管,这是一项比较精细的操作,学生初次实验很难操作完成,成功率比较低;另外,由于实验的抽象性大大削减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现象缺乏理解,导致学生对实验预习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是导致部分实验失败的原因之一。

1.5医学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差、积极性不高

高专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普遍偏低,尤其是中医学专业,且文科生偏多,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于本科院校或者是其他专业理科学生来讲都差很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显得非常重要。

2虚拟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2.1节约实验成本,实现最高效率的资源共享

虚拟实验为真实实验在计算机上的模拟与仿真,因此无需实验动物、药品、器械等,也不需要实验教师准备实验;另外虚拟实验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根据学校要求提供同时访问服务器的客户端数量,可接入校园网,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在校园内,或者是能够通过网络访问到学校网站,通过了身份验证,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设备(计算机、手机等)连接到服务器上来进行虚拟实验操作,无需专门配备电脑、实验场所和实验教师。有了虚拟实验系统,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宿舍可以随时随地进入虚拟实验室网站,选择相应的实验操作,一些成人教育的学生或者是对生理学实验感兴趣的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平时没有机会亲身来到课堂聆听老师的讲解,现在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虚拟实验系统了解和实际操作这些实验项目,这使得实验教学这一资源从中心“独有”变成了全校“共享”。

2.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实验开出率

以往专科生理学实验大纲中,有些实验内容由于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实验条件限制、实验效果不明显、实验持续时间长等因素,使实验不能开展:如蛙心灌流、去大脑僵直、尿液生成的调节、假饲实验等。通过生理学虚拟实验室建立,许多不能开展的实验都能够得以正常进行。

2.3逼真形象、加强互动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传统实验教学以教师讲述或者PPT演示为主,虚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照片、视频、音频配合逼真的动画,构造一个仿真的实验环境,达到美观、清晰的实验效果[5-7]。例如,家兔麻醉过程,拍成视频后,利用录像展示实验操作流程:包括静脉血管的选择、麻药及其剂量、麻醉好后的判断标准。所有操作通过点击鼠标完成,整个过程类似游戏,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达到“在学习中玩耍,在玩耍中学习”的目的。另外,虚拟实验能通过程序设计,对实验进展做出快速反馈,如在尿液调节实验中,如果学生点击实验项目中“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静脉注射呋塞米”等操作,系统会立即显示尿液滴数变化;如果手术过程中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直接点击膀胱插管,计算机会拒绝执行此命令,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步骤,具有很强的智能性与互动性。学生通过虚拟实验软件系统还可设计探索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4方便实验考核

以往实验考核通常采取现场实践操作与实验卷面考核两者结合来进行,各占一定比例,通常实践操作占70%,卷面考核占30%,受到实验场所、实验教师等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开展。因此,有些院校就干脆放弃实验考核,更有甚者期末考试实验成绩随便填写,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也不能够评价教师实验教学效果。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中配置有实验考核模块,实验教师可以在学期末理论考试前组织进行实验考核,电脑随机命题、改卷,具有方便、简单、客观的特点。

3虚拟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表现出的弊端

即使虚拟实验具备上述很多优点,但其也表现出许多不足的地方,它不能完全替代真实实验,这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3.1真实实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虚拟实验只是依赖电脑操作,依靠鼠标的点击来完成实验,学生没有接触到具体的实物。例如,麻醉时具体怎样来进针?角度怎样?推药的速度怎样控制?手术器械怎样使用?在虚拟实验中都得不到锻炼。

3.2在真实的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异常现象和故障,比如动物麻醉过浅、麻醉过深后的死亡,动脉血压直接测量时插管的凝集、气管插管时插管的堵塞等这些在虚拟实验中是不会出现的,而这些现象和故障却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医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最需要具备的素质。

3.3传统实验通过一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实验过程中分工明确,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虚拟实验一人一机,独立完成,语言上没有沟通,无法培养团队意识。

4总结与展望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虚拟实验只是对真实实验的一种延伸和强化,只可能作为真实实验的补充。在生理学实验中只有充分发挥虚拟实验的优势,有效地把虚拟实验结合到传统实验中,作为传统实验的补充,才是我们下一步要探索的方向。

作者:李永格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袁维新.教学学术:一个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高教探索,2008(1):22-25.

[3]姚利民.教学学术及其价值[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02-106.

[4]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2):52-66.

[5]张刚,罗小华,贺利芳.构建网络虚拟实验室技术研究[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8,27(3):57-58.

[6]许冰莹,景强,李建京,等.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72-75.

[7]冯正虎,李春青,李志强,等.口腔额面外科学实验课教改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29(72):86-93.

[8]李亚琳,陈小蓉.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5):727-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