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02 02:51:39
导语: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当前教育改革,高校教育转型的趋势下,将这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顺应时展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用项目驱动法使其适应实际创作的流程和方法才会使学生达到由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良好衔接。
二、《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通过对身边几所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考察,发现他们的教学状况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本课程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
据考察各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管理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模式。上课地点不分专业都是在教室,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过于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老师的上课质量,加强对老师教学态度的管理甚至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摄像头,为了加强对老师的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务处定期听课,按照每节课45分钟来评判老师的教学能力。大多数高校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都是这样上课,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适应于大多数专业,目前很多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上课模式仍然这样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该有所调整,应该使管理模式适合教学效果的把握。对于《商业空间设计》这种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不但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反而束缚了课程效果的实现,阻碍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2.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尽管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增加实践力度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注重考察调研、虚拟课题的创作等。(1)不注重考察调研考察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必要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系统掌握与设计相关的各种需求,以便更全面地把握设计主题,为下一步方案构思提供丰富的资料。所以考察调研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设计定位的重要依据,是后期工作的基础。很多高校的专题创作仍然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学生对创作项目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全然不知,甚至对一些基本的规范条文也不了解,更不知城市规划要求等。没有这些内容的考察调研,学生创作的结果永远是不可实施的理想化的课堂练习。一旦走向工作岗位连基本的创作程序都不懂,不知道创作主题、风格如何定位,工艺材料怎样选取,造价是否合适,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使设计无法进行实施。(2)虚拟课题创作很多院校的《商业空间设计》创作课题仍然是虚拟的,老师给一个方向或是主题,让学生任其发挥,学生们没有实际的项目依据,也不会存在创作前期的各种调研、分析和定位,也就不知道在真实的创作项目中应该具体怎样着手,出发点是什么,注意什么,虚拟课题会使学生的创作一直处于理想化的状态,而不考虑真实项目的各种要素,也不考虑设计的造型在具体设计中能不能实现,是否能够施工,选取怎样的工艺和材料才能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等。虚拟课题会导致偏离设计的宗旨而无法具体实施,不符合实际的设计就是失败的设计,这样培养起来的也不是合格的设计师。
三、《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商业空间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要想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真正掌握设计技能,提高创作能力,就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大力度改革,将以前闭门造车、虚拟课题创作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真实项目为主导的——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真实的项目而全面展开教学活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们在“做”中“学”,老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做”中“教”。在具体做的各个环节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去寻求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通过老师的教导和集体研究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达到我们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目的。要想真正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就要对整个课程的设置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课程顺序的调整
通常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顺序是:首先对商业空间设计所需的各种基础知识逐一去讲解,包括空间结构、色彩设计、照明设计、陈设和绿化等;其次是设计程序与表达;再次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商业空间分别去具体讲解;最后是专题创作。这样设置课程的问题是讲完基础知识如学生们不及时的进行练习很快就忘掉了,加上这种被动式的教学,学生们对讲解的知识也不会印象太深。项目驱动法是要跟随项目的具体实施来进行逐步教学,课程的顺序是根据项目的实施顺序来设置,让学生参与其中,针对具体问题讲解具体需要的知识,学的知识迅速用上,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上课形式的改变
传统的上课形式都是在课堂上进行,老师给学生讲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要点、包括优秀作品的赏析也都是在课堂上进行,没有去真实的商业设计环境中去实地的参观学习,更没有针对真实设计项目做前期实地考察。根据项目驱动法,课程设置要根据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形式的安排,实际的工程项目是要有前期的实地调研、尺度测量、项目分析等环节,也就是课程的形式是集实地考察和课堂讲解相结合。根据项目的进展阶段不同课相应的堂讲解的内容不同,学生能将老师讲解的知识在实际考察中得到实际的应用,便于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学的轻松、效果突出。只有走出去做真实的考察,学生在设计中思考的问题才会更加实际、具体,而避免了过于理想化的弊端,最终设计的作品也是符合实际的具有实用性的。
3.课程内容的修订
商业空间设计这门课程的绝大多数教材涉及的内容都是讲空间内部怎样设计,而忽略了空间外部形象——店面设计。店面设计是商业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店铺的脸面,它不仅能够体现整体设计的概念和艺术特征,还增加店铺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可起到增加客流量的作用,同时还能美化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真实的设计项目中绝大多数都会涉及到店面的设计,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增添店面设计这一部分,会使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更加完整,也会激发学生们的创作兴趣,充分挖掘创作潜能,提高设计能力。
4.课程作业形式的改革
作为学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作业形式,老师留什么作业它们就思考什么问题,不留的作业,学生们认为不重要也不会认真去思考,作业是学生们学习的导向。以前的课程作业形式是运用AUTOCAD、3DMAX、PHOTOSHOP等软件完成的专题创作图册,所以同学们注重的是软件的运用和最终效果图的艺术效果。为了培养学生们在真实项目中的实战能力,只会用软件作图是不够的,课程作业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起来,把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留作业,比如前期调研,一定要让学生提供充分的图文并茂的前期调研报告,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升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设计灵感,灵感都是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分析,没有灵感来源的设计是没有生命的设计。还要有PPT形式的同类商业空间的优秀作品搜集和解析,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搜集和解析,提升学生们的眼界,把握设计动向,提供设计启发。增加了这两种作业形式,学生们就会从全局来思考问题,设计的作品才会更贴近实际更有价值。
5.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是“勤老师懒学生”的状况,老师累得半死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它们的收获和老师的付出相差悬殊。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变被动为主动就要采取“懒老师勤学生”的策略,所谓的“懒老师”是要老师真正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把结果告诉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了,手脑都动起来收获就多了,寻找答案的过程给他们的印象极其深刻。课上的时间由老师为主改变成由学生来主导,让学生来讲他们的调研、创意和分析结果等,把主动权给了学生也是尊重学生,给了他们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鼓励它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使独特的创作风格得到充分发挥,培养他们做事有思想有主见,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最后由老师对学生的功课进行总评,这个时候的总评他们才会真正用心去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角色转变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挥学生们的创作潜能,使每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施展了学生们的才能,可谓益处多多。
6.评价方式的创新
课程最终的评价方式,由以前单方面老师一个人的评价,改成学生自评加上学生集体互评,再加上老师的总评,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请设计公司设计师来评价。对同学们的优点加以肯定,着重提出同学们的不足和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全方位的评价还有利于学生们互相促进,一个同学出现的问题防止在其他人身上重复出现,学的知识也会更多。
跟随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步伐,面临每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增加,适应社会的需求,缓解学生们的就业压力,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需要我们培养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和实践应对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是我们当下势在必行的责任和任务。
作者:刘金敏 赵会宾 单位: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罗中霞.《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之立行[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0卷第2期(上)2014(2):170-171.
[2]罗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J].学术论坛(设计学),2013(09):177-178.
[3]徐雅斌.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第13卷第3期:125-126.
[4]夏建红.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J].赤峰
- 上一篇:公共空间设计与实训横向性研究
- 下一篇:《西华大学学报》出版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