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12-26 11:12:22

导语: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因素的分析

一、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效果

对于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深奥的会计专业术语、“奇怪”的会计公式、难以理解的科目账户等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消化,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大部分学生只能是强化记忆,依然采用高中的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做题来帮助解决问题,但往往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同学虽然期末考试成绩较好,但也不能真正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更无法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无法完成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专业证书的考试。

二、影响高职学生《基础会计》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

(一)任课教师

教师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因素,担负着引领学生认知课程、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核心内容、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任。基于《基础会计》课程讲授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和核算方法,同时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既掌握理论知识,又熟悉企业的核算程序和要求,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才符合高职教育的需求,才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出神入化的将枯燥的会计知识,以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所以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同时,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多走入企业,亲手完成企业的账务处理和报税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选用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连接教师和学生、课堂和课外的纽带,一本好的教材,是学生无声的老师,是学生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现在市场上的《基础会计》教材,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应有尽有,适合各层次学习的需要。同时也不排除出版社和高校教师为了各自的利益,随意发行不符合教学要求的五花八门的所谓教材。有的教材虽然标注的是高职高专教材,但实际内容根本不符合高职教学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是滞后于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可见选择一本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基础会计》教材,需要“借我一双慧眼”,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适应高职学生的《基础会计》教材,要简明扼要的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要求,不能过多的表述会计的专业术语和理论,也不能太过简练,省去对相关理论的解释;同时高职教材需要配备相应的习题和案例,而且习题和案例要与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相符合,要与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型相符合。这样的教材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基于《基础会计》课程的性质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首先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想象的企业环境中,引领学生分析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记录要求,设置相应的企业财务工作情境和环节。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以学生熟悉的企业,如“蒙牛”“、伊利”的经济业务为例,由学生“扮演”企业经济业务环节中的不同角色,在轻松活泼直观的氛围中,学习深奥抽象的会计理论。每节课后,给学生留适宜的例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在讨论争辩中明白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落实教学内容的载体,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批改作业与阶段考试相结合,预习与学生讲课相结合等手段促进学习。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黑板粉笔教案,教师讲学生记,但对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有些内容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好,如账户的结构、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经济业务的流程、账务处理的程序、报表的具体内容等,用PPT展示相关内容,用动画效果展示对应及流程等,生动形象的演示了学生并不熟悉的企业场景和业务内容,在此基础上转化成会计的借贷记录就较为容易了。《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作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作业消化内容是很有效的。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的错误,分析其形成原因,是属于讲授过程中方法的问题,还是属于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认知的问题。总之通过批改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加以调整;在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都应进行阶段考试,既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消化新学内容,又能强化知识点,每一次的考试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学生的学习就能做到步步为营,步步扎实。《基础会计》课程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接触会计专业术语,浏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基本格式和内容,为听课做充分的准备;对于一些简单的内容,任课教师可以事先拟好讲授标题和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完成讲课任务,这样既可以发现学生理解的盲区,又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掌握拗口的会计概念、科目名称等术语。通过上述教学手段的结合,提高学生与课程的融合度,缩短学生与课程的融合时间,激发学生的学生主动性和探究性,不仅能够学好《基础会计》,同时也为以后其他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学习习惯。

(五)实训

实训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训就是完全模拟企业会计岗位、模拟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模拟企业取得的会计凭证、模拟企业处理业务的程序和方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活动。会计课程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应用,“书本学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学生用大量时间学习的会计理论,只有结合实训活动,才能真正消化,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书本知识的死背硬记。通过实训,学生还能从中感受到会计人员的分工、职责和相互之间的配合,这不仅有利于会计课程的学习,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其就业工作打基础。综上所述,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多观察多询问,勤思考勤分析,善于学习善于改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提高水平,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祁俏格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线上线下课堂的实施方法

(一)线上课堂的实施

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若干个教学微视频,发送到班级QQ群或班级的微信上,同时也提供一些课程讲义或PPT课件供学生课前学习,也就是线上学习。教学视频的内容侧重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操作上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一个视频的播放时间通常控制在20分钟左右,这样便于学生利用闲暇的时间来学习一个小知识点,并做到学习一个内容即掌握了一个知识点。PPT课件的制作在内容上则比较详细而全面,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看懂知识点的分析,难以掌握的部分可以借助视频加以理解。线上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尤其对教学视频的制作要求非常高。为制作这些教学视频,教师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准备。例如,关于“填制凭证”这个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制作三个相关的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分别是:一般凭证的填制、涉及辅助核算科目的会计凭证的填制以及凭证填制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前两个视频都是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去制作,相对比较容易,而第三个视频的制作就要复杂多了,因为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在账套中预设出问题,有些问题还不能同时预设,需要解决了前面的问题之后再来预设。这样就需要在每次预设问题的时候将视频制作暂停,否则将大量延长视频的播放时间,影响质量和效果。对于学生,线上学习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学习教师提供的视频及课件等,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理解掌握每个知识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随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检查其线上学习活动的一项指标。

(二)线下课堂的实施

会计电算化课程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通过操作之后才能系统掌握。通过线上课堂的学习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线下课堂的时间主要安排学生动手操作。采取分小组的方式进行,每3个人一组,每个人单独建立一个账套,各自完成自己的账套,遇到问题小组内部可以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缓解课堂上一位教师同时解答多位同学问题的矛盾。学生的操作任务完成后,下个环节就是分析案例。教师将常见的问题设置在账套中做成案例发送给学生,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小组内部可以讨论。一定时间后抽取几个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价。最后,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选择题和判断题的练习,巩固一些小知识点。不确定的内容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讨论,并在下一次的上机操作中确定答案。

二、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优势

(一)学习活动开放、自主,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的教学活动完全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安排大量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操作,剩余的时间才留给学生操作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高度集中思想,认真地聆听教师的讲课,但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就算全神贯注也未必能全部都掌握。另外,课堂上留给学生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一旦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卡住了,就难以完成这次课的操作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通常,教师会提前两到三天的时间将教学视频及一些其他配套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班级QQ群或微信上供学生学习。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只要将资源下载到电脑或手机上就可随时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暂停或倒回视频的播放,甚至重复播放来满足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已经熟悉并掌握了必要的知识,课堂上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来操作或解答学生的问题。线上学习这种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有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都会将操作的内容通过大屏幕或屏幕控制的方式,演示给学生看,并明确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操作。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不能说有什么过错,而且学生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采取的是无错化的教学方式。但正是这种无错化的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很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线上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线下学习其实就是探究、释疑和解惑的过程。线下课堂,教师不再按照程序式的教学一步一步指导学生操作,而是把操作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生的操作过程就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操作,遇到问题需要思考分析查找原因,并探寻解决的方法。比如给学生讲解建账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总是会告诉学生一般的企业不要启用集团账,如果启用了集团账,将不能启用总账系统。传统教学中学生听教师这么一说便记住了,建账套的时候就不会在“集团账”前面勾选了,至于究竟会出现什么结果,并不清楚。教改后的线下课堂上,学生上机操作的可支配时间多了,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尝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的内容更深更广,学生对电算化知识的掌握更系统全面

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限制的影响,教师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筛选,只对基础的部分进行讲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浅且内容比较窄。以期末转账定义为例,大多数教师都不会将这部分的内容作为重点给学生讲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也就结束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得到了无限放大,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延伸。对于期末转账定义的内容,教师可以设定企业期末的具体业务,包括:计提财务费用、计提坏账准备、分配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损益类账户、计算并结转所得税、结转本年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利润、结转利润分配的明细科目等,这些都是电算化工作期末必须要做的,可以通过线下课堂让学生系统操作达到熟悉的目的。教学上,还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设计2到3个月的业务让学生练习,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第一次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期末,才需要进行期末转账定义,以后期间的会计期末就只要进行转账生成而不用再定义了。只有通过这样系统而全面的练习操作,学生才能灵活处理不同的业务内容。除此之外,线上线下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尤其是线下课堂的分组教学、案例教学,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合作,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应注意的问题

线上线下学习的实施对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确实是显著的,但如果实施不当就会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一)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变

线上线下学习的主动性都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基本在线上课堂完成,线下课堂教师应避免将所有的教学内容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讲解。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倾听者,要学会听取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是一位答疑者,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加以解释,为学生消除疑虑,及时解答学生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再次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通过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

(二)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线上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学习,那么线下课堂就无问题可提,接下来的操作和案例分析就难以开展。为此,教师必须及时关注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任务清单,要求学生在完成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提交答案。另外,线下课堂教师也要随机抽查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促使学生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三)制订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案

由于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时应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对期末考试的结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平时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还要对其小组的情况进行评价,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只有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

作者:欧阳琴 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一、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服务的人才。既能系统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操作技能,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工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课,总学时51,其中课堂学时34,实践学时17。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管理意识,能够很好地胜任日后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基本条件。一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把管理会计列入会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二是作为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管理会计课时少,所给总学时理论课都很难全部完成授课,实践课时更是无法实现。三是教材选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会计教材一般都比较陈旧,教材内容太过理论化,而且大部分对企业管理存在一定作用的现代管理会计工具都没有涉及,应用性不强。四是师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丰富,管理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教师还是教授原有的理论和知识,这对于学生以后适应工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有就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课程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应用性。其次,教学方法。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式的,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让学生理解掌握,部分学生对该种授课方法接受兴趣不大。期末考试时,大部分学生都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核,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践更无从谈起。第三,教学手段。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授课大部分是通过多媒体来进行,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将教材的知识做成课件进行播放来对学生进行讲解,总的来说,只是把板书变成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其实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利用程度还是不够。对于管理会计这门课程来说,由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手段应多采用实践教学,从而提高该门课程的应用性。

三、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首先,教学基本条件方面。一是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管理会计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能够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同等对待。二是需要适当增加管理会计课程总学时,从而提高课堂学时和实践学时,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三是选用适合本院校的且理论较新的教材。四是教学内容中增设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环境管理会计等内容。四是可以每年派出专业教师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相关培训,及时了解管理会计的前沿问题,参加企业实践,提高实践经验,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其次,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方面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可以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后,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认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最早是在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的。实践证明,国内外采用这种方法后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在管理会计学科中运用不多,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由于课时的有限性应用更少。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因此,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方法非常重要。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教学手段方面。利用ERP沙盘模拟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ERP沙盘是一个模拟企业经营的工具,它是由美英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开发出的新型现代培训模式,其活动的背景设定为经营同一行业的生产型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学生在模拟中如置身于真实的经营情境中,仅需两天便可模拟企业6年的经营,了解ERP财务管理思想下的可视化企业经营过程,参与对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全面管理和控制,这会使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更加完整。通过ERP沙盘模拟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了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营规则后,分组并由组内人员担任相应的职务,做出粗略的财务预算方案,让学生模拟职能岗位,将管理会计职能落实到实践中:预测销售、成本、利润和资金需要量、做出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编制全面预算、标准成本控制和考核评价。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上所述,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其实际情况,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作者:吕晓芳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

第四篇: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目前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理论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各院校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普遍采用老师在教室通过课件讲课,学生看大屏幕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在课前并不知晓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只能盲目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现象严重。而且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将重点知识都记录下来,对于课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课后需要找老师请教探讨又有一定的困难,甚至下载老师的课件都会很不方便,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影响了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2)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上机实验学时少,只能对某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有所掌握,没有更多时间去接触其它财务软件,而且学生对在实验课上没有掌握好的操作在课后再做进一步练习也很难实现。另外目前实验课程内容多以单机版财务软件的演示和实践练习为主,实验课上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从编制凭证到出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业务,使学生误以为一个人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而实际上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使用网络版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在工作中按照系统的要求将财务人员划分成不同的工作岗位,由大家分工协作,共同来完成每一项会计核算工作。因此目前的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满足岗位的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建立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适合学生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的总体架构包括教师教学模块、学生学习模块和教学管理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教师教学模块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网上答疑、在线讨论等子功能,学生学习模块包括:在线学习、课程讨论、在线自测、仿真模拟实验等子功能,教学管理模块包括:教师队伍、师生留言、学习链接等功能。该平台具有通用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点,体现了教与学的协作化,还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间的联系。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1)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在上课前,老师已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信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登录平台,来查阅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料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对本章节教学内容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重点、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效率。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下载老师的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料,也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忙着记笔记而耽误听课的困扰。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答疑、在线讨论功能方便及时地与老师交流请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在课后会及时得到补充完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在下次课上进行集体讲解点评,更能加深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能够利用平台上的在线自测功能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从各章学生在线自测的成绩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因材施教。总之,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把会计电算化理论课堂内外有效地连接起来,既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明显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财务人员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笔者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应用到了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首先开展了初级阶段的仿真模拟实验,此阶段主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安装了多种单机版的常用财务软件,并结合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内容设计一些简单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常用财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学习财务软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课上没有熟练掌握的操作,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随时通过平台继续练习巩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通过平台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接下来进入高级阶段的仿真模拟实验,首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安装了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并设计了模拟企业财务工作的一套比较复杂业务的实验。由于涉及的工作需要人员分工协作、有计划分阶段地去完成,因此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不同的岗位分别设有自己的口令和操作权限,然后去处理各自系统的会计实验资料,大家通过合理分工与协作来完成整个财务工作。而且各个小组的同学还可以在系统中的不同岗位间轮换,去担当不同的工作角色,通过自身的感受,真正使学生体验到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上明显增强,切实提高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张丽君 韩光强 单位:辽宁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 渤海大学财务管理教研室

第五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

一、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起源

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是研究教学,很少关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很少关注学生学习后的效果,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课堂中,更多的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的少,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重要作用。教学内容单一,仅仅围绕书本知识,致使学生获取知识有限。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各种互联网,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网络教学也渐渐进入课堂,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拓宽,人们开始研究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法。

二、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及步骤

(一)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含义

所谓项目化教学,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二)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的主要特点主要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三个中心。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项目化教学方法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教学主要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三)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的步骤

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1.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2.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3.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4.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5.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校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6.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7.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得到培养。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教学方法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教学步骤。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解决项目的过程。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4.确定项目。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5.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三、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

1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是主体,主要的授课媒介是PPT、教材和教师的语言,不能够使用其他富有创造性的教具,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往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佳。容易形成学生上课只记笔记而不进行思考的毛病,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在课堂中很难被老师讲授的内容所吸引。同时,主要的考核手段是期末考试,因此,学生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考试复习上,而忽视了上课过程中的知识学习。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会计电算化的传统讲授式的课堂中学习积极性差。第三,实用性不强。由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同时,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要求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仅采用传统的教材,并且教材的更新速度很慢,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讲授内容与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科技高频率的更新换代速度,严重的影响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2传统探究式教学模式

第一,教学软件落后,实用性差。在探究式教学中,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但是,学习的内容并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学习传统教材中的内容,使用的教学软件仍然是传统教学中的软件。因此,在探究式的教学中,虽然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并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处理要改进教学模式,更应该随着教学模式不断的对教学内容与手段进行更新。第二,学生学习的组织性差。在校多学生多是90后,引入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探索动力,但是,大学生在接受老师的任务之后,大多只是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抄袭,应付了事,不能够真正的进行具体操作,掌握软件工作原理与流程从而提高应用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自觉性成为了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主要问题。

3教学改革方向: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引进

3.1合作式教学模式及其特点

第一,实践性。合作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即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当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具体学习与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务性操作课程,在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教师在课程开始初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教材中明确操作的方法与流程,然后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并且分别设置小组负责人,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实务性。第二,互动性。会计电算化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强调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小组的学习任务,同时,在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辅导中来,并且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当不同的小组遇到典型的问题时,教师应该集中学生,对典型问题进行具体有针对性的讲授,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讲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成立不同的课程小组,小组内部的同学共同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题目,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形成学习型团队,共同努力完成任务,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合作性。合作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而并不是传统的讲授和听讲的关系。在合作体系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团队的领导者,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同学与同学之间也不再是同学关系,而是团队的合作关系,不同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实现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型比较接近现代企业的工作情况。

3.2合作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第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中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实务能力,能够了解现代企业运行的财务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企业会计工作经验。在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大多是教师是全职教师,工作时间除了进行课程讲授之外,主要时间和精力致力于科研工作。高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主要是理论研究,实务性相对较差,因此,在高校中极度缺乏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而主要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术型教师。在合作式教学中具有实践性和实务性的特点,教师讲授的内容必须能够解决现实中遇到的财务会计问题,同时,能够采用最先进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操作。因此,高校要在教师的招聘和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高校教师招聘要选择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优先;另一方面要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了解课程内容与具体企业工作中的脱钩之处,提高教学与应用之间的契合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第二,加强实验室建设。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上机课程,对硬件和软件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高校应该为会计电算化课程配备专门的实验室,实验室的关键不仅仅是电脑硬件,而是,与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一致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课程讲授中重点讲授实务性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加强教材建设。高校教师使用的教材大多是知名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教材,但是,很多知名教材版本变化的程度和频率较低,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践的需要选择适合教学工作使用的教材。教材的选择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实务性。在会计电算化的教材选择方面要讲求实用性,教材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抽象的理论讲授;二是实效性。会计电算化教材要选择最新版的教材,在教材中要体现出当时最普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用性。第四,加强学生组织建设。在合作式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很重要。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组织的建设。在第一次课就要告诉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并且选择出小组长,每组人数不超过5人。在具体的任务分配和目标确定过程中,要利用激励和惩罚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荣誉感和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3.3合作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建设

第一,实践操作评价。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小组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进行评价。这个成绩不是对个人的评价,二是对小组合作的综合评价,能够反映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和合作水平。同一小组成员具有同样的分数,占总成绩比重的百分之二十。第二,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指的是小组成员之间根据在合作小组中的贡献,分别对小组成员进行打分,这个分数能够反映出,不同成员在小组中的作用。对合作学习不积极的同学打低分,对合作学习起到关键作用的同学打高分,学生互评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第三,教师考评。教师是会计电算化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绝对权威,因此,教师的考评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教师考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笔试成绩。在期末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笔试,对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二是实务操作成绩。在期末的时候,教师要随机给每个同学出不同的实务性题目,并上机进行具体操作,根据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三是课堂表现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基本课堂表现评价,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

作者:周家文 阳娴倩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

第六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一)实践性强。《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集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为一体的课程,学生在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毕业后进行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能力。

(二)学科交叉性强。《会计电算化》课程从课程名称上可以看出是会计与计算机的结合,该门课程的开设应建立在会计理论课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了该门课程的学科交叉性。

(三)业务知识更新快。会计准则、税法等法规在不断地完善、调整过程中,相对应的电算会计处理也在不断地更新中,业务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应加强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指导,以不变应万变,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适用性不强。市场上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多种多样,如存在适合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区分、不同教学时长的区分、软件板块侧重点的区分、教材内容更新程度的区分等。教材选用不仅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引导,同时也影响授课老师的正常教学。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选择应该突出实践性,部分院校选择《会计信息系统》或者与计算机软件开发相关的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大,无法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设计不当。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有赖于授课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授课经验、对教学大纲的把握、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教学设计好比指路明灯,教学设计不当,将使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部分老师将教学的重难点放在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方面,讲各个模块的设计、模块的功能等,对于实践动手操作受限于自身实务经验和教学设计不当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是过度重视传授会计电算化操作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在运用方面显得过于空洞,无法与会计电算化中的实际操作、企业电算会计岗位的要求相结合;另一方面是过度强调会计电算化的动手操作能力,缺乏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撑,易使学生陷入死学操作步骤的误区,而电算会计的操作项目众多、细节繁杂,且教学内容在不断地更新中,而学校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学完的,在实际中遇到新问题时,学生会显得束手无措。

(四)师资实务能力不强。现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师资都是毕业之后就进入高校从事教学,专业的实务经验不足以及该课程对于交叉学科知识的要求,使教师在实践经验和计算机知识缺乏的情况下,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课证融合不够。高职院校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证书是学生毕业求职的一块敲门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如何将国家职业证书考试的知识、能力与《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毕业求职的信心。

(六)考核方式有待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方式虽在实际教学中有多种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但总体上仍存在着考核形式、内容、主体、时间和考试系统单一的缺陷,使实践课程教学考核与实际脱节,难以达到社会对本课程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教材建设。教材应由授课教师选定,以便于日常教学。教师应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突显其应用性,同时,教师不应仅通过简单的教材简介贸然选定教材,而应先拿到具体的教材,对其教学内容、侧重点、难易程度、教材的更新情况等进行相关分析,根据教学大纲与教材的融合程度决定教材的使用。多数学校存在校本教材,部分校本教材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基础来编写,适合本校使用,但部分样本教材在以上方面体现并不明显,则应挑选更适合的教材。

(二)优化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应提前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重、难点的把握应与教学大纲相结合,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将理论授课、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法相结合,并根据学生的基础、掌握程度进行调整;教学目标应将课程教学与岗、证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所学知识对其资格证书考试、求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运用。

(三)改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善应注意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采用体验式教学或实践式教学。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主动思考如何进行相应操作的能力,并举一反三,加强知识间的融合,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该教学方法的具体落实有赖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良好配合。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强化对教师的培训,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和更新自身实务知识;承担该课程的教师需要参加信息化专业培训,积累交叉学科知识,保障教学效果。

(五)加强课证融合。学校应了解相应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时间及软件,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授课教师应对考试内容有一定的研究,并将其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并在资格证书考试前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等考前训练,将其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同时,学校可与考试单位、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中的《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有着很多的联系,不管是理论方面的知识,还是软件的实务操作,通过在课程学习中,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其对所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改进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以进行适当改进,将传统的教考方式进行改革,加大平时考核,注重实务操作过程中评价。在期末考试命题时可以推行素质化命题,体现全面考核学生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解决不同的问题,具备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会计信息应用流程所需要的操作能力,养成电算化层面的法制规范意识素质,考核过程中具备独立自主、坚持不懈等品格。会计电算化考核素质化命题具备应用性、真实性、科学性和素质化等原则。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经历,提出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心得与体会,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学改革建议不够全面、深刻,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挖掘和提炼。

作者:李澜 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外贸外语学院

第七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一、调查背景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会计业务的核算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该课程是会计实务工作的重点,其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胜任会计工作,也是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能否顺利通过会计职称资格考试的关键。我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材分为上、下2册,总计10学分,150学时。该课程涉及资产(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业务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该课程涉及的业务多、内容繁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二、调查目的、地点及方法

本调查旨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学生访谈等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调查主要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利用网络课程进行网络调查、访谈等方式对我校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的会计专业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370份,回收370份。同时随机抽取30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三、调查数据分析

会计专业学生部分是经过普通高考进入本校就读的高中毕业生,部分是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职业学校招生经过单考单招进入本校就读的“三校生”,近3年来两类学生各占50%,本文根据调研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考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程度不够,凭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会计专业的学生占比较低。根据“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问题的调查数据分析,选择“受父母及家人的安排”的学生占40.27%,选择“他人推荐”的占12.43%,选择“社会需求大,就业前景广阔”的占20.27%,选择“个人兴趣爱好”的仅占11.08%。在对“报考前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的调研中,“很了解”的仅占1.89%,“了解”的占16.22%,“一般”的占60.22%,“不了解”的占21.62%,说明会计专业学生报考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程度不够,大都是受父母及家人的安排、他人的推荐,所以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占比较低。

(二)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经常去图书馆查看相关资料的学生占比较低。在对“你上课前会预习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择“都有预习”的仅5人,占1.35%;选择“有时预习”的有115人,占比31.08%;67.57%的学生选择了“很少预习”和“没有预习的习惯”。在对“你课后会复习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择“每次课后都会复习”的仅4人,占1.08%;选择“重要内容会复习”的有172人,占46.49%;52.43%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复习”和“从来不复习”。在对“你经常去图书馆查看相关的书籍吗”问题的调查中,选择“经常”的仅14人,占3.78%;选择“很少”的有160人,占比43.24%;52.98%的学生选择“很少”和“从来不去图书馆”。

(三)大部分学生感觉财务会计课程比较难。由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巩固,因此在对“你觉得所学的财务会计课程难吗”问题的调查中,53.51%的学生反映比较难学,相关数据见表2。

(四)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师上课的方法基本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目前我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师有7人,在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师上课的方法”问题的调查中,有8.78%的学生回答“满堂灌”,17.57%的学生回答“主要是启发式”,67.84%的学生回答“主要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6.21%的学生回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在对“你喜欢财务会计课程的上课方式”问题的调查中,23.51%的学生要求采用“启发式”,63.51%的学生要求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12.92%的学生要求“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根据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达到了学生的要求,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五)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较好。1.在对“您对财务会计课程授课教师的整体评价”问题的调查中,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知识结构、敬业精神及课堂氛围的整体评价较好,具体数据分析见表3。除课堂氛围外,“较好”以上的评价率都超过了80%,尤其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敬业精神给予的评价较高,但对课堂氛围的调动有待进一步提高。2.在对“您所学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怎样?”问题的调查中,20.73%的学生认为“幽默轻松”,40.27%的学生认为“丰富充实”,13.78%的学生评价是“沉闷无聊”,7.3%的学生认为“欠缺互动”,另外11.62%的学生认为是“没特别感觉”。在对“您喜欢现在的财务会计课程授课教师吗?”问题的调查中,61.35%的学生评价为“喜欢”,20.82%的学生评价为“比较喜欢”,评价为“不喜欢”和“没感觉”的占17.83%。

(六)开设课时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但学生反映理论课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突出。87.61%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开设的课时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对“您认为理论课有没有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的调查中,回答“100%有”的仅占4.87%,回答“50%有”的占42.7%,回答“30%—50%有”的占37.57%,回答“30%有”的占14.86%。原因是我校近3年的7名财务会计课程授课教师中,有3名年轻教师是前几年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几乎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所以授课的过程中,很难深入联系实际,而且没有合理利用学院提供的单项实训平台指导学生单项实训,没有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的教材不错,现行的考核方式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准。53.52%的学生觉得现用的财务会计课程教材“不错”(其中评价很好的占9.73%),觉得“一般”的占43.51%。对“如果财务会计课程教材按岗位(如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财产物资岗位等)来编写,您更愿意接受哪类教材?”问题的调查,选择“按岗位编写的教材”占62.16%。现在的考核方式注重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突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本课程建立由课外作业(10%)、单项实训操作(10%)、阶段(单元)测试(20%)、期末考试(无纸化测试)(50%)、教师个人评价(10%)等五部分组成的全程化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在对“您认为您校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能否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准?”问题的调查中,回答“能”的占20.27%,回答“基本能”的占60.81%,回答“不能”的占18.92%。

(八)访谈过程中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少用PPT,多写板书。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师授课基本上采用PPT教学,但部分教师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以后,基本上不再板书,而财务会计的题目涉及的业务量较大,如果不再板书的话,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分期教学的同一门课程,最好不要换教师。学生反映适应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需要一段时间,而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不换教师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三是教师上课不够激情,应多和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多和学生交流;增加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四是部分学生反映讲课速度太慢,作业、练习不够,总是“吃不饱”;而部分学生抱怨讲课速度太快,总感觉“消化不良”。

四、调查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普及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应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职业学校增设职业教育课程,加强相关教材建设,引导高中生开展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并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入大学后才能开心学习,学以致用。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详细向学生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向学生介绍取得会计一系列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资格考试)应学习哪些课程,使学生对会计专业要学习的主要核心课程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愿意接受这些课程。

(二)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体系。根据调研数据分析,财务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对会计岗位的技能需求、学生的就业定位存在一定偏差。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与会计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应成为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目前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体系大多是以会计的六大要素为主线,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通过要素的核算来展开讲述。这样的理论体系虽然完整,但不能体现会计岗位对会计技能的要求。根据"以实现专业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将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按各个会计岗位的技能需求进行重新组合,使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与会计岗位标准无缝对接,最终形成相应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组织教学。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全面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很难进行,也不现实,应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对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复杂业务的核算处理等有必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组织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比如对一些问题可以设障立疑,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并组织讨论,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而且有一定的深度,要想学好该课程,单靠理论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强化岗位单项实训、综合实训等多种形式,同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五)加强实质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财务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部分教师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理论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会计实务操作和经验欠缺,导致授课时不够生动。高校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校企合作,为实质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搭建桥梁,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青年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掌握最新的技能,以提升其实务操作能力。

(六)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职称考试实行的都是无纸化考试,考题涉及的知识点广,考试难度在逐年加大,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好"岗证课"融通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一直致力改善的地方,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板书模式,很难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信息量,教师可以事先做好电子课件,对所学的知识点加以举一反三;而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案于一体,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信息,给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账、证、表,弥补传统教学的枯燥,活跃课堂气氛,但将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依靠教师的合理把握。

(七)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解决学生“消化不良”和“吃不饱”的矛盾问题。在与学生的访谈中,有些学生反映讲课速度太慢,练习不够,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练习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总感觉“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则抱怨讲课速度太快,作业太多,总感觉“消化不良”。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把上课的课件、讲义和视频上传到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供学生下载学习、复习巩固;教师可以将搜集到的经典练习题按“易、中、难”进行分类,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易、中”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选择性地完成较难的部分,同时可以提供案例分析题供基础较好的学生练习和巩固。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课堂向学生布置“每周一练”,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作者:胡国庆 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教育是由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构成,知识的传授与讲解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则由学生利用课后练习、实践活动来实现。而翻转课堂则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教育的授课模式,学生在课堂外提前学习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背景资料、录制的教学视频,知识的传授过程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课堂上,则由老师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要掌握知识要点,实现知识内化。翻转课堂不仅让传统的教学过程发生倒置了,原来教学主体的角色也发生了颠倒,同时让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学习的时间及空间更加立体化。

(一)教学主体颠倒化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是扮演灌输者、传授者的身份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者、指导者以及学习资源的创立者;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型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型,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课堂外,老师需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录制课程视频,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如博客、QQ、微信等)教学资源、与学生在线互动交流。学生则在总体教学进度的范围内,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自由选择学习场所,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课堂中,老师则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地答疑、个性化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

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主要来源就是教材课本或者是教学课件,老师上课时基本上就是对照教材或者课件的内容来进行讲述。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不仅有精心制作的教学课件(PPT),还有融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3D等数字化资源的教学微视频,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播放、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让学生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三)学习的时间及空间立体化

传统教学中,课堂上的时间基本上都是由老师在掌控,老师讲,学生听。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用于讨论、答疑,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辅助、串联,所占用时间仅是一小部分。原来的讲授时间则转移到了课堂外,课堂外学生可以自主掌控学习,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把控学习进度,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及时与老师和同学沟通探讨,完成原来教师课堂上所要讲授的知识学习。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的现状

1.教学模式落后、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很少有学生会去预习,主要原因是教材基本都是操作流程,光看步骤没有意义,而且教师上课反正都会演示操作,且都是“无错化”的教学演示。学生通过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操作练习,貌示掌握了相关操作技能,实际上学生在这种跟随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无法解决,束手无策。

2.成绩评价机制失效。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会计电算化理论和财务软件操作。这种以“理论+技能”的期末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显然不合理,它缺少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定,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的考评,容易让学生产生为了考试而考试的短视行为、为了分数而学习的功利思想,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不扎实、考完就忘的现象出现。

(二)学的现状

1.学习主动性欠缺,依赖性较强。在课堂上,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基本上形成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惰性,缺乏主动性。在课本之外,学生很少会主动去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所以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局限性,知识面很难拓展。

2.学习协作性缺乏,个体学习为主。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完课程内容之后,学生一般都是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完成对应的操作任务,留给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交流的时间很少,这种为之甚少的交流也只仅仅是停留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上。在课堂外,关于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沟通交流就更少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交流和协作的缺乏,学生学习的思维受阻,很难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同时,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升。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一)学校方面的制约因素

1.网络技术的问题

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从网络交流平台的构建、教学视频的制作、个性及协作化学习环境的创建都需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同时,网络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翻转课堂的课外知识传授环节的实施。当前,网络速度较慢是制约众多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不利因素之一。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学校需要利用各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

2.作息时间的问题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上课教师讲解的时间相应减少了,而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则大大增加了,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予以合理调配,以利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学习、观看教学视频。

(二)教师方面的制约因素

1.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课堂“翻转”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学视频的录制质量、时间的合理调配、课堂活动的精心安排,无不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制作,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进一步深化掌握教学视频中的知识,以使学生确实有所收获。这就需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老师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训,以便能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能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沟通。

2.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以纸质笔试的传统评价方式是无法测试出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全部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此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三)学生方面的制约因素

翻转课堂并不是录制了教学视频就能顺利“翻转”,学生课外是否会认真观看、学习视频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左右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翻转课堂除了对教学方法、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束语2013年,我国正式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教育方面,着重强调了教育的“信息化手段”,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突出体现,它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素养和网络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必将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龙麒任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第九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一、《财物会计实务》课程基本情况的了解

设立《财物会计实务》就是为了能在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具有优秀职业发展潜能的专门应用型财会人才。所以,此课程的教学必须以满足财务会计岗位的基本需求为首要目的。首先,会计相关的很多岗位是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实务技能才可以担任的,比如:财务成果核算、出纳员、财务报告会计、固定资产核算、成本费有核算、资本资金核算、往来业务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其次,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类工作岗位的时候,都会以职业资格证为招聘原则,所以《财物会计实务》课程也要为学生在日后考取职业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还有一方面就是,《财务会计实务》是会计电算化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学习此课程之前要进行《基础会计》的学习,后续课程为《高级财务会计》,《财物会计实务》作为中间的衔接课程,起到了一个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学习内容的合理性必须得到注意。在《财务会计实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以职业能力作为学习的切入点,要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目标。做到,可以完全理解会计岗位基本知识理论及相关处理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为以后的职业资格考试和工作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掌握会计岗位的主要实操技能,编制财务和会计核算报告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有深刻的认知,养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和优秀的团队精神。

二、《财物会计实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系统完整的模块式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现在各高校所用到的财务会计教材还是在学科理论的框架下:对于六大会计要素核算这一类的内容体系进行学习。这些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知识,而在实操上的实践环节少之又少。缺乏全面系统的模块化教材,没有关于实践实训方面的指导书。对于财务会计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实操机会较多的岗位,课程教学中对实践操作的忽略,容易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合度不高,渗透不好。

(二)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设计不够多

目前来看,《财物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任课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老师把所讲的知识都强行的灌输在学生的脑中,属于纸上谈兵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情境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吃力,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消极怠工,心理上产生惧怕等情绪,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教材的设计一概而论

对于教材,是要进行分类区分的,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把上市公司经济业务作为教学内容,过于追求理论的完整性,从而造成学习的难度增大,涉及知识面繁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如果教材和普通高等院校不加以区别,是无法实现专业目标和培养计划的。

(四)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上深度不够

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深度不够,用人单位只是在每年校园招聘的时候才与学校互动,学生对单位工作环境,财会岗位工作流程,财会工作内容不了解,造成学生在初到工作岗位上的不适应,继而引发沮丧、失望的心理,使工作热情大大降低。

三、《财物会计实务》课程改革的内容

(一)把实际工作的岗位当成出发点,编写教材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财物会计实务》这本教材中,大体按照总论、应收账目、货币资金、固定及流动资产作为要学习的内容,而企业是按岗设置,二者的不统一,容易造成学生学不能致用。所以,通过对企业用人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用人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会计实务》进行结构修改。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目标是锻炼能力,把素质作为基础,岗位的工作为载体,实训为手段,把理论、知识、实践相结合,建立项目化教材。以边讲边练的理论实践结合和模拟全仿真的会计原始凭证相配合,整理出完善的教材体系。把学生学习中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在实训的过程中完善起来,尽量达到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动手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零距离。在每一个理论学习后都安排一个技能岗位实训,让学生能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起来,边练边讲,边学边练,做到有效的结合创新。

(二)与校企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开发实训条例和软件

在学校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任课教师的动手能力是否达到标准,目前高校中大部分的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在企业中有过锻炼学习的相关经历。学生在实操中的结算单据符合要求与否、凭证编的是否正确等问题,老师都无法百分之百拿捏准确,这对学生肯定是会有一定影响。而且在较多的情况下是就算老师专业水平达标也无法给每个学生加以辅导,实训的结果可能无法达到最好。针对这种现象,一些院校联合校企研发了相关实训软件。这部分软件是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根据校企的要求研发,用来进行针对性的进行实训。基本的流程就是学生先进行实训,然后提交作业,然间会根据你的操作情况给你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再根据错误的地方重新练习,软件会给你判断出错误和评分。利用相关软件,不仅可以规范学生们的实操水平,也给指导老师减少了工作量。

(三)在课程中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在现代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自身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融入教、学、练、做一体化,有机结合多种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制作电子教案和课件,加上多媒体等网络设备,建立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的真实体验,有助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方便的自主学习,老师可以把教学大纲、配套的课件、实训大纲和各种测试考核题目及相关全部材料在网络上向学生们开放,做到资源的共享上,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也不单单局限于之前的范本,可以采取模拟企业进行全仿真经济业务案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学习,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分析案例,同时进行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不被老师的思路所带走,安排小组,轮流发表意见,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在学完一个会计岗位理论课的同时,可以开始用仿真的财务会计实训软件进行分岗位实训,学生跟着老师的指导完成自己部分的业务训练操作,让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的同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实操,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务实,掌握更加实际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工作考取资格证做准备。

四、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财务会计实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任重而道远。从课程的设立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在对课程进行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让学生可以少走弯路,掌握更多有效的技能,成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财会专业人才。但是改革还尚存不足,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课上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时效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在本文中提出的问题和方法能够给《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改革带来一些帮助。

作者:杜艳卿 单位:徐州开放大学

第十篇:“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

1“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问题的问卷调查

1.1问卷设计

为了全面了解“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与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问卷内容涉及课程学习的兴趣、重视程度、主动性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课时安排、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等方面。问卷设计为选择题的形式,部分问题有需要学生填写的内容。

1.2样本选择

本问卷选取2013级财务管理专业的所有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1份,其中无效问卷为将多选作为了单选的问卷。

1.3调查结果

1.3.1课程学习的兴趣、重视程度和主动性方面

就课程学习的兴趣,只有11.84%的学生表示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有兴趣,而不是出于考试和学分的考虑。将近一半的学生(40.79%)表示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11.84%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感兴趣。在调查中,30.67%的学生表示很重视“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52.00%的学生比较重视,只有6.66%的学生表示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就是否会主动学习,52.6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主动学习“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但难以坚持,26.31%的学生会经常性地主动学习,包括课前的预习、课后的自主复习。

1.3.2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方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80%以上的学生认为总论、成本性态、责任会计、战略成本管理等章节的内容比较容易了解,学习起来相对较轻松。学生普遍认为成本计算方法、短期经营决策、本量利分析、变动成本法和全面预算等章节的内容比较难,学习过程中问题较多。

1.3.3课程教学方法方面

在问卷中,学生认为造成该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单一(60.53%)、缺乏练习(50%)和学时少(19.74%)。学生普遍反映,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而言,多做练习(46.37%)和案例教学(51.32%)的效果较好。

1.3.4课时安排方面

调查显示,53.25%的学生认为相对于教学内容而言,96学时较充裕,但是如果只有80学时则比较紧张。

1.3.5实践教学方面

在实践教学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增加课内实践。具体结果如下:45.4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增加课内实践,22.0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24.68%的学生认为一般,7.7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课内实践。

1.3.6课程考核方面

在课程考核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考核方式还算合理,但是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最终的考核结果与平时的表现及付出普遍存在差异,甚至差异较大。具体结果如下:12.73%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增加课内考核,27.2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56.37%的学生认为一般,3.63%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方式不合理。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与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2.1学生普遍比较重视该课程的学习,但积极性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课程的重要性,即使对该课程不怎么感兴趣,学生还是普遍比较重视该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颇为吃力。一般而言,课程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是随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没有掌握的东西日益增加,跟不上课堂教学步伐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学生因此而放弃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妄想通过考前临时抱佛脚的方式通过课程考核。此外,“会计学基础”和“中级财务会计”是“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学习的前续课程,经验证明,如果学生对于“会计学基础”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一知半解,到了学习“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往往是举步维艰。因此,打好基础至关重要。

2.2授课学时数相对较少,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有待改善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及素质教育的呼声,全国各大院校都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在此背景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我校各专业课程的授课学时数被普遍压缩,并增加了实践课时。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为例,我校2010级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分别开设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前者为40学时,后者为48学时,总课时88学时。从2010级开始,两门课程合二为一,课时压缩为56学时。在调查中,学生也普遍反映,相比于教学内容,“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课时安排偏少。在教学中,鉴于学时的限制,很多内容都没有办法深入展开。诚然,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安排多少课时就讲多少课时的内容,但是学校规定教师上课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学生在各种专业考试,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级会计师考试、注会考试等,也会考到这些内容,后续课程教学中亦会涉及相关的内容。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教师往往在“讲”与“不讲”中纠结。

2.3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比重小

目前,“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多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节约宝贵的教学时间,理论教学较多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详细讲授教学内容,较少使用案例教学等方式。一般不设置课内实践,即使有安排课内实践,多以习题讲解为主,偶尔会进行课堂讨论,缺少相关的教学软件。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稍微把握不当,就会造成课堂上学生疲于做笔记,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不要谈“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了。久而久之,学生仅存的一点兴趣也会被消磨殆尽。

2.4课程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我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考勤、课堂发言和做题的主动性和准确性、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记录等评分。一方面各个高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另一方面现有的大学教育资源有限,在此形势下,大学教学大都采用大班教学,一个教学班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上百人,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表现都了如指掌显得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只能通过课堂考勤、发言、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记录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而课时有限,每堂课都点名显得不可能,作业和实验报告又存在抄袭的可能性,教师仅据此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期末的闭卷考试能大体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考试中存在偶然因素,有些学生平时到堂率高、作业认真,期末考试成绩却往往差强人意。“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考核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存在,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任课教师应该有一定的决定权,以方便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使考试成绩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促使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可以采取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扩大平时考核的内容,增加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指标,如课堂做习题、主动发言的次数及准确率等,每一项权重可以根据该项目对学生的导向作用而调整。

作者:谢爱萍 李亚云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