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课程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20 03:24:12
导语:传播学课程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教材遴选多元互补
根据广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需要,充分考虑艺术生的文化基础和兴趣爱好,兼顾当前《传播学》众多教材的优劣短长,笔者选择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2011)和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增补版)(2003)作为指定教材,前者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中国享有盛誉。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给学生推荐了如下经典著作:邵培仁的《传播学》(2005),段京肃的《传播学基础理论》(2003),石义彬的《单向度、超真实、内爆》(2003),陈卫星的《传播的观念》(200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等翻译的《传播学概论》(1984),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翻译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5版)(2006),E•M•罗杰斯著,殷晓蓉翻译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2005)。教材既有指定的必读书目,也有推荐的参考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此为目的一。任何教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通过多本教材的对照阅读,可以发现教材背后的问题,直达问题本源,这也是很关键的,此为目的二。多本教材比较阅读的观念源于笔者的研究经历。针对美国心理学家solomonE.Asch的“群体压力实验”,笔者曾经对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二版)、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增补版)和郭镇之的《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进行对比,发现以下问题:其一,对solomonE.Asch的中文翻译出现差异。郭庆光翻译为所罗门•阿什,李彬翻译为阿西,郭镇之翻译为奥许。其二,实验过程叙述有差异。郭庆光将实验分为控制和实验两组,都有统计数据,有11组卡片,每组有甲、乙2张。答案错误率为0.7%。实验组每组8人,实验对象为1人。知情人“他们按照阿什指定的错误选择回答问题”。李彬叙述比较笼统简单,没有分为控制和实验两组,没有控制组的数据,实验组每组5人,每组实际试验对象为1人。有123人参加试验。郭镇之有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有12套卡片,每组2张。“控制组的37个人中,有35人全部答对,一个人错一次,另一个人错了两次”。实验组每组8人,“研究者告诉助手,在做出一两次正确答案后,他们便应开始给出一致的错误答案”。其三,实验结果叙述有差异。郭庆光写道:“在123个被试中,有76%的人在多数意见的影响下至少做了1次错误选择,而全部答案的错误率为36.8%”。李彬写道:“在123位参加阿西这项实验的被试中,有33%的人即有37人都跟着群体选择错误的答案”。郭镇之写道:“被测验的123位受试者显示,76%的人屈服于群体压力,至少给出一次错误答案,在所有的答案数中,受试者受群体压力的影响给出的错误答案占36.8%”。可以看出,solomonE.Asch的同一个理论,在不同教材里,姓名的翻译,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叙述,均出现了差异、混淆甚至矛盾,没有比较就难以发现这些深层问题。
2教学过程系统互动
教学是个系统过程,从课前预习到课程考核,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学习,笔者高度重视教学的系统性。首先,注重预习和课前预热。提前公布教学进程表,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自主预习,带着问题上课。课前预热的方法是:结合上课内容,在上课前提出有趣的专业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这些措施使得上课有条不紊,有计划性。其次,强化教学互动与课后自学。理论课比较抽象艰涩,当学生听课状态欠佳时,抛出一些问题,进行互动,既能调节上课节奏和气氛,又能保证授课效果。每章提供深度阅读书目和课后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笔者深知,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但课时毕竟有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后自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延展与深化。除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也非常重要。笔者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参加企业文化传播实践,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升自己能力。笔者也计划组织一个小范围的“传播学读书会”,一起阅读,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3考核方式灵活全面
以前,这门课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鉴于此,笔者细化了考核环节:首先,强化了考勤和课堂发言的分值,占总分的5%。此举有助提高出勤率,激发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其次,进行教材比较分析,该项活动占总分的30%。具体方法是:将两个班学生分为十五组,每组一章,对郭庆光新版和旧版的《传播学教程》进行比较分析,制成PPT后每组依次在课堂宣讲,教师进行讲评。最后,将所有PPT上传课程邮箱共享。实践证明该项活动集娱乐性与研究性于一体,效果甚好。其次,学生要完成两道简答题,作为平时作业,占总分的15%。最后,期末考试占总分的50%。题型分为填空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五种题型。试卷题量适中、难度适中,既考记忆能力也考分析能力。通过这两年的学生成绩来看,优秀率在15%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本科教学任务和目标。
4若干教学经验总结
第一,保证教学工作的系统性秩序性节奏性。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就教师而言,从备课到授课再到布置作业进行考核,学生从预习到听课再到完成各种作业参加考核,传授双方在不同阶段的工作要点不同,强度节奏感迥异。因此,要从系统论角度审视教学整个过程,不能破坏其节奏和秩序,这是非常关键的。第二,教学过程的多元互动。教学也是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授双方的互动非常重要。因此,教学互动必不可少,这种互动包括多个层面:首先是师生互动,除了课堂教学互动外,课外通过读书会,邮件等方式交流亦不可少。其次是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分组讨论等展开。最后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通过指导学生申请科技创新项目,参加企业文化传播活动来实现。第三,教学过程要有趣味性。当今是娱乐时代,娱乐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对艺术类学生而言,理论学习比较吃力,如果能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必然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分组讨论、参加读书会等活动,他们既能表现自我,又有助于专业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效果。第四,教学目标与能力之间保持一定张力,以“跳起来能够着”为衡量标准。目前,教育界盛行很多不同观念,,“理论之树长青”,也“理论是灰色的”;“学以致用”,也“学以启蒙”等。笔者以为,作为一门理论课,要在致用和启蒙,理论与实践,务虚和务实之间保持一定张力,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积极性,实现有挑战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新锋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 上一篇:舞台服装设计论文
- 下一篇: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