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拖拉机学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时间:2022-06-04 08:28:21

导语:汽车拖拉机学教学体系构建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汽车拖拉机学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1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探索

1.1宽口径、厚基础

根据拖拉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农业机械化、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基本要求,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创新的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适当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组,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的选择。课程体系的设立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1],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和掌握汽车拖拉机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汽车行业与农机行业的特点,提高实际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

1.2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

汽车拖拉机学课程群的实践性很强,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除理论授课外,安排一定量的实验实习、整周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整周实习是对课堂教学与课程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2]。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进行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

1.3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与科研是内在统一的,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关系。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深化,并能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深化。科研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而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为科研提供良好的后备人才,且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而促进知识的深入。因此,教学团队不断加强教学与科研硬件的建设,在汽车拖拉机学课程群教学过程中,加强科研平台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2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新模式

2.1“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1)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专题授课等多样教学方式。《汽车拖拉机学》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侧重培养学生对汽车拖拉机专业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有限的课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侧重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部分、知识点间的联系、典型而重要的学术观点提出的依据、推导和验证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专业文献,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习惯。除主讲教师外,还精选若干专题方向,请在相应领域造诣较深的校内外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帮助学生尽快的进入本学科的前沿。

2)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加强硬件建设。多年来教学团队加强科研与教学硬件的建设,对实验室进行合理改造,添置实验设备,如发动机测功机、底盘测功机、PTO测功机、车辆性能检测线、多种新型发动机实验台架等。并成立了“江苏省智能化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农业装备智能研究所”、“农业工程研究室”、“现代设计方法及车辆技术研究中心”,而教学团队所在的农业工程实验室也被评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实验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构建共享的创新平台,为学生省校级的SRT、毕业论文等的完成提供方便,特别是为实现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提供了平台。

3)融教学与实践为一体,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汽车拖拉机学》是一门实践环节很强的课程,为此,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学团队一方面不断强化校内实习的建设,建立了包括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拖拉机电气与电子、发动机测功、汽车拖拉机性能检测等全方位的校内实习场所;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例如在盐城拖拉机厂、上海农场等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江苏省农机局共建农业机械鉴定基地。这些实习场所与基地的建设,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

4)在本科二年级中实行导师制。近几年来,在本科二年级中实行了导师制。每位导师全面负责几位同学的思想教育、学习指导、科学研究和毕业设计等工作,这一改革强化了学生管理工作,促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标,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团队的老师均为本科生导师,在学生进入二年级,导师给学生相关的专业指导,指导学生SRT项目、课程学习、专业文献综述、毕业设计等工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不少学生参加了汽车拖拉机学相关的科技竞赛,如车辆节能比赛、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比赛、车辆场地驾驶竞赛、轮胎拆装大赛及其它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等。通过导师制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使得一部分学生的科研能力得以锻炼与提升,有些学生还发表了较高质量的学术研究论文。

2.2以网络课程为主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教学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汽车拖拉机学课程立体化教材的研制和编写。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拖拉机学网络课程》和配套的十五规划教材《汽车拖拉机学》为主体,以汽车拖拉机学精品网站为平台,辅以汽车拖拉机学相关科技著作,构建了适应《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教学的全新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1)网络课程建设。《汽车拖拉机学》网络课程涵盖了从发动机、底盘构造原理、电器与电子设备的构造原理与运用等内容,涉及国内外主要拖拉机、汽车机型,课程知识体系完整、内容全面,并注意吸收汽车拖拉机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电子控制方面的介绍。该网络课件相关资源及表现形式十分丰富,附有2000多幅教学图片、100多个零部件工作原理录像、2000多道的试题库、汽车拖拉机电子图书、教学实验电子图书。

2)实用先进的教材。根据汽车拖拉机学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学科发展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了改革,编写了十五规划教材《汽车拖拉机学》。目前,该教材基本上被我国各农业院校所使用,也被作为农垦农场、劳改农场、军区农场的主要参考资料。该教材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2008年被评为中国农业科教基金会优秀教材。教学团队于2009年主编了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即《汽车拖拉机学实验指导》,该教材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得到广泛应用。

2.3层次递进式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对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进行整体优化和设计,将实践教学分为“构造原理→运用维护→性能分析”三个模块(见图1),递进提升实践创新教学内容,改革了实践考核方法。

1)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汽车拖拉机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为此,除了28学时的实验课外,还设置了为期四周的汽车拖拉机综合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之比约为1:1.5。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精讲理论,重视实践教学。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课程中的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底盘的结构原理、拆装技能、维修保养,以及初步的驾驶技能。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巩固基本概念,锻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工作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建立了实践考核方案。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工具与仪器的正确使用、拆装步骤、检测方法、安全操作规范、教师现场提问、实验报告等。构造原理(基本型)实验的考核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结构性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求体现拆装步骤、技术要点以及相关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如“曲轴的检查与总装”中要求有各技术数据检查结果及合格性判断)。运用维护(综合型)实验的考核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原理性验证报告,报告中要求体现验证的对象、方法、步骤、验证结果及分析(如发动机的检查与调整、底盘的检查与调整、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整车线路分析等)。性能分析(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设计性报告,报告中要求体现:技术背景、可行性分析、实施方案、过程计算、图纸设计(如发动机特性曲线制取、车辆油耗测试与分析、车辆制动性的测试与分析等)。

3)提出了“四个通过”、“五个结合”的实践教学理念。“四个通过”,即通过实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技能实训,培养实践能力和实干精神;通过多人协作的班组实践,培养团队意识与精神;通过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五个结合”,即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行业发展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科发展相结合,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3结语

汽车拖拉机学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课程建设体系,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入手,以提高创建名牌课程,教学质量作为教改目标,构建了“名师、名课、名教材”的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教学体系。(本文来自于《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中国农机化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高强薛金林鲁植雄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