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研究
时间:2022-05-09 05:25:04
导语:普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普通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与学”系统运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业绩考核内容不全面
第一,大部分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业绩考核几乎是科研指标一统天下,缺失了最重要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导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工作都仅限于完成教学工作量,而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于科学研究,忙于申请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第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这部分工作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严重影响了教师主动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积极性。目前各高校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基本上都是依靠各级各类教学改革课题立项来开展,并且都是在小范围内实践,大范围推广难以得到教师普遍的积极响应。
2.教学评估机制不完善
第一,目前大部分高校数学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制订都是由教研室来完成的,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审核,缺乏外界专家的客观评估,尤其缺乏了解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能力的专家的评估和意见反馈。正因为如此,各学校数学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没有根据科技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完善、优化和更新,背离了因需施教的教学原则。第二,缺乏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反馈机制,考核的指导功能难以发挥。数学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的,及时地把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学管理者、学生管理者,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协调解决,是保障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第三,对教材选用、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缺乏评估和意见反馈,导致教材得不到及时更新,课程建设水平低下,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高质量运行。
3.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都引进了大量数学基础课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博士或硕士刚刚毕业,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多,他们一入校就得走上讲台,承担起课程的主讲任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是普通高校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影响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4.学生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
“教与学”系统的协调运转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决定的,教师脱离了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无疑是事倍功半。而学生的需求不能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学生的需求就得不到满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而要落实这个理念,教师必须知道“学生的一切”,这就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意见反馈机制。而目前各高校并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大部分学校的学生意见都是通过各学院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和教学督导检查性听课的形式反馈上来的。这些意见一般都是首先反馈给学院,再由学院反馈给教研室,共性问题由教研室研究解决,个性问题再由教研室反馈给教师。这种学生意见的反馈是单方向的,缺乏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学生不了解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无法把他们的需求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这种意见的反馈对教师改进教学的作用非常有限。如每年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意见:老师每节课讲的内容太多,速度太快,希望老师能少讲点内容,速度慢一点;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多讲一些习题,最好能领着我们多做一些练习等意见。显然这都是还没有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的学生提出来的,如果采用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教师当场就会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而如果学生的意见是在学院学生代表座谈会上提出来的,经过层层的意见反馈,任课教师可能都不知道是自己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因此提意见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就得不到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抱怨情绪,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既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也有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问题;既有基础知识的欠缺问题,也有所学知识的外延拓展问题;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都是大班上课,少则100多名学生,多则将近200名学生,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定期开展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意见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机制。
5.学习困难生帮扶机制缺失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使普通高校的生源质量急剧下滑,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显著,小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比较差,课程学习困难重重。而部分高校并没有建立科学、可行的帮扶机制,解决这些学生的课程学习问题,导致考试作弊、自暴自弃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普通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针对目前普通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与学”系统运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科学、可行的保障机制,以使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1.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考核的内容
第一,建立科学、可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师教学质量定量评价方法,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书育人等方面对教师开展学年教学质量评价和聘期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优秀者在职称晋升时予以优先推荐,在岗位聘任时可作为低职高聘的重要条件;对于教学质量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时不予推荐,在岗位聘任时可作为高职低聘的重要依据。引导和激励教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第二,数学基础课程教师的学年教学工作量分为课程教学工作量和课程外教学工作量两部分。课程教学工作量由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工作量组成,课程外教学工作量由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量组成。课程教学工作量、课程外教学工作量都设学年最低标准学时,达到或超过最低标准学时者为考核合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教师全员参加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整体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建立科学、可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评估机制
第一,建立数学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专家评估机制。组建由校内外专家,尤其是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专家构成的专家组,定期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进行评估,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修订和完善。第二,建立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和试卷质量分析反馈机制,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各个学院的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管理者、任课教师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指导功能。第三,建立教材选用、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效果的评估和意见反馈机制,选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提高课程建设水平,避免教研活动、师德师风建设流于形式,保证教学各环节的高质量运行。
3.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队伍建设机制
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队伍建设机制,落实教学队伍培训制度,提高教学队伍培训效果,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对于近几年引进的新教师,要通过传、帮、带的手段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以保证教学质量。(本文来自于《中国轻工教育》杂志。《中国轻工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意见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任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及时把信息反馈给教研室,由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解决;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个性问题,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建立科学、可行的学习困难生帮扶机制
建立科学、可行的学习困难生帮扶机制,对于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又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并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对于学习兴趣不高或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鼓励和指导他们学习,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辅导员,与辅导员共同制定帮扶策略和方法。在帮扶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优秀学生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在学生中开展学习“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来帮扶学习困难生学习。
三、结束语
对目前普通高校数学基础课程“教与学”系统运转存在主要问题的归纳是基于近几年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广泛调研,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是针对“教与学”系统运转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工作,实现“教与学”系统的顺畅运行,切实提升数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王玉杰张大克工作单位:天津科技大学
- 上一篇:公共音乐课程教改思路
- 下一篇:民办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