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经济法教学问题研究
时间:2022-12-25 03:44:32
导语:职校经济法教学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案例选择内容和方式的缺陷
综上,案例在高职院校的《经济法》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实地调查,了解到在《经济法》教学中,在案例选择的内容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缺陷:
(一)案例质量有待提高有些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网络资源采用的是陈年旧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经过筛选,上课的时候直接采用。此外,教师没有花时间搜集最新的典型案例,选择的案例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专业实践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案例质量的不高,也直接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据江西省教育厅2011年度教改课题———《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法案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的调查,68.8%的学生反映案例的质量只是一般,学生对于案例的要求中,实践性37.6%和时效性29.2%占的比重较大,而在另一项调查中,真实的生效的典型案例23.8%和具有时效性的案例45.5%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中占到了很大比重。[2]由此可见,案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是决定案例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案例选择因教师而异笔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由于授课班级较多,多数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授课任务往往由几位教师分担,笔者所在学校也不例外。由于该课程是跨院系跨专业开设,导致上课的教师往往来自不同的系部,无法组建正规的教研室,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开展更无从实现,案例选择的沟通和交流就十分欠缺,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很少。
二、案例选择的具体操作方法
对《经济法》教学来说,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3]。笔者认为,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可采用以下操作方法:
(一)结合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新颖、典型、实际的案例所谓新颖是指选取的案例应该和当前的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相结合,而且是新近发生的,时效性和新鲜性这些新闻的特性容易引发追求新鲜、新颖的高职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例如讲授《企业破产法》时可选择河北三鹿集团破产案件;讲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可选择苹果公司不执行中国的相关三包政策的案例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典型则要求所选择的案例应尽量涵盖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能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中,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晦涩的理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还体会到,如果能搜集到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为案例,现身说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如讲授《合伙企业法》的时候,笔者就通过本校一名在校生与同学合伙创办企业的案例来进行课程导入,在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被明显地激发出来了。
(二)做好学情分析,选择符合高职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案例有些案例虽然很新,社会影响也很大,但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却很深很难,有的问题超越了高职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学生很难理解,甚至也没有必要知道那么深的东西。“黄光裕和国美股权之争”的案例就是如此,尽管是社会影响很大的新案例,但股权之争涉及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果教师在给高职生授课时深入地介绍其中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感觉在听天书,同样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这种案例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取舍,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太深太难的问题,应当采取回避的做法。
(三)结合职业考试能力要求,参照历年职业资格考试真题选择案例对于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的学生来说,从事专业工作需要参加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如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在这些考试中《经济法》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在教学中,尤其在案例选择中,还应该与这些资格考试挂钩,多引用历年资格考试案例,加强学生职业考试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考试应试能力也是经济法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对事关就业质量的职业考试也比较重视,授课过程中讲授职业考试真题中的案例,学生一般都会感兴趣。但是,考试的案例都是经过处理的理想化的案例,便于考生分析和回答问题,这种案例跟现实生活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师需要跟学生讲清楚考试案例和现实案例的区别。同时,对于有些部门法,如公司法、合同法、会计法、税法等等,既是职业考试的重点,实践运用要求也高,教师就需要把握好案例选择的度,考试的案例准备多少,实践的案例准备多少,这些都是值得推敲和合理安排的。
(四)发挥团队优势,创建经济法案例库
1.如前所述,由于授课教师不同,在具体授课时,会出现案例选择因教师而异,案例质量良莠不齐、教学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实行集体备课的形式。同一专业的任课教师一起备课,可以发挥团队优势,大家可对各自预选出来的案例进行比较,从中选取最优案例,这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案例的质量,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案例,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举措。搜集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要充分考虑高职生的实际情况。而多数高职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自主学习的水平也较低。因此,让学生搜集案例不能作为一种常态活动,而应当在讲授一些内容相对简单的部门法时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或者在讲授某一具体问题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相对难理解的法律制度,案例选择还是应当以教师亲自选择为主。
3.在没有现成的合适案例可用的情况下,任课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编制案例。对于多方搜集精选出来的案例,可创建案例库,通过不断的积累,相信不管是对于教学还是科研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编制案例要谨慎,现成的案例一般是经过充分论证和推敲的,故语言清晰,逻辑严密,相关说明不会产生歧义,也不存在违背客观事实的情况。教师如果要编制案例,除了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还要注意案例语言的表达应具有专业性,同时要精炼、到位,避免罗嗦冗长;对案情的介绍要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用语要准确清晰,避免词不达意;注意检查案例前后的逻辑关系,不能自相矛盾,充分保证严密性;案例编制的场景要符合生活工作实际,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主观想象随意杜撰;案例编制出来以后,一定要经过教研室或者备课组集体讨论,所有成员要认真阅读编制的案例,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对于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经济法》课程来说,案例选择问题是《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案例选择问题,可以从结合教学内容需要、符合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结合职业考试能力要求、发挥团队优势创建经济法案例库等方面入手进行《经济法》案课程教学的案例选择。
作者:梁宣单位: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职计算机教学多元化试议
- 下一篇:试议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