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的解题技能探索

时间:2022-01-11 03:32:34

导语:历史教学的解题技能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教学的解题技能探索

本文作者:李素云工作单位: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

培养学生历史阐释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这些能力是在知识结构形成中培养出来的,要求学生能够对各个方面的史实进行高度概括。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主要是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要全面,要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去评价,不能超越时代背景;要指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不能超越阶级;指出其历史活动的影响;结论要正确。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主要从背景、条件、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评论。培养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解题中的文字表达包括语言内容的组织、语言内容的表述特点和使用历史语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答好考题的关键。历史问答题的文字表达理应运用历史语言陈述,但文史不分家,语文的一些解题方法,如归纳段意法、总结中心法,也可用在历史解题中。此外,历史问答题答案并不是课文原话,但又源于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知识结构形成过程中养成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对每个知识点尽量用最简明的语言予以表述。总之,学习有法但无定则,应视其情况而灵活运用。

介绍教材中各种时间概念的表达方式,使学生掌握纪年的基本知识教材中最常见的是公元纪年法,如公元前841年、公元25年等,如果要表示一个较长的时段,通常用××世纪××年代的说法,100年为一个世纪,公元1年到99年称公元1世纪,公元200到299年称公元3世纪。在一个世纪中,又经常会有初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等表示法。一般而言,初期指前二十年,早期、前期指前三十年,中期指中间五十年,后期指后二十年,末期指后十年。每个世纪又以10年为一段,分若干年代,习惯上前20年不采用年代纪年法,就用××世纪初表示,20-29年称二十年代,以此类推。在教学中也应该适当向学生解释清楚。常用串联法和对比法,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时序观新课程采用专题体例编排,同一个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事件和现象被安排在不同模块中,也就是说不在同一本书中,对于没有较好通史基础的学生来说,这些事件和现象就容易被割裂、被孤立,不易形成对历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经常用串联法把这些孤立的事件和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建立系统的记忆,树立和强化时序概念。这一点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内容时尤为突出和重要。注重对历史时期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对历史时间的阶段性认识在教学中,每开始一个单元前,甚至每一个模块前,都最好能向学生把这个单元(或模块)所处的历史时期解释清楚,让学生对历史的阶段性有清晰的认识,增强对历史时间的敏感度。从大的历史时期看,综合起来一般可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生产力为依据可分为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又可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又可分为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在高中历史考试中,学生的解题技能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解题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