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2-08-20 03:28:13
导语:高校金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是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诉求。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然存在“水课”现象泛滥,以灌输式理论教育为主、轻视实践环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融合启发式、参与式和任务型教学方法和多种学生实践模式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关键词]金课;教学模式;职业生涯规划
在人工智能和知识经济快速迭代变化的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教育只有培养出能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的知识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因此,全面振兴我国本科教育需要建设有深度、有难度以及有挑战度的中国“金课”,淘汰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水课”[1]。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课要在职业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是课程,学生的职业管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质量直接受到课程质量的影响[2]。因此,本科教育亟需探索与构建职业生涯规划“金课”的教学与实践模式,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和“动脑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的实现路径。
一、国内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灌输式理论教育为主,轻视实践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讲授和灌输式教育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偏向被动的理论教育。而且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课程是公共课,学生人数众多,实践课时少,学生能够训练职业能力的机会很少。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和主动实践权。教育与实践产生脱节,学生学习后没有知识应用的平台,不利于职业技能的提升。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重在将具体的职业知识外化为行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实践。教学重点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道受业解惑”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悟道求业生惑”[3],从单一、盲目的被动教学方式转为学生主动认知、积极实践的主动学习模式。(二)职业规划课程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职业规划课程只是为了获得学分顺利毕业,是一个敷衍和被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发自内心、真心想学的主动求知过程。人类具有成长和成就的需要[4],而需要可以激发内在驱动力,这种自发的、源于内心的驱动力有助于实现目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成长和成就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诱发出良好的学习和实践行为,是未来职业规划课程研究的重点。(三)“水课”现象泛滥,亟需探索“金课”教学与实践模式。目前许多高校职业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没有学生能力和技能的训练,也没有职业素养的养成,属于典型的“水课”。急需一套科学的“金课”模式来引领教学与实践的开展,创新陈旧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学习过程,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深度结合。综上所述,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水课”现象泛滥,亟需探讨一套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模式来引领教学与实践的开展,从而解决职业生涯课程存在的短板、瓶颈和关键问题。
二、构建“金课”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高阶性”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观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地进行“填鸭式”教育,而要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框架出发,帮助学生处理、转换和建构新知识。师生之间应该互相交流和探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因此,为了提高职业规划课程的“高阶性”,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基于有意义问题情境的提出与解决来建构知识,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二)“创新性”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人类具有成长和成就的需要[4]。成长和成就需要越强烈,人的学习动机就越强。这种内在驱动力和满足感会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促使个体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来实现预期目标。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等教学环节,有利于激发出创新性思维和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诱发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挑战度”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美国学者。埃德温•洛克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目标本身有激励作用[4]。人的需要可以通过目标激发为动机,进一步对行为产生影响。人们为了实现目标,会持续地努力和行动,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和斗志,这就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学习主动性。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是,教师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提高职业规划课程的“挑战度”,比如帮助学生制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标准,明确学习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去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深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金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路径
“金课”的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的教学目标需要有机融合能力、素质和知识等方面,着力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和综合能力。“创新性”包括反映前沿和时代性的课程内容,先进和互动性的教学形式,以及探究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结果。“挑战度”是指有一定难度,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通过的课程[1]。(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实现“高阶性”教学目标。“高阶性”教学目标致力于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具体可以根据不同个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变被动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动的“汲取式”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完成小组作业、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深度融合。(二)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性”教学目标。“创新性”教学目标强调创新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学习结果,这离不开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往的课程教学以教师主观灌输为主,脱离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因此,新时代的高校课堂需要转变思维,从“以教师主观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参与式教学方法重视学习者地位,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和学习环节中,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究问题,成为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时代新人。(三)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实现“挑战度”教学目标。目前很多高校的职业规划课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课程考核。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根据特定的学习项目,帮助学生设计出明确具体、可实现,而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比如完成“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践行书”,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予学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助于激励学生积极行动,提高学习和思想的深度,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如表1所示,可以采用启发式、参与式和任务型教学方法来教育和培养学生,打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金课”。①打造“职业生涯工作坊”,开展个性化职业生涯辅导。学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工作坊”的活动逐步建立职业生涯意识和探索职业发展目标。指导老师对参与者进行团体辅导,以及个性化职业测评与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决策训练。这有助于让学生获得视野更开阔的专业知识,帮助大学生找到既是自己喜欢、擅长、适合的工作,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从而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②建立“职业认知成长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提升职业能力。“职业认知成长小组”是由学生自由组队,通过合作学习和分工协作的方式实现小组目标和既定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型团队[5]。小组成员需要完成行业分析、标志性企业的认知、工作岗位分析等职业探索和环境分析方面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分享分担、以及相互理解与尊重的重要性。此外,学生在“头脑风暴”的讨论过程中可能迸发出创新性思维和新观点,这有助于解决复杂问题。总的来说,建立“职业认知成长小组”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表达、组织管理、问题解决、信息搜索和创新能力,形成健康的职业人格。③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激励学生快速学习、内化与运用职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作为一种目标激励来激励大学生快速、深度地学习和内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学生为了完成比赛要求的项目并获得奖项,必然会认真学习和快速内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知识。此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也可以通过比赛平台来应用和巩固。在比赛中,学生通过合作和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学习他人优秀的成果,这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技能、沟通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④以“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践行书”为载体,培养理想与现实的知行合一。“大学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践行书”包括对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探索,理想工作的岗位分析、实现职业理想的SWOT分析和职业发展路径分析等内容的职业探索,以及大学生涯的行动计划和对规划书的总结反思四个模块。职业规划教育应该提倡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价值观和社会需要来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再采用“倒推”的方式,明确是为了实现职业理想,目前大学生涯中学生需要积累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从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行动计划。通过逆向思维的引导,帮助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看似难以实现的宏大目标逐渐细化和具体化,让学生真正地实现知行合一。⑤实施“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为践行职业理想提供坚定的信念动力。组织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访谈人物的相关事迹,自己思考采访问题,自身采访职业人物等环节,充分参与到职业探索的过程中。通过生涯人物的访谈,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目标职业在现实中的工作内容、强度、对生活的影响等工作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懂得要实现职业理想需要积累很多知识和能力经验,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保持终身学习和努力付出的习惯是职业倡导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叶信治.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99-103.
[3]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4]徐芃,祁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5]陈玮瑜,祁禄.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9(7):44-46.
作者:陈玮瑜 祁禄 单位:广州大学
- 上一篇:啤酒酿造工艺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下一篇:植物生理学线上教学模式思考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