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8-30 04:24:45
导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课余时间多,抵抗不良诱惑能力弱,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负面文化思潮的干扰,教育效果较差。本文建议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从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的素材、资源,发挥混合教学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校园文化等作用,传承、创新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涵育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其践行能力。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混合教学
职业教育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阵地,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德技双修,当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院校德育的首要任务,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面临的紧迫任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的任务。
1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
1.1深受负面文化思潮的干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特别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挑战,他们思维活跃、课余时间多、学习兴趣不高,网络游戏、微信、微博等是他们日常的娱乐渠道,但是,这些现代信息工具传播的不只是娱乐项目,也有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金钱至上等负面的甚至腐朽堕落的思想,一些封建迷信思想也以传统文化的名义死灰复燃,侵蚀着他们的身心健康,阻碍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另外,大部分高职学生刚离开家庭的小圈子开始步入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商业文化和大众消费文化的负面影响,个人利益、唯利是图等个人主义思想可能削弱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1.2教育方法、手段简单粗放。一些高职院校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延用传统的挂条幅、贴宣传标语等灌输理论形式,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24字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停留于表面。在当前互联网、智能手机APP、手机游戏、微信等信息、娱乐渠道多样化的情况下,其宣传意义很容易被淡化。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习惯于视频、游戏这些直接对感官造成刺激的信息传递方式,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面临挑战。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政治任务,没有落实到完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过程中,没有与专业课、文化课等课程的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教育效果微乎其微。1.3与生活、学习实际脱节。归根结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密切相关,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标,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时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截然分离,学生在理解时常常只停留于字词的含义,难以作为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向指导,难以落实到行动、深化到自发。一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大上的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也停留于宣传领导讲话、文件精神,不能结合生活、工作实际展开。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尊重需求是比较高阶的需求,安全需求是基本需求,国家富强才能受到世界尊重、才能享受安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我们的基本需求密切相关的。单纯使用过于抽象的德育手段,没有生活、学习环境作为铺垫,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2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理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出深厚的传统文化。苏州享誉中外的古典园林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拙政园中部的亭子以“待霜亭”命名,周围植杏树,寓意不畏严寒、不怕摧折。荷花在中国是以清雅、出淤泥而不染闻名的,拙政园的主厅堂名为“远香堂”,旁有莲池,寓意其主人情操高洁的作用显而易见。在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优秀文化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等,扎根于当地人们的内心深处,甚至一言一行,也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壮大了中华民族。引导高职学生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有益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1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建构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有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源泉、文化根基。几千年来,经过当地人民的传颂,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工作、风俗、节日活动等,熏陶着一代一代,其教育本源性非一般外来力量所能撼动。以苏州市为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军事家伍子胥,主要活动也与其他地区略有不同,但其崇尚爱国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宗旨与其他地区相似。这就使得端午节在苏州市颇有地区特色,又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组织一些校内纪念或创意活动,不但可以增强教育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很多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被忽略,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也有社会的责任,中国网络经济的发达,不只带来生活的便利,也带来过分追求商业利益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应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结合当地特色,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文化自信。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地方传统文化凝聚着当地人民的价值追求,反映其是非判断标准。苏州的昆曲、苏绣等既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反映着他们追求美好生活、崇尚思想自由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等,都可以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找到印证。一些传统昆曲明确提出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在德育教育中,既要适当引导,也应把握好度,特别是有些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时,应提醒他们公民责任,国强才能民富。在地方文化长期的发展中,不但形成了一些实体形式,而且凝结了人民的智慧。例如,苏州的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民间美术苏绣,取材于当地的物产、人文、生活,表现当地人民尊重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断创新的精神,也表达了当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情于物寄情于乐、热爱生活、在生产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尊崇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追求高雅的情趣,是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相融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凝聚而成,也是其在新时代下升华所致。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融于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等各种行为乃至精神境界,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路径。2.3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路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内心深处,表现形式多样,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教育途径。苏州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传统文化有昆曲、古琴、端午习俗、宋锦、缂丝、吴哥、制扇、评弹、灯彩、泥塑、核雕、盆景、绿茶制作等数十种,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使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与涵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相辅相成。每个人可以采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涵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混合教学模式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决定了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课外课内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3.1混合教学模式适宜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起源多样,涵盖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劳动、精神活动等,其表现形式丰富,可以是生活、风俗、节日、语言、娱乐等,这就决定了在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拘泥于一种方式、一种渠道。(1)让高职学生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校的条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昆曲、吴哥、江南丝竹等可以采用观看视频、听录音的形式,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亲身感受。有些学生心灵手巧,喜欢做工艺品,可以组织他们观看录像或到制作现场体验、学习,然后组织各种比赛活动,激发他们的热情。对于某些专业,可以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制作等作为选修课。(2)让高职学生深刻领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是因为其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有深刻的内涵。例如,核雕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流传,所用材料有桃核、杏核、橄榄核,雕刻者在小小的果核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果核的情况等制作出精美的图案,内容可以是人物、风景等,同时,也可以自我创新,雕刻出自己喜欢或符合时展的作品。(3)对于一些不容易理解或亲身体验的地方传统文化,可以采用网络的形式,给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文字讲解等。苏州市许多传统文化是以房屋、小桥等为载体的,可以制作成视频,搭配文字解说,让学生在网上仔细观看、揣摩,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观看。3.2混合教学模式为选用适宜的渠道提供了条件。(1)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去体验。许多传统文化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亲身体验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果没有深刻的领悟,感受到的只是吃粽子、看龙舟,但是,结合它的由来,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忠勇之士用鲜血甚至换来的,我们不但要珍惜,而且要学习前辈们为了国强民富努力工作、忠于国家。历史告诉我们,为祖国富强作出贡献的人,会被后人称颂。(2)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去发掘。许多地区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但即使身处其中也不知其蕴含的意义。苏州园林甲天下,许多人只闻其名,亲眼看到后却不知好在哪里,身处回廊、小亭、荷花池,不知为何这样设计。这些建筑、历史文物,在网络大都能找到详细的介绍,进行了解,然后再去亲身体验,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顿觉古人的智慧、知识的重要。在苏州,有很多历史古迹,即使亲眼看到,也不知其来历,更无法理解蕴含的深意,上网查询,才知道看起来不起眼的建筑、小亭其实大有来历。在苏州游历过的许多人都知道昆曲,但具体的曲目及内容不一定透彻地了解,苏州丝绸也有很多人知道,但丝绸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即使是当地人也不一定了解,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工具去探索,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研究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3.3充分发挥课内课外互相结合的作用。(1)利用思想政治德育课的课堂理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掌握两者的互相促进关系,正确理解党的政策、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2)把文化课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把专业课与职业道德相结合,使学生的日常礼仪、行为举止更加得当,养成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3)采用班会课、社团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形式,正确看待当地传统文化,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性。(4)构建富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以文育人、以环境熏陶人,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丰富多样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素材、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混合教学模式为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多种渠道、手段,三者的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有益于提高高职学生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高竞男.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培育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6):75-78.
[2]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64-65.
[3]林继光,邓欣仪,余展洪.新时期高校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与思考——以广东高职院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45-46.
作者:周开权 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上一篇:食品感官评价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 下一篇: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