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
时间:2022-02-11 10:21:01
导语: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干预效果。采用理论授课和团体辅导干预的方法对河南某民办高校17级12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验证综合实践教学的干预效果。团体干预前,实验组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团体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现在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业成就、个人前途和人生理想,也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昌盛和民族振兴,是心理育人提升体系的关键对象。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变革和经济文化多元化日渐加速,形势变化带给大学生无限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许多迷茫和困惑。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一部分大学生的基本根基———身心素质凸显脆弱。高校已经立足大学生的身心现状,不断推进身心素质训练工程,通过实践提高身心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理论授课和团体辅导成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优选模式。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1]团体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以主动、体验、互动、合作、高效的优势,在符合操作规范条件下,往往收到预期效果,达到预定目的。[2]在以往授课中,偏重于理论授课,忽视团体辅导活动;个别开展活动的高校,偏重于个体认知改变的治疗性团体辅导和强化社会适应的发展性团体辅导,缺少全面开发人的潜能、促进良好人格形成的教育性团体辅导。本研究尝试以班级制为单位来开展理论授课和教育性团体辅导,探讨普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和自愿参加的原则,选取河南某民办高校17级120名本科学生(两个自然班级,每个班级60名学生)。其中,A班作为实验组,B班作为对照组。(二)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共90个项目,10个分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采用5级评分:1=从无,2=轻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自编被试自陈问卷,用于调查被试对综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自己成长变化的自我评估,共1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三)研究过程。前测。干预前,对A、B班被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统一施测。A班学生阅读契约书并签字保证。过程。对A班进行理论授课和团体辅导,单双周轮流进行;对B班进行理论授课,仅在单周进行。理论授课和团体辅导各8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2个小时。理论授课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主题和内容设计见表1;团体辅导按照热身活动-主题活动-结束活动-家庭作业的阶段进行,具体安排见表2。后测。干预结束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使用单元反馈表对A班被试进行评估。
二、结果
(一)干预前后测的组间差异比较从表。3可知,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各因子均差异不显著,可视为同质被试。干预后,实验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二)干预效果的自评反馈。综合实践教学的结果整体是令被试满意的,且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自陈问卷的10个项目中,平均等级分别为4.00、4.28、4.06、3.72、3.94、4.06、4.61、3.72、4.67、3.94。在4~5之间的为6项,3~4之间的为4项,表明实验组被试经过干预,对自我的表现和发展效果是肯定的。
三、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出发点,实现了个体自我对经验的反思,在主我与客我互动中自我觉察感悟,为大学生提供了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乐观高效学习生活的技巧,并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完善的人格,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不单纯是依靠知识讲授或道德说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经历积累,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自己的心理品质。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把团体辅导进入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活动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多操作、多体验、多交流,进而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集思广益、彼此启发、群策群力,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符合教育心理的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趋向,寓教于乐的方式更易巩固学习效果;营造了沟通交流、温暖温馨的氛围,促进成员之间深入、全面了解,及时发现潜在心理危机事件,有效发挥了心理咨询功能;在积极情绪培养、理性认知压力、增进人际沟通、自我价值获取、人格品质形成等方面,团体辅导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综合教育功能。
综合实践教学采用积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展开具体活动,注意焦点从心理创伤人群走向大众健康群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但是本研究的被试样本较少,仅仅选择一个自然班级,虽然有显著干预效果,但是外部效度不高,科学性受到影响。在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中,会根据大一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针对性地设置干预方案,培养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的团体辅导技巧,纳入团体辅导师序列;军训期间尝试开展适应团体辅导,促进新生尽快融入校园;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开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重视榜样资源的潜移默化功能。多管齐下,实现消极矫治性教育模式向积极预防性、发展性教育模式转变,真正实现心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矫治为辅”的发展目的。2017年1月,国家22个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有两个基本目标: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质明显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和综合实践教学的积极实施,是对指导意见目标的执行和实施,对于大学生可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和谐。
参考文献:
[1]肖潇,徐思师.朋辈团体辅导:高校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新形式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7):109-110.
[2]鲁颖,岑国桢.团体辅导与心理活动课的效果简析—心理健康教育两种常用形式的一项比较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31(9):91-96.
作者:姚恩菊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 上一篇:电磁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 下一篇:汽修专业信息化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