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12-18 09:12:05

导语: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对各学科的不断深化改革和整合,以及结合我国在新的社会治理中社会服务的明确定位,社会工作专业在高校的设置不仅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专业地位也越加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课程体系上,专业英语更是为社工专业人才在未来适应从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而提前做出了积极响应。新的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是,专业学生在掌握社工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够积极运用专业的社工英文专业词汇阅读国外文献,以及通过有效性地沟通参与到具体的社工专业服务中。探索高校对社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本课程在教学整体方面发展的有效性,是本文分析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社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性

一、前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对于社会工作课程都进行着持续的改革与完善。而就我国而言,现代的社会工作教育已不仅仅着眼于本土化社会服务,更重要的是力求能与国外接轨。这势必给予社工的专业化教育、实务训练和领域研究带来新的任务。因此,加强与国际间的学习和交流成为对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新推动力。随着我国社会治理的创新,人民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显得愈加多元化和专业化,日益迫切的需求也使当前社会工作的独特地位在新的社会治理过程中凸显出来。目前依我国普通高校看来,社会工作教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本土化结合过程,而要在今后对于本学科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培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广泛阅读外国著作或者有关文献,这是目的之一;然后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外出参加国内外的一些论坛学习或工作坊,这是目的之二。社会工作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就是为此目的能够实现而打下的基础,以期让学生不断提高学术交流的能力和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实现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和思维复合等方面。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复合竞争力和通识教育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选取了学院五个专业启动实施“五个一”工程,其中一项即为专业沟通能力(专业英语好)。这项工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应积极把握社会工作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社会工作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一来可用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来促进专业综合改革的进程,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二来可在共同的社会价值领域进行专业的交流融合,以凝练出更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工作的专业体系。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要素

社工专业英语是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发展基础上建立的,因此课程教学应具有专业理论与专业英语双影响的实际效果。此外,社工的英语课程属于专业英语的范畴而非单纯的英语基础教学,这在实践上决定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与社工专业理论结合的基本要素。1.课程修订目的。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育的定位应结合社会工作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它既不能直接照搬英语基础教学的模式,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门英语阅读理解课或者翻译课。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修订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利用英语基础在专业学习中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形成“专业+英语”的课程思路,提高自身的学术能力和专业交流能力。2.课程教学内容。扎实的英语基础是对专业学习能力的延伸,因此对于社工专业学生而言,尽早接触专业英语势必会令学生在专业或英语方面的学习上能提早引起兴趣。专业英语教学必须从大一开始,此阶段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并对于词汇的内涵和使用有正确地掌握,同时逐渐培养出一定的交流能力,学期末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然后过渡到大三阶段,此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堂上对精选的专业文献阅读,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在文献的意境中了解国外学术的动态,同时尝试用双语教学模式对英文案例与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而在学期末则采用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最终达到专业英语与社工专业知识相辅相成的效果。3.教材选择适当。社工专业英语的教学与其他学科英语教学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专业教材,其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支持学习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社工专业英语的教材及参考书籍应当以保障学生从中获取有意义的真实语言材料作为前提,即教材涉及的专业术语、词汇和案例都应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以此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4.教学方法准确。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以问题促学习、以学习带启发、以启发学文献、以文献导案例的连贯性教学促进模式。毕竟就社工专业本身而言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因此客观上需要承担教学的老师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以外,对于专业的英语也能够独当一面,这样才能对于这种连贯性的教学模式有很好地把握。除此之外,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还应具有其灵活性,即在教师的课堂讲授过程期间,应积极鼓励学生把课外学习的资源引入课堂中进行讨论。这样,才能有效地将专业英语教学要求完成同时也能兼顾到社工专业其本身的知识体系,切实为社工专业学生在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适合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1.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先行。社工专业英语的课程教学改革是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可根据培养目标,深入地展开教学科研的改革研究,从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上进行总体分析和探索,为模式的创新提供可行性的依据,使教学水平提升档次,教学改革发挥实效。同时,二级学院负责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有专门的课程改革小组对期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发生的问题进行协调,教务处定期对教学过程总结,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再次,从学校层面出发应统一认识,积极在政策、经费和管理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自由度。2.以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目标。社工专业英语教育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社工人才来满足国际化的需求。掌握专业外语并能很好地进行沟通,这是复合型社工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更是高校的重点培养目标。系统地学习专业英语知识、沟通交流技巧和案例分析,拟在具体的实务中发挥其优势,这是对专业人才在未来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持续性实践的培养要求。根据专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学校可制定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外出实习三个阶段(2+1.5+0.5)的培养模式。在保证专业教学开展的连贯性同时,形成前两个年级进行专业英语的基础教育;三年级及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素质教育,最后半学期创造条件,尝试带领部分学生外出到港澳台地区进行专业英语的实践和交流。3.以师资队伍的强化为动力。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教学模式得以改革的着力点。学校可积极采取专业英语教师与外语学院教师集体备课形式讨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知识衔接问题,定期组织学校督导甚至外请专家对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培训,同时在本专业内调动各课程负责教师进行相互听课,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科交叉的知识,相互弥补有关知识点,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此外,在掌握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后,学校可组织部分教师成立教材编写小组。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想为基础:一是教材编写要与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相适应,二是尝试提炼出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当的教材内容,三是教材的编写既要体现出相对完整性还要注意与各门课程(各学科)的内容相互衔接和联系。4.以改革实践的内容为重点。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主动融入到各门课程当中。在开展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专业英语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利用学习外文文献的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在分析案例时的有效结合,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社工英语专业的其他课程负责教师在教学期间可定期让学生采用英文的方式撰写论文或案例分析过程。在学生进行具体社会实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实习机构可相互配合,在条件许可下提供涉外的社会服务给学生实践并同步指导。在此期间,教师亦可选拔出较为突出的学生共同参加论坛,这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无疑具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1.提高社会工作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传统的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学主要强调专业知识本身为核心,即专业的系统性,而对于英语的教学更多只是作辅助性要求。从实践来看,许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对专业基础理论进行了学习,因此在展开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还是重专业轻英语,则无疑是对课程的课时浪费。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要求在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形成和基础巩固的前提下,主动将专业的各门课程结合在一起以突出其综合性和实用性,使学生避免各门课程的“平行学习”,从而使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高,这也是为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2.补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面对社会工作专业有不同的专业课程需要去学习,各门课程的负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从本课程的核心思想出发,即主观上更多考虑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的,这就导致专业英语的学习首先从教师的教学理念上被忽略,进而有可能出现学生把专业英语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交点模糊掉。鉴于此,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从整体把握,强调各门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每门课程都有其专属的理论和体系,但更应该从整体教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将各门课程与专业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加快适应本专业的社会形势,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可补强之处。3.培养社工学生的专业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以学生的实践运用为主导方向,结合本专业国内外的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充实专业英语在学生实习到毕业以后所需要的相关内容。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改革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重视学与做相结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有意识地把专业英语带入其中以突出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势。专业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培养,体现的是知识与技能、学校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促进的是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相互结合,充分展现了我国新形势下社会治理与服务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向德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取向及其反思[J].社会科学,2008,(5).

[2]张敏杰.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教育[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6):40-45.

[3]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2:6-8.

[4]徐应林.高职院校专业英语的特点与教学方法探讨[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5]胡恩明,郭文莉,周建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项丽萍,董海宁.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8).

[7]王健燕.社会工作国际化发展与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育[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

[8]赵仲杰.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11).

作者:许国梁 陈小嫦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