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论文5篇

时间:2022-04-20 08:34:44

导语: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论文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

【摘要】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大知识平台为支撑的综合性管理类专业,培养具有广泛和深厚基础的实用人才。而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将成为评价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考虑到项目管理平台的强大独立性,而现有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综合培训,生产实践等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导致毕业生在职业上的适应期延长等等。本文针对BIM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管理;BIM;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BIM技术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要求

BIM技术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一个信息平台,从而服务于各方的一个建模过程。最终我们可以更直观、更具体地查看相关数据和图文等信息。此外,除了应用于施工过程管理,还可以据此进行碰撞检测,从而做到事前控制。简单来说,它是将原来各种不同阶段的信息载入到共同的平台,避免了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的重复、流失与冲突。BIM技术是一种创新的设计与管理方法,更是传统工程管理工作的一种更直观的体现。BIM技术能更好地诠释工程管理专业未来的方向和任务,可给从事工程管理的人们开拓更宽的视野。基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这一核心任务,BIM技术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践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谈及与之相应的实践技术能力,BIM更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具备BIM技术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能力,即BIM软件的操作能力、BIM模型的生产能力、BIM应用环境的建立能力、BIM项目的管理能力、BIM业务的集成能力。这些能力中,BIM项目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的集成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更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随着案例实操而不断培养与强化的能力。其次,考虑到BIM是一个协同作业和管理的过程,因此也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内容相互割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践等更多依赖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和建立知识系统,而教师不太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水平或垂直接触,甚至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技术标准更新不一致的情况。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实践内容的单一和分散,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实践。2.参与工程实践广度、深度不够客观上来讲,目前的实践教学安排不能让学生看到项目建设和生产的整体情况。而主观上,由于学生不能完全进入实践和学习的状态,另外,实习周期短,流动性特别是安全风险大,再加上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这将导致实习企业的投资远远大于其直接效益,从而使相关企业不愿主动提供实习机会。而目前的实习已成为“访问”或一种形式的生产实践。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双师型”教师已成为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的控制和指导略显不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目前,通过引进高职称和高学历人员,支持和鼓励现有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培训,是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的有效措施。然而,在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领域,大多数师资培训缺乏相关激励机制。

三、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与目的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换句话说,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力量,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等教育是指在相关专业培训后完成一定程度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在多个专业中都会设定一定的实习教学时间,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清晰的理解,加深专业方向的理解。工程管理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培训目标一直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的综合管理人才,服务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而建设项目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施工阶段涉及多个参与者,几十项工作。这就要求施工过程管理者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学生学习的愿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是重中之重。

四、教学改革阻力及应对

由于BIM知识体系是跨学科的,而教学又取决于多学科,多教师的合作,此外,技术和知识更新也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势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也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抵抗情绪。同时,对于软件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植入BIM也会增加学习难度,学生必然会产生恐惧。更重要的是,高校一般重视科学教学改革,而相应的缺乏BIM教学改革。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BIM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抵抗力。1.采用渐进方式逐步推进BIM实践教学首先,打开BIM认知课程的困难;其次,加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BIM的结合;再次,强化项目系统教学中BIM技能的培训,等待硬件条件——BIM实验室的成立,进而开展跨课程的专业综合培训。最后,落实BIM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毕业项目中实施。有必要合理规划相关课程和实践的顺序,实现课程与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合理联系。2.邀请有关行业专家进行BIM专题讲座专家讲座应侧重工程应用与BIM结合的实例,以及在该领域的尖端科学和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他们对大规模项目现场管理的感知知识,激发学习BIM的热情;此外,教师也应该提高专业讲授的业务水平,不妨引入新的工程案例来丰富教学资源。专家进入教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教师资源短缺的作用,同时,创建专家讲座还可以逐渐改变一些管理者或教师对BIM实践教学改革的态度,提供良好的思想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改革的抵制。3.建设专业团队BIM实践教学需要整合大量教学资源,建立多学科共享的BIM案例平台。这必须依靠长期、稳定的专业团队建设和深度的校企合作。一、BIM软件公司可以与高校共同建立BIM实验室,提供软件升级和维护、硬件管理和教师培训服务。二、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企业也可以为教师提供现场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企业还可以选择派员工兼职以减轻教师初期短缺的压力。

五、结束语

总之,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目前教学效果的实践出发,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实践资源和实践方法,更好地反映“回归项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BIM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思考如何结合BIM和专业实践教学是遵循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BIM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困难,提出了可行的措施。这不仅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也对BIM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和挑战带来积极思考。

作者:赵文婷 单位: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赖芨宇,魏秀萍,张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导向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2):82-86.

[2]张静晓,李洪涛.工程管理专业模拟仿真教学问题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86-90.

[3]张尚,任宏,Albert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一)—基于美国高校的BIM教育分析[J].建筑经济,2015(1):113-116.

[4]张尚,任宏,AlbertP.C.Chan.BIM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问题研究(二)—BIM教学改革的作用、规划与建议[J].建筑经济,2015(2):92-96.

[5]刘红勇,何维涛,黄秋爽.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5):98-101.

第二篇

【摘要】目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建筑工程行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性行业,自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之下,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此项工作。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极为重要,笔者将在本文浅析该学科改革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改革;刍议

在管理学科的具体教学中,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对于此行业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也就是说,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是要负担起具体的决策管理职责的。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均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无法适应具体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院校需要从多角度入手,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为建筑工程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是目前建筑工程专业中的一门核心学科,该学科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如何管理相关的建筑工程项目。由于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科教学的实效性,也无法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所以,只有对该学科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集成能力。与此同时,该学科教学改革也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如何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科进行科学改革

(一)学科目标及标准的改革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并不高,但是基层工作经验却极为丰富,个人专业技术的水平成为其胜任该工作的关键性因素。从以上方面就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具备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多方面操作技能,并具备组织、计划、调控等全方面素质。此外,在学科目标及相关标准的改革中,相关院校还需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岗敬业意识,确保学生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还要有很高的责任感,可以注重团队协作等,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做到负责、诚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只有将上述内容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目标,才能为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奠定坚实基础,进而确保教学改革的整体质量。

(二)提高教学队伍质量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个人素质较低,并不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也不够突出。这样一来,就会给实际教学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中,针对教师方面的改革也极为重要。在对建筑工程管理学科进行改革的时候,应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为教师安排相应的技能培训。

(三)加强校企合作

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中,相关院校可以选择校企合作的形式进行改革。院校可以选择当地技术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建筑工程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合作协议等。院校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投入资金购买相应的教学软件、教学设备等,并为学生成立相应的实训基地。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带有工作性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在校企合作中,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从院校中选择较为优秀的的学生到企业内进行实习。

(四)提供完善保障

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中,相关院校还需要给予该学科完善的保障,按时拨付必要的资金,并且为该学科购买相关的设备等,这样才能确保该学科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在相关的保障工作中,还需要院校定期检查建筑工程管理学科主要设备及实训基地内各项实施的质量,如果发现相关设备、设施等质量出现问题,院校需要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理,以免设备等性能不佳导致学科教学无法正常开展,这样就会给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带来阻碍。

三、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行业的整体发展除了与建筑工程的自身质量息息相关之外,更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就需要相关院校利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来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较强的管理人员。但是,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带有明显的封闭性,其教学模式多以学科为中心,无法与目前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导致人才培养及学科相关质量达不到预期目标。相关院校需要把握建筑工程管理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选择多重对策进行学科改革,进而保证学科整体质量。

作者:吴洋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娜,许崇华.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科技视界,2012(22).

[2]卜婷婷.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

第三篇

【摘要】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改革情况,从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是围绕工程活动过程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其研究和解决的是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和问题,是有鲜明的务实性和应用性特征。该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的范围较广泛,就业的单位前景较好,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教育与社会需求、工程实际需要相互脱节。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具备相关的工程管理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础知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部分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形成体系,在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中缺乏系统性,与就业单位的工程管理工作未能实现相对接,与现实工作脱节。部分高校的课程设计开设的项目较少,同时课程设计的内容较简单,在认识实习、生产实训、毕业实训的环节中,设计的题目综合性不强,与实际工作脱节,设计质量不高,设计效果不理想。从实习的环节来看,流于形式,一些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出于风险的考虑学生在企业参与不到项目中,认识来源于实践,学生在校学到知识及能力达不到企业的需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学校的专业实训室建设落后,利用率低,学生得不到应用的锻炼,有的实习只能变成“参观”了。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一)实践培养环节的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能在建筑工程领域从事项目过程管理、项目咨询、项目监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能力、确定工程造价的能力、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等。高校应以此为基础,使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换。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分配:工程测量实习1周、房屋建筑试图与构造1周、建筑施工技术1周、施工组织1周、工程预算1周、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训2周、毕业实训16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针对前期课程设置的内容,毕业实训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主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就业打基础,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的方式

在实践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举办识图大赛、设计方案大赛、建筑档案管理大赛、CAD大赛。在比赛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作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配备能力强的教师承担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教学的工作。同时可在一些公司、企业聘用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学校的实践教学的工作。学校应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工作环境。通过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将来就业的工作场景,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并获得宝贵的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定期开展专业调研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针对建筑企业用人的标准和学校办学的定位,定期举办专业座谈会,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等内容提出宝贵的建议,这样才能确定教学计划的合理,更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以“培养建筑行业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不断调整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

(二)优化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提出的综合型实践教学模式,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针对这一情况,必须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特别强调课程实训和毕业实训,让学生能提高综合素质,否则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企业的用人要求高,而且企业的用人标准常常发生变化,大量的毕业生被企业的用人制度淘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该模拟建筑企业实际运行的模式来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仿真的教学工作环境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利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更多的经验,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学校对学生的实习要跟踪和回访,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做笔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内容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包括课程实训设计、认识实习设计、生产实习设计、毕业实习设计,针对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了优化,特别强调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建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田游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立强.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第四篇

1引言

自1998高校本科专业修订后,工程管理专业正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至今为止,国内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将近420所,发展非常迅速。苏州科技大学(简称苏州科大)的工程管理专业定位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面向建筑领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经济与管理服务需要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基于上述定位,该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等知识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近几年的调查,苏州科大工程管理专业85%以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等工作。所以,《工程结构》作为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课程组以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契机,对《工程结构》课程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其目标是将《工程结构》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示范课程。

2课程建设

2.1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围绕《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和修订工作,课程组进行多次研讨和修订,完成了工程结构I和II以及相应课程设计的课程大纲和实践环节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调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适量减少理论教学内容并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适量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新的教学大纲还指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2编写和选用教材《工程结构》课程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方面的内容。以往一直以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和同济大学三校合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为选用教材,这两本教材均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强调理论、重视理论”,适合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苏州科大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从事施工、监理、造价和房地产等工作,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根据应用性本科“理论够用,重在应用”的原则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该校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重新编写或选用该课程的教材。课程组成员将主编或参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教材作为《工程结构I》的主要教材;此外选用唐岱新主编的《砌体结构》、陈绍蕃主编的《钢结构(上册)》作为《工程结构II》课程的教材。这些教材均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推荐教材或省级精品教材。其中,课程组主编和参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明确了教学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紧密结合现行规范,全面修改和补充计算例题,增加了有关科研创新成果,充分反映目前国内外在结构设计方面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该教材力求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非常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2.3制作和修订多媒体课件根据苏州科大最新的培养方案,工程结构分为I和II,分别安排在本科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讲授。为了解决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偏少的矛盾,实现“启发式、互动式”等现代教学方法,需要设计和制作符合课程教学大纲以及与教材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此外,我国已经修订了与《工程结构》课程相关的三大规范,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也要反映新规范的修订内容。在课件的制作和修改过程中,课程组认真提炼教学内容,使课件内容的逻辑更加清晰。对于大量文字性或推导性的教学内容,课程组确定采用教师阐述和板书的方式来讲授,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学习内容,理清学习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还要注意文本、色彩、动画、图形、图片、视频等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由于工程结构课程实验性、实践性较强,还要需要增加一些试验视频和工程图片等。譬如,增加一些受弯构件适筋梁破坏的全过程的视频材料,超筋梁、少筋梁破坏的试验照片,以及斜截面斜压、剪压、斜拉破坏的试验照片,让学生加深对这些重点内容的感性认识。2.4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操作方便、互动性较强,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意识。为此,课程组建设了课程网站,开放了课程资源、并补充课程拓展内容。网络课程规划了10个模块:(1)课程概况(课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教学改革、课程特色);(2)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师队伍、教学成果、科研成果);(3)课程建设(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资源建设、建设目标与规划);(4)教学条件(课程平台、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条件、扩充资料的使用);(5)教学管理(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学小结表);(6)理论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学习指导书、习题集、阶段测验卷、综合试卷);(7)实践教学资源(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设计例题);(8)参考文献;(9)课程拓展(著名高层建筑的简介、一栋楼的诞生、视频录像、结构震害案例、工程结构实例图册、电子书籍、友情链接);(10)在线答疑。从学生的抽样调查来看,有超过80%的学生使用该网络课程,复习课程内容,延伸学习课程知识,对掌握该课程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2.5编写授课教案课程组教师采用集体备课方式,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工程结构》课程教学质量,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针对新大纲并以拓展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为主要原则,精心编写了全部课程内容的授课教案,其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辅助手段和多媒体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等。2.6编写适用于课程教学的习题集和试题集工程结构课程具有实验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内容存在“七多”,即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符号多、构造规定多、教学环节多以及内容文字叙述多,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很多的难度。课程组精心选编了新的习题集和模拟试题集,其不仅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还更强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课程教学改革

3.1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梳理根据《工程结构》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四大基本构件截面设计”为主要线索,将各部分内容进行梳理,使教学内容的逻辑更加清晰。譬如,在讲授“四大构件”的内容时,坚持一条主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基本假定和简化;根据基本假定和简化建立计算模型,推导计算公式和公式的适用条件;根据计算公式和公式条件进行构件的设计计算,同时,满足构造措施的要求。3.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常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传授知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多、理论公式推导多,实验性和实践性强,这些都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更好的完成教和学的教学任务。譬如,在讲解预应力的内容时,结合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是应用预应力的原理的、哪些是没有应用预应力原理的,其工作的机理是什么,等等。此外,为了更好地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程组收集了大量的典型工程案例、并编辑成工程实例图册,结合图片和录像资料等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工程问题,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些启发式教学措施和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非常重要,该教学方法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譬如,讲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后,增加课内和课间的询问、讨论环节,由此,授课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便于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教学。在互动式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学内容也要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这样,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去思考,并能给出自己的见解。当然,更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必须有响应。3.4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即“黑板+粉笔”。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授课教师应该适当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譬如,在推导受弯构件适筋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设计计算公式时,就适合采用板书的方式,即绘制破坏状态的应力应变图形、阐述四个基本假定、绘制简化后的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及等效矩形应力图,由此,得到了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简图,列出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得到了计算公式。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这些内容采用板书的方式,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当然,对于一些构造要求,特别与规范应一致的条款,不适合进行大量的板书,此外,对于基本构件中相应的破坏形态,用多媒体试验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诸如此类的教学内容都更适合采用多媒体的课件进行讲解。3.5改革考核方式基于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课程组确立以“强化自主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评价考核模式,把学习过程也纳入课程的考核指标。根据课程的公式和系数多、较复杂等特点,采用平时考核(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和期末有限开卷考试(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平时考核,作业、出勤、课堂提问、互动讨论、平时测验等都是重要的指标。而在有限开卷考试中,学生可以将自己复习和整理的知识点写在一张A4纸上,允许将A4纸带入考场。这种考试改革效果良好,不但避免了学生不必要的机械记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复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4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课程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工程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结构布置、计算和构造,增强学生对基本计算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识图能力,熟悉结构施工图绘制方法。该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能够依据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综合应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任务。这些都为学生从事相关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训练。以前的课程设计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题目相对比较单一。但是,由于识图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无论是学习后续的工程概预算、毕业设计等课程,还是以后的工作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识图能力的扎实训练,而其中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其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工程结构II》课程增加了结构平面整体表达法及系列图集的相关内容,并相应增加了由平法施工图翻样成框架立面配筋图和截面配筋图的课程设计,由此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此外,对于重要的内容,在课程理论内容讲解结束后就进行课程设计,由此,把实践环节内容分步骤实施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这个实践教学的改革,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工程结构》课程建设和改革的特色

《工程结构》课程是一门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下课程特色。1)提出“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原则,并据此原则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编写了相应的学习指导书、习题集和综合试题。2)提出了“三结合”的课程内容,即传统知识和工程结构最新技术进步的结合,教材知识和教师科研成果的结合,理论概念和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适时更新了课程教学内容,显著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3)提出了“三延伸”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向网络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延伸,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4)建立以“强化自主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为评价目标的课程评价模式。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有限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将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指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6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专业课程更需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工程结构》课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从学生的信息反馈看,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课程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同类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结构》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段红霞 张尚 劳裕华 蔡华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S].1999.

[3]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S].2015.

[4]常军.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6):91-94.

[5]牛鸿蕾.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探索与改革——基于房地产专业[J].建筑经济,2015(4):117-120.

[6]邵永健,段红霞,方有珍,等.应用型本科《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材建设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0(6):69-71.

第五篇

摘要:分析了财经类大学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劣势,并以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明确办学思路、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教师队伍、优化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旨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财经类院校,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1998年正式出现在国家专业目录中,是一个学科跨度大、特色鲜明、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1]。全国目前已经有121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如何提高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一名专任教师,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学改革的方式和路径。

1学科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以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个平台课程为主线,将工程管理分为5个专业方向,即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物业管理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方向,旨在为工程建设领域培养既懂相关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能胜任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2]。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中,承担教学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管理类或经济类院校,如合肥工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其管理学院来承担教学任务,河海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其商学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类则为建筑类或土木工程类的教学单位,如武汉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武汉大学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来承担[3]。目前,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几所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各有不同。中央财经大学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从其网站介绍可以看出其工程管理系专业老师水平较高,但老师数量依然不足。同样,我校工程管理系也是我们所在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中老师最少的系部。上海财经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投资系,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定位侧重于甲方的工程项目管理,另其网站对老师的介绍也体现大部分老师从事房地产开发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投资工程管理学院,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和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在2003顺利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是唯一一所通过专业评估的财经院校(2008年,2013年通过复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金融学院投资系。西南财经大学的工程管理设立在其独立学院天府学院中,西南财经大学自身没有开设工程管理专业[4]。财经类大学开办的工程管理专业其经济、管理、法律平台课程相对较多,而技术平台的课程不足,如中央财经大学的技术平台课程中只包括工程监理、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而土木工程传统学校,则会增加技术类平台课程,如东南大学的技术平台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等。

2优势劣势分析

就开设工程管理专业而言,财经院校的优势和劣势非常明显,工程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的四大平台课程中有三大平台都是财经类大学的优势学科平台,即管理学、经济学、法学[5]。另外,财经类院校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经营意识,这有利于学生走上社会,进行工程管理相关工作[6]。就安徽财经大学而言,我校经济学院开设的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学院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法学学科是安徽财经大学三大主干学科之一,在安徽省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我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设立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在开设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时,可以借助我校这三大优势学科更好的培养学生。工程技术平台课程,财经类大学的劣势也比较突出。从硬件角度来说,我们几乎没有工程技术类的相关实验室,一个原因是专业的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造价很高,且财经类除了工程管理专业,其他专业不需要使用,利用率太低;从软件角度来说,我们不像传统的建筑类院校拥有强大的土木工程技术方面的师资力量[7]。就我校而言,工程管理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只有一个测量实验室和两个软件实验室;从师资力量来看,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数量相对偏少,其中研究工程技术方向的老师相对不足。

3改革思路

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现状以及我校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3.1明确办学思路,差异化发展,多元化发展,办出特色我们学校目前的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我们的培养方案必须紧扣定位,不能随大流。针对定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定位,做好终身学习的思想准备[8]。坚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让别人一听到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就想到这是一个有特色的专业,至于我们的特色究竟是什么,综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重点培养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或国际工程管理方向。首先,经济学、管理学是我校的强势学科,走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学科来提高专业培养水平;其次,我校有国际贸易学院,可以把国际贸易的学科资源与工程管理结合,走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再者,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高,全校范围来看,CET4的通过率可以达到95%以上,CET6的通过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也为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型企业出国工作奠定了基础。借助我校其他优势专业的实现途径有两种:一方面,在培养计划增加相关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课程;其次,鼓励学生修双学位,将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作为第二学位进行辅修,毕业时获取两个学位。目前,我校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攻读双专业或双学位,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申请限制条件较少且完成要求学分后可以获得第二专业学位证和第二专业毕业证。3.2加强校外合作,资源共享我校作为一所财经类高校,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技术平台方面的建设不足,即使以后加大工程技术平台的实验室建设,投资回报率也很低。例如我们建设一个建筑材料实验室,除了我们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的学生需要使用,学校的其他专业并不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寻求校外的资源,比如与我校相邻的蚌埠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蚌埠校区),这两个学校都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并拥有相关的工程技术实验室,这两所高校与我校存在长期地交流合作,共享实验室是可行的。3.3培养教师队伍工程管理作为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9],让教师接触工程管理的实际工作提升其时间能力;另一方面,多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校际专业建设交流等,让教师与时俱进,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比如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关于BIM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国家并没有制定出台相应的设计规范,但在实际工程中,国内已经有很多项目使用BIM软件。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提前结合实际给学生介绍BIM软件,等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所以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3.4进行应用型教材建设高校教学长期面临的一个通病就是教材落后,在工程管理专业尤为明显。例如大二学生学了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教材本来就有一点滞后,等学生两年以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大二所学的内容与工程实际问题相差甚远,而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型教材建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组织教师自编教材,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深入企业,紧跟规范;第二,编写讲义,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已经有部分课程不适用教材,仅使用讲义授课,结果显示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是授课教师自己编写讲义,上课时内容更加熟悉,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5优化教学方式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工作,翻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讲座教学,开放性实验课教学。翻转课堂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堂提问和考试两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学习力度。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采用真实的工程项目资料[10],甚至是在建工程项目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第二,结合建造师实务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实务书上的案例比较实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意识。

4结语

财经类院校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办学水平在于学校明确自身优势劣势,找准办学定位和思路,走差异化路线,办出特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校外合作,资源共享,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切从培养学生竞争力出发,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王志远 彭现美 陈玲玲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蚌埠学院基建处

参考文献:

[1]李靖华.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41-46.

[2]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J].中国工程科学,2006(3):11-17.

[3]王迎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析———国外经验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2007.

[4]缪燕燕.论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2):30-32.

[5]同玉洁.我国财经类院校趋同化现象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6]颜海珍.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经济学院,2010.

[7]刘成.财经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业时代,2007(27):61-62.

[8]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9]倪燕翎.财经类院校基于职业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07-110.

[10]任宏,晏永刚.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集成模式与教学体系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