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12 09:22:05

导语:生本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生本教育理念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翻转课堂作为生本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改变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在知识传递及吸收内化过程中的角色顺序,重构学习过程,为理论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提供更加活泼、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平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专题为例,构建“双主体三时段七环节”教学模式,通过详细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展现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流程控制。反思与启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理念促进个性发展,“学习任务单”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开放性+支持性”教育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生本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翻转课堂作为生本教育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改变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在知识传递及吸收内化过程中的角色顺序,重构学习过程,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生本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曾倡导一种让学生多学,老师少教,学校因减少无益的劳苦从而获得坚实进步的教育理念。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郭思乐教授提出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核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育[1]13。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Classroom),作为一种改变“先教后学”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方式,由JonBergmann和AaronSam老师首创,随后通过萨尔曼•可汗和可汗学院的巨大推动,以及TED教育频道、耶鲁公开课等高质量教学资源的产生,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2]11。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过程遵循“学生课前学习—做练习—教师课堂指导—内化吸收—凝练提升”的基本流程,通过课上、课下环节的颠倒及教学主体的变革,以课前在线学习和课上交流合作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内容,分解知识难度,实现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知识体系架构的过程。整个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研究探索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将“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实践化。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在高校思修课程中的实践

(一)可行性分析

就课程特点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学意义重大,知识内容丰富。由于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强,参与性不够,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太理想,课程功能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的教改目的出发,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组织上,正逐步采用理论知识讲授为主,社会实践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收集与讲解实现对知识点传授的引导;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尝试运用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和模块化教学方法,为理论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提供更加活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平台,而这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表达的参与性学习模式也更易获得学生的接受。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教学设计与方法

笔者在借鉴RobertTalbert教授有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专题,遵循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互动性和小组活动等原则,构建“双主体三时段七环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下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专题为例呈现教与学的过程。1.教师教学准备环节(1)教学分析。“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专题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中第二节的相关内容。该部分在前一节有关“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的学习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方法和实践导向,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课程面对的授课对象为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爱国热情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愿望,处于“三观”教育的关键时刻。由于受到以往教育、周边环境和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存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甚至出现某些社会认知较为偏激的不良现象。而爱国主义相关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实现爱国情感到爱国行为转化的桥梁,为培养新时代的爱国者奠定科学的基础。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了解在新时代下爱国主义所被赋予的更加丰富和更具时代特色的内容,教师需要围绕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需要及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架构教学组织框架,并能够从实践层面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和行动的导向,真正把握爱国内涵,加深理论理解,并最终提升实践能力。(2)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更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具体包括学习过程的设计、教学时长的把控和学习兴趣的维持等。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学专题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分解,将课程内容细化为不同的微单元,坚持激发兴趣、突出重点、创新教法和理实结合的教学设计理念,依托信息化手段,以“任务导向”“案例教学”“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串接翻转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在教师全程引导下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反馈导学、总结提升和课后巩固评价的学习过程。(3)资源制作。学习任务单作为教学实施的前导性材料,其内容涵盖学习目的(微单元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微单元课程的重难点)、辅助学习资料、预习习题和学习反思等内容。课前视频,作为翻转课堂实施成功的前提,是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凸显视频的教学意义,对于视频内容的选取及设计要精益求精。视频应能够精准地反映本次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并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直入主题,短小精悍,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内容安排逻辑清晰,讲解语言精练,能够为学生描绘知识地图为佳;配备微练习,重点突出,难度适宜,题量得当。教学设计以合理的分析为基础,教学资源制作凭以细致的设计为指导。教师在分析、设计和制作的有效开展中完成教学的前期准备。2.教师知识传递与学生知识获取环节(1)教师知识传递。课前,教师使用创建讨论组,将微视频及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并保持网络在线状态,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并做好学生反馈问题的整理提炼工作。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效果的分析,依照整体性与个别性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调整,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环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大多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前学习的监管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尤其凸显。(2)学生知识获取。随着教师学习任务及相关材料的发放,学生开始进入课前预习过程。依照预先划分的若干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引导与监督下,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要求,自主安排时间观看课前微视频。APP和学院精品课程网站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依托网络平台将观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或困难,通过微信和QQ等师生对话及生生交流的方式进行共同研究。自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将共同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及微练习任务——“大学生如何从自己做起,践行爱国之心”专题研讨及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先进的网络环境让知识传递与获取过程中的实时反馈交流成为可能,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多渠道传递,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得生动起来,为课堂教学做好积极准备。3.学生知识内化与教师指导提升环节(1)学生知识内化。该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工作的衔接、预习作业的成果汇报和疑难点内容探讨等。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对课前的各项学习认知情况进行反馈,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对接。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学生将教师课前布置的“如何做一个爱国者”的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勤奋学习,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游历祖国山水,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友爱同胞,爱护家人朋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抵制网络谣言,不做不实网络消息的传播者;加强领土意识,做祖国安全的护卫者六个方面,并结合PPT,进行自我观点阐述,帮助学生在初步形成认知的同时,提升表达与沟通能力,从而实现此次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探讨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随时表达自己对他组汇报内容的看法,通过课堂上协作学习、组内商议、组间讨论等生生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并对已有认知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探究,进而实现对知识点的二次理解[3]10-11。(2)教师指导提升。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分组阐述及反馈提问情况进行合理总结,并提炼出本次课程的核心知识内容,实现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学习内容,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做到最大化的教学目标。在该环节中,教师不再扮演知识讲授者的刻板角色,而是适当引导,合理调控,成为学生能力提升过程中的陪伴者。充分抓住师生及生生之间对话、商讨的合作学习渠道,合理利用学生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点,在监督小组讨论不偏离教学主线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个体思维及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用创新的眼光,从个体学习的角度真正地参与到思政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来,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加深理解。此外,本环节中,教师还需及时抓住“知识补救”的环节,即重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再启发和再挖掘。例如,围绕主席的“中国梦”“四个全面”等治国理政新思想或者中国民族产业崛起与全球经济安全以及大国博弈等方面向学生进行知识介绍,鼓励学生畅谈我和我的青春故事、我心中的中国产业代表、我看中国和周边国家领土争议等话题,引导学生尝试思考爱国主义与党的领导、国家经济发展、国家领土安全之间关系,启发学生深刻认识时代赋予爱国主义的新内容,拓宽知识认知的新境界[4]54-55。4.学生学结与教师反思提炼环节(1)学生学结。课堂学习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的结束,课后环节同样重要。针对学生在课前及课上所获得的认知情况,采取教师情境导学、学生渐进挖掘、师生共同分析的三步走方法,借助X-mind思维导图软件,帮助学生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此外,由于学生的整个认知体系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中始终有教师的指导陪伴,理论处处有指导,效果时时有反馈,进而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学生在全程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并实现了本次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2)教师反思提炼。课堂教学后,教师还要通过云课堂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并为他们搭建班级QQ交流平台,定期传递学习参考资料及前沿知识信息,帮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此外,为了全方位地考察教学及学习效果,教师还要从班级整体评价、小组完成评价、学生个体评价三个方面,完成对课程及学生的多元化考核工作。通过将学生的学习汇报成果及反馈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对本次课程的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组织过程开展有效反思。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跟踪、统计、处理,解决共性问题,凝练个性特例,为有针对性的课程辅导及下一轮课堂教学设计积攒有益经验[5]21-50。

四、反思与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理念促进个性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减少理论讲授。充分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让学生在观点阐释、质疑解惑、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提升能力,发展个性,让曾经单调枯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成为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共同巩固知识、分享学习心得的平台。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课程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生本理念,重视对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与更新,不断提升课堂过程的把控能力。

(二)“学习任务单”引导式教学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作为连接课前和课堂教学活动的桥梁,学习任务单在提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吸收及课后内化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借助“学习任务单”的引导式教学,帮助学生实现课前有目标、课上有指导,课后有支持的规划性学习。通过任务单的填制完成,尝试建构思维导图和知识体系,用自我反思促进知识内化。为充分实现“学习任务单”的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在任务单的问题设置上勤下功夫,力求通过问题的设置,精准对应所需呈现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创设良好学习条件。

(三)“开放性+支持性”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再盲目被动地接收教学信息,而是主动地吸收知识,并内化建构知识体系。这种“开放性+支持性”的教学过程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课前,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水平,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课上,围绕学生间的相互提问开展研讨性学习,并结合教师的课堂组织及知识点概括,让其获得支持性的学习。课后,学生可以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料中,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深浅不同的学习内容,自我控制学习进度,获得开放性的学习体验,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层面上学有所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努力做好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和学习问题的探路者,在更趋自由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支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及组织形式,给予教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以积极平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既是在教学方法上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又是“做中教、做中学”教学设计思路的真实体现。通过建立自主学习、教师导学、技术辅助、互动提高于一体,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搭建理论学习与行动践行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及教师走出思政类课程就是讲“大道理”的认知困境,真正实现从理性引导,感性接受到行为践行的教学。

作者:孟昭苏 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国欢.生本教育理念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科技,2013(8).

[3]姜淑敏.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

[4]温聚香.“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实践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6(1).

[5]曹晓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