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4-11 03:37:54

导语:跨界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跨界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让设计教育更好地为行业和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设计专业时刻面临的问题。文章认为,需要反思现有的产学研协作格局,探讨以“政校行企”产学创新为导向,变革原来不适应需求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引进“政校行企”的教学项目,构建设计团队等跨界教学模式,从而培育出创新型、应用型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设计教育;跨界设计;产学创新;数字技术

艺术设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体现,必须大力提倡产学创新再创新的跨界设计。跨界设计,就是在融合两个以上设计专业学科以上的特色与精华,交叉多个学术研究领域的设计合作。“中性、客观和单纯的艺术或者设计概念是不存在的;但这不仅不是一个问题,反而是理解和分析视觉文化的出发点。”①服务对象和领域的广泛让跨界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方式,逐渐延伸为最终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跨界设计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审美需求,并指引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引领各设计专业教学对于跨界设计的探索研究,相关的教学理念、方法、目标也随着发展进步。

一、产学创新的跨界设计研究现状

随着艺术类专业的不断扩招,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已经走向普及教育。在以往的课程安排中,各设计专业授课内容覆盖面偏窄,缺少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很难开阔眼界。在跨媒体的新时代,学生作品的水平依然很难突破往届的高度,显得单调陈旧。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指出:“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政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将逐步形成,从定界到跨界的范式转变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②整合跨界设计融合的理念,推行实施跨界教学,引进跨界项目、组建跨界团队等,可以让教学模式得到深层次的改革。笔者认为,目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缺少跨设计专业学习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广泛性设计服务需求的市场不断扩大,单一的设计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美国设计大师马克•高贝(MarcGobé)说过:“设计不再只是将品牌传达给顾客的媒介而已……设计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是人类多样面貌的反映。”③因此,学生更需要广泛的跨设计学科知识,开阔设计视野,通过创作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出融合创新的设计精神。跨界的专业学习能够调动更多的设计元素,通过各种媒介和空间构建新的设计创作,推动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

(二)缺少跨设计专业团队合作

现行的课程训练设置基本以本专业设计课程为主,没有跨设计专业的课程,团队的人员也基本以本专业为主,缺少跨专业团队合作。因此,学院应该突破狭窄的专业框架束缚,重视各专业领域的交叉关联,将关联密切的跨专业设计团队作为教学发展突破点。

(三)缺少跨界项目合作

校企设计合作项目是以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项目为载体,是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但目前的校企合作项目大部分是围绕本专业,缺少从产品到品牌、从平面到立体、从传统媒体到网络新媒介等全方位的跨专业项目合作。

(四)缺少灵活协调的跨界教学管理

跨界教学需要相应的灵活的制度保障,目前这方面的教学管理模式还需要改进。在课程设置方面,相关设计专业和不同专业中的学习都需要教学管理模式改进。除此之外,企业随时需要到学校研讨课题、学生随时需要到企业实习、不同专业教师需要协调教学时间指导学生等问题,都需要改进管理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探索基于产学创新的跨界设计教学模式

(一)引进政校企跨界教学项目

迈出跨界设计课程的第一步,就是寻找校企合作的跨界项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中国家具之都——顺德的唯一地方性高校,与其家居相关产业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早已建立。学院先后与顺德区龙江镇政府、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家具协会、广东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协同单位和企业合作,以企业新产品开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近几年,企业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赞助超过200万元人民币。例如,2016年广东省户外家具协会落户学院,双方在新产品委托设计、开展各专业设计大赛、协助完成毕业设计产品制作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学院基于设计行业生产实际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模式改革,完成了以项目为载体的设计类课程改革。并依据企业的委托课题,初步形成政校行企产学育人的教学团队,共同培养学生。这种借助“政校行企”产学研平台的培育方式,让设计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来自行业的实践项目通过更多的创新设计手段进行表达,同时也奠定了跨界课程的基础并达到教学要求。

(二)建立“跨界”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以“跨界”项目作为支撑,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组织教师和企业有机结合,共同探讨项目。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观性的指导思想较强,而当企业的项目融入进去后,就必须考虑企业提出的设计需求,并根据项目运行的进度和跨专业的要求进行协同指导教学,以问题为先导,以任务为驱动,企业实战项目就会处于主体引导地位。学生可以利用不同专业特色的手法进行交叉创作,从而让概念设计产品更具特色。跨界课程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校企的合作基础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成为合格的设计师,还可以成为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另外,设计学院还开设了跨界设计这门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的课程,讲述跨文化交流、跨专业合作和跨媒介整合等热点。在这门课中,采用大课授课的形式对所有学生讲授共性的知识点,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则采取小班或者小组辅导的方式。学院还邀请相关专家,探讨跨界设计的应用理论模式,综合网络媒体时代的需求,研究跨界项目的实践维度,如学院教授符策刚的《体验空间的跨界设计》,校外企业设计总监袁玉华的《跨学科:品牌终端设计与文化实践》、总监吴峰等的《跨界的多媒体新技术的策划与应用》,其他院校如江南大学教授熊微的《大设计视野下的设计批评新标准》、独立设计师WalterTan的《跨界设计与家具的意义》等。通过他们在学术层面上为学生教授跨界设计的内涵、价值,可以更系统地为研究跨界设计课程模式提供依据及应用说明。

(三)构建政校企“跨界”合作团队

只有跨界的团队才能驾驭跨界的项目,组建跨界的队伍从而实施跨界的课程教学。首先,由企业部门负责人和学校各专业教师构建的教师团队,是具备多专业学科知识的背景跨界团队。指导教师通常不是一个人,而是团队组合。只有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有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具备独到的行业眼光和经验,才能确保跨界设计的产品质量。其次,是组织跨界的学生小组,根据需要由若干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设计小组,形成创作共同体。例如,在“龙江春晓•美城100——城市公共艺术创作营”项目中,教师队伍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与中央美院的教师共同组成,25人的学生团队则是由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和设计学院的学生构成。项目过程中,导师让学生分组创作设计,并且协助现场施工制作,用两星期的时间创造出让龙江人民喜欢的休闲公共环境。

(四)建立精英班,协调改进跨界教学管理

有了跨界的项目以及跨界的团队教学,下一步就需要跨界教学相应的制度保障。跨界的设计教育包括企业单位和学校的跨越。设计学院在课程安排方面对企业应重点考虑,让专业与专业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在进行跨界设计教学时,统筹协调是一个难点,如安排企业、教师、学生研讨教学课题的时间、地点等,因此,校企要根据项目协商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设计学院这两年开设了精英班,由不同专业挑选出的优秀学生组成,实行跨界课程教学。跨界课程教学紧紧围绕某一设计主题,将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进行组合,在一个教学空间进行教学研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跨界思维能力。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课程设计作品进行展览,让大家共同评审设计作品。

三、基于“产学创新”的跨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毕业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环节。从创办至今,设计学院不断摸索和研究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获得了政府行业单位的肯定和赞同。设计学院以产学创新的跨界思维为切入点进行指导,实现“毕业答辩、毕业展览、人才推介、成果转化”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真正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满足行业单位的需求。“至美致用”是2015年学生的毕业设计展览主题。展览要求学生的作品创意出发点是满足生活的需求,并在实现实用的功能性基础上,达到至美的设计(图1)。其中由设计学院34名教师组成的创新设计团队、工作室引进了很多政校企的实战项目。项目引用包豪斯宣言,“致力于把所有创造性的努力联合起来,将所有实用艺术学科——雕刻、绘画、手工艺、工艺都重新结合起来”④,将家具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等专业学生参与其中,组建跨专业的设计团队。以顺德办公家具产品开发与为老年人产品工业实物设计为起点,连接起品牌形象系统及产品包装、展示、广告宣传等系统的形象设计,利用平台化运行机制将项目载体落实到融合课程模式中,让团队学生得到更广泛的跨界实战训练。设计学院还在展厅空间的设计团队进行跨专业合作,展厅的整体空间规划和装饰由建筑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设计,展厅内外的视觉形象由平面专业的同学进行设计,作品的陈列布展主要由展示设计专业学生完成,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承担展览的网络视频推广设计。所有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每个环节,使环境空间的审美和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各专业交互的思维本身就是多领域知识的融合,融合与创新是跨界的核心,学生通过对不同专业的综合归纳,从多种思维角度挖掘创意,开阔视野,激发创新意识,在提高设计原创力、推进实践创新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展览过程中,毕业生向招聘企业专家介绍作品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更好地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同时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双赢(图2)。通过专业融合、校企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学院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结语产学创新的职业教育必须具备跨界的思考能力,应打破专业局限,进而改革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同时,应借助跨界设计专业合作,遵循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让设计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发挥艺术设计创意能力及综合设计应用能力。依托顺德区人民政府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广东高校家具制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汇集了广东省家具协会等创新资源,设计学院能够将各方优质资源与人才培养过程整合,把培养规模做大做强,为地方产业发展输出更多的创新力量,实现推动地方行业升级发展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

作者:蔡幸生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竹.“产学研用”结合、“教学做”合一的艺术计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1).

[2]王艳婷.论跨界融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中国轻工教育,2012(3).

[3]张敏.跨专业、跨学科的互动教学的工业设计教学[J].艺术•生活,2010(3).

[4]何应林.职业教育跨界研究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5]孟微.浅析Crossover跨界设计[J].青年文学家,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