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2-21 08:56:36

导语:语文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师教学的启示

【摘要】“情智语文”中的“情”便是情感,代表着语文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智”便是智慧,代表着理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注重“情”与“智”的培养,为过于强调工具性的传统语文教学与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一线教师的语文教学起到示范作用,丰富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从孙双金“情智语文”的课堂教学案例和相关理念去研究“情智语文”重要思想,概括“情智语文”教学的一般模式和思想内涵,从而归纳出孙双金“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力求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将其运用到真实的语文课堂实践中来。

【关键词】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启示

语文学科是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工作与继续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作用。《全日制义务教有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容易忽视人文性的特点,或是强行灌输指明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是简单地囫囵吞枣“背诵”课文思想感情,而不切身体会其内在的含义。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生个性化文本解读的乐趣,阻断了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情感对话的生成。而孙双金教师的“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的情感和智慧有关。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师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内,激发学生自主体会的情感,“以情启智,以情促智”使师生能够快速进入文本,并融入课堂情境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实现语文课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一、含义概念梳理之“庐山真面目”

刘勰《文心雕龙》记载:“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见解,而读者也应从情感出发,联系自身经验和文本,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中,而这样的“情深意浓”的教学模式可以唤醒学生藏在内心深处的感情,点燃智慧火花。“情智语文”的“情”便是情感,代表着语文的人文关怀与感情,“智”便是智慧,代表着理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虽情与智的内涵相异,但是二者又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孔子曰“智者乐”,智慧使人快乐,而乐又是一种情,情与智水乳交融于一体,才能凸显其教学效果。孙双金这样诠释:“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

二、情智语文的教学模式

孙双金在“情智语文”实践研究中,概括出情智语文“一般模式”:以《泊船瓜洲》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孙双金不采用一般教师所着眼统领全文的诗眼“绿”字进行讲析,而是选取具有浓烈人文情怀和情智交融的“还”字上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解读文本,之后由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发现、概括而成的合理知识经验。这样的教法使思路清楚、透析入理的板书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逐渐完善,深入解读文本,从而在此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出中国文学史上永恒“回家”主题与诗人“舍026语文论坛Chineseforum2022年第3期小家,为大家”精神。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孙双金又以“绿”字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炼字”的情趣训练,引用“红杏枝头春意”“风乍起,吹一池春水”等诗句,让学生根据诗意填上合适的字,融入情境中品味语言文字的妙处,深化“绿”的意象。在练习中展现了语文的“情”与“智”,对学生的情智进行训练,从而达到认识和实践相统一,使古典诗词的学习变成了人生智慧与情感的诗意享受。总结归纳起来,情智语文的教学模式总共有以下四个步骤:1.入境——启动情智。以熟读古诗文为基础,在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寻找诗眼,紧紧抓住课文特点,进入学习情境。2.感悟——生发情智。教师在引导中,理解学生感悟语言,通过以情牵情、以智激智,学生在品味鉴赏与迁移中实现情智合力生成。3.交流——发展情智。情智的火花在学生群体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升华。4.表达——展现情智。通过口语和书面的综合性表达,这样使情智语文得到训练,起到不可替代的提升情智能力的重要作用。

三、别有洞天的语文教学特点

教师应准确无误地把握阅读教学的特点,巧妙地针对性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教出语文该有的韵味,使文本意蕴与师生间情感的对话交流更加热烈。孙教师的课堂将情感作为纽带,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知文明道,从而在别有洞天的课堂教学中,将文与道巧妙结合。

(一)阅读教学的基本点:语感强、语味浓

情智语文教学中富有表现力和精练的教学语言,所呈现的教学效果是独特的。通过揣摩文章的字词,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凸显学语文就是学语言的学科特点。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这节课中抓住了一个比喻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千斤巨石”显示了邱少云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就如石头丝毫不动稳如泰山,凸显了邱少云坚强意志的英雄精神。这一比喻句以真实的诚挚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文不抽象与情不空泛,体现出语文学科的魅力。

(二)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所在:为学而教,抓准焦点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立足于建构主义之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孙双金在教《繁星》时,了解学生的学情之后,精准抓住学生的难点。把课文中“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作为学生的难点,接着紧扣此难点,进行一步步的引导,抓住了学生的难点进行导学,从而更具有教学价值和意义。而且孙教师能够紧紧抓住智慧的闪光,不将明确的预先答案作为标准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挖掘学生身上潜藏的智慧。语文教师要以学为教,抓准导学焦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阅读教学的生命力:不拘一格,不限一法的创新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和谐又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灵活地使用情智教育。根据特定的课文情境,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实践与文本中观察、感受与体味。在《春望》公开课中,为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孙教师独具匠心地补充了杜甫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为对比性教学,《春望》“忧”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形成矛盾冲突给人强烈的震撼力与艺术感染力,便成了一堂独具特色的好课。

四、情智语文教学策略

(一)创设画面,制造场景

由于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读者“填空、对话与兴味”,从而挖掘学生内在的想象世界。孙双金在教授《白杨》时,让学生就白杨的特点各抒己见之后,归纳总结:“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这样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走进文本丰富世界。孙双金在教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通过富有画面的想象,“李白目送着载着友人的帆船,对友人依依不舍伴随着滚滚的长江水伴驶向远方,直到帆船没了影子”,作者情藏景中,通过合理的推理,从而使情深意浓在诗的意境中完美展现出来。

(二)紧扣语言,披文入情

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句意,探究句子内在情义,“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精选入中小学课堂中的语文教材,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如一杯醇厚的茶,需要细细品味揣摩,才能领略其内在的韵味,而独具韵味的文章,需要教师犹如剥笋般层层解读。王安石《泊船瓜洲》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词与形容词,极具艺术性,需要教师带领着学生慢慢品味与揣摩。如“一水间”是写诗人所在的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水,指近在眼前的距离。“数重山”在诗中并不是指很多座山,而仅指几座山。“又绿”的“又”,表示春天再一次来临,四野再次裹上绿色衣裳,指时间过去了一年,诗人离开故乡的时间之久。解读诗词时,不仅要品味惯常的“绿”“还”等字,更要关注“一水”“数重山”“又”等字词,因为作为诗词与文章的整体,需要有高屋建瓴地统摄文章意识,才能体会诗词“含而不露,露而不俗”的古典美。

(三)精彩问题,开启智慧

倡导学生质疑问难,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智力最基本的方法是内化。”学生需要有质疑和问题意识,自我思考之后,将知识内化于心。“老师最喜欢提不同意见的同学啦”等鼓励性话语,经常在孙双金的课堂上闪现。在教授《落花生》时,随着孙双金的鼓励,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一只只带着精彩问题的小手渐渐举起,一个个充满智慧的问题便被激发出来,学生思考之后透彻地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

(四)挑起矛盾,善用冲突

孙双金在教授《赠汪伦》的活跃课堂中,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从而受到启迪提出合情合理的深度问题。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送别的地点可以很多,为什么李白到了桃花潭边,汪伦才匆忙赶来相送,而不是提前来在家里或家门口?”与生活实际相矛盾的情境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动机,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冲突,进而达到深化情感体验。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我们教学的艺术并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五、挖掘情智语文资源

语文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常常会因为课堂活跃的氛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生出一些新的资源。而这些资源能够被语文课程所运用,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教学智慧。

(一)文本解读多样化,泛起涟漪

由于文本的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的差别,“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由于解读文本的多义性,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要善于寻找文学矛盾的地方,也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寻找有价值的教学地方,在“诗无达诂”文学文本中寻觅,文学矛盾的地方正是有价值的教学地方,在平时的备课中善于寻找。

(二)教师善于营造质疑矛盾的智慧课堂,让学生主动求知

1.课堂形式着力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点燃智慧。于漪曾说道:“有一颗对语文热爱之心,就可以入门;而只有入门,才能登堂入室,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教师博览群书的同时,也应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感和智慧,课堂教学中将教学机智“隐藏”起来,用饱满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散智慧的火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2.设计问题找准课文矛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孙双金教授的《二泉映月》,在文本中引导学生找到一个关键冲突,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带动了全文的阅读,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长大后却听不见小时候师父所说的那样奇妙的声音,只听见哭泣与呐喊。”“是阿炳的师父说错了吗?”带着矛盾的主问题,孙双金带领学生走进阿炳的精神世界,从而学习阿炳与命运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启示教师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主问题在整个文章内容中的统领性和贯串性,且不偏离教学重点。

(三)大语文课堂

联系大语文环境,将学生视野延伸到课外社会,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堂外的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大语文的教育思想下,拓展了情智语文教学的外延,增加了教学的渠道,文情理统一。

(四)搭建活动平台,挖掘情智潜质学生踊跃展示

“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善于拨动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点燃智慧的火花和打开情感阀门,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敏锐地捕捉到隐藏在文本中有价值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可以是教师预先根据教学目标有意为之,蓄意挑起的矛盾,也可以是学生提出来的,课堂上学生要勇于提问、善于提问。孙双金教授的《赠汪伦》中,在课堂上再次感受到思维的闪烁火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启发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送别的地点很多,为什么不是提前来在家里或家门口?而李白都已经走到了桃花潭边,汪伦才匆忙赶来送别。这时需要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和生活实际,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受到启迪提出合情合理的深度问题。教师还需见机行事,合理掌控课堂,将学生所提问题牵引到课文目标上,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素养最重要途径。

六、培养提升教学艺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既要潜心钻研学问,也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在理论上,需要系统认真地钻研教材,阅读经典文化作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心无旁骛地坚守教育岗位,从文化经典里汲取前人的智慧结晶,才能拥有丰富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高远的视野,将教学知识与机智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才能变成教育艺术的源头活水。在实践上,从课堂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新颖且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厚积才能薄发,信息的捕捉要准,力求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教师作为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着,需遵循教学规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知识资源的生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宝贵的实践智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将知识内化于心,才能于教学中灵感迸发。情智语文教学理念“智随情兴,情因智善”,培养情智和谐的学生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念,教师通过情智语文激发情感启迪智慧,促使学生进行感悟与学习。诺曼森·丹森在《情感论》中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应该是一个有情感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情感人,以智育人”,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心理年龄接受水平和培养熏陶人文情怀,以“情智语文”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理念,并运用到真实语文课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共生出情感和智慧的火花,巧妙达成语文课程的素质教育。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需要教师针对具体情境中进行运用,情智语文教学理念可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在心中扎根绽放,为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参考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孙双金.“情智语文”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06(34).

[3]孙双金.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4]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赵锁良,谈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利用[J].新校园理论版(上),2011(5).

作者:李梅湘 代晓冬 单位: 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