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的跨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11 10:44:51

导语:OBE理念的跨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OBE理念的跨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研究

1引言

obe是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内涵是“以生为本”。实施OBE要重点把握好三个关键问题:反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实施、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估[1]。目前,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能力结构,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构建新的教学框架,具有重要意义[2]。

2跨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1)跨学科创新能力。跨学科创新是以本专业知识为主,联合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例如电子学科联合人文学科、电子商务联合理科学科等知识,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协调、综合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跨学科教学,适应了当今社会学科融合发展的综合化需要,消除了传统课程中忽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2)跨专业创新能力。其核心是综合不同专业来进行创新的能力和跨越不同专业的创新能力。综合不同专业的创新是指学生联合不同专业,采用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或不同的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融合协同,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课题,在此过程中取扬长避短,视角互补,技能协同,观念融合,促进不同专业背景团队的合作创新。(3)跨学校创新能力。是以院校之间的跨校交流为契机,也可以以项目或任务的方式,推动相关院校进行“联合共建”[4]。不同院校间互相开设对方需要的课程,或共同开发一门全新的课程。通过推动院校共同研发相同或不同新课程为目的,逐步打破院校之间的界限,从而为跨界人才培养搭好基础。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逐步重点打造化学与生物、电子商务与物流、金融与经济等交叉方向的全新课程,供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在制订全校教学计划时,适时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并建立大量相关学科专业的跨专业选修课程。(4)跨层次创新能力。是从培养训练角度来说,跨层次训练是指不同层次教学之间的跨专业创新能力,例如高职、本科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不同学校的不同年级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组合跨界创新能力。

3构建跨专业的人才教学的课程体系

(1)在培养计划中应明确“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与原有培养目标不同的课程体系。将“综合创新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将培养目标细分为基本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提高能力,从“跨越不同专业、跨越不同教学层次、跨越不同学校”等不同层面展开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馈。(2)搭建跨专业创新平台,在创新平台上设置不同的跨专业实践项目,解决跨专业的课程体系问题。在明确跨专业的培养目标下,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跨专业训练课程,特别是信息技术类、管理素养、工程训练等类的基础课程,从而改变传统的专业思维定势,使学生在创新平台上开放视野,训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成为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3)打破原有专业课范畴,以不同项目的不同任务为载体,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开发项目、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采用项目课程、任务课程、大赛课程等形式,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学校做好管理工作,在学分认定、教学组织、成绩评定等方面统筹安排。教学管理部门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办法,以适应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4教学模式改革

跨专业为教学开展、师生互动带来一些难题,如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项目载体,同时对项目组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能够传授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其他专业的核心技能,才具备指导学生跨专业的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模式上,也应不断创新,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学生能够较接受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以团队的模式进行,通过与本团队成员的讨论,激发创新思维[5]。在团队活动中,学会自我表达,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交流能力。

5营造创新环境

邀请企业人员来校开展新技能、新科学讲座,开展各种学科竞赛、创新大赛,努力营造全员创新的环境。开展创新主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信息技术类、管理素养、工程训练等课程中,加入创新课程内容,以普适性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创新。同时在课程内容中加入最新学术前沿技术,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让学生保持与最新科技的接轨。通过开展各类工作坊建设,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工作坊面向全院招生,学生来自不同专业,邀请相关专业专家,介绍前沿技术,并现场回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学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同时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开展与科创活动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社会。

6学生培养机制创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产学研合作以及“普适教育―专业教育―跨专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产学合作。高校与企业通过共同培养,发挥企业具备实战条件的优势,在学校创建实训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真实项目,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适合企业一线需求的人才。

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可以深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合作培养。低产学合作有助于改善以往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欲望。学校近些年一直努力推进、落实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跨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专业群的培养模式首先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它使学校形成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术、科研团队,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行为能力的加强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专业群的培养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地了解学生的爱好、意愿和个人的综合能力,掌握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动不同的培养计划,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式,在教师、企业和学生三方之间搭起桥梁,为学生的跨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做好各种准备。

参考文献

[1]崔蜜.基于OBE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219

[2]柴丽芳,蒋雯.基于OBE理念的跨界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设计,2019,32(19):105-107

[3]崔维忠.探索跨学科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基础教育,2006(10):51

[4]邵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两个切入点:创新能力与跨界能力培养——南京大学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16(12):40-43

[5]路丽丽.工科学生跨校区培养创新能力问题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6(31):215-216

作者:李欢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