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人物画教学理念研究

时间:2022-05-03 03:50:34

导语:工笔人物画教学理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笔人物画教学理念研究

一、关于造型

造型的训练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造型基础课(素描)和专业写生课。各院校和教学机构在专业追求的方向上各有特点和体系,而对基础性内在规律的把握上还是存在共识的。素描造型训练是工笔人物画教学的关键,其是专业写生与创作之间暗含着的一条主线,和最后所表达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贯穿始终。经美术家徐悲鸿、蒋兆和确立基础地位的写实素描,为中国画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法。将素描视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并作为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而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也是教学上问题困惑最多的地带。到底要不要素描?怎样融合?如何在深度刻画的同时又不失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这一系列问题推动着教学与创作的不断探索。几代艺术家和各教学单位的一线教师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其中就有人主张用白描代替素描来进行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训练。白描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表现语言,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工笔人物画造型基础教学,直接取代素描,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而容易流于简单和程式化。叶浅予早在主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时,就认识到素描对于当代中国画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中国画的问题是解决“硬笔头”和“软笔头”的问题。在造型训练阶段,素描比白描更适于操作,技术的门槛底,可修改,调整余地大,在理性的基础上给个性化的造型表达留有更大的可能性。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言:“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象,眼手心相应与造物肉搏,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表现出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型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返于‘内心’,返于‘直接’返于‘真’,更是返于纯净无欺。”素描的合理配置在当下的人物画教学中,依然是有效的方法。为了更好解决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基础训练问题,前人们做着持续的思考和努力。在经历了光影素描(全因素素描)、结构素描等阶段的探索之后,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进入线性素描阶段。线性素描对光影素描和结构素描进行了扬弃,也不同于传统中的白描,是更加符合专业特色和基础训练的特指性素描概念。中国人物画教学分为工笔和写意两个方向。由于工笔人物画笔笔不苟、细致入微的造型需求,与之相适应的素描造型训练也就必然有其个性差异。因此,推动了工笔性线性素描的形成。造型方式的明确,便于学生树立中国画平面性和线性审美的认识、观察、表现方法。工笔性线性素描要求处理线与面的结合关系严谨精微,对形体和空间的理解浓缩提炼,结构关系交代清楚舒展。但切忌概念化,感觉上的精致微妙与视觉上的工细机械差别并不明显,而这之间的艺术品质却是霄壤之别。工笔画在传统上有“实处易,虚处难”的说法,即所谓实处是给人看的,虚处是供人去品的,因此对分寸的把握尤为重要。工笔性线性素描是在方法的限制中,挖掘造型语言的表现能力,使之与后面的专业写生乃至创作更加自然地衔接。尊重客观对象、朴素地感受客观对象是写生过程中应当具有的心态。尊重对象,并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是抵御头脑中的成见和样式。体会模特的个性外化在造型上的特别之处,在具体的人的表情动态中包含有难以言传的感觉,而对模特的感受自然也因人而异,这也会逐渐形成个人的风格差异。到了这个阶段,尊重并不是照抄,因为有真实感受的铺垫,进而追求充分的表达,这样恰恰更加接近艺术表现上的真实。中国绘画在宋代也经历了偏向写实、注重精细刻画这一时期,到明清又出现了接近抽象注重开发笔墨自身表现力的大写意花鸟画。如果说再现式的写实和纯粹的抽象是绘画语言的两极的话,那么中国传统绘画从来没有走到这两个极端,而是在这两极之间找到契合自己表达的点,表达感情和思想。工笔人物画勾线过程中,线与造型的矛盾关系,主要通过“意象”造型的理念来解决。再严谨细致的刻画,也要有意的表达来化解造型对用笔的障碍。纵观中国绘画史,中国人物画始终没有放弃用线造型的传统,无论线的形态、内涵怎么变化,用线的意识贯穿始终。

二、关于技法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传统技法语言的基本途径,也是各院校的必修课。中国画是传承性极强的艺术,历代大画家都从临摹入门。工笔人物画的传承是在一个有序的系统内进行的,延续着上古时代先民的表现方式,在审美品格上有着内在的自律性。“勾”和“染”仍然是工笔人物画技法学习的主要内容,因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之前有过因过分强调写生基础,轻视临摹,导致传统根基不足的教训,因此,当代的工笔人物画教学对临摹课都比较重视。但练就了纯熟的勾线染色的本事,也不代表就懂得传统的究竟,少了灵魂的线条和色彩,与传统的本意也是貌合神离的。因此,用心体会线条和色彩有机组合成画面的活力和趣味,以及画家经营画面各抽象因素之间关系的匠心,也是临摹课的价值所在,所谓“以技近道”,才是正途。此外,教师的技法水平、视野、对绘画的认识也影响着教学的成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趣味、知识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即使到了今天,当代工笔人物画技法仍是传统中带有意向性符号特征的线与色的拓展,这也说明工笔人物画的基本形式能够保持至今,与其传承方式有着本质的关系。不论古典技法还是当代技法,都是为表达服务的,其价值要在具体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三、关于画面关系如果说造型、技法属于战术问题的话,那么画面关系属于战略层面的问题,统领作品全局。其作用有三点:第一,服务内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趣味;第二,新颖别致,引人注目;第三,创造形式美感。画面关系包括画面结构和节奏两大类关系:画面结构主要是平面的经营布置,起骨架的支撑作用,重推敲,偏理性;节奏是在此基础上,诸要素的对立统一,体现画面的韵律美,重生发,偏感性。画面关系的处理,决定着画的品质,正如法国画家亨利•马蒂斯所说,画面中没有可有可无的部分,如不起积极作用,必起破坏作用。古人讲究章法布局和画理就是这个道理,重视体悟,但具体可操作的学习方式少有记载。当代的教学融合古今中外研究视觉艺术规律的成果,通过构图、水墨构成等课程来提升学生对画面关系的理解,通常把课程细分为经典作品形式构成分析、形态、质地、肌理、色彩、黑白灰、点线面等专项训练。这种课程安排对工笔人物画教学来说,技法的门槛降到最低,排除了具象的干扰,便于学生直接关注画面抽象因素的本质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艺术感觉会得到挖掘和释放,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个性趣味,自然会将获得的认识融入临摹、写生、创作等课程,贯穿绘画活动的始终,支持高质量的表达,进而明晰自己的艺术方向。

当代工笔人物画教学理念,是在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围绕着与西方写实造型的关系展开的。历史的经验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吸收,在扬弃中发展,会给我们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用心体验,真诚表达,中国工笔人物画也一定会生发出新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奇.教学实践: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作品展座谈会专辑[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齐鸣.现代工笔人物画技法[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

[3]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4]唐勇力.当代中国画论著:中国画教学研究[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教学研究论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王丹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