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2-05-25 05:26:11
导语:谈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管理新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其以课程思政育人为主体,也需以新的教学管理体系为保障。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考核机制有待完善、保障机制有待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系统地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政品质养成;全面改进办学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及其对现有教学体系、考核、保障等机制的挑战,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站在基层学院的角度,融合课程思政中“教—学”主体和教学管理的特点,应从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服务保障方面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建设;质量考核;服务保障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旨在为中华民族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一条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还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基层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着具体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服务保障等工作,对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新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三全育人,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至关重要。笔者作为西北工业大学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相关要求开展育人和改革实践工作探索,对面向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进行综合阐述。
一、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之前,思政元素在教学工作中已有体现。例如,课程中介绍专业领域典型人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戒骄戒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引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我国芯片技术封锁等事件案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及科研报国的志向。但是此类元素未被系统化挖掘、整理、凝练和升华,因此在整个专业教学管理中课程思政未成体系,有效性式微,需要进行体系设计、整体布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在已有的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课教师只是依据个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主观认识和理解开展教学。这就导致同一门课程由于任课教师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思政元素和引导效果,同其他课程乃至思政课程无法形成协同效应。且教学内容方面,专业课教材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较少加入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内容。教学大纲中已有的课程思政环节因任课教师的个体性和分散性,因而对教师课程思政工作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可操作性有待提升。因此,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亟需在现有教学体系基础上结合思政工作特点进行加强。
(二)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各高校专业课程在以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建立起成熟的评价体系,但课程思政价值塑造方面授课能力的评价方式却发展得不够充分,且少有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已建立完备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并纳入考核体系进行有效实施,因此质量评价及量化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三)保障机制有待提升
在保障机制方面,由于现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评价机制均不够成熟,在教师发展、激励、服务等方面的保障仅针对具体开展的个别活动进行了保障,整体上还不完备。以上问题显示,目前课程思政在教学管理的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服务保障方面仍未建立成熟完善的运行机制。
二、课程思政对教学管理提出新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求高校提高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思想道德修养,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健全教育管理模式。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等问题,对教学管理的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培养人”的实施主体是教师,专业教师的思政能力是落实课程思政工作的基石。系统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截至目前,针对教师,笔者本人所在学院已开展由本校、外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培训,组织了课程思政教师讲课能力比赛、内部分享会,组织了全院全员覆盖的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人才培养大讨论,申报了多门思政示范课程并获批立项,组织了系统化的大纲修订等。目前工作主要包括大范围的培训和个人梳理,此外教师方面仍有更多体系化教学管理要求,具体包括:建立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注重教师能力提升,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激励及保障机制等。例如,组织更多个性化课题组内部培训研讨;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优秀的课程思政讲课案例;组织学生需求调研、反馈、分析、利用;组织多轮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精选优秀课程形成推广效应;课题组修订含有思政设计的教学大纲、自编教材,如使用非自编教材则延伸教材中思政自用内容;建立完善课程思政工作评价考核机制、优秀教师激励机制等。
(二)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政品质养成
经调研,现阶段大部分学生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态度相对专业知识教育较为被动,由于课程思政效果未纳入学生成绩考核、奖学金评定等环节,学生主动性不强。需求调研中,305名学生参与调研,其中138名、占比45.25%的学生选择无需求;130名、占比42.62%的学生不能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概念。可见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突出了课程思政工作的必要性。课程思政应成为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政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针对具体课程思政教学,学生希望在教学方式上,应避免枯燥乏味的教条式讲解、纯理论说教,尽可能潜移默化,避免生搬硬套;教学内容上较多引用生动案例,最好与日常生活学习、未来就业选择关系紧密。这就对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设计和评价考核提出了具体细化的要求。
(三)全面改进办学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现阶段处于课程思政的发展起步阶段,教学管理人员缺乏相关工作的具体经验和指导,希望能借鉴成熟的管理机制再结合本单位需求切实开展工作。对于课程思政教学运行的体系设计、整体布局和评价保障机制等,教学管理人员提出,可通过到首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示范基地的高校以及在思政工作有突出成绩的单位考察调研学习,以期借鉴参考。
三、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工作体系设计
课程思政工作现状及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都对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出了要求。课程思政开展依靠课程,课程教学已有完善的运行体系及机制。因此,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可依靠现有教学运行体系机制,并进行高效融合,做好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考核及教学服务保障,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工作体系。
(一)教学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教学以现有教学体系为基础,其核心模块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五大模块之间依次相互作用相互指导。如图1所示,须以专业为单位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专业内相关课程根据毕业要求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过程要通过教学质量考核并以考核为契机不断指导专业培养目标的深化。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工作在现有教学体系基础上重点将价值塑造贯穿教学过程设计。例如,在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中,培养目标除知识、能力以外,价值方面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要求的设计要结合工程能力要求,重点塑造学生问题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素养、终身学习等方面的价值观;课程目标应结合毕业要求,从价值塑造方面设计相关课程思政元素以支撑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如科学伦理、学术规范、信息素养、公民责任等;具体教学内容要做到专业联动,挖掘思政元素,根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分配运用到具体课程;具体实施上,可系统全面的组织以课程群为单位的思政工作小组,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集中力量挖掘相关课程群内思政元素,由课程群统一安排分配思政元素的使用课程、先后顺序、逻辑顺序,进而指导整个专业内课程群之间的相互呼应、协同共行,具体工作落实在课程教材、大纲、课件、引用案例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完善后,运行环节要注重教学质量考核、提升管理人员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服务保障。为保证教学质量,新开课程或改革课程或旧课新任教师都应在开课前通过试讲。试讲通过后组织包括教学单位书记、教学院长、教学督导的课程思政督导工作小组进行听课评价。随着课程逐步推进、完善,听课密度由大到小,听课人员由领导到普通督导,再辅助临时的随机听课安排,促进教师认真备课、授课;督导细致听课、评价、反馈。此外,教学管理部门也应定期、及时收集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教师课程思政授课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用以指导任课教师持续改进。教学质量考核及服务保障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二)教学质量考核
教学质量考核是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运行末端的重要环节。质量考核重在量化考核和质量评价。只有达到一定标准的教学工作量,同时通过既定教学评价标准,方可评定为合格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工作。1.量化考核课程思政工作的教学质量达成,体现在学生价值观的塑造结果,而价值观的塑造结果含有较多主观变量。为了做到有法可循、有章可依,一定的量化考核是必要的,也是促使量变到质变转换的重要动力。课程思政教师工作的量化考核指标在现今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工作的初期阶段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培训次数、时长;教师参与相关研讨次数、时长;教师是否已参与并制订所负责课程的含有课程思政设计的教学大纲;教师是否已修订自编教材使其纳入课程思政设计,或使用非自编教材的是否已进行教材自用思政内容延伸;教师是否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程思政讲课比赛,是否获得奖项;教师是否已建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以上均可制定相应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应配备相应激励措施,考核与激励同步,指导与规范并行。2.质量评价课程思政的载体仍是课程,因此教学评价机制可沿用传统成熟的督导、学生评教,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信息反馈、改善优化、再评再改的过程机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应基于已有课程的评价标准,额外加入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在目前课程思政工作发展的初期阶段,笔者尝试从基本属性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的重要特征:(1)政治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思政工作的目的就是立德树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确保课程思政工作的政治方向正确性坚决不可含糊。(2)思想性。专业课程具有思想启发性就是为了实现学生有思想有内涵,可将专业知识与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一定的专业背景之上塑造价值观,如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性可重点评价是否包含如下元素: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科技报国、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3)融合度。课程思政工作就是要将思政与专业相融合,因此专业与思政的融合度是考量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例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过程中,绪论等重要环节可结合时政等介绍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人类进步、国家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强化爱国情怀。基础原理部分可通过问题引导式讲授,引导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从唯物主义、辩证思维等哲学角度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升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辨素养。如此融合,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4)达成度。达成度评价就是对照标准,评估课程思政实效与预设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2]。标准即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之初时确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目标即支撑了毕业要求,达成毕业要求也就符合了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建立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框架是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的评价对象为学生,对学生思政效果的达成评价也应是多方位的,如考试中加入学生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考核,设计问卷纳入任课教师、朋辈、家长、宿舍管理员等全方位评价,并计入奖学金等评价体系。
(三)教学服务保障
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质量考核机制能保证课程思政工作进入正轨,而完善的保障机制帮助确保课程思政工作系统、全面、稳定、持续地在正轨上发展。结合上文教学体系建设的论述,保障机制可从教师指导、教师激励、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辅助。1.教师指导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指导有多种形式,可进行学习指导,包括思想政治学习,如定期组织针对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教师在教育的同时也接受教育;也包括课程思政教学学习,如组织培训、研讨、案例学习等。可进行体系设计指导,如将设计好的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进行宣讲,安排专人进行课程目标及元素设计个性化咨询指导。也可进行梯队带动指导,高级梯队带动初级梯队,为初级梯队提供全方位具体课程指导,带动指导的同时,也要求第一批课程思政高级梯队教师修订、完善好相关教学资料,供初级梯队学习巩固加强。2.教师激励目前尚处在课程思政建设初期,本时期要着重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工作激励措施,鼓励课程思政开拓性工作,重在激发教师全员育人的积极性,设计规划思政育人教师梯队。高级梯队不断指导初级梯队发展,初级梯队也加强学习,争取尽早进入高级梯队。激励做法的意义即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也是克服部分教师有畏难情绪、改善不知如何下手情况的重要推手。因此,对于课程思政工作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应在经费投入、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先强”激励“后强”,共同做好专业课程思政工作。3.管理服务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也是面向师生的服务人员,统筹管理整个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规划设计、运行、考核,也应在教师遇到教学困难时及时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开展多项服务工作,如最新政治教育思想动态、具体的教师政策咨询,学生思想动向反馈收集,教学管理领导层、专业队伍、课程群、教学团队、教师、学生间的沟通协调等。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工作体系,在保证体系设计结构合理外,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3]。可重点从思政要素相关性着手,覆盖专业课程全部学科方向、全部教学类型包括思政元素类型、课程形式类型、授课方法类型等;课程思政的体系内部安排也应层次递进,可以按照学生学习课程顺序,由先到后,也可由浅到深,也可由基础到应用,整合课程的不同特点,相互支撑、相互呼应。
结语
一直以来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但体系化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时间不久,未来任重而道远。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中从教学管理角度出发,已探索出一条面向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管理新模式。目前,建设工作仍在持续开展,并将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成桂英,王继平.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作者:韩璐 尚学群
- 上一篇:高职食品生物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下一篇:中职思想政治新课标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