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证下本科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03-02 04:33:52
导语:工程认证下本科教学管理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人才培养目标分级细化到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帮助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检验学习成效。教师通过对学科基本概念的讲解,合理引入教学法,帮助学生突破核心概念,使学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思维质量,进入深度学习的境界。教学管理者应侧重于目标管理,辅以过程指导,并为课程团队建设、资源建设和课程考核等做好服务工作。
关键词:学习目标;教学法;核心概念;管理模式
自从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下文简称“《协议》”)以来,全国高校普遍更加重视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协议》提出的工程专业教育标准和工程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国际工程界对工科毕业生和工程师职业能力公认的权威要求。《协议》构建了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平台,实现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互认。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在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笔者结合本科教学的一些关键环节谈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认识和教学管理(服务)的构想。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学校的师资配备、条件保障、管理制度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其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是课程。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细化毕业要求,进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物化的阶段性成果是课程。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管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高效地达成课程目标,进而达成毕业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在本科教学各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就需要在本科教学的各环节扩大学生选择权,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一)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规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此外,对四大类课程明确规定了最低学分要求,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必修课程的设置应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可以主要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设置,也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设置部分全校范围的选修课和学院范围的选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在学业导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二)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定位,实行大类招生、低年级集中培养的模式,学生学习了部分基础课程之后,再进行自主选择专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到相应的网站,给予学生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途径宣讲、答疑,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特色。(三)给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引入竞争机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基础类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提供两个以上课程团队供学生选择,以便学生在充分了解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能深入了解教师的授课水平和风格,做出选择。
二、实行以目标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需要细化毕业要求,进而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须明确课程目标。为高效达成课程目标,教师可针对课程目标细分出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如图2所示)。信息化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虽然已有很多慕课和开放课程资源,但还是难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因此,教师仍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部分教师通过在加拿大UBC(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为期三个月的教学法项目学习,将UBC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整理成图3,并简述如下:学习一门课程,其知识目标相对比较明确,教学过程是从传授基本概念展开的,这里的概念包括一般性的概念和基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须适当应用教学法,确保学生切实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并突破核心概念,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思维质量,进入深度学习的境界。教师应关怀与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更多的联系,这些联系对师生积极互动和教学都是有帮助的。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自己对本学科的热爱,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提升教学质量。学习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检测自己每一节课是否达成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并通过随堂练习等手段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进而对教学进行调整。同时,学习目标也是教学管理者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可能阻碍学生自学的难点内容给出提示或释疑。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学习适宜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随堂练习的方式检验自学成果,主要解决疑难问题和介绍核心概念。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考核过程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严格。在学习过程中,即时反馈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上进行几次随堂练习,并确保80%以上的学生能够达成学习目标。连续几节课后,可以安排一次测验,并计入平时成绩。测验环节可以加入团队学习,在学生独立完成测验之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小组答案,即两阶段考试。团队学习既能锻炼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知识为载体,以引导思维为主线,注重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记忆、理解、应用等低阶思维逐步过渡到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参与式学习有利于提升学习体验。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性质,适当设计一些参与式学习项目,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团队学习是学生层面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师层面,如果讲授的是小众化课程,容易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因此,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十分重要。课程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基层教学组织可以在提升教学技能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评议教学也能起到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专职研究教学,以教学研究员的身份帮助其他教师改进、提升教学技能。总之,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一些教学法元素,能使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技能强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应以目标管理为主,结合过程指导,并做好终结性评价的考核环节。
三、教学管理者的关注点
(一)加强课程团队建设。给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可促进课程团队的形成。上好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因此,组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课程教学团队,将资源制作、授课、辅导、线上线下答疑、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合理分工,可以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课程团队建设可以以老带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如果能够与科研团队相结合,教师们将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发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反哺科研的多重作用。(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通过加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增强实践教学效果。采取引进与自身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丰富课程资源,通过指导学生建设课程资源,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改革考核模式。对于学生选择的课程,辅之以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才能真正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购买或者自建题库命题,线上阅卷,以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将教考分离结果与教师过程性考核进行对比,印证两者的合理性。命题应按课程目标,以知识点为单位组卷,线上阅卷后生成电子报表,用以计算学生是否达成课程目标,从而支撑毕业的要求。这样教学过程,就形成了从学生选任课教师到师生教学互动,再到考核的过程。考核结果既是学生获取学分的依据,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形成了闭环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定才.普通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22-25.
[2]郑茜.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原工学院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版),2020(2):34-37.
[3]JulionRoelle,DetlevRoelle,KristenBerthold.Test-BasedLearning:InconsistentEffectsBe-tweenHigher-andLower-LevelTestQuestions[J].TheJournalofExperimentalEducation,2019,87(2):299-313.
[4]GenevieveNewton,RebeccaRajakaruna,VerenaKulakV,etal.Two-Stage(Collaborative)TestinginScienceTeaching:DoesItImproveGradesonShort-AnswerQuestionsandReten-tionofMaterial?[J].JournalofCollegeScienceTeaching,2019,48(4):64-73.
作者:张定才 单位: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 上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下一篇:《微波技术与天线》教学改革分析
精品范文
10工程项目施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