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涵式教学管理改革思路

时间:2022-06-18 03:23:31

导语:高校内涵式教学管理改革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内涵式教学管理改革思路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从2012年的15%升至2018年的48.1%,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教育部在本世纪初就要求高等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内涵式发展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文仅围绕教学管理问题,比较微观地阐述了内涵式发展进程中高校教学的具体任务,并且就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建设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高校;内涵式发展;教学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高校招生总数由1977年的27万人升至1997年的100万人,2018年已跃至790.99万人。以毛入学率而言,2002年为15%[1],2012年为30%[2],2018年达到48.1%,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3]。在国际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这种跨越式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诸如硬件设施不足、师生比下降、教学质量跟不上,在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的同时却呈现出与社会经济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等不良状况。摆在高校面前的任务,无疑应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定位的新坐标和新任务[4]。关于高校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在教高〔2007〕2号文件中提的比较具体,有20个要点[5]。不难理解,高校内涵式发展应当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定位的发展目标,在合理配置资源、改革管理体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提升校园文化、创办办学特色等方面确立具体目标任务,强调高校内部“质”的提高和进步,通过高校内部的变革得以使内部各要素的效用最大化,最终使高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方面取得新的成效。笔者在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后,结合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试对教学管理问题展开思考,就教学管理在内涵式发展进程中的具体任务及改革创新要求抒述已见。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任务

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是育人为本。提高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的生命线,为社会输送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是首当其冲的前沿工作。1.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落实具体教学任务、编排课表、组织选课、考试,实施教学质量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各项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日常教学活动运行正常化。这些工作看似简单琐碎,却是细微严谨的,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性工作,缺一不可。2.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好校、院二级管理,积极开展校内、校际交流,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管理水平。3.建立与完善各项教学监督评价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建立与完善各项教学监督评价制度,如设立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自评制度、同行评议制度等,充分运用监控、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不断完善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各项教学改革措施,促使提高教学水平。4.加强硬件建设,保证提高教育质量。上级部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规定了不同类型高校实践学分所占的最低比例。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实验室建设与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则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要积极加强实验室建设与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努力为学生参加实践设立平台。

二、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思考

习指出:“放弃改革就会走进死胡同”,改革是前进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保证。在高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高校的教学管理不能停顿于做好日常事务工作,要求贯穿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教学管理规律,积极而有效地提升管理质量。1.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增进服务意识。管理就是服务。以教务部门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是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通过各个服务窗口,展示良好形象,无形中可以起到管理育人的作用。学校要稳定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加强思想教育,提供经费支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高等学校中,教师既要教学,还要搞科研,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了院系外,还有学校的人事、教务、科研、研究生等相关管理部门,一般都由学校的人事部门主管。为了全面统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打破原有分工过细的单一管理架构,确立“大机构”管理模式,建立完整的教师信息数据库,在校长主持领导下,由教务、人事部门共同参与。而一些建立研究生院的重点高校,还应吸收科研、研究生院、外事等部门参与,进行立体式管理。这样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做到对教师因人制宜地制定培养规划,有利于师资力量的合理配置。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积极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专业老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互动、交流、讨论等方法[4],调动和启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3.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模式。根据专业目标,确定必修课程,同时要根据专业的培养去向,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框设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选课。使学生不但在校内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同一座城市的高校之间,也可以协商学分互认,允许就某些课程相互选修,为学生校际择课创造条件。重构课程模式,要求教务管理部门协同有关单位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教师、学生、社会的意见,统一认识,不断修订本科教育课程结构,挖掘教学资源,科学编排课程。重构课程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要求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积极有序地从一点到多点,从局部到全面地推进这项改革。4.着力抓好课程建设。要鼓励教师刻苦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并将新知识、新技术及学科发展新动态及时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学校在这方面要为老师提供相应的经费与空间支持,如设立专项调研基金、提供离校考察机会,加强图书与网络建设等。改革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倡启发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研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网络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推进虚拟校园网络课程学习平台,网络课程建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手段。5.拓展校外教学基地建设。学校在加强校内教学基地与实验室建设同时,努力加强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基地的建设思路,是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切入点。要求教务部门主动协同有关院系,拓宽思路,根据学生专业取向,深入社会,设立各类实验、实践基地与基点,例如实体企业、科研院所、乡村各类专业户,以及街道、社区等,请进来,走下去,让大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习与创业的主观能动力。6.强化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检查、日常听课、教学观摩指导、教师学生座谈会、督导评教、学院评教以及学生评教、各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监测及自我评估、监控结果反馈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综合评价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讨解决,切实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将教学质量监控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在学校内涵式发展进程中,从宏观到微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教学管理的内容牵涉到方方面面,本文就个人认识,对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思考,一孔之见,不当与不尽之处,尚有待进一步共同讨论。

参考文献:

[1]吴玫.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2(6).

[2]许妲,蒋松.华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浅议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47).

[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吴雨航中国网2019.2.26).

[4]李娜.从评估视角看地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J].高教论坛,2018,9(9).

[5]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Z].

作者:陆欣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