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提升
时间:2022-05-23 04:09:10
导语: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多校区办学适应了教育规模的增长,满足了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距离问题也给研究生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T大学为例,分析了多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多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服务质量的举措。
关键词:多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政策引导、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合并或扩建而形成的重要办学格局,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大众化的产物,多校区改善了高校办学基础设施、整合了学科集群发展、优化了学校结构空间,促使高校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但由于校区分散、交通不便等因素,也给高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双一流”建设离不开一流的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关乎学校教学安全稳定、教学质量的保障和促进学校社会形象的提升[1],应给予特别重视,高效率优服务的教学管理对“双一流”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远郊新建校区,远离主校区,校园文化底蕴不足、教学环境复杂,小问题往往被放大成大矛盾,学校更应该因地制宜,加强管理,给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本文以T大学为例,就学校研究生院多举措提高研究生教学管理服务质量,谈一些心得体会。
1T大学J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概况及其问题分析
T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经过11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目前共有4个校区。2002年,T大学为优化学科布局,新建J校区,和市区S校区并列作为学校两大平行发展的教学校区,先后有12个学院搬迁入驻,其中11个学院招收培养研究生,数量占全校33个有研究生培养学院的三分之一;在校研究生5700余人,占全校研究生总数21000余人的27%;教职工1400余人,占全校6000余教职工的23%。J校区整合汽车、交通、机械、电信、材料等与装备制造业相关的学科,和区域国际汽车城一起整体规划,融合并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对学校学科发展和成果转化都起到较大作用。T大学采用“条块结合,以条为主”[2]的管理模式,研究生院机构设置和主要业务处理放在S校区,J校区功能定位在综合服务上,通过设置综合性服务办公室,常驻工作人员,为J校区师生提供教学服务。当前多校区办学面临着诸如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校园文化、安全稳定等问题,从服务研究生教学管理角度考虑,主要还是距离问题。J校区离学校S校区约40公里,单程在50分钟左右,高峰拥堵时段,甚至达到1.5至2个小时,如果同一天在两个校区均有教学管理任务,往返出行是个很大的问题。校区之间距离太远增加了教学管理成本、影响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是管理成本增加。高校多校区一般距离较远,分散在不同校区的学院、职能部门管理成本必然增加,师生往返校区之间教学、办事,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高校主校区多数分布在市区,教职工家庭也多数在主校区周围,高校往往设有班车往返于校区之间,学校运行成本较高。二是办事效率普遍很低。高校行政管理和职能部门一般集中在主校区,其他校区多采用派出机构管理方式,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相对较弱,很多业务还必须到主校区办理;另外教职工因为赶班车,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也是造成办事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三是服务质量不高。新建校区一般建校时间短,学校硬件投入快,但校园文化、教学管理服务理念缺乏历史传承。管理人员又多为新聘,自身服务意识相对薄弱,疲于应付繁琐的教学业务,缺乏改革和创新,也就很难保障高质量的服务师生理念。
2T大学J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发展历程
自2004年J校区启用已有近15年,研究生院一直在探索J校区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从管理模式上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J校区启用至2009年,为初创探索期,学校各职能部门均采用外派人员形式办公。这种外派机制,人员配置有限,业务范围小和业务能力弱,J校区很多业务不得不跨校区办理,从师生角度出发,办事难度增加的同时,也对校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下降,容易滋生不满情绪。因此研究生院这段时期除常驻一名工作人员外,另外安排各处室每天一位老师轮流值班,集中处理研究生相关事务。第二阶段是2010年至2013年,为制度成型期。轮流值班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人员配置少而产生的跨校区办理业务的问题,但对于业务办理的时间有特别严格的规定,一旦错过需要等到下一个轮流周期,工作效率很低。从2010年开始,研究生院加强了J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力度,逐步取消了轮流值班制度,正式设置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增加人员配置、明确岗位职责,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有了较大提升。第三阶段从2013年至今,为信息化时期。随着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自助服务终端的推出,很多业务逐步由系统操作替代了人工处理,大大增强了研究生教学管理效率。研究生院也转变了以前单一的管理理念,重点放在校区服务上,就如何提高J校区师生服务质量不断推出创新举措。随着J校区周边生活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出行、医疗、子女就学、就业等都有了很大发展,较之市区高生活成本,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愿意扎根在J校区。据不完全统计,到2017年底J校区教职工常住比例达到近25%,相信不久的将来,距离问题将不再是J校区发展的绊脚石。
3T大学J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几点思路
研究生院构建“以师生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导向”的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就校区间距离问题,通过多项举措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最大程度降低J校区师生往返于两校区之间的不便,积累了很多经验。3.1融入学校综合服务系统、提升服务质量。研究生院全面融入J校区综合服务系统,入驻服务大厅,秉承便捷、规范、高效、精进的服务理念,力求给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首先大厅融合了学校教学、人事、科研、财务、后勤等多个部门,集中式受理、并联式审批、协同化办理、信息化运维,给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其次服务大厅有统一的叫号系统、考勤和评价制度,不仅节省了管理成本,也能够及时收到师生的反馈,便于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通过学校网上统一服务平台,使J校区师生、特别是新生及时了解服务内容,方便办理各项事务。自服务大厅运行以来,研究生院窗口平均每天接待师生30余次,师生反响良好。3.2加强业务受理能力、减少师生校区间往返。鉴于研究生院主体在S校区,为便于J校区师生办理业务,研究生教学相关日常业务可及时办理,同时研究生院还建设规划了“业务受理系统”,即“窗口受理、专人转办、节点预警、办结反馈”机制,窗口受理所有研究生教学事务,接收相关材料后,由专人转至S校区办理部门,全过程可监控,每个节点遇到问题都有预警机制,事务办结后再由专人送至J校区窗口,反馈给办理师生。另外研究生院需要下发文件、设备等,均有专人负责送至J校区各学院、部门,发挥好“一个窗口、两地服务”功能。据研究生院大厅窗口统计,2017年全年受理J校区师生业务2700多次,平均每天15次左右,总计有9000多份材料往返于两校区之间,极大地降低了师生交通成本。3.3推进校区间“同步”管理机制、“0时差”完成教学工作。研究生院通过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S校区、J校区教学管理“同步”进行。从招生、培养到毕业整个过程中,涉及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均在两校区“同步”展开,做到“就近、及时、满意”完成。如研究生考试报名现场确认、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资格审核、新生报到注册、毕业证书数码照片采集、毕业生成绩等级评定、外语免修免考申请、英语四六级考试等等。建设“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同步召开教学相关会议。经常开展业务学习活动,领会新政策、新办法,学习业务变动情况,及时将通知传达给J校区师生。3.4扩展自助办理业务、提高信息化水平。研究生院始终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基本建成各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实现了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涵盖研究生院网站、招生系统、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本研一体化系统等,大幅度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2013年,研究生院推出自助打印系统,现已升级为功能强大的自助服务系统,扩展了自助服务业务,涵盖中英文成绩单打印,在读证明打印,火车票优惠卡写卡、查询、充值、更改信息,补办研究生证申请、缴费等等,研究生按照需求、随时自助办理相关业务。3.5构建多渠道交流平台、师生参与管理建设。管理向服务转变是当前高校的总体趋势,学生、教师是学校的主体,通过构建多渠道交流平台,让师生参与到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方针的制定、执行中。例如开展和研究生会合作,定期召开座谈会,建立学生反馈平台,及时了解J校区研究生合理诉求,制定解决办法,并形成常态机制。组织和学校机关、学院党员共建活动,从师生工作学习角度出发,探讨J校区研究生教育管理,提高研究生院管理服务水平。
4对提高多校区研究生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思考
多校区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普遍的办学模式,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遇到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并提高多校区教学管理服务质量是当前高校一项重要课题。高校要变革管理思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师生”,行政管理透明化、高效服务化,变被动行政为主动服务[3]。全面推进服务大厅建设,将大厅业务延伸到各个部门,实现师生办事“只跑一次”目标。工作中也要加强员工业务和素质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信息化建设是最有效提升多校区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的方式。一是减少纸质文件审批环节。“无纸化”办公对当前多校区管理意义重大,促使日常教学管理便捷、高效、畅通。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梳理、简化、再造业务流程,加强研究生信息系统建设,减少并逐步取消事务审批环节中纸质文件的流转。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补充传统教学管理的不足。校园云、微信、智慧教室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传统教学管理带来强烈的冲击,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快、内容趣味强、选择多样性、互动效果好等特点,深受学生群体的欢迎。因此,充分、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给教学管理带来更好的体验。服务质量的提升对多校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充分重视,制定政策要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需要,按照现代大学理念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树立服务型研究生教学管理理念,高效率、高质量、优服务、全方位地服务师生。
参考文献
[1]张平,汪卓敏.浅谈高校远郊办学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2(29):91-103.
[2]刘华东.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与管理机制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39-40.
[3]林利益,张幼铭,张友福.基于高校多校区管理的公共服务品质提升研究[J].科教文汇,2018(2):142-143.
作者:陈新亮 李庆 单位: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 上一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研究
-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