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跨文化教学重要性

时间:2022-01-17 10:51:43

导语:外语跨文化教学重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外语跨文化教学重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和归纳了在国内英语课堂推行(跨)文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教材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教材建设对推进外语跨文化教学重要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材建设;跨文化教育;外语;教学

1前言

张红玲认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是“一项由学校通过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材料选择、通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进行的关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身份认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1]4。早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外语教学界就意识到了文化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且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观一直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最开始学界鼓励学习者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以便更好地融入和适应目的语交际环境;接着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和文化身份也逐渐受到重视;而近年来,学界更是大力呼吁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元文化意识和全球意识[2-4]。从2000年开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逐渐出现在了我国各级的英语教学大纲或指南里。随着学界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研究日益增加和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对外语跨文化教学的认识逐步提升,同时新的外语跨文化教学方法也不断地被提出和尝试[5-6]。尽管如此,在国内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推行仍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牵制,比如:考试的反拨效应和有限的课堂时间迫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语言教学上;课程大纲的更新和教材的建设滞后于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师的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教学素质现状与理想水平还有差距[7]。教材作为“促进学生与教师开展教学互动的重要媒介”[8]67,是课堂教学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既是教学的资源,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蓝图。如果外语教材设计得好并且使用得当,能够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推进我国外语跨文化教学的重要一环。

2国内外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外语界对跨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不少高校和一线教师也做了许多成功的尝试,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在外语课堂上统一起来,但总的来说,在实践中跨文化教学还是常常让位于语言教学。张红玲指出,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经常是教师个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向学生传授碎片化的知识和个人体验[1]。笔者曾对2005-2016年间发表于知网上的20项以(跨)文化教学为主题的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同样发现多数教师用于文化或跨文化教学的课堂时间不超过20%,并且他们倾向于介绍显性的文化知识、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知识以及教材涉及的知识。教学内容零散,教学活动的开展比较随机[7]。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包括:(1)考试的反拨效应和有限的课堂时间迫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语言教学上。韩晓蕙调查了来自国内39所不同类别高校的1081名教师后发现,“教师普遍认为,由于课时有限无法更好地开展跨文化教学,学生更看重英语语言应试能力的提高这一现状使得教师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放在语言教学上面”[9]110。邵思源和陈坚林对高中教师的调查也发现,学生“认为提高语言能力比文化能力更重要”和“高考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少”都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放弃文化教学的主要原因[10]146。(2)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素质和文化教学素质有限。在外语跨文化教学的视角下,外语教师需要具备很高的跨文化素质和文化教学素质。教师不仅要熟悉自己的母语文化和所教语言背后的文化,掌握足够的普遍文化知识,善于比较文化的异同,熟悉跨文化交际过程,了解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实质以及影响这一活动成败的因素,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还要懂得如何筛选材料、设计活动、组织教学、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11,4]。然而现实中,国内多数一线教师自身并没有丰富的跨文化经历,对各级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要求不够了解[12],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模糊[9],对跨文化教学的理解也有偏差,混淆了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比如有的教师把在课堂上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历史等陈述性知识等同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况[13],有的教师偏重知识传播忽略技能训练。由于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当面对庞杂的文化和跨文化知识及技能,教师很难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无法有效地筛选教学材料和设计教学活动并系统地开展跨文化教学。(3)课程大纲的更新和教材的建设滞后于外语跨文化教学理论的发展。虽然各级的外语教学大纲都有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但却没有清晰科学地定位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14]。在教材建设方面,多个实证研究都发现国内主要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以西方文化或欧美文化为主导,多元国际文化和中国文化被忽略,并且有研究发现教材对文化信息的呈现时有失真[15-16]。杨盈和庄恩平调查了10多套在国内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发现“文化内容以单元主题形式出现,但与跨文化交际直接相关的主题仅占单册课本的一到两个单元”;在较少的涉及文化的单元里,“虽然小组讨论任务设计有注意到鼓励学生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但远远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包含文化内容的课后注释大多以简单的文化知识点的形式出现”。有的教材“配备了专门介绍文化的小短文,但却是课后阅读材料,很难引起师生的重视”[17]16-17。高晋菊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研究发现,该教材基本上是从旅游者的角度选取其呈现文化内容,主要与日常生活有关,很少涉及关乎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更为深层次的话题[18]。

3加强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尽管学界对使用教材的态度不太一致[19],但作为课堂教学的三要素之一,教材是在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其课内外学习活动的材料和指南[19];郭燕和徐锦芬的调查发现,教材学习在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平均占的比重超过53%。每周学生用于教材学习的时间平均达到5.72小时[20]。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可以是一份资源、一个培训者、一个权威或者一种理念[21]。更重要的是,如果外语教材设计得好,并且使用得当,就能够推动教学改革。对于面临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或新课程并且迫切希望获得培训的教师们来说,教材可以通过逐步地、系统地展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教师看到这种教学变革的全貌,让这些教学改变更容易被教师们接受;并且教材还能通过系统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让新的教学方法变成教师们的一种行为习惯[19]。安琳的研究也发现合理设计和使用的教材对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都有作用。教材作为新教学理念、原则及方法的载体,同时作为教学研究者、教改发起者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中介,能启发教师的教学创意和批判性思维,将教改观念和原则传递给教师并帮助教师逐步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22]。Seferaj的研究发现,使用交际性英语教材有利于促进教师形成使用交际性教学方法的习惯[23]。国红延&战春燕的研究发现,60%的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材对他们的实际教学过程有指导性,40%的教师认为教材改善了他们的教学理念[8]。尚丽媛的研究也发现,教师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对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也有显著影响[24]。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多数一线英语教师并没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经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在外语跨文化教学面前,多数教师都是新手。不少教师提到他们希望从教材中获得更多指导[10,24]。如果能够大力建设同步实现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的各级英语教材,“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系统地,有条不紊地开展文化教学,也可以借助教材充足的文化内容设置简单的文化语境供学生体验”[25],同时,基于外语教学理论和跨文化教学理论精心编写的教材可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师对外语跨文化教学的认识,推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再者,如前所述,国内现有的外语教材滞后于(跨)文化教学理论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外语跨文化教学,加强教材建设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4结论

这些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对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的重视,跨文化外语教学在英语课堂逐步推广,但却因为应试教育、教师的跨文化教学素质局限和教材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全面展开。改革测试,培训教师,建设教材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测试的改革与教学改革密不可分。一般情况下,是教改带动考核方式的改革。因此,推动外语跨文化教学,还是得从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入手。比起通过培训来提升教师的素质以促进教改,通过教材建设,利用教材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来推动教学变革可能更切合目前国内的外语教学实际。外语跨文化教学对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特别高,然而国内多数一线的英语教师都没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体验,没有专门从事文化或者跨文化交际研究,也不太可能接受长期和系统的跨文化交际培训和跨文化教学培训,而短期的培训很难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教学素质。另外,近年来国内以跨文化外语教学为主题的培训虽时有开展,但对于庞大的英语教师群体来说还是不够的。如果加强教材建设,让基于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理论的教材给各级英语教师示范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把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融合起来,同时给教师们提供丰富的(跨)文化教学资源,再定期辅以教师发展培训,能减轻教师实践(跨)文化教学的顾虑,增强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的信心,增进教师对跨文化交际和文化教学的认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帮助教师逐渐形成新的教学习惯。因此,加强基于跨文化教育理念的外语教材建设是推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作者:杨君如 单位:汕头大学